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结合隔物温和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的研究*

2012-12-01韩铁军尉孟龙李建武李文龙黄金元曾繁广范一凡王晓刚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经期腹痛证候

韩铁军,尉孟龙,李建武,李文龙,黄金元,柯 红,孙 凡,蔡 毅,曾繁广,刘 欣,范一凡,王晓刚

(1.武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武汉 430014;2.武汉市中医院,武汉 430014;3.武汉市江夏区中医院,武汉 430014;4.武汉市洪山区中医院,武汉 430014)

原发性痛经指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偶尔放射至背部及大腿,伴有恶心、呕吐、头疼、腹泻、眩晕,严重者出现晕厥、意识丧失。痛经为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青少年女性多见,是影响她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重要疾病。为此,我们进行了针刺结合隔物温和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所有病例来自以下3个研究单位的门诊部,即武汉市中医院、武汉市洪山区中医院、武汉市江夏区中医院。

1.2 随机分组

采用中心区组随机化方法,借助SAS软件产生各中心001~120的病例编号所对应的分组。拟诊为原发性痛经的患者,严格按入选时间先后顺序获得随机号,按随机号所对应的分组接受治疗。

1.3 试验与对照药物

试验组给予针刺结合隔物温和灸治疗,对照组用药选用目前西医界比较公认的临床常用药(布洛芬),由研究负责单位统一供药,对照组基本用药均采用同一企业生产的同一批号的药物,以符合公认有效、可比的原则。

1.4 病例选择

1.4.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制订的西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关于痛经证候分类标准明确诊断。

1.4.2 纳入标准 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不考虑证候(本技术在腧穴的选择、针刺手法和隔物温和灸的使用兼顾各证候);研究实施前15d已停止对原发性痛经的其他治疗;年龄小于4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同意纳入本研究。

1.4.3 排除标准 惧怕针灸且不配合者;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威胁生命的原发疾病及精神、神经疾病患儿及其他严重疾病者;有支气管哮喘或对阿斯匹林致支气管哮喘者慎用;对阿斯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消炎药过敏者;哺乳期妇女。

1.4.4 体征积分标准 (1)经期及前后腹痛积分标准:健康 0分;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 5分(基础分);腹痛难忍 1分;腹痛明显 0.5分;坐卧不宁1分;休克 2分;面色苍白 0.5分;冷汗淋漓 1分;四肢厥冷1分;需卧床休息 1分;影响工作学习1分;一般止痛措施不缓解1分;一般止痛措施疼痛暂缓 0.5分;伴腰部酸痛 0.5分;伴恶心呕吐 0.5分;伴肛门坠胀0.5分;疼痛在1d以内0.5分(疼痛每增加1d加0.5分);疼痛每日在3min以内0.5分(疼痛每增加1min加0.1分)

1.4.5 中医证候积分标准 ① 一般症状评分标准:包括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经前或经期胸闷不舒、头晕、头痛、手足欠温、疲乏感、畏寒、食欲不振。有任一上述症状1分,无0分。②月经量和颜色评分标准:月经量:量多:1分;量少:1分;量正常:0分;经色:鲜红:0分,暗红:1分,紫黑:2分,血凝块:3分。

1.5 临床治疗方案

1.5.1 试验组治疗(针刺结合隔物温和灸技术)器械准备 针具:华佗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毫针规格 0.32ō×40mm ,0.32ō×50mm,0.32ō×65mm)。隔物药片:由等量红花、藿香和紫苏经研磨成细粉,以黄酒调和制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的药片。医用脱脂棉球、75%酒精、碘伏等。火柴或打火机。艾条:汉医牌温灸纯艾条(南阳市卧龙汉医艾绒厂)。

针灸取穴及刺法:(1)针刺取穴:次髎、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地机;(2)温和灸取穴: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冲;(3)刺法:在穴位正中直刺1针,得气后,采用提插捻转相结合的平补平泻法10s,每次留针10min~15min,期间行针3次。

1.5.2 对照组治疗 口服布洛芬胶囊,每次1粒,每日2次,经前4d开始连服 7d。布洛芬胶囊(0.3g×20粒,上海爱的发制药有限公司)。

疗程:本病的治疗以7d为1个疗程,均于月经前4天开始治疗,共观察治疗2~3个疗程。

1.6 评价内容(有效性评价标准)

(1)临床综合疗效评价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经期及前后腹痛积分疗效评价标准。治愈: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积分恢复至0分;显效:治疗后经期腹痛积分降至治疗前的1/2以下,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消失或减轻;有效:治疗后经期腹痛积分降至治疗前的1/2~3/4,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无效:经期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3)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服药后中医证候总积分降低至0分;显效: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中医证候总积分降低70%以上;有效: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中医证候总积分降低30% ~70%(不含);无效: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下降不足30%者。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及疾病基线情况比较

2组民族、年龄、身高、中医证型诊断、有无合并其他疾病、入选时有无合并其他药物、腹痛相关症状总评分、中医临床症状总评分、舌苔分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体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由于体重与原发性痛经无关联性,因此不影响2组的均衡性;2组间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病程总大于对照组,因此不影响对研究结果的判断;2组治疗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本病的纳入标准是以试验前15d无其他治疗,因此不影响2组的均衡性;2组间月经量和颜色总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总评分大于对照组,因此不影响对研究结果的判断;2组间分舌质分布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脉象分布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不影响2组的均衡性。

2.2 疗效评价

2.2.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痛经症状总积分比较 表1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评分均较疗前下降;2组治疗后积分与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在治疗痛经和改善临床伴随症状方面均有疗效,但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2 腹痛综合疗效(见表2)

2.2.3 中医证候综合疗效(见表3)

表1 2组治疗前后痛经症状总积分比较(±s)(FAS)

表1 2组治疗前后痛经症状总积分比较(±s)(FAS)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经期及前后腹痛积分 12.884±1.8627 6.839±0.9509 12.620±2.0883 1 80±1.0500

表2 痛经疗效(FAS)

表3 中医证候综合疗效(FAS)

2.4 安全性

研究期间,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表明本技术安全性良好。

2.5 卫生经济学

本技术每人次治疗成本为4.10元,3个疗程共计为110.7元;布洛芬每人次治疗成本为1.50元,3个疗程共计为31.50元。但试验组疗效远远优于对照组,表明本技术经济性良好。

3 讨论

痛经是青春期妇女最常见的疾患,其病因繁多,病机较为复杂。《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中医学认为,痛经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在经期受到致病因素侵袭,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碍,以致“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其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治疗以调理气血、活血止痛为主要治则。针刺取穴次髎、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地机,可健脾利湿、舒肝解郁、调血通经。次髎位于骶部,局部有骶神经通过,深刺可触及神经丛,调节盆腔脏器功能,解除子宫平滑肌痉挛,并通过刺激使体内脑啡肽的含量升高,提高痛阈,还可使脊髓背角发生节段性抑制,从而影响痛觉信号进一步向上传递,达到止痛效果[3~5]。关元为足三阴经和任脉之会,有益精血、补肝肾、养冲任的作用;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可调理气血;足三里为胃经合穴,有补益胃气的作用,取之则气血生化有源,气血充足,胞脉得养,冲任自调;太冲为肝经原穴,可舒肝解郁,调理气血;地机为脾经之郄穴,可止疼痛、调经血;中脘为腑之会穴,具有调节三焦的功能,诸穴配合以舒肝健脾、调理冲任,从而达到调经止痛的效果。

隔物温和灸的隔物片成分中的紫苏主要含挥发油(紫苏醛)、黄酮类化合物等,味辛性温,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的功效和作用;广藿香主要含广藿香醇等挥发油成分,味辛性温,具有化湿和中、解表的作用;红花有效果成分为红花黄色素,辛香温通,专入血分,功能活血祛瘀调经脉,常用于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证。《本草纲目》载其能“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但隔物药片的使用应符合中药外治的原理。

本技术对原发性痛经病的治疗,遵循和包蕴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精髓和特色,为其临床疗效、临床实用性和可推广性铺垫了坚实的中医学科学基础。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40-34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2.

[3]苏永利,刘凤娥,和瑞欣.针刺次髎穴治疗痛经[J].河南中医,2000,22(4):51-52.

[4]尚校琪,李秀芹.穴位注射次髎穴治疗痛经46例[J].陕西中医,2001,22(6):361.

[5]朱丽霞.针刺镇痛的脊髓节段性抑制[J].针刺研究,1989(12):90-92.

[6]李巧颖.少女原发性痛经主要中医证型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9):996-997.

猜你喜欢

经期腹痛证候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女性经期腰背酸痛,捶不得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经期如何穿衣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
特发性腹痛一例
来例假不能洗头?经期洗头到底伤了哪儿?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