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黄通脉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研究1)

2012-11-22王永刚尤金枝周晓俊杜菊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通脉硬化性颈动脉

王永刚,齐 婧,郑 刚,尤金枝,周晓俊,石 益,杜菊梅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由颈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中风占20%~35%[1]。近年来研究表明,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中药具有明显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2-4]。本研究采用丹黄通脉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61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1例,其中男35例,女26例,年龄(60.23±5.63)岁;对照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62.21±7.3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0mm为正常;IMT≥1.0mm为增厚;IMT≥1.5mm并向血管腔内凸出,则确定为斑块形成。斑块定义为局限性回声结构凸出管腔,厚度≥1.3mm。测量内径及流速时最少测5个连续的多普勒频谱,取平均值[5]。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6]和我们课题组前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医证候调查分析的研究结果[7],确定毒瘀交结证的诊断标准为:眩晕、肢体麻木或不利、舌紫暗或舌下脉络屈曲或有瘀点瘀斑,脉象弦滑数或细涩。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研究对象必须是45岁以上,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毒瘀交结证的患者。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及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规范治疗,同时口服丹黄通脉胶囊安慰剂,一次4粒,一日3次。治疗组采用西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规范治疗,同时口服丹黄通脉胶囊,一次4粒,一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

丹黄通脉胶囊:由丹参、人参、葛根、三七粉,按3∶2∶1∶0.5的比例配伍,采用低醇水提法,精制冻干粉,装成胶囊。采用HPLC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和体内吸收成分研究。丹黄通脉胶囊安慰剂不含活性成分,包装、外形、颜色、口感等与治疗组完全一致。以上两种药品,均由陕西医药集团陕西新药技术开发中心制备提供,批号为:091102。

1.5 疗效评价标准

1.5.1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评价 应用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部动脉血管,频率为5MHz~10MHz,椎动脉改用频率为7.5MHz的探头,固定一人操作。患者空腹,平静浅呼吸状态下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头保持正中位。测量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内径。斑块积分:采用Crouse法[8],即不考虑各个斑块长度,分别将同侧颈动脉各个孤立性粥样硬化斑块的最大厚度进行相加,从而得到该侧颈动脉的斑块积分,双侧颈动脉斑块积分之和为其斑块总积分。

1.5.2 临床疗效评价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而未达到临床控制者;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在≥30%,而未达到显效者;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5.3 检测指标 入选患者空腹12h以上,于清晨采集肘正中静脉血4mL,分离血清-70℃保存。采用日本Olymp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使用DNM-9602a酶标分析仪,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试剂盒,批号:180354;三酰甘油(TG)试剂盒,批号:220878;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试剂盒,批号:21091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试剂盒,批号:170321;C-反应蛋白试剂盒,批号:200902062;同型半胱氨酸试剂盒,批号:200903048。以上试剂盒均购自北京普尔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6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比较(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见表2) 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TC和LDL-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比较(x±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x±s)mmol/L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Hcy比较(见表3) 两组治疗后hs-CR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治疗组治疗后hs-CRP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cy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Hcy比较(x±s)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常可累及多处血管,如颈动脉、冠状动脉、主动脉、肾动脉等。其病理改变是由于血管内皮的损伤、血小板聚集、脂质浸润沉淀于动脉内膜,引起中层平滑肌增生、内膜增厚发展形成粥样病灶[9]。有研究表明,hs-CRP和Hcy水平的增高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1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常表现为斑块纤维帽破裂出血,易导致血栓和脑卒中[11]。中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机是血脉不通,血液瘀滞,痰湿不能运化,痰凝气滞,痰郁化火,火热之极化为热毒;痰湿内蕴,湿热之邪长期不解,而成湿热毒;邪气长期蕴结不解,久而蕴毒[12]。瘀、毒易导致动脉硬化斑块的不稳定[13]。

丹黄通脉胶囊是以丹参和黄连为主,葛根和三七粉为辅,四味中药共同组成,具有“活血解毒、消斑通脉”的功效。研究表明,丹参及其有效成分具有减轻和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14],黄连及其有效成分能显著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和血管壁黏附因子的表达,减轻血管炎性反应,抑制动脉粥样硬化[15]。三七及其有效成分能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6]。葛根及其有效成分通过下调炎症介质和黏附因子的表达,抑制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抑制血管壁炎症反应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17]。

由此可见,丹黄通脉胶囊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丹黄通脉胶囊治疗6个月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证明该方能一定程度的减轻血管壁的炎性反应,起到稳定动脉斑块的作用,同时还能有效抑制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缩小斑块面积,对颈动脉狭窄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丹黄通脉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具有多靶点的整合调节效应,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其引起的缺血性脑中风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降低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生和发展。

[1] Yepes Temiňo MJ,Lillo Cuevas M.Anesthesia for carotid endarterectomy:A review[J].Rev Esp Anestesiol Reanim,2011,58(1):34-41.

[2] 欧玫媛,徐尚华.血脂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各中医证型的干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2):159-163.

[3] 许扬,赵英凯,毕明刚,等.清热燥湿药抗动脉粥样硬化潜在作用和前瞻性研究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12):93-96.

[4] 周明学,徐浩,陈可冀,等.活血解毒中药有效部位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2):1202-1205.

[5] 华扬.如何提高超声技术对颈动脉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测的准确性[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2(11):483-487.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7] 齐婧,王永刚,郑刚.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医症候调查分析[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4(6):6-8.

[8] Crouse JR,Harpold GH,Kahl FR,et al.Evaluation of a scoring system for extracranial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extent with B-mode ultrasound[J].Stroke,1986,17(2):270-275.

[9] 高瑞丽,牟方波,郭鹏.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2):177-178.

[10] Du Y,Wei F,Dong Z,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serum LP-PLA2and hs-CRP in unstab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s[J].Clin Exp Hypertens,2011,33(2):113-116.

[11] Heo SH,Cho CH,Kim HO,et al.Plaque rupture is a determinant of vascular events in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Involvement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2and 9[J].J Clin Neurol,2011,7(2):69-76.

[12] 张艳,杨关林,于睿,等.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虚瘀痰毒病因病机实质研究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513-1514.

[13] 张京春,陈可冀.瘀毒病机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相关的理论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4):366-368.

[14] Xu S,Little PJ,Lan T,et al.TanshinoneⅡ-A attenuates and stabilizes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apolipoprotein-E knockout mice fed a high cholesterol diet[J].Arch Biochem Biophys,2011,515(1-2):72-79.

[15] Wang Q,Zhang M,Liang B,et al.Activation of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is required for berberine-induced reduction of atherosclerosis in mice:The role of uncoupling protein 2[J].PLos One,2011,6(9):e25436.

[16] Xu L,Liu JT,Liu N,et al.Effects of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J].J Ethnopharmacol,2011,137(1):226-230.

[17] 魏群,陈芳,沈晓君,等.葛根素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8):3541-3543.

猜你喜欢

通脉硬化性颈动脉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术后心力衰竭1例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立普妥联合降脂通脉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评估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补气养血通脉饮辅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观察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