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用天平理论阐述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2012-11-26刘惠萍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力臂天平支点

刘惠萍

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导和学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既要确立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动性,也要重视教师的主导的作用和艺术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完成语文学习的过程。那么,我们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去把握这种关系呢?笔者通过实践,将天平理论和杠杆原理用到教师和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较为恰当。正确地领悟和把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这种平衡,有据可依、有法可循,使得实际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更为简便、易操作。

一、语文教学的天平理论

该天平的两端分别为老师和学生。支点是教法和学法的选择。两端的力臂分别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即学生的练习、阅读、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和讲解等。如图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和学生分量相同,该天平相对保持平衡,语文教学的效果则会最大化。然而在我们的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两者的关系不可能都处于绝对相等稳定的平衡状态。这就要我们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地调节支点达到平衡。那么,该如何去调节?教师的教、引导和讲解多一点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练习多一点呢?这个就必须分别进行讨论。

比如学生的能力特别强,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特别强,教师用再多的讲解、过多的灌输,对学生而言反而是多此一举,费时费力,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这时候我们就应该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法将支点适当向教师方向移动,缩小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的力臂,更多地运用自主探求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力臂,从而找到一个新的平衡,效果就会凸显出来。反之则相反。

二、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调节好这个天平

1.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特点进行选择。教学的内容,我们一般的语文教学,有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首先要确立一个起点,即要尊重课文的特点,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从新课的情况看,应该以课文为主。新授课,是由课文本色决定的,故要以老师为主导为主。如果是复习课,那么应该温故知新,应侧重学生的感知,侧重学生体验,以学生的阅读、联系为主,老师适当地进行点拨。

2.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心理学家。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倾向,教育起来往往事倍功半。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年龄阶段又有不同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不同性格的孩子拥有不同的心理,拥有不同的思维意识。我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对自信心差的学生要多表扬、启发和引导;对女生的引导和表扬要适当的多一点;对后进生耐性要多一些,更多地给予鼓励和引导;对内向的学生一个赞许和鼓励的眼神也许能够影响他(她)的一生。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来运用教法和学法让学生更好地获得锻炼和提高。

3.适当考虑教师的特点。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教师水平应该来说比10年前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学校新进的大学生和工作几年的教师来说还是有较大区别的。语文教学活动更重要的还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新教师在踏上正式岗位之后还需要一定的磨砺。就我个人来说,刚毕业的时候一切方法和手段还仅停留在表面,更多的注重于课堂的气氛,每堂课都能穿插几个有趣的小故事和笑话,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虽然领悟了知识,但是学生的巩固和练习不够,导有余而学不足,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没有得到强化和运用。那么,在初踏上工作岗位的阶段,要避免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真正地让学生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4.把握好形式和内容,以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为原则。语文教学有两个矛盾:

(1)导和学的矛盾。究竟是顺学而导好还是牵着学生走好?对小学生而言,整节课都顺学而导的学习难免是浅学习或偏学习。更重要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将知识进行内化,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2)形式和内容的矛盾。这个是哲学界著名命题。我们在纷繁的教育教学方法中,要汲取一个有效的方法实属不易。其实,我们只需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一切的方法和手段都以教学活动效果的最大化为原则。

三、美好的愿景

从理论上讲,这个天平的支点应该是向教师方向无穷尽的移动,教师教的力臂无穷尽的缩小,甚至于消失。学生完全地成长起来,最终脱离老师的教,完全变为自主的学习,这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叶圣陶说:“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

猜你喜欢

力臂天平支点
假如给你一个支点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巧寻杠杆最小动力
关于《杠杆》一节教学的几点改进
倾斜的天平
逻辑推理
简易天平
巧解杠杆平衡问题
比轻重等
难在寻找那个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