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内蒙古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原因及其对策

2012-12-20赵剑峰

财经理论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农牧业居民收入农牧民

云 莉 赵剑峰

(1.内蒙古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2.内蒙古工业大学 人事处,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一、当前内蒙古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及其原因

近年来内蒙古在实现经济增长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却没有同步提高。尽管从2000年以来内蒙古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就呈逐年上升之势,但内蒙古人均居民收入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差距却越来越大。从2001年到2008年,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76.8%下降到了44.9%,农牧民人均收入由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27.4%下降到了14.5%。2008年,内蒙古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2214元,高于全国平均地区生产总值的22640元,而内蒙古人均城镇居民收入为14488元,内蒙古人均农牧民人均收入仅为4713元。[1]大量数据显示,内蒙古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收入虽然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逐年缩小,但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内蒙古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特别是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县、乡、嘎查和牧区,居民收入低就更加突出,这表明内蒙古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完全惠及人民的利益,用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收入增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内蒙古收入分配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尽管内蒙古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在持续不断地增长,但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逐年扩大。以2006、2007和2008年连续三年的收入差距为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分别是7016元、8425元和9775元,均达到了3.1:1,并且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1]2009年7月,据对内蒙古农牧区家庭抽样调查中的数据显示,家庭年人均收入在2000-5000元的居多,占46.08%,年收入超过万元的只占到了9.92%(见表1)。其中,收入较低的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家庭年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到了44.31%;而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家庭年人均收入在万元以上的也仅占1.26%。此外,若考虑到城市居民所享有的住房保障、社会保险、卫生医疗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特殊补贴,城镇居民与农牧民的实际收入差距可能更高。

表1 内蒙古农牧区家庭收入状况①

虽然近些年随着国家对农牧业生产的补贴政策不断扩大,市场上农畜产品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农牧民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但是,农牧民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还是面临着很多困难。一是农牧业成本高且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源,生产资料成本主要是出自农牧民的家庭收入,这就大大减少了农牧民的生活开支,降低了农牧民的生活质量;二是农牧业生产科技应用率低、信息不灵,适应市场能力差,农牧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只占少数,传统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结构调整还不尽合理,产出的农畜产品基本上都是原料性产品,缺乏加工转化和技术增值,因而经济价值低、综合效益不高;四是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抵抗灾害风险能力较弱,农牧民增收存在较大风险。而长期以来,农牧民增收主要依靠农牧业,以消耗体能的种植粮食、饲养家禽家畜等简单劳动为主(见表2),缺乏多种收入来源作为补充,所以,农牧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农村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尽管外出打工成为目前许多农牧区家庭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由于劳动者科技素质普遍偏低,加上劳动力市场吸纳力不强,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所以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处境十分困难。

表2 内蒙古农牧区家庭收入渠道

二是地区之间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扩大。尽管全区各盟市居民收入总体有所提高,但是东、中、西部城镇居民和农牧民收入水平很不平衡。2006年,呼和浩特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054元,而东部兴安盟仅为7612.42元。2007年,中西部除了乌兰察布市和巴彦淖尔市的农牧民人均收入较低,分别是3346元、4435元以外,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和阿拉善的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 6121元、6148元、6123元、6498元、5072元,均远远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的4140元,而赤峰市、兴安盟的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分别是3680 元、2534 元,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009 年内蒙古东部城镇居民与西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绝对量相差13130.6元,东西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绝对量相差 2796 元。[2]

总体来看,内蒙古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持续拉大的态势。内蒙古东西部收入差距的形成,既有资源禀赋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发展战略等主观意识方面的因素。从资源分布来看,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稀土、煤炭、铁矿和油气等资源,丰富的资源优势在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西部居民大幅增收。特别是呼包鄂三市,2009年三地生产总值占到了全区生产总值的52.4%,其城镇居民收入也位居自治区前三名,并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2.7%。[2]虽然东部地区具有对外出口的地理优势,但全区出口总额规模较小,利用外资水平不高;出口商品基地建设滞后,出口商品和对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以俄、蒙资源为依托的口岸加工业尚未形成规模,口岸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外经济合作市场单一,领域不宽,未能对我区东部沿边城市带来较大的经济实惠。从发展战略来看,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自治区政府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西部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的巨大动力。从人口构成来看,内蒙古东部地区农牧民人口比重较大,城镇化水平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也直接影响了东西部居民的收入水平。

三是行业之间工资收入水平差距扩大。当前,不同行业之间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差距显著不仅是我区而且是其他省市所面临的一个普遍现象。2011年12月1日在第四届中国劳动论坛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公布的有关报告称,2010年,全国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达到了70146元;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只有16717元。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为4.2∶1,而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基本上是维持在1.6-3倍之间,②并且在这些国家中,行业的高工资并非由行业的垄断性所造成,而是由于这些行业对知识的要求比较高,从业者普遍受教育程度高,因而得到的回报也相应较高。当前,中国行业收入差距已跃居世界之首,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有市场经济造成的对劳动差别的放大效应,使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员工工资收入比较高,而且受到各类特许经营权、资源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在社会上造就了一批高收入的特殊利益群体。行业收入差距所带来的财富积累的“马太效应”正逐步显现,并成为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这不仅会影响到低收入群体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极容易诱发不满的情绪,而且严重影响着内蒙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体来看,尽管内蒙古已经开始出现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农牧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农牧业不断走向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原有基数差距较大,收入差距过大的态势短期内很难得到根本扭转。

二、缩小内蒙古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既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实现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一,努力增加少数民族贫困居民收入,逐步缩小分配差距。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居民整体收入大幅度增长,但与此同时出现了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远远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消费与投资的合理结构以及社会主义公平原则的实现,不利于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快速、稳定的发展。因此,要不断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增长机制和保障社会公平的调节机制,促进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共同繁荣。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形成经济增长、收入增长与消费增长的良性互动,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二是通过多渠道开发农牧民增收途径,改变农牧民增收难的困境。要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牧业,提高农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程度;要通过改革农村牧区土地制度和土地管理,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资金、土地要素流动起来,为农牧民带来长期持久的财产性收益;要制定实施政府对优良农畜产品的价格保护政策和补贴政策。三是深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加快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改善贫困地区特别是蒙古族聚居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过程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按照社会公平的理念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重点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控制和调节垄断行业的收入,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有效遏止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防止因为收入差距问题带来矛盾激化和社会动荡,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的利益分配格局。五是妥善解决搬迁农牧民的后续发展和长远生计问题;稳妥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为农牧民进城就业落户创造条件。

第二,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就业力度。增加居民收入的最好途径就是提供就业机会。大力实施符合区情的就业促进战略和就业政策,首先要求政府从政策上引导人们转变就业观念,创造灵活多样的就业模式,如个体经济、社区服务、临时性就业和自我就业等弹性就业方式,尤其是让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再就业。其次,针对高校毕业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就业政策,如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来促就业;认真组织实施“村官”、“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等计划,鼓励支持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服务,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发展机会。再次,针对农牧区剩余劳动力,继续实施就业转移战略,加强对转移农牧民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在第二、第三产业中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以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需求。

第三,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内蒙古地跨西北、华北、东北,近靠津京,内临黑、吉、辽、晋、冀、陕、甘、宁8省区,外接资源富集的俄罗斯、蒙古国,有18个边境陆路口岸,有7个盟市的19个旗(市)位于边境,具有对内和对外开放优势。目前,内蒙古已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有700多种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二十多年来翻了五百多倍。在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应进一步充分利用地缘和资源优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开放领域、提升贸易层次,把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把扩大出口与引进资金结合起来,不断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旅游贸易和口岸经济配套服务,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在对内开放方面,要立足于发挥内蒙古传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特色农牧业,加强羊绒产品深加工和绿色农畜食品出口,实施品牌战略,把内蒙古的优势资源带入国内外大市场;不断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培育出口创汇的增长点;在加强对中部开放力度的同时,扩大对东部沿海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在对外开放方面,把加强与俄、蒙区域合作作为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以内蒙古对俄蒙的全面合作为契机加强我国向北对外开放的范围;积极参与东北亚、中亚等国际区域合作;加强满洲里、二连浩特、甘其毛都、策克等重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临边经济,以口岸经济的发展带动和促进口岸城镇化的发展,并形成对周边地区的“吸引”效应,有效推动对外合作的持久稳定发展。

第四,立足于地区优势,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和牧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实现农牧民增收的必由之路。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就要坚持走资源导向和市场导向相结合、生态和效益相结合的新型农牧业发展道路,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基地和养殖场,不断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大力发展优质化、多样化的农畜产品,加快发展羊绒、牛奶、牛羊肉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一批像鄂尔多斯、伊利、蒙牛等能够快速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龙头企业,真正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引导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连接关系,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农牧民致富的能力。

第五,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内蒙古作为祖国北方生态屏障,尤其应高度重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生态保护制度。积极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风沙治理等工程,努力保护土地、恢复生态植被、构筑生态经济圈,加快禁牧舍饲、围封转移、生态移民的步伐,恢复自然修复能力;应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体系,努力使环境保护工作步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坚决制止滥采滥挖和严重浪费资源的现象,既要讲经济效益,也要讲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应尽快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另一方面,要完善生态补偿制度,落实农牧民的安置补偿政策。生态补偿是一项主要针对生态破坏中的受损者、减少生态破坏者以及对生态保护、治理和维护做出贡献者给予补偿的重要的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手段。当前,内蒙古应加强补偿在建设农牧业和农牧区生态文明过程中利益受到损失的农牧民,探索利用土地投资等新型用地方式,确保失地农牧民长期享有土地收益权,完善现行对农牧业的各项补贴政策,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农牧民利益。

[注 释]

① 该数据来源于2009年7月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通辽市科尔沁旗、呼盟鄂温克旗、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以及西部地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农牧民进行的抽样调查.

② 摘自“报告称我国行业收入4个方面差距扩大”,新浪新闻中心,http://www.sina.com.cn,2011-12-2.

[1]杭栓柱.内蒙古“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2]包凤兰.内蒙古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理论研究,2011,(3).

猜你喜欢

农牧业居民收入农牧民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