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轮转换中话语标记语的顺应性研究——以电视节目《小崔说事》为例

2012-12-21韩丹丹李白清

关键词:崔永元连贯语料

韩丹丹 李白清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话轮转换中话语标记语的顺应性研究
——以电视节目《小崔说事》为例

韩丹丹 李白清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经常使用的成分,对交际的成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话轮作为会话结构的基本单位,是话语标记语的栖身之所。文章的语料选自电视谈话节目《小崔说事》,以顺应论作为理论框架,阐释了交际者在话轮转换中是如何使用话语标记语来顺应各种语境因素,从而达到交际目的的。

话语标记语;话轮转换;顺应论

汉语口语交际中“哎”、“嗯”、“我说”、“你知道”、“那个”、“然后”、“是吧”、“对不对”、“不是”等是经常使用的表达成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辅助成分为我们交际的成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它们被冠以了不同的称呼,在本文中统一将这类成分称为话语标记语[1]。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程序意义占核心地位,概念意义缺失,不充当任何句法成分,却发挥着重要的语用作用。

话语标记语是完整会话的组成部分,话轮是会话的基本单位,话轮是话语标记语的栖身之所,也就是说,话语标记语对话轮有着天然的依赖性。近些年来,对话语标记语和话轮转换的研究方兴未艾,逐渐发展成了跨学科的研究。但遗憾的是,对二者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以话轮转换中的话语标记语作为研究对象,对话轮转换(话轮获得、话轮保持和话轮放弃)中的汉语话语标记语做一个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研究。本文语料选自《小崔说事》节目,以顺应论作为理论框架阐释话轮转换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况,试图阐释不同语言使用者为了达到交际目的是如何使用话语标记语来顺应各种语境因素的。

一、语料与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的语料选自电视访谈节目《小崔说事》,作者自建243 286字的语料库,使用软件 Antconc3.2.2.1w(2011 版)进行语料检索。我们将嘉宾分为3组:领导、文娱名人和普通人(每组嘉宾总人数一致,且每组语料在文字数量上相当)。然后对归类的语料进行检索:先输入关键词,根据话语标记语的特点,将语料中含有话语标记语的句子进行初步筛选。最后将这些句子还原到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分析,统计3类人群(其男女的人数相当)使用的话语标记语的类型和数量,并进行对比分析。

本文对话轮转换中的话语标记语进行了功能和频率的描写,运用顺应论解释了话语标记语是如何顺应各种语境因素,还综合运用了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以话语(口语语篇)作为参照点考察了话语标记语在话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

二、话轮转换中的话语标记语

话轮概念[2]是美国社会学家Sacks等人首先提出的。Sacks提出的话轮转换理论认为,在会话中,某一方不可能无休止的进行发话,而是由会话的参与者轮流发话。现在被广泛采用的话轮界定是由我国学者李悦娥和范宏雅[3]提出的,他们认为,话轮是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的话语,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沉默等放弃话轮信号为标志。话轮转换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话轮获得,话轮保持和话轮放弃。

(一)话轮获得中使用的话语标记语

在交际中,交际参与者由于受到各种语境因素的影响,话轮转换并不会按照“A-B-A-B-A-B…”模式有序进行。因而话轮获得可分为两种情况:常态获得和非常态获得。二者的区别在于,话轮获得时,是否存在一方打断另一方话语的情况。若存在,则为非常态获得;若不存在,则为常态获得。在话轮获得中使用的话语标记语有“这个”、“那个”、“你知道”、“好”、“不是”、“我说”、“我看”、“你说”和“你看”等,例如:

例1 王雪纯:我看大家也干脆,我们成立一所学校,把大家都搁到一个学校算了。

王雪征:在正常的时间里,法国学生这个时候也应该是在上课……

王雪纯:你看多方便,看来大鹏老师真的要考虑成立一所学校,专门要成立一所学校。我们的法国团员们还有问题呢,后面有人有,是吗?(“欢乐合唱团”2011年5月31日)

例1中出现了两个话轮获得中常用到的话语标记语:“我看”和“你看”。这里的“我看”和“你看”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和邻近成分之间不存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因此省去它们并不会影响整句话的理解。而且,这两个词失去了原本的动作意义,发展成这里的情态意义,表示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另外,“我看”和“你看”一般是在说话者和听话者共同了解的语境背景下,委婉地指出说话者的看法,有缓和语气,表示谦虚的作用。在这里王雪纯是以玩笑式的语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用了“我看”和“你看”,语气显得自然而亲切。

我们可以和例2做个比较:

例2 陈菲菲:双方交换尸体非常友好,效果非常好,但是这个消息,报纸一直都没有露面,直到了1985年香港的《广角镜》才知道了。

崔永元:我看过这个录像,其实大家交流的很温馨。(“对台戏”2009年4月13日)

例2中“我看”在句中充当了主语和谓语,“我看过这个录像”,构成一个完整的叙述结构,若将其去掉,整个句子将变得无法理解。并且“我看”后面跟了“过”这样表示时态的成分,表明动作和动作时间之间的关系。因此,例2的“我看”不是话语标记语。

(二)话轮保持中使用的话语标记语

话轮保持是指说话者维持自己的当前话轮。会话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说来,说话者事先会制定相关言语计划,当语言活动不符合先前的言语计划,说话者可能会出现思维空白,此时若不想丢失话语权,说话者需要运用一些策略来维持自己的话语权,话语标记语就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在话轮保持中使用的话语标记语有“这个“、“那个”、“我说”、“你知道”、“是不是”、“对不对”、“嗯”和“那么”等。

例3 韩美林:大家可能不知道,一天就几块钱,十块钱都不到的收入,养活着20多个人,是不是……给他这个粑粑,是吧,我认为我们现在,我们唱一个歌30万,我们唱一个歌15万,不给钱不唱,是吧,还是慈善大使……我们这么穷,怎么办啊,贵州,是吧,结果说五万块钱一个歌……(“大美韩美林”2011年4月28日)

例3中的“是不是”和“是吧”是在话轮保持中常用到的话语标记语。这里的“是不是”不再是一个疑问词,而成为表示交际互动的一个话语标记语,它显示出说话者希望听话者与自己保持相同立场的心理期待。“是吧”与“是不是”一样,有着类似的显示礼貌合作的功能。此外,它更多是在信息传递中,也就是在不断出现的话语进程中起着自然的语音停顿作用。韩美林在自己的一大段表述中是边回忆边叙述,其中在话轮中使用的话语标记语表现了对听话人的关注,并且也使得自己所说的话在表述上更加连贯。

(三)话轮放弃中使用的话语标记语

话轮放弃是指说话者放弃发话,终结当前谈话。在话轮放弃中使用的话语标记语有:“你知道吧”、“是不是”、“对不对”和“(就)这样”等。

例4 崔永元:你给我们讲个你见过的最极端的。

孟昆玉:最极端的就是不配合工作,怎么说都说不通……我签字,就这样。

崔永元:他怎么不配合,他出了什么事?

(“这个交警不寻常”2009年8月26日)

例4中的“就这样”是话轮放弃中常用的一个话语标记语,它出现在句子的末尾,是不增加任何新信息的总结性话语,给听话者提供一个放弃话轮的信号。

通过数据(如表1所示)分析得出:话语标记语在话轮转换中的使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领导、文娱名人和普通人使用的话语标记语的类型、频率存在区别。领导人和文娱名人多使用“这个”、“我看”、“是不是”、“对吧”和“是(就)这样”等话语标记语。而普通人多使用“那个”、“嗯”和“你看”等话语标记语。另外,女性和男性使用的话语标记语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女性较多使用“那个”、“你看”、“你说”和“嗯”等话语标记语,而男性多使用“是不是”、“对不对”、“不是”、“这个”、“就这样”等话语标记语。

表1 话语标记语在话轮转换中的差异性表现

三、《小崔说事》中话语标记语的顺应性解释

Verschueren于1999年在《语用学新解》中提出的顺应论[4],是一套具有很强解释力和包容性的语用研究理论,它的核心思想是,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之所以可以做出适当的语言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3个属性: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语言的变异性和商讨性是顺应性的内容和基础。顺应性作为一个认知过程,是语言使用的机制和根本。在会话交际中,交际各方为了达到交际目的会使用某些策略顺应各种语境因素。话语标记语是会话交际的一部分,是语言使用者顺应语境的重要策略之一。本文主要针对话语标记语对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的顺应展开讨论。

(一)语言语境顺应

1.指示局部形式连贯

形式连贯从局部上看,表现为所在话轮的连贯有序。话语标记语作为一种促进局部形式连贯的有效手段,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占据话轮和延续话轮。这时使用的话语标记语有“嗯”、“这个”、“那个”、“然后“和“是不是”等。

例5 雷恪生:声音也变了,样儿也变了,这个,整个一泼妇在台上,所以她变化特别大,跨度特别大,那么,这就给演员提出了难度……她符合人物就行,对不对,所以这个,我感觉,别人都比较接近她们,就海璐这个跨度太大了。(“四世同堂”2011年5月20日)

例5中话语标记语“这个”和“那么”的使用,使得句子自然连贯,话语有序进行。

2.指示整体形式连贯

形式连贯从整体上表现为整个交际进程的连贯有序。话语标记语对整体形式连贯所发挥的作用是就整个交际进程而言的,即它组织各步骤使之连贯[5]。这时使用的话语标记有:“这个”、“那个”、“行了”、“好”、“就这样”、“然后”等。

例6 崔永元:好,新春茶话会现在开始。

例7 崔永元:好,再次感谢张先生来我们《小崔说事》做客。节目结束了…(“把人生焗起来”2010年3月31日)

例6和例7中话语标记语“好”分别标记了交际活动的起始和终结。另外,这时使用的话语标记语还可标记话轮轮次的转接和延续。

(二)交际语境顺应

1.顺应物理世界

在谈到对物理世界的顺应时,维索尔伦是从时间指示和空间指示,以及物理世界中发话人和释话人的角度论述的。在很多情况下,交际双方在物理世界中的位置会影响语言的选择,如话语标记语的选择。话语标记语可以用来指示空间距离,也可以作为延迟或拖延的手段。这时使用的话语标记语有“这个”、“那个”、“然后”和“那么”等。

例8 韩美林:这个,我认为咱们中国这个跟风不行……所以我到了一个,广东一个小小的县里边,贷款修的那个卢浮宫那个什么什么宫那个,你贷款你说你得了……(“大美韩美林”2011年4月28日)

例8中的话语标记语“这个”和“那个”在这里是用来延长思考时间,填补语流空白的。

2.顺应心智世界

Verschueren认为,语言互动是心智与心智之间的交流,因此说话者语言选择总是要顺应心智变化,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也是如此。这种心智包括个性、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等。这时使用的话语标记语主要有“啊”、“哟”和“这个”等。

例9 崔永元:冬奥会上咱们的金牌是5枚,排第几呢,是第七,这个,森林覆盖率能排第几呢?

贾局长(国家林业局局长):那排不上,120以后去了。(“专访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2010年3月14日)

例9中崔永元提及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时,用冬奥会上我国获得的成绩与之比较。话语标记语“这个”指示了说话人话语内容的改变,使得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了森林覆盖率上来。这里的“这个”就顺应了说话人的心理动机。

3.顺应社交世界

语言源于社会,是折射社会万象的一面镜子,同时它的存在也依赖于社会。维索尔伦认为,语言的选择不得不受到众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性别、社会地位、亲属关系、宗教信仰、年龄、教育程度和职业等。由于社会因素繁多,这里只探讨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是如何顺应性别、社会地位和礼貌及面子原则的。这时使用的话语标记语主要有“这个”、“那个”、“是吧”、“对不对”和“你看”等。

1)顺应性别

例10 陈刚:这个环保理念的树立,是要花时间的,培养出这个理念我觉得还是国家这么多年倡导的,这个你比如说……(“专访柳州市委书记陈刚”2010年3月15日)

例10中话语标记语“这个”指示说话者开始对某一概念或观点进行了阐述。“这个”通常表现的是说话者对信息持有一种近距离的认知,说话者对该话语信息有较强的确认性。这种功能特点正好与男性表现出的自我强势和自我关注吻合。相比较而言,男性使用话语标记语“这个”的次数要多于女性。其他的话语标记语,如“我看”、“我说”、“是不是”和“是吧”等也多为男性使用。女性在谈话中表现得较为合作,更多的是关注对方,常会用到“你看”、“你说”和“那个”等话语标记语。

2)顺应社会地位

例11 崔永元:我纠正一下,那个您刚才提问题第一句话就说错了,您说署长,您刚才提的问题明明是局长回答的,国家版权局局长,是吧,他说的是版权的事,您说是吧。(“专访新闻出版署署长柳斌杰”2010年3月8日)

例11中崔永元首先是面向观众说话,用了话语标记语“那个”,但当他提及署长时,用了话语标记语“是吧”和“您说是吧”。这两个词的使用显得说话者的态度相当谦和,避免了语气生硬。这其实也就是说话者在语言使用中顺应交际各方社会地位的表现。

3)顺应礼貌和面子原则

例12 韩长赋:您看,从他们年龄上看也是三代农民工,而且他们的关键词也不太一样,是吧……游戏是不是。(“专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2010年3月16日)

例12中“您看”、“是吧”和“是不是”都是说话者运用礼貌合作策略的表现,说话者在话语进程中礼貌地表达了对听话者的关注,希望对方与自己保持相同的立场和看法。有了这些话语标记语,整个话语显得更加的谦和,顺应了礼貌和面子原则。

[1] Schiffrin,D.Discourse markers[M].London:Cambridge Press,1987.

[2] Sacks,Schegloff and Jefferson.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in conversation[M]//Studie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New York:Academics Press,1974.

[3] 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 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Arnold,1999.

[5] Lenk,U.Discourse markers and global coherence in conversation[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8(3).

An Adaptive Study on the Discourse Markers in the Turn-Taking——Based on TV Show"Xiao Cui Says This"

HAN Dandan LI Baiq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00)

Discourse markers,which are widely used in daily communication,exist in most languages,and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success of communication.Owing to the natural connections between discourse markers and turn,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both bears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daptation Theory,the paper,based on the texts of"Xiao Cui Says This",is devoted to expounding how the language participants use discourse markers to adapt to various context factors so as to achieve their communicative needs.

discourse markers;turn;Adaptation Theory

H030

A

1671-7422(2012)03-0037-04

10.3969/j.ISSN.1671 -7422.2012.03.009

2012-03-13

韩丹丹(1987— ),女,湖北黄石人,硕士。

(责任编辑 龚 勤)

猜你喜欢

崔永元连贯语料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崔永元:我为什么对现在的电影心里发凉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崔永元的金钱观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远离诱惑
主述位理论对英语写作连贯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