APP下载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2012-12-28浙江省统计局课题组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2年4期
关键词:增加值浙江省全省

浙江省统计局课题组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浙江省统计局课题组

作为海洋资源大省,浙江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迅速,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海洋经济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各主要产业持续发展。当前,浙江省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发展空间问题,建议采取陆海统筹、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等措施,推动全省海洋经济的发展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浙江;海洋经济;国家战略

作为海洋资源大省,浙江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独特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海洋资源、突出的特色产业以及灵活的体制机制,使其具有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2011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成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当前,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是浙江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发展空间问题,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问题。

一、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必然性

(一)陆域资源非常稀缺,日益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

从陆域资源来看,浙江省人口稠密而资源禀赋条件差,是一个资源能源小省。2010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446.51万人,约占全国的4.06%,而土地面积只占全国的1.06%;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但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1公顷/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矿产资源更是严重缺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资源紧缺日益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一方面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新的可替代资源,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海洋资源极为丰富,为浙江省经济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浙江省拥有其他地区无法匹敌的丰富海洋资源。全省海岸线6696公里,居全国第1位;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2878个,约占全国海岛总数的2/5;近400万亩滩涂资源,约占全国的13%,具有得天独厚的“渔、港、景、油、涂”资源组合优势与经济区位优势。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扬长避短;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扩大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制定海洋开发战略,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2011年初,《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复,规划明确了“一个中心、四个示范”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了“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空间布局和构筑“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规划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和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的三大任务。这些规划和战略,再加上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港口物流、战略物资储运、石化工业以及海岸线、滩涂、小岛、海域等集中连片开发的政策举措,将推动全省海洋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全面发展时期。

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状况

(一)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情况

1.海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对全省经济作用日益重要。经过多年发展,浙江的海洋经济已逐渐成为支撑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2010年,全省海洋及相关产业总产出12350亿元,海洋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775亿元,按现价计算(下同),海洋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5.8%,是2004年的2.6倍,年均增长17.0%,高于同期GDP总量增长速度。海洋经济占GDP的比重由2004年的12.6%提高到2010年的13.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9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海洋经济附加值高于经济发展平均水平,2010年,全省海洋经济增加值率(增加值占总产出的比重)为30.6%,比全省GDP增加值率高1.7个百分点。

2.海洋经济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发展较快。2010年,浙江省海洋经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87亿元、1599亿元和188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7.6∶42.4∶50.0。与2004年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对比,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下降4.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4.7个百分点。2005-2010年,海洋经济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7.8%、17.0%和18.9%,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比全部海洋经济年均增速高1.9个百分点,因此比重上升较快。2010年,海洋经济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合计达92.4%,地位日趋突出,在海洋经济中占居主导地位。但其中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其主要门类,给海洋资源、环境、生态带来较大压力,因而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化产业是海洋经济今后发展的方向。

3.海洋主要产业增长较快,带动海洋经济整体发展。按照产业关联程度进行划分,海洋经济还可分为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2010年,作为海洋经济核心层和支持层的海洋产业增加值为213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7%,其中海洋主要产业增加值1836亿元,占GDP的6.6%。2005-2010年,海洋主要产业年均增长19%,比整个海洋经济平均增速高2个百分点,2010年发展尤为迅速,比上年增长37.3%,比海洋经济平均增速高11.5个百分点。与2004年海洋经济构成情况相比,海洋主要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是推动浙江省海洋经济比重上升的主要动力;占全省海洋经济的比重为48.6%,在整个海洋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2010年,作为海洋经济外围层的海洋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64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9%。近年来,海洋相关产业发展比较稳定,2005-2010年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占GDP的比重基本稳定在5.9%-6.2%之间。

图1 2010年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

(二)海洋主要产业发展情况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以及海洋科技、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浙江省海洋产业类型日趋多样,海洋传统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涌现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海洋新兴产业。目前,全省已形成了涵盖13 类海洋主要产业的产业体系,海洋传统产业与日益增值扩大的海洋新兴产业共同支撑着浙江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1.发挥海洋生物资源优势,海洋渔业发展形势良好。浙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海域自然条件优越,造就了海洋渔业的传统优势地位。2010年,海洋渔业实现总产出366亿元,增加值2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21%。渔业产量平稳增长。2010年海洋渔业产量415万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远洋渔业产量19万吨,比上年增长21%。水产品出口贸易快速回升,国内贸易市场交易活跃。2010年水产品出口贸易额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6%;规模以上水产品交易市场成交额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大力发展生态、高效现代渔业,着力改善养殖渔区生态环境和持续发展能力。到2010年底,全省已有88个现代渔业园区通过省级认定,建成13家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良种覆盖率达到80%。建成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养殖基地面积220多万亩,水产养殖标准化实施率达到35%。

2.涉海工业增长较快,临港工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形成。2010年,涉海工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实现总产出6354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增加值1383亿元,比上年增长30.7%,比整个海洋经济增加值增速高4.9个百分点,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涉海工业中,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化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发展较快。2010年,实现增加值169亿元和111亿元,占海洋主要产业的9.2%和6.0%,分别比上年增长13.2%和22.3%。近几年,海洋船舶工业经历了2005-2008年的高速增长阶段和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大幅回落,2010年回复到较为平稳的发展,2005-2010年均增长45.1%,比海洋主要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速高26.1个百分点,仍是发展最快的行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以海洋生物资源为研发对象,以海洋生物技术为主导技术,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市场发展空间,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和海洋经济发展的热点。2010年全省海洋生物医药业实现增加值31亿元,比上年增长22.6%,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21.5%,在全国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海洋能发电和利用临海地域优势建设火电项目快速增长,2010年底全省拥有海洋风力、潮汐发电装机容量14.38万千瓦,年发电量2.98亿千瓦小时,分别比上年增长62%和183%。

3.重点工程建筑继续推进,海洋工程建筑业稳定增长。海洋工程建筑是在海上、海底和海岸所进行的用于海洋生产、交通、防护等用途的建筑工程施工及准备活动,包括海港建筑、滨海电站建筑、海岸堤坝建筑、海底隧道桥梁建筑、海上油气田陆地终端及处理设施建造、海底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对整个海洋经济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浙江省把海洋重点工程作为投资的重点领域,积极推进沿海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全省完成海洋工程建筑业总产出418亿元,实现增加值9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5%和15.1%。宁波北仑港工程、镇海100万吨乙烯工程、温州半岛浅滩一期工程、飞云江南岸堤防工程、舟山洋山深水港区三期(港口)工程、舟山大陆连岛工程项目、三门核电站等大批临港工业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或按期建成交付使用,充分发挥出滨海地带土地资源优势。

4.海洋交通运输规模持续扩大,港口物流快速发展。随着国际贸易形势趋好和航运价格恢复性增长,海洋交通运输业迅速回暖。2010年全省海洋货物运输周转量为509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2.6%,其中沿海运输增长26.1%,远洋运输增长65.9%。海洋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311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占海洋主要产业的比重为17%。海运运力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运力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船型向大型化、标准化发展,经营航线逐渐增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港口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港口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浙江省新增港口生产泊位2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6个;全省拥有达到港口生产泊位109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59个,20万吨级以上泊位拥有量位居全国港口前列。2010年浙江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迈上1400万标箱的新台阶,达到1404万TEU,比上年增长25.5%,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1315万TEU,比上年增长25.1%,在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增速最快,吞吐量从2009年的第8位升至第6位。随着多个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浙江省沿海地区与周边大城市乃至国际物流的联系日益密切。

5.依托特色旅游资源,滨海旅游业发展迅猛。滨海旅游业依托海岸带、海岛及海洋各种景观资源,是浙江省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2010年,滨海旅游业在宁波—舟山跨海大桥通车效应和上海世博会等因素的有力促进下,发展形势喜人。随着宁波—舟山跨海大桥、温州(洞头)半岛工程的通车,舟山群岛、洞头列岛已成为全省滨海旅游发展的主区域;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南麂列岛成为发展海洋生态旅游和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2010年,滨海旅游业接待国内旅游者17564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238万人次;滨海旅游业总产出1203亿元,增加值48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9.6%和85.3%;滨海旅游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7%,在海洋主要产业中居于首位,对整个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8.6%,对推动全省海洋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进一步发展浙江省海洋经济的对策建议

当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应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发挥优势,创新体制,进而推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与海洋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推动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提升。

1.陆海统筹,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一要统筹海洋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二要统筹临港产业和园区建设布局,避免产业同构、园区建设雷同和恶性竞争,推进区域海洋产业集群化和规模化;三要统筹近海开发与远海空间拓展,既着力于沿海,也要注重远海,及早谋划和制定浙江面向太平洋的“东海战略”;四要统筹海洋资源的时序利用,对海洋的利用应做到取之有时、用之有度。

2.优化结构,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一要积极做强海洋优势产业,优先发展新型环保临港产业,生态精品渔业和滨海旅游休闲业;二要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业,海水利用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提升整体竞争力。

3.科技兴海,完善创新和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海洋科技创新研发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资产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为提升海洋传统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完善创新和人才培养机制,引导涉海高校整合教育资源,加快海洋科技人才尤其是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加快海洋人才队伍的建设。

4.加大投入,制定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制定完善海洋经济发展的财政投入、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政策。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重点投向高技术含量、资金密集型海洋产业领域,支持涉海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项目的发展。放宽对海洋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征缴条件,充分调动涉海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外资投入为补充、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多渠道解决涉海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5.保护生态,保障海洋资源永续利用。坚持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开发并重的发展道路,强化海洋资源有序开发、生态利用和有效保护,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同时加强陆海污染综合防治和海洋环境保护。建立完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系统,对入海排污实施总量限定,推行海域使用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使生态补偿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

10.3969/j.issn.1674-8905.2012.04.002

课题负责人:左南丁

课题组成员:王启金 朱飞飞 汪维薇王 娟 张序旦 张 琦

执 笔:王 娟

施越霞)

猜你喜欢

增加值浙江省全省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2021年1—12月机械行业运行情况
《初心》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