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位势对集群企业知识扩散与创新的影响研究

2012-12-21刘闲月

中国科技论坛 2012年6期
关键词:位势集群资源

刘闲月,林 峰,孙 锐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网络位势对集群企业知识扩散与创新的影响研究

刘闲月,林 峰,孙 锐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本文以关系、结构位势为维度分析集群内网络位势对知识扩散和创新的影响,认为丰富的网络关系资源扩大了单个集群企业知识搜寻的组织边界,并可以加快集群内知识扩散的速度与质量;占据有利网络位置的集群企业,自身享受网络位势利好的同时,能够为集群带来高质量差异化的创新资源。文章的理论分析和阐释,为我国建立区域创新系统、制定集群创新政策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也为集群企业获取创新优势提供新的网络组织视角。

创新;知识扩散;集群企业;网络位势

创新是对知识、信息等创新要素获取并重新 整合的动态过程,产业集群是具有异质知识资源的企业集合体和创新共生系统,基于集群网络内外知识扩散的创新是集群企业区别于非集群企业的“非对称”的情景优势[1]。然而,很多传统集群中的知识资源大都静态、离散、非均匀地分布在各行为主体之间,呈块状的“知识马赛克”,并未形成集群整体的知识合力和创新协同优势,知识扩散的外部经济效益和创新福利没有充分体现。因此,在知识分布的非均衡性和知识转移黏性的集群知识网络中,能否及时、有效地获取满足自身创新需求的知识资源是集群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关键。产业集群内影响知识扩散的因素很多,本文从网络关系、网络结构两个维度,分析网络位势在知识扩散中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便集群企业从非经济关系中扩大知识资源搜索的组织边界,增强创新优势。

1 知识资源与集群企业创新

1.1 集群企业的知识来源与创新能力

创新的本质是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与整合[2],是在知识流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知识积累和创造过程[3],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单个企业一般不可能拥有创新活动所需要的所有关键知识资源,必须不断从外部获取知识以满足创新活动的知识需求[4-5]。产业的地理邻近和社会邻近为单个企业提供了机会均等的知识交流平台和交易市场,集群边界的动态外延性也扩大了单个企业知识获取的边界,因此产业集群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如表1所示。

表1 企业、集群资源来源分解[6]

资源理论认为,组织利用外部资源的同时创造和发展内部资源,因此,企业在发挥集群创新优势同时,创造和积累了自身内部资源,而内部资源的积累必然引致集群企业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增长[6]。集群企业虽嵌入同一集群情景内,拥有同质性的知识资源Ⅱ,然而各个企业的创新绩效却呈较大的差异性,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企业个体获取知识等创新资源的能力。知识的孤立、不完整、碎片型表现形式和知识溢出的非均等性,更加突显企业个体在集群知识扩散过程中获取满足自身创新需求时知识获取能力的重要性。

1.2 知识扩散与集群企业创新优势

对企业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至关重要的知识源在空间上是相对分散的,企业往往置身于区际甚至国际的知识共享网络中,但对于产业集群中的企业而言,这些知识在地理上高度集中,它们围绕在企业的周围构成一个相对密集的知识场[7]。知识的空间聚集为创新提供了时间可能,但不必然产生创新,只有扩散、使用并创造新知识才能实现其创新价值。Becattini,Asheim,Saxenian,Hsu等认为产业集群是一个知识扩散及创新的理想地点,本地专业劳动力的高度集聚,加上企业间地理邻近及关系邻近,都使得新的思想可以在集群内部便捷地传播,从而促进区域的累积性、集体性创新过程[8-11],此时产业集群被视为由大量本地企业构成的动态知识共同体或知识传播网络[12],集群企业的创新优势也在于集群网络资源的系统性和整合,网络成为集群企业知识和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协作创新的治理机制以及知识整合的平台[2]。

作为知识高度分化、信息高度离散的产业集群,集群企业的创新是基于集群内行为主体间的相互联系展开的,集群企业的创新优势某种程度上不在于单个企业所具备的知识基础,而在于它与集群其他个体相关的网络关系、互惠关系中,这些关系将各个具有资源互补、知识互补的个体联系起来,形成知识扩散的渠道,为知识共享和合作创新提供机会[2]。产业集群为群内单个企业提供了创新的地理空间和社会环境优势,借助集群网络的知识扩散效应,单个企业的创新可获得外部的知识供给 (图1中Ⅰ象限所示)。接收来的知识一些可以直接用于创新,创造新的知识;一些知识的流入可以添补企业的知识缺口,改变企业的知识基础,没有直接用于创新,但是缩小了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知识差距,增强下一次知识获取的能力,即增加了未来创新的可能性与机会。创新增加的新知识丰富了企业的知识资产,也增加了集群的知识库,借助集群网络的扩散,通过其他主体的使用和创新又不断增加,这种创新传染模型与雪球效应形成了集群内的创新自组织机制(图1中Ⅱ象限所示)。

知识扩散放大了知识要素的作用和价值,促进了集群企业的创新。然而,知识资源并非均匀或随机地在具有不对称关系的集群网络中扩散[13],各成员企业在集群网络中的位势差异使得它们获取知识资源的方式和能力各异,知识配置以及知识收益也不尽相同,这些差异将影响拥有不同网络位势企业的创新能力。反之,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不仅具有较多的知识资源积累 (资源Ⅰ)和较高的知识加工能力,这些知识能力的势差又增加了企业知识的虹吸能力,形成知识资源的单向流动,此时又增强了企业在集群知识网络中的地位,因此形成了集群企业位势与创新优势间的正循环机制。

图1 网络位势与知识扩散、创新的逻辑关系图

2 集群企业的网络位势与知识扩散

企业位势理论来源于物理学,是各种资源积聚并经过合理组织和优化后形成的势能。物体由于处于某一位置而具有一定的势能,物质世界中所有物质或非物质的传导、扩散都是由势能差引起的[14]。产业集群以产业关联为纽带,商品生产系统为基础,形成了包括企业、研究机构、中介、大学、政府部门为主体的本地化社会—技术—经济网络。集群内网络主体间不仅能共享公共资源,实现资源互补,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网络内丰富的网络关系传播信息、知识等创新要素,有效克服知识黏性和知识隐藏,为集群企业获取创新资源提供了便利。企业的势能来自于自身的能力以及占用或控制的资源数量和质量,嵌入集群网络的企业自身网络地位决定着其获取创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这种地位即是集群企业的网络位势,位势影响着集群整体的知识扩散,以及扩散过程中单个企业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配置权力,具体表现在企业拥有的网络关系及在关系结构化分布中占据的位置对知识扩散过程的影响,Burt的网络分析模型为研究集群企业的网络位势提供了方法工具。

社会资源的流动类似于物质的传导和扩散,同领域中处于不同位势的企业在进行竞争时,高位势的企业对资源拥有更强的吸引、吸收能力,资源会从低位势企业流向高位势企业,被吸引的资源经过整合后形成企业的竞争力,并将企业推向更高的位势[14]。集群企业作为单个行为主体其网络位势来自于其拥有的网络关系位势和结构位势,网络位势越高,知识扩散中越占优,获取和吸收的知识数量质量、创新的能力和机会也高于低位势者。关系位势来自于企业自身网络关系的丰富性及关系自身的质量,前者解决了关系的有无,即连通性优势,网络关系越多,知识扩散过程中的知识可得性、及时性就越高;后者决定了所获取知识的质量,关系是正式与非正式、关系的紧密性影响着可获知识的差异程度及缄默程度。网络结构位势是指集群企业占据有利的网络位置而获取的更多信息收益、知识价值和控制优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知识扩散的路径,影响集群网络信息、知识扩散的功能与绩效。

3 关系位势对知识扩散与创新的影响

地理上的高度聚集促使不同企业在分工协作的互动过程中产生了持久、稳定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集群企业的非物质资源——网络关系资源,这些关系中蕴藏着大量异质的信息、知识、创意等静态资源。知识是一种不可在自由市场上公开交易的资源,有效的网络关系可实现企业同外部组织间进行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交易与转移[4],提高知识资源交易效率,实现网络成员个体知识的外部性向网络整体知识内部性转化[15],将单个企业的有限知识置于集群共同体中,构造一个兼备知识深度和知识广度的创新柔性系统[11]。集群企业可通过扩展其网络关系,借助丰富的网络关系从其他行为主体处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形成共同学习、知识转移与信息交换的机制,从而使知识产生明显的效果[4]。因此,集群企业间的关系位势必将在不同层面对知识扩散产生影响,关系的有无、疏密、强弱等位势特征对知识扩散的速度、质量、持续性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1 企业个体网络的关系位势

网络关系为集群内的知识扩散提供了渠道与平台,成为集群企业区别于其他组织知识扩散的一种难以复制的无形资产,是促进网络内知识扩散与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内生因素。企业创新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个体网络关系的数量与质量。开放性的网络内,网络连接的数量越多,企业的关系势能就越大,越有可能获取扩散中的知识。所有的集群网络关系中与企业有直接联系的主体数量代表着关系资本的丰厚性,影响企业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网络的连通性和凝聚力。企业创新需要相关知识的集成与整合,由于知识分工,集群内的每个成员只掌握部分知识片断,只有每个关联企业通过各种关系将知识融合才能克服知识分化,形成以知识链、知识网络等有利于创新的知识共同体。以企业自我为中心的直接网络关系越多,本企业就越有可能获取到与创新匹配的知识,而且减少了知识搜索的成本。日本的丰田城、本田美国公司的供应商网络等成功企业都与数千个合作者有着直接的纵向网络关系,形成庞大的知识共享、知识扩散体系,形成旗舰型的个体创新网络,为自身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关系平台[16]。

网络关系的差序效应使得非直接关系即次级关系在知识扩散中的优势相对减弱,但非直接关系的数量也在多维度影响着知识扩散和创新能力。非直接关系的多少,决定着企业个体网络内知识扩散的连通性和网络范围,非直接关系密度越大,知识外溢速度越快,知识扩散中的网络可达性越强,知识效用及价值能更大范围的发挥,创新的机会和成功的概率随之增大。相反,没有丰富的非直接关系,即使处在集群环境中,企业及其自我中心的网络也孤立于集群某一知识系统外围[6],成为信息孤岛。

企业社会资本是与网络关系相关联的另一关系位势,能够解释企业间的群体行为和绩效[17]。来自于企业所掌控的、嵌入于关系网络中的现实或潜在的资源集合[18],偏重关系的运行,强调网络关系的紧密性和连贯性,促进关系的稳定[19-20]。高度信任的社会资本以非契约的方式开展知识交换,在相互信赖的气氛,减少了知识扩散、知识交易的成本,降低集群网络内的机会主义行为,有利于解决集群内的知识扩散惰性,促进企业创新。因此,社会资本为集群企业知识扩散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网络环境,拥有群外离散企业所不具备的创新优势[21]。所以,嵌入在集聚丰富知识资源及其他创新要素的集群社会网络关系中,高社会资本拥有者必然会有接受到大量高质量的知识扩散。

3.2 网络关系力量的影响

集群网络具有强关系、弱关系、自由交易等三种关系,三种网络关系力量在知识扩散中发挥着截然不同的作用[11]。关系力量的强弱影响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扩散的效能,以及这些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作为集群企业个体,占有和控制的网络关系力量影响其知识搜寻和创新能力。

强关系在集群内的信息传播、知识扩散与创新效率上有独特的作用[11]。长期积累的较强的信任与互惠关系,能够促进企业间频繁的知识交换,并减少知识扩散中的不确定性,保证信息和知识高效、快速地扩散。及时有效的知识供给能够产生知识应用和创新的规模效应,加快集群知识的社会化过程并促进知识创新螺旋上升。强关系最突出的作用是为创新主体提供大量复杂、隐性知识的输入,因为这类知识必须通过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才能有效获取,集群企业空间邻近性使得各创新主体地理上与相关知识源彼此临近,关系越强,传播速度越快,创新福利的收益也就越大[7]。此外,强关系能够维持网络内知识扩散的持续性,保证知识供给和创新活动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相对于强关系,格兰诺维特等人认为弱关系有着更好的信息、知识扩散效果,更有利于提升创新绩效。强关系虽然传播的知识数量较多,但是随时间推进,关系冗余、知识重叠增多,当集群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会产生整体的知识锁定,并对外来新知识的排斥或形成组织免役,阻碍知识创新。相反,弱关系分布较广,成员间知识重叠较少,其联接的多是异质、非重复的信息和知识,对创新活动可能更具价值,而且弱关系的主体多元性能够搜寻到不同的知识源、联接更多的创新主体。但是弱关系在知识扩散的及时性、互惠性及关系持久性等方面的作用则逊于强关系,而且知识搜索的成本较高。

从关系力量与知识扩散间内在关联可知,集群企业应将弱关系变成强关系,促进较高搜寻利益的知识高效的传播扩散,但是随着知识交流的频繁,弱关系的知识收益会呈递减趋势,因此集群企业应不断的搜寻其他的异质知识源,即发展更多的弱关系,在关系力量的嬗变中持续地吸收知识并整合创新,这也是集群式创新的优势所在。

4 结构位势对知识扩散与创新的影响

网络是孕育信息和发挥影响的导体,集群企业的创新绩效很大程度上受到若干网络结构性因素的影响。网络位置可以增强企业创造新价值和达到经济目的能力,创新个体获取知识的内容、范围、质量和传播效率等都受制于其嵌入网络的结构特征[22]。结构位势带来的网络地位和网络权力影响着知识扩散的流程与收益的分配,集群企业按照网络联系有差别的占有和结构性地分配稀缺资源[13]。因此,处于不同网络位置的企业有着差异化的创新资源获取优势和不平等的创新机会。

4.1 中心性的影响作用

中心性是区别网络地位的基本概念[23],可衡量单个企业在集群网络内的中心地位和网络能力,中心性高的企业可以支配的集群内外部的创新资源。接近中心性 (Closeness Centrality)高的企业拥有较短的关系距离,在获取知识、信息时可以减少扩散中的失真,得到高质量的创新资源,能够提高此类企业的创新速度和成功率。整个集群网络内的知识扩散在高接近性企业处形成“知识高地”,这种知识扩散中的极化作用提升了中心企业的知识积累,奠定了创新活动的知识基础,助推中心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处于网络边缘即接近中心性小的企业则在知识扩散中处于劣势地位,创新丧失的价值较大。中介中心性 (Betweenness,衡量单个行为主体作为媒介的能力,其值越大,网络内越多的主体间联系必须要通过他)高的企业则影响着集群内的知识分配,一定程度上形成知识垄断,通过控制知识扩散的流径获取知识独占价值和中介性创新福利,中心—外围集群、卫星平台集群中核心企业的创新优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在生产网络、创新网络中的中介性位势。

4.2 结构洞和“桥”的影响作用

结构洞是指网络中的关系间隙,联接异质信息的不连贯群体,反应网络中关系绸密地带的网络位置,当网络中存在间隙的桥梁——网络桥时,处于结构洞的企业在知识扩散中可获取非重叠信息,拥有跨越组织边界的“信息收益”和“控制收益”[24]。图2的5类中间人和“齐美尔带”即是处于不同群体的结构洞和“桥”位置,知识扩散中拥有占优的网络位势,既可以获取丰富的异质,非冗余的创新资源,又可以控制知识集散,并在集群网络内外承担“知识守门人”的角色。

在强关系的集群企业网络中,这种战略性网络位置的获取必须加强与集群外部网络间的弱联系,因为相对于集群外部网络而言,集群中的企业就相当于结构洞中的企业,通过吸收集群外部网络新的知识、信息资源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当集群中的企业广泛的与外部网络建立弱联系时,集群企业接受知识扩散的网络更开放,知搜寻的组织边界不断增大,整个集群的知识基础和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提高[25]。然而结构洞的存在也有负效应,占据结构洞位置的企业在拥有结构位势时给集群网络整体带来不稳定性,它的缺位、有意识的控制或阻碍集群内知识扩散与信息流通,将导致集群整体知识流通性和创新绩效的下降。

图2 5类中间人及齐美尔连带

5 结语

由于所处集群网络位势不同,集群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知识扩散的方式和能力也各异,在不对称、非随机的集群分工网络和社会网络内,集群企业应该通过建立和利用各种关联,丰富关系资源和社会资本,以获取自身创新所需要的知识资源,并在这些关系的分布中占据有利的结构位势,增加位势利好和信息控制红利。

在创新模式由线性向网络化、集群式发展时,制定集群政策、建立区域创新系统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集群企业的关系资源,吸收更多的资源Ⅲ、资源Ⅳ,并通过核心企业的学习代理人作用,扩散至集群内部其他低知识势能的企业,以提高集群整体的知识基础和创新绩效,在扩散、共享中转化成集群自身的知识资产:资源Ⅰ和资源Ⅱ,放大知识效用。尤其是地方内生型产业集群,在转型升级、面临同质化竞争或集群创新锁定时中要丰富各种网络关系,承接和吸收外部知识扩散,获取高质量、差异化的知识、技术,才能持续创新、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阐释了网络关系位势和结构位势对集群企业的知识扩散与创新的影响,但是在集群企业如何获取网络位势、不同位势企业的创新绩效有着怎么的差异等方面并未涉及,存在不足。其次,产业集群是有生命周期的经济组织载体,集群的网络形态会随时间的推进而动态演变,如能结合不同时期、不同网络形态进行动态研究、比较研究将会更全面、系统地认识集群企业的知识活动与创新行为。以上不足期待以后的研究能够解决。

[1]王晓娟.知识网络、企业竞争优势:浙江产业集群的经验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2]林竞君.网络、社会资本与集群生命周期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赵涛,牛旭东,艾宏图.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分析与建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3).

[4]简兆权,刘荣,招丽珠.网络关系、信任与知识共享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4).

[5]Heide J.B.Inter-organizational governance in marketing channels[J].Journal of Marketing,1994,58(1).

[6]张明龙.中国区域经济前沿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7]叶文忠.基于集群式创新优势的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7.

[8]Becattini,G.The development of light industry in Tuscany:an interpretation[J].Economic Notes,(1978),Vol.3,107-23.

[9]Bjern Terje Asheim.Regional innovation policy for small-medium enterprises[M].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3.

[10]Heiner Depner,Harald Bathelt.Cluster growth and institutional barriers: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cluster in Shanghai,P.R.China[J].Spaces,2003(9).

[11]王仲智.产业集群:网络视角的观察[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12]徐乾.产业集群中的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优势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13]张文宏.社会网络分析的范式特征—兼论网络结构观与地位结构观的联系和区别[J].江海学刊,2007(5).

[14]蔡西阳,张文杰.企业位势理论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8,(8).

[15]范太胜.基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7).

[16]王大洲.企业创新网络进化与治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17]蔡宁.产业集群的网络式创新能力及其集体学习机制[J].科研管理,2005,(4).

[18]陈建勋,勾东宁,吴隆增.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知识螺旋过程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8).

[19]龙静,吕四海.基于网络视角的企业知识创造与管理[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7).

[20]周小虎.中国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报告[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21]魏旭,张艳.知识分工、社会资本与集群式创新网络的演化[J].当代经济研究,2006,(10).

[22]刘春玉.网络视角的集群企业二元式创新研究[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23]李林艳.社会空间的另一种想象——社会网络分析的结构视野[J].社会学研究,2004,(3).

[24]周密,赵文红,姚小涛.社会关系视角下的知识转移理论研究评述及展望[J].科研管理,2007,(5).

[25]雷如桥,陈继祥.集群网络研究:一个社会网络理论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04,(12).

[26]王剑峰.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对集群创新影响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Potentials on Cluster Enterprise's Knowledge Distribution and Innovation

Liu Xianyue,Lin Feng,Sun Rui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 362021,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network potentials on knowledge distribution and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th the relationship and structure potential dimensions.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rich relationship expand the organization boundary of single cluster enterprise in their process of searching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Rich relationship can speed up the knowledge diffusion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within a cluster as well.The cluster enterprise with the advantage position in the cluster network will enjoy the favorable factors of the network.They will obtain the high quality and heterogeneity resources which will benefit the innovation.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is article will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proposal for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the decision-making policies of cluster innovation.This article also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of network organization for the cluster enterprise acquiring innovation advantages.

Innovation;Knowledge diffusion;Cluster enterprise;Network potentials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1BTQ027),华侨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 (JB-SK1123),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立项项目 (2011GXQ4D08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71102183)。

2011-11-18

刘闲月 (1982-),男,江苏滨海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战略管理、商业模式、产业集群。

F276.42

A

(责任编辑 胡琼静)

猜你喜欢

位势集群资源
带有超二次位势无限格点上的基态行波解
一类具有奇异位势函数的双相问题
企业间知识转移与接收的三方演化博弈
——基于第三方科研机构的策略选择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类带强制位势的p-Laplace特征值问题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资源回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