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前瞻

2012-12-21王道志

人大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政党政治工党内阁

□ 王道志

政党政治,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普遍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形式。英国是现代政党政治的发源地,也是实行两党制的典型国家。英国是政党政治比较发达和成熟的国家,政党政治运行较为公开和规范。近年来,英国政党政治继续稳步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英国政党政治的特点分析

英国的政党政治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和君主立宪制互相辉映,已经形成许多具有本国特点的政党政治特点。

(一)按固定程序上台执政,执政党执政地位稳固。英国政党政治的影响非常大,任何一个候选人如果没有政党的帮助,根本不可能获胜。传统上,大选中候选人的竞争主要不是个人之争,实际上是党派之争,一个候选人是否当选,关键要看他所代表的政党的总体表现。这一点在二战前特别明显,往往选举结果出来前民众并不知晓谁会当选首相,二战后政治领袖个人魅力和能力开始凸显。参加大选并在大选中获得胜利是英国任何一个政党谋取执政地位的第一步。在大选结束后,获胜的政党就成为议会中的多数党,这个政党就获得了上台执政的基本条件。得到议会多数支持的多数党领袖接受英国国王的邀请,担任内阁首相并组建新内阁。得到英王的授权组建内阁是一个政党执政的标志。由于英国实行彻底的政党政治,内阁成员都是清一色的政党党员。政党上台执政的基本固定方式是“参加大选—获取议会支持—组建内阁”。虽然英国的宪法和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这三个步骤,但是,在英国民众眼里,违反这一程序与违反宪法和法律无异。由于执政党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所以政策容易得到通过,不会被推翻,因此执政地位牢固,只有再大选时才会发生政党更替的现象。

(二)内阁的权力较大,影响广泛。这个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阁在社会生活中作用巨大。英国是个“议行合一”的国家,这意味着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都是统一的。在这种情况下,执政党只要在大选中获胜,就能够全面控制英国政治。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由获胜党组阁。在英国的宪政体制中,内阁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权威。根据宪法和法律,内阁是政府的核心,是英国社会的组织和领导机关,更是国务的决策中心。在现代社会,政府在发展经济、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英国也不能例外,内阁影响在英国已经渗入社会的各个方面。二是执政党控制和操纵着议会。执政党对立法的控制主要就是通过议会党团并协调行动。尽管议会在法律上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其成员(议员)都是有党派性的,都以党派的名义集体行动,所以,在议会中的议会党团至关重要。为了使本党议员在议会活动中协调一致,英国各个政党都规定了严格的党纪党规。对于违反党纪的党员议员,政党尤其是执政党会给予严厉的处罚。一般来说,对党员议员的最严厉处罚是除名,在政党政治成熟和发达的英国,除名等于终结政客的政治生命。政党的纪律由政党的党督们负责执行和监督。一般情况下,内阁能够使议会两院通过自己提出的议案,因为执政党既然能够组建内阁,也就能够控制议会多数。据此,有人把英国议会说成是“通过法律”而不是“制定法律”的机关。对于在野党来说,议会充其量只是发表意见和发泄不满的场所。当然,在野党也可以质问首相,但不会影响最后的议案表决结果。三是内阁对司法的影响。虽然英国的司法体系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但是,英国的执政党同样可以运用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权力,对司法活动施加影响,根本原因还是执政党掌握了议会。首先,“议会至上”的宪政原则使议会能够规定司法机关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通过实体法和程序法。另外,英国没有最高法院,所以英国议会具有最高的审定权力,这也为执政党施加影响提供了途径。其次,英国的高级司法公职人员由首相领导的内阁提名、任命。因此,执政党总是选派得力的党内高级领导人充任大法官一职,并通过大法官将国家司法活动与执政党的政策协调起来。

(三)“影子内阁”的作用明显。政党政治是通过执政党和反对党的相互争斗发挥出来的。在英国,反对党拥有法定的地位,是宪法的一个组成部分。“英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这一称号表明了反对党是英国国家机构的一部分,而且是起着独特作用。英国的反对党跟执政党一样,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它是女王陛下可供选择的政府,其领袖也是可供选择的首相。反对党领袖每年由固定基金中支付其薪俸,国家也对反对党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如果女王召集会议,他与首相并排坐在一起。英国的反对党中最大的政党有组建“影子内阁”的习惯,之所以被称为“影子内阁”,是因为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内阁,而是一个像影子一样的虚幻内阁。这个“影子内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不断向执政党施加政治压力,监督和制约执政党的政策和行为;另一个一旦执政党意外倒台时,“影子内阁”可以即刻填补政治真空,上台执政。执政党为了保住执政地位,就非常重视“影子内阁”的作用。

(四)大众媒介成为“第四权力”。据有关资料显示,每天在英国发行的全国性的、地方性的报纸和刊物超过2000万份,这意味着英国有阅读能力的人群中每两人就要买一份报纸或杂志。在英国,大众传媒享有独立地位,信息覆盖面广,运作效率高,并拥有一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从业人员队伍,它们通过制造社会舆论,从而对行使权力的主体造成心理压力。这些大众媒介经常进行社会调查,掌握的社会信息量非常大,以至于有时英国政府会就重大社会问题和突发事件向大众媒介咨询,有些比较权威的媒体的政治性表态对政党政治的影响比较大。各家主要电视台、各家报刊均建立专栏讨论和刊载政治新闻和丑闻。执政党的任何违法违规的行径很容易被大众媒体揭露出来,引发政治地震。

二、英国政党的发展趋势前瞻

(一)英国政党的竞争将会在两个主要政党中进行,但其他政党也具有执政可能。作为最早的政党政治发源地,英国的政党政治已经走过了其成熟完善期,其政党政治经验比较发达和成熟,不会有太大的变革。英国是两党制国家,即工党和保守党互相竞争,轮流上台执政。自民党和其他小党仍处于次要地位,无法形成对两大政党发起挑战,政党格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大的变故。但随着各个政党自身建设的发展,也可能发生变化。自由民主党仍然有巨大的政治资源。如果工党和保守党出现重大的政策失误,加之自由民主党拥有杰出的领导人,再能联合其他政党,则仍有执政的可能性。同时,绿党由于其鲜明的政策方针,对年轻人有极大地号召力,在广大选民之中也有影响力,是一个较有影响的全国性政党,但目前不具备执政的能力。

(二)英国政党的阶级基础区分不再明显,公共政策区域趋于雷同。首先是阶级基础趋同。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工党90%以上的成员为工会集体党员,他们大多是普通工人,其余是知识分子、中小资本家。保守党代表英国垄断资本家、大地主和贵族的利益,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裕阶层。自由民主党的成员主要是工商资本家、律师、教师和学生,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和企业主的利益。但随着近几年英国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分工与利益的分化、财富拥有量的起伏,社会阶级和阶层不断变动并不断重新组合,传统意义上的工党、保守党、自民党形象已被打破。各党派都会用各种方式淡化其阶级色彩和代表利益以显示五湖四海的执政包容力,不再主动挑起社会对立。其次是政策纲领趋同。随着英国社会进入稳定期,其政治制度已经有完备的法律保障,社会发展也基本成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各个政党上台后,都必须按照基本的社会治理规律进行。不管是大政党中哪一个政党执政,政策和立法都要体现英国人民的意志,体现民意才是政党可能上台执政的唯一选择。所以,各个政党在竞选前和执政后,其政策调整的空间都不大,呈现趋同的趋势。

(三)公共事务和弱势群体将被突出出来。2011年8月发生的骚乱从另一个层面显示出英国政党政治的缺点。双方为了达到执政的目的,往往在任期内追求“短、平、快”政绩的工作,而对于不显眼的短期不能出政绩的工作重视不够,致使一些事关民生的公共事业和在政治上没有发言权的弱势群体的利益长期无人过问,才会出现如此规模的骚乱。可以预料,各个政党为了长期执政的需要,下一步会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关注这一部分人的利益,改善社会机构,促进社会公平发展。

(四)“媒体政治”有可能成为趋势。有人预言,下一步英国的政治将会是“媒体政治”。大众媒体对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对政治人物具有强有力的监督作用,甚至可以左右执政地位的存在和政党的发展。这些特点决定了一个政党要想获取政权,必须认真对待接受大众传媒的监督,学会与媒体打交道,并利用媒体来达到自己的政策目标。2010年英国大选首次在工党和保守党之间采用电视竞选直播的方式,最后英俊、口才出众、极具个人魅力的卡梅隆获胜上台,而拙于表演和口才欠佳的布朗只有落败的份。这表明在一定情况下选民会更看重领导人的个人魅力,而对其代表的政党的政策却不太关心。有政治评论家据此推论,英国的选举已经由议会选举逐渐向美国式的总统选举演变,由群众竞争向个人竞争演变。

(五)发展党内民主和维护党的纪律将成为主流。工党的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党内引入了民主机制,打破了论资排辈的规矩,给人以公开透明亲民的形象,从而赢得了年轻人的支持和拥护。保守党也引入了竞争机制,使得现任首相卡梅隆脱颖而出。英国工党以具有健全、完备的中央和地方组织且有明确、稳定的党纲、党章和严肃的纪律而著称。在工党议员个人控制上,工党采取严厉政策,通过纪律处分例如开除党籍等手段控制工党议员。工党这种强硬的执政风格,提升了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深深地影响了其他政党。可以预测的是,下步各个政党都会按照这一模式来发展党务。

(六)社会团体将在政党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社会团体在联系政党和群众中有着独特的便利条件。英国社会团体发展比较完善,各个政党都有支持自己的传统社会团体,政党也通过加强联系和派员参加社会团体的形式来对社会团体施加影响。可以预测的是,下步各个政党都将加强与社会团体的联系来争取和巩固执政地位。

[1]刘建飞:《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中国审计出版社1995年版。

[2]谢丽辉:《英国政党的执政经验及启示》,载《黑河学报》2007年第1期。

[3]张宏艳:《英国政党执政方式研究》,载《理论探讨》2008年第4期。

[4]王燕:《政党竞争模式与英国共识政治》,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政党政治工党内阁
岸田内阁与日本政治走向
英国新工党政府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台湾政党政治中的“时代力量”
关于加强我国政党政治过程的研究和教学的思考
从中外政党比较研究的视角看中国政党政治参与的发展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政党政治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