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夹脊穴配合中药外涂治疗蛇串疮32例

2012-12-09何淑丽叶梅惠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夹脊神经痛疱疹

何淑丽, 叶梅惠

(1.云南省弥渡县中医院, 云南 弥渡 675600; 2.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11)

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呈身体单侧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又因其常发于胸胁、腰肋部位,故又名缠腰火丹[1]。以中老年人发病较多,年龄越大,疼痛越重。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是缩短病程、减轻疼痛的关键。笔者运用针刺夹脊穴配合中药外涂治疗蛇串疮3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患者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蛇串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就诊时发病时间最短者1 d,最长者7 d;年龄最小者22岁,最大者75岁;男13例,女19例。有3例患者初期无皮肤损害症状出现,而是以腰、背、胸肋部灼痛、刺痛为主要症状前来就诊,2~3 天后方出现炎性红斑上群集性绿豆大小发亮水疱等皮肤损害症状;其余29例患者就诊时均有典型的带状疱疹症状,发病均在躯干、四肢部位。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相应的夹脊穴 上肢疱疹刺胸1~3夹脊,胸背部取胸1~8夹脊,腰腹部取胸8~腰5夹脊,下肢取腰1~5夹脊。确定神经节段后,病人取侧卧位,患侧在上,髋、膝关节屈曲,在相应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0.5寸,压痛敏感区域进针,针尖向脊柱,进针0.5~1寸,用平补平泻的手法,使针感达到患处,辨证配穴:太冲、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外关、支沟等穴。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2 中药外涂 取青黛、马钱子去皮粉细,按2:1比例混合,用凉开水调均,涂患处,每天3次,重者夜间增加1~2次,涂药后敞露患部。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若水疱不破或水疱较大者,可用三棱针或消毒针刺破,吸尽疱液,以减轻胀痛不适感。

2.3 心理支持疗法,在治疗的同时向患者解释疾病的发病机制,疾病的转归,治疗方法及效果,使其对疾病有充分认识和对治疗有期望值,安慰和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中疼痛消失时间最短者5天,最长者14天;皮损从疱疹初发至结痂脱落,除遗有色素沉着外,皮肤完全恢复正常者,最短7天,最长13天。10天内痊愈者24例,14天内痊愈者6例,2例后遗神经痛患者经治疗1例痊愈,1例好转。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准[2],痊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消退约30%,疼痛明显减轻;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本组病例全部有效。

3.2 治疗结果 治愈31例,好转1例。

4 典型病例

某某,女,68岁。患者就诊前1周自左胸及腋下疼痛难忍,皮肤发红继而出现簇集状红色丘疱疹,迅速变成水泡状,间有溃破处形成糜烂面。疱疹范围上从腋窝下至胸12肋水平,前从锁骨中线至腋后线。由于疱疹破溃和患者不能穿衣,左侧上肢整日上举不能放下,睡觉不能翻身且剧痛难以入睡,患者丧失日常生活劳动能力及生存信心。诊断:蛇串疮。用上法治疗,第2天疼痛减轻,分泌物逐渐减少并开始结痂,治疗10天后结痂大部分脱落,14天后疼痛消失,临床痊愈。回访3月愈后良好。

5 讨论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3]。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易感性高[4]。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为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妄动,脾胃湿热内蕴,外溢肌肤,兼因外感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成。华佗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脉之间,具有疏通经气,调节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脉乃至全身阳气的作用。从解剖学定位而言,脊椎下方有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随的动静脉丛分布,支配相应部位各种痛觉、知觉及反射等各种运动功能,故取相应脊髓节段的夹脊穴。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输穴,有疏肝理气,泻肝经郁火之功;阴陵泉、三阴交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合穴、足三阴经交会穴,有运脾清热利湿的作用;足三里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的能力;外关、支沟分别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经穴,外关有清利三焦湿热的作用,支沟清泄三焦郁热,是治疗肋间神经痛的经验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可以激发机体内部的生理应激系统,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痛阈提高,免疫功能加强,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有止痛、镇静、促进循环的作用。中药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开宝本草》记载: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青黛有很强的抗病毒和有一定的镇痛作用[5];马钱子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现代药理研究具有麻痹感觉神经末梢的作用[5]。蛇串疮致神经痛很剧烈,外敷青黛、马钱子直接作用于皮肤,药力吸收快,可使疱疹迅速干燥,减轻疼痛。针药结合在稳定病人情绪,改善症状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

[2]YZ/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3]吴志华.皮肤性病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

[4]杨国亮.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9.

[5]梅全喜.现代中药药理手册[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0.

猜你喜欢

夹脊神经痛疱疹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谷雨
——滋阴养胃 少酸宜甜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51例临床观察
夏季警惕汗疱疹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说说“上火”那些事
健身气功与“夹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