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75例

2012-12-10朱洪芬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荆芥蝉蜕结膜炎

朱洪芬,张 进

(云南省南华县人民医院,云南 南华 675200)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又称春季过敏性卡他性结膜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季节性很强,常侵犯双眼。每当春季植物花开时发病,到秋末天寒时症状消失。也有常年发病不愈患者。容易复发是本病的特点。临床常见双眼奇痒,睑结膜出现大而扁平的乳头及角膜缘附近结膜胶样增生,分泌物涂片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住院病例3例,门诊病例72例;男53例,女22例;年龄5~26岁,平均12.33岁;初次发病24例,再发51例。全部病例均为双眼发病。睑结膜型32例,角膜缘型25例,混合型18例。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周期性复发,有季节性,每年的春夏发作并加重,秋冬天减轻或消退。晒太阳后加重,早晨感舒适,也有全年症状不缓解者。(2)双眼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及男性多见。(3)以奇痒难忍伴异物感和畏光、流泪、有粘丝状分泌物为突出症状。(4)体征按发病部位分3型:①睑结膜型:上睑结膜有扁平、大小不等、质硬、淡红色的乳头,呈铺路石样排列。下睑结膜乳头小,非扁平状。②角膜缘型:又叫球结膜型。球结膜呈特殊的棕黄或褐黄色外观。角膜缘先变厚加宽,继则出现胶质样隆起物,有时呈堤状环绕角膜。③混合型:以上2型同时存在者。

1.3 治疗方法 予色甘酸钠滴眼液点眼,每日4次;予中药加味龙胆泻肝汤每日1剂,分3次口服。组成:茯苓10g,白术10g,荆芥10g,防风10g,蝉蜕10g,炒龙胆草10g,炒黄芩10g,泽泻10g,木通6g,车前子10g,当归10g,生地10g,柴胡8g,生甘草6g,(12岁以下去木通)。注:方药计量随年龄加减。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2~4周后症状消退,随访2年无复发;显效:治疗2~4周症状消退,随访1年无复发;有效:治疗2~4周症状减轻;无效:治疗2~4周,症状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治愈50例,占66.7%,显效17例,占22.6%,有效8例,占10.7%,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春季性结膜炎(spring conjunctivitis)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每逢春夏暖和季节发病,秋凉后自行缓解,翌年春夏季又发,发病时常有黏液性分泌物,故又称春季卡他性结膜炎(Spring catarrhal conjunctivitis)。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3~25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1)。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是对灰尘、花粉、阳光等的过敏反应。可能为变态反应Ⅰ型。轻症者3~4a后自愈,重者可连续复发10余年。目前西医治疗方法有脱敏疗法,但过敏原一般不易查到,基层医院难以做到。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大,儿童耐受性差,加之容易复发,治疗时间长,往往难以接受。笔者采用肥大细胞稳定剂,即色甘酸钠滴眼液外用点眼,内服中药加味龙胆泻肝汤,弥补了治疗方法的不足。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属于中医眼科的暴风客热,本病最早见于《银海精微》。其发病机理是多因风邪外侵,不得发散,滞留于眼睑结膜,脉络郁阻而发病。或肺胃火盛,复感风寒外束,热邪不得发散,郁于睑内。或脾胃湿热内蕴,复感风邪,风湿热合邪,上壅于目而发病。或肝经郁热,上攻头目。加味龙胆泻肝汤在原方的基础上,加荆芥、防风、蝉蜕而成。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等清热祛风退翳止痒,黄芩燥湿清热,泄中焦肝胆之火,柴胡和解少阳,泄热疏肝。泽泻、木通、车前子泻火行水,清利下焦湿热,当归、生地行血补血,符合中医治风先治血理论。笔者根据儿童脾胃娇嫩,以及久病多虚的特点,加白术、茯苓,一则补脾,二则燥湿。

色甘酸钠滴眼液属于肥大细胞稳定剂 通过抑制细胞膜钙通道发挥作用。是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常用滴眼液,能阻止过敏反应介质的释放,从而达到止痒,消肿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荆芥、防风、蝉蜕等具有抗介质释放、抗组织胺、抗过敏等多种功能,生地,黄芩,甘草具有明显抗过敏和皮质激素样作用,能提高吞噬细胞和白细胞功能;茯苓、白术则能增强网状内皮吞噬功能,对提高免疫力,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本观察病例研究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用2%色甘酸钠眼药水局部滴眼,内服加味龙胆泻肝汤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荆芥蝉蜕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患者如何护理?
眼睛痒并非都是慢性结膜炎
蝉蜕
荆芥
夏日不忘荆芥香
荆芥香里夏日爽
荆芥香里夏日爽
滴心湖:致蝉蜕
蝉蜕糯米酒治荨麻疹
漫谈结膜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