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市农村3~6岁留守幼儿体质健康问题与对策

2012-12-11贾邵辉杨庆峰孙向伟刘新磊周帅印张崇阳余海翔郭海峰

食管疾病 2012年1期
关键词:皮褶男童年龄组

贾邵辉,杨庆峰,孙向伟,刘新磊,周帅印,张崇阳,余海翔,郭海峰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也带来了大量务工人员将其子女留在家乡,形成“留守儿童”问题。我国农村幼儿是一个特殊的人口群体,他们面临的问题很多,本课题的主题是幼儿的体质健康。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人们普遍关注的是以下一些问题:①幼儿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时,对孩子体质健康有无影响;②谁去关心孩子的生活,由于营养不全致使他们体质健康受到怎样的危害,他们的健康受到哪些方面因素的影响;③怎样才能让幼儿在父母外出的情况下体质健康状况仍然可以得到保障。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些问题都有或多或少的研究,并对“三农“问题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见解。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了洛宁、栾川、嵩县、新安县、孟津、汝阳、伊川等7县区的部分3~6岁留守幼儿,每半岁为一个年龄段,共计6个年龄段。每个测试点各年龄段男女各选取10人作为测试对象,每个点选取男女各70人,共计840人。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民体质健康测试的相关书籍、文件,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支持。

1.2.2 问卷调查法 制定相关问卷,由测试者对留守幼儿或看护人进行询问,测试者进行填答。该问卷方式避免了问卷的丢失、漏答及无效问卷的出现。

1.2.3 测试法 选用体质测试仪器对身体体质的部分指标进行测试,测试指标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3大类,共计13项测试项目[1]。

1.2.4 数理统计法 测试的各项指标数据,采用EXCELL软件进行统计,并利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派生的3项指标:BMI指数、坐高身高比、克托莱指数等进行统计分析[2]。

1.2.5 对比分析法 测试结果与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的相对比,探寻问题所在[3]。

2 结果与分析

2.1身体形态指标

2.1.1 身高、坐高、坐高/身高 男女留守幼儿身高均值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变化范围男性为99.6~116.8 cm,6岁留守幼儿男童身高平均值比3岁身高平均值增长了23.2 cm;女性为92.4~119.8 cm,6岁留守幼儿女童年龄组身高平均值比3岁身高平均值增长了24.2 cm;男性留守幼儿各年龄组身高平均值大于女性留守幼儿。3岁的留守幼儿男童比国家男童平均身高低4.6 cm,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的留守幼儿女童比国家女童平均身高低7.4 cm,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男女留守幼儿坐高均值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变化范围男性为58.9~62.5 cm,6岁年龄组坐高平均值比3岁坐高平均值增长了3.6 cm;女性为55.3~63.4 cm,6岁年龄组坐高平均值比3岁坐高平均值增长了8.1 cm;男性留守幼儿各年龄组坐高平均值大于女性留守幼儿。6岁的留守幼儿男童比国家男童平均坐高低3.5 cm,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幼儿女童各年龄组坐高平均值均低于国家女童平均值,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图1 身高均值变化趋势

图2 坐高均值变化趋势

2.1.2 体质量与BMI指数 男、女留守幼儿体质量均值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变化范围男性为16~22.8 kg,6岁年龄组体质量平均值比3岁体质量平均值增长了6.8 kg;女性为15.2~22.4 kg,6岁年龄组体质量平均值比3岁体质量平均值增长了7.2 kg;男性留守幼儿各年龄组体质量平均值大于女性留守幼儿。男女留守幼儿与国家儿童平均值相比均无差异,见图3。男女留守幼儿BMI指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变化范围男性为17.1~15.9,6岁年龄组BMI指数平均值比3岁BMI指数平均值减小了1.2;女性为17.8~16.4,6岁年龄组BMI指数平均值比3岁BMI指数平均值减小了1.3;男性留守幼儿各年龄组BMI指数平均值大于女性留守幼儿。3岁的留守幼儿男童比国家男童平均BMI指数高1.1,4岁的留守幼儿男童比国家男童平均BMI指数高1.3,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幼儿女童各年龄组BMI指数均高于国家女童平均BMI指数,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4。

图3 体质量均值变化趋势

图4 BMI指数均值变化趋势

2.1.3 上臂、肩胛、腹部皮褶厚度 男女留守幼儿上皮皮褶均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略上升趋势,变化范围男性为8.4~9 mm,6岁年龄组上皮皮褶平均值比3岁上皮皮褶平均值增加了0.6 mm;女性为8.6~9.5 mm,6岁年龄组上皮皮褶平均值比3岁上皮皮褶平均值增加了0.9 mm;男性留守幼儿各年龄组上皮皮褶平均值小于女性留守幼儿。留守幼儿男童各年龄组上臂皮褶厚度与国家男童平均值均无差异(P>0.05)。留守幼儿女童4岁之前的上臂皮褶指数低于国家女童平均值,有差异(P<0.05),见图5。男、女留守幼儿肩胛皮褶均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略上升趋势,变化范围男性为5.1~5.8 mm,6岁年龄组肩胛皮褶平均值比3岁肩胛皮褶平均值增加了0.7 mm;女性为5.5~6.1 mm,6岁年龄组肩胛皮褶平均值比3岁肩胛皮褶平均值增加了0.6 mm;男性留守幼儿各年龄组肩胛皮褶平均值小于女性留守幼儿。男女留守幼儿肩胛皮褶均值虽然显著低于国家儿童平均值,但均无统计学(P>0.05)差异,见图6。男女留守幼儿腹部皮褶均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略上趋势,变化范围男性为5.2~6.9 mm,6岁年龄组腹部皮褶平均值比3岁腹部皮褶平均值增加了1.7 mm;女性为5.8~7.2 mm,6岁年龄组腹部皮褶平均值比3岁腹部皮褶平均值增加了1.4 mm;男性留守幼儿各年龄组腹部皮褶平均值小于女性留守幼儿。男女留守幼儿腹部皮褶均值与国家男女儿童平均值相比均无差异(P>0.05),见图7。

2.2身体机能—安静心率留守幼儿身体机能检测指标为安静心率。统计结果显示:男女留守幼儿安静心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变化范围男性为96.8~90.8次/min,6岁年龄组安静心率平均值比3岁安静心率平均值下降了6.0次/min;女性为96.8~90.6次/min,6岁年龄组安静心率平均值比3岁安静心率平均值下降了6.2次/min;男性留守幼儿各年龄组安静心率平均值与女性留守幼儿无统计学差异。4岁之前男女留守幼儿安静心率,虽然低于国家儿童平均值,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岁之后,男女留守幼儿安静心率低于国家儿童平均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图8。

图5 上臂皮褶厚度均值变化趋势

图6 肩胛皮褶厚度均值变化趋势

图7 腹部皮褶厚度均值变化趋势

图8 安静心率均值变化趋势

2.3身体素质

2.3.1 立定跳远 男女留守幼儿立定跳远成绩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变化范围男性为52.0~102.9 cm,6岁年龄组立定跳远成绩平均值比3岁立定跳远成绩平均值增长了50.9 cm;女性为53.0~87.9 cm,6岁年龄组立定跳远成绩平均值比3岁立定跳远成绩平均值增长了34.9 cm;男性留守幼儿各年龄组平均值均大于女性留守幼儿。各年龄段男女留守幼儿立定跳远成绩均低于国家儿童平均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图9。

图9 立定跳远均值变化趋势

2.3.2 坐位体前屈 女性留守幼儿体体前屈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6岁年龄组体前屈平均值比3岁体前屈平均值增长了0.3;男性留守幼儿各年龄组体前屈平均值小于女性留守幼儿。4.5岁之前男性留守幼儿体前屈低于国家男童平均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年龄段女性留守幼儿体前屈与国家女童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图10。

2.3.3 10 m折返跑 男女留守幼儿10 m折返跑成绩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变化范围男性为9.8~7.1 s,6岁年龄组10m折返跑成绩平均值比3岁10 m折返跑成绩平均值提高了2.7 s;女性为9.6~6.9 s,6岁年龄组10 m折返跑成绩平均值比3岁10 m折返跑成绩平均值提高了2.5 s;男性留守幼儿各年龄组平均值好于女性留守幼儿。各年龄段男性留守幼儿10 m折返跑成绩低于国家男童平均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年龄段女性留守幼儿10 m折返跑成绩与国家女童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图11。

图10 坐位体前屈均值变化趋势

图11 10 m折返跑均值变化趋势

2.3.4 网球掷远 男女留守幼儿网球掷远成绩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变化范围男性为3.8~7.6 m,6岁年龄组网球掷远成绩平均值比3岁网球掷远成绩平均值提高了3.8 m;女性为3.4~7.2 m,6岁年龄组网球掷远成绩平均值比3岁网球掷远成绩平均值提高了3.8 m;男性留守幼儿各年龄组平均值好于女性留守幼儿。各年龄段男性留守幼儿网球掷远成绩与国家男童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岁之后女性留守幼儿10 m网球掷远成绩均低于国家女童平均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图12。

2.3.5 双脚连续跳 男女留守幼儿双脚连续跳成绩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变化范围男性为12.3~6.6 s,6岁年龄组双脚连续跳成绩平均值比3岁双脚连续跳成绩平均值提高了5.7 s;女性为11.4~7.7 s,6岁年龄组双脚连续跳成绩平均值比3岁双脚连续跳成绩平均值提高了3.7 s;男性留守幼儿3.5岁以后组双脚连续跳成绩平均值小于女性留守幼儿。各年龄段男女留守幼儿双脚连续跳成绩均低于国家儿童平均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图13。

图12 网球掷远均值变化趋势

图13 双脚连续跳均值变化趋势

3 讨论

留守幼儿的身体形态指标与国家同年龄段幼儿相比,存在部分差异。其中,3岁男女留守幼儿的身高均低于国家同年龄段的儿童身高,其中,男童平均

身高低4.6 cm,女童平均身高低7.4 cm。同时发现,6岁的留守幼儿男、女童身高、坐高平均值均低于国家儿童平均值(P<0.05)。且3~4岁的留守幼儿男童的BMI指数均高于国家男童,而留守幼儿女童各年龄组BMI指数均高于国家女童平均BMI指数。

农村男性留守幼儿各年龄组安静心率平均值与女性留守幼儿无显著差异。其中,4岁之前男女留守幼儿安静心率,虽然低于国家儿童平均值,但均无差异,4岁之后,男女留守幼儿安静心率低于国家儿童平均值,有差异。

留守幼儿的体质指标与国家儿童同年龄段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各年龄段男女留守幼儿立定跳远成绩均低于国家儿童平均值,存在差异。说明,农村留守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活动形式没有得到看护人的重视。4、5岁之前男性留守幼儿坐位体前屈的测试成绩低于国家同龄段儿童平均值,存在差异。而各年龄段女性留守幼儿体前屈与国家女童相比均无差异。各年龄段男性留守幼儿10 m折返跑成绩低于国家男童平均值,存在差异。各年龄段男女留守幼儿双脚连续跳成绩均低于国家儿童平均值,并存在差异。

政府、学校、家庭应重视留守儿童的体质情况,尤其是留守幼儿的体质差异值得引起注意[4]。建议社会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包括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的投入。家庭作为留守儿童的唯一期盼和依靠,留守儿童父母应该积极联络与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到身体成长与心理成长的均衡发展。建议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做到监—管—教的全面发展,为留守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邢文华.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5:22-23.

[2] 湖北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2005年湖北省国民体质监测报告[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19-21.

[3]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220-289.

[4] 武杰.新疆七民族成年人体质与健康调研[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2004:356-357.

猜你喜欢

皮褶男童年龄组
中国藏缅语族族群的皮褶厚度
壮侗语族族群的皮褶厚度
哈萨克族成人皮褶厚度的研究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男童被熊咬是不该发生的悲剧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
四川简阳汉族成人皮褶厚度的研究
在不同怀孕年龄组中头3个月的唐氏综合征联合检验效能:筛查方针调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