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中医证型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初步探讨*

2012-12-01马建萍马秀兰艾合买提李静茹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瘀血证型肝肾

马建萍,马秀兰,张 颖,艾合买提,李静茹,曾 琳

(新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艾滋病研究室,乌鲁木齐 830000)

HIV病毒侵袭人体后,病毒选择性地吸附在靶细胞的CD4+T淋巴细胞受体上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最终通过对CD4+T淋巴细胞的破坏达到对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1]。HIV gp120、gp41与 CD4+T 淋巴细胞的CD4分子及CCR5结合,直接感染CD4+T淋巴细胞,还可通过“旁观者”效应和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机制,导致感染和非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死亡[2],造成CD4+T淋巴细胞的严重免疫缺陷,这是HIV感染导致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对不同中医证型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中医证型与CD4+T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艾滋病患者均来自2011年10月 ~2011年11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访的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初诊时根据患者症状、舌、脉象,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阴两虚肺肾不足、肝肾阴虚湿毒蕴结、气郁痰阻瘀血内停3组,共收集病例79例,其中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25例,肝肾阴虚湿毒蕴结型28例,气郁痰阻瘀血内停型26例。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年龄23~46岁,平均(35.96±7.03)岁;肝肾阴虚湿毒蕴结型年龄19~49岁,平均(35.79±7.07)岁;气郁痰阻瘀血内停型年龄26~49岁,平均(37.12±5.00)岁。3组患者均未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

1.2 辨证分组

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的方法,参照《艾滋病中医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编,2008年)、《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中医诊断学》,由两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大夫现场辨证,分为气阴两虚肺肾不足、肝肾阴虚湿毒蕴结、气郁痰阻瘀血内停3组。

1.3 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观察

清晨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mL,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试剂使用 BD公司生产的 Annexin V及Ki-67试剂,以Ki-67标记细胞增殖,Annexin V标记细胞凋亡;通过BD公司流式细胞仪FACS Calibur计数。

1.4 实验室检测步骤

1.4.1 细胞凋亡步骤 (1)取100ul全血,加2ml溶血素(专用),室温放置 10min,离心(1500r/5min)去上清。加入2ml Binding Buffer(1×)-蒸馏水10倍稀释,离心去上清;(2)加抗体(Annexin VFITC,PI)5μL,4℃ 孵育 15min。加 400μL Binding Buffer;(3)上机检测。流式细胞仪BD Facs calibur。获取分析软件Cell quest Pro。上机获取10000个淋巴细胞。

1.4.2 Ki-67检测步骤 (1)细胞表面染色(取10ul CD4-Percp抗体),加100ul全血,室温避光15min。加入固定破膜剂 A100ul,固定5min;(2)加入2ml溶血素,室温放置10min,离心(2000r/5min)去上清;(3)加入固定破膜剂B50ul,同时加入胞内染色抗体Ki-67 10ul,对照管加入10ul Mouse IgG1-FITC。室温避光30min;(4)加入2ml PBS混匀、离心(2000r/5min)去上清;(5)加入500ul PBS,上机检测(步骤同上)。

1.4.3 CD4+T淋巴细胞的检测 取患者新鲜抗凝血标本100,放入样品测定管,加入相应的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振荡混匀,室温下避光孵育20~30min,加入溶血素,溶血完毕后上机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BD Facs calibur,获取分析软件 Cell quest Pro,上机获取10000个淋巴细胞,对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进行检测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之间CD4+T淋巴细胞的比较在方差齐、符合正态性分布的条件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方法,方差不齐、不符合正态性分布的条件下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D4+T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比率

表1显示,在3种不同证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比率进行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显示,经两两比较,肝肾阴虚湿毒蕴结型和气郁痰阻瘀血内停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不同证型患者淋巴细胞中CD4+细胞比率的比较

2.2 淋巴细胞凋亡比较

表3显示,对于3种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淋巴细胞凋亡百分比进行比较,以Annexin V-PI标记细胞凋亡。3组患者淋巴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不同证型间淋巴细胞中CD4+细胞比率的两两比较

表3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淋巴细胞凋亡的比较

2.3 淋巴细胞增殖的比较

表4显示,对于3种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淋巴细胞增殖进行比较,以 Ki-67标记细胞的增殖。在3种不同中医证型间,患者淋巴细胞增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4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淋巴细胞增殖的比较

2.4 CD4+T细胞增殖的比较

表5显示,对于3种不同证型患者血清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进行比较,在3种不同中医证型间,患者CD4+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5 不同证型患者血清CD4+T淋巴细胞增殖的比较

3 讨论

文献研究报道[3],HIV/AIDS患者 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布与证型有相关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μL以下时,以气虚血瘀、邪毒壅滞型和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多见;计数在201~350/μL之间时,以气虚血瘀、邪毒壅滞型,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和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多见;计数大于350/μL时,以气血两亏型和气虚血瘀、邪毒壅滞型多见。本研究是以患者CD4+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率进行比较,在3组不同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肝肾阴虚湿毒蕴结型与气郁痰阻瘀血内停型之间CD4+T淋巴细胞的比率有差异。由此可见,CD4+T淋巴细胞可作为中医证型判别的依据,其绝对值和相对值均可为中医证型的判别提供参考。

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都是生命的基本现象,是维持体内细胞数量动态平衡的基本措施。在胚胎发育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清除多余的和已完成使命的细胞,保证了胚胎的正常发育;在成年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清除衰老和病变的细胞,保证了机体的健康。与细胞增殖一样,细胞凋亡也是受基因调控的精确过程。

研究表明[3],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的减少与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通过检测 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有助于判断疾病进程。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在艾滋病的诊疗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中医理论,运用现代医学的手段和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推广中医。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对不同中医证型间CD4+T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关系进行比较,以探索中医分型与免疫学的关系。经过本实验,在不同中医证型间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本研究所选取的患者均为AIDS患者,其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没有差异,提示其细胞增殖与凋亡处于相同水平。但是3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比率存在差异,提示造成其差异的原因可能除了细胞增殖与凋亡外,还有其他因素。

在细胞凋亡的试验过程中,由于采用的CD4-PERCP与PI是一个发射波长,所以不能够对CD4+T淋巴细胞的凋亡进行分析,仅对淋巴细胞的凋亡进行了分析。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进一步对此进行研究。

[1]林云霞,刘学真,郑薇,等.山东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抗病毒治疗病人CD4+T细胞计数变化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4):484-485.

[2]曾耀英.HIV感染发病学的新概念[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4):1-5.

[3]王晓雪,危剑安,宋春鑫,等.320例经血感染HIV/AIDS中医证型分布与 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关系的探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5):410-413.

猜你喜欢

瘀血证型肝肾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超声引导下老年肝肾囊肿抽吸固化治疗效果观察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