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航路的一端就是中国

2012-11-20张弛

中国收藏 2012年10期
关键词:葡萄牙人航路欧洲人

张弛

当马克·波罗游历东方各国回到家乡意大利后,他把这20多年的所见所闻整理成了《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上述对中国的描述就摘自该书。与此相似,书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元代中国的繁盛景象,极尽赞美之词。随着此书在欧洲大陆的争相传阅和翻印,神秘的东方、富庶的中国令欧洲人为之神往,甚至不敢相信还有这样的世界。究竟这样一本神奇的书给达·伽马、哥伦布这些未来的航海家带来了怎样的梦想和勇气,我们无法准确估量,但至少,由此带出了大航海时代的序曲。

世界的两端

自从丝绸风靡罗马后,欧洲人就知道了有一个神秘的东方王国的存在。早在15世纪前,欧洲和亚洲就一直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有贸易往来,当时东方的香料、丝绸等在欧洲市场很受欢迎,是上流社会的生活必需品。但经过阿拉伯人和意大利人的转手,价格一抬再抬而成为昂贵的奢侈品。更糟的是,1453年,东罗马帝国首府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攻陷,从此整个中东及近东地区全部成了穆斯林的天下。土耳其人控制了亚欧商路的枢纽,他们的横征暴敛使正常的商业秩序遭到破坏,商品急剧减少,价格迅猛上涨,不仅东西方贸易几乎中断,欧洲人也再不能向他们的前辈那样通过波斯湾前往印度及中国了。这就迫使西欧各国纷纷将目光锁定在了大西洋上,企图另辟蹊径寻找一条通达东方的新航路。

准确辨识方向的能力、地图绘制的准确与否、是否具备先进的造船技术,在这些科技流传至欧洲之前,没有人真的可以实现一次全球冒险。从12世纪开始,欧洲人便开始制造用于航海的大型船只,1200年至1500年间,欧洲普通船舶的吨位普遍增加了一到二倍。同时,中国发明的罗盘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了欧洲,并在14世纪经过改造后得到了普遍使用,其他诸如六分仪、海图、三角帆、三桅帆船等工具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欧洲人在准备寻找新航路的时候已经具备了可以大规模航海探险的客观物质条件。

另一方面,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已经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过程,政府为了发展贸易、改善经济状况和扩大版图,大力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活动,不少封建贵族甚至成为了优秀的探险者。

刚刚走过黑暗中世纪、开始文艺复兴的欧洲,对未知世界和神秘的东方文化充满着向往,中国的强大、富饶是他们难以想像的,而来自马克·波罗、戈雷亚、罗德里格斯等一批东方游历者的见闻,更是让不少欧洲人意识到只有在那里才能实现自己的“黄金梦”,对资源、资本、财富和土地的渴望让他们早已迫不及待了。

目标—中国

首先发起大规模航海探险活动,第一个沟通了东西方联系的是葡萄牙。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部,西面和南面濒临大西洋,这样的地理位置为其海外扩张提供了便利,同时它又具有那个时代堪称强大的军事力量。13世纪后半期,葡萄牙就已向海外进行贸易和探险活动,其商业日益兴盛,里斯本逐渐成为大西洋岸的重要海港。到了15世纪初,葡萄牙政府大力推动航海探险活动,恩里克王子毕生从事航海事业,创办航海学校,并担任校长43年之久。

葡萄牙人要到达遥远的东方,首先需要探明相隔其间的非洲的情况。1488年,迪亚士率领三艘轻便帆船抵达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后将其命名为好望角,为新航路的发现打下了基础。10年之后,伟大的航海家达·伽玛率领舰队绕过了好望角,到达东非莫桑比克的索法拉,随后又到了肯尼亚的蒙巴萨和马林迪,从这里横渡印度洋,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南部港口卡利卡特。东方新航路终于发现了,而由于这一功绩,达·伽玛受也封为海军上将和维迪格拉伯爵。

接下来,1492年,获西班牙支持的意大利人哥伦布从海上归国,自以为找到了一条向西到达亚洲的航道的他,实际上发现了美洲“新大陆”。1519年—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同样在西班牙的支持下率领船队完成了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旅行。然而,对于欧洲的航海家来说,中国依然是一片未知的土地。

1508年4月,只粗略知道中国所产瓷器甚是精致的葡王唐·曼努埃尔向塞格拉的船队指示要探听查明中国的情况:

“他们来自何方?路途有多远?他们何时到马六甲或他们进行贸易的其他地方?带来些什么货物? 他们的船每年来多少艘?他们的船只的形式和大小如何?他们是否在来的当年就回国?他们在马六甲或其他任何国家是否有代理商或商站?他们是富商吗?他们是懦弱的还是强悍的?他们有无武器或火炮?他们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他们的身体是否高大?……他们的国家大吗?国内是否不止一个国王?……他们信奉的是什么?崇拜的是什么?他们遵守的是什么样的风俗习惯?他们的国土扩展到什么地方?与哪些国家为邻?”

1510年,葡萄牙人占据印度果阿后,便开始大量关注中国,搜集与之相关的任何资料。1511年,葡萄牙控制了马六甲这一交通要塞,远东航道也就此打开,其时距中国南方港口已经不远了。1514年,欧维治成功航行至珠江口的屯门进行贸易,成为了第一个抵达中国的葡萄牙人。1517年,由皮雷斯率领的第一个葡萄牙使团来到广州,要求觐见皇帝,开始了中葡官方的第一次正式接触。然而由于对中国情况不甚明了,虽然绞尽脑汁,经历数次跌宕,却在1521年因正德皇帝的突然死亡而功亏一篑。即位的嘉靖皇帝一口否决了通商的请求,并下令将葡人驱逐出境。1522年,葡萄牙人在中葡屯门西草湾海战中惨败,转而进行走私贸易。当时葡萄牙国王下令,所有从东印度回来的商船所载货物的1/3必须是瓷器。从此,中国瓷器开始源源不断地流向欧洲,成为当地最高档的中国物品。

直到1557年,葡萄牙才得以入居澳门,终于取得了在中国的立足之地,并慢慢将这里变成了其在东方的贸易基地。然而,葡萄牙并未能长久独享东西方贸易的高额利润,随后而来的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瑞典等国家,也在新航路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中国的瓷器,开始沿着这条航路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葡萄牙人航路欧洲人
屯门海战:中西方第一次武装冲突
近代上海葡萄牙人与外侨社会的权势转移
反辐射无人机航路规划问题研究
欧洲人复活节餐桌少了芦笋
关于航路扫海测量碍航物探测能力要求的分析与研究
无人机任务规划系统
“佛郎机”在哪里?
岌岌可危
帝国主义掠夺中国“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