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前期杭州丝织品种发展特征研究

2012-11-15

丝绸 2012年6期
关键词:丝绸杭州品种

龚 建 培

(1.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南京 210013;2.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0)

民国前期杭州丝织品种发展特征研究

龚 建 培

(1.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南京 210013;2.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0)

分两个阶段探讨了民国前期杭州丝绸品种的特征。民国前期的杭州丝织业通过丝织设备的更新、国外产品的借鉴,以及新纤维材料的运用等,使丝绸产量和品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在1912-1918年的兴盛时期,丝织设备的更新换代及经营方式转换,引发了丝织品种的近代变革;在1919-1937年的低落与鼎盛并存期,新兴纤维材料的运用和丝织、染整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丝织品种风格、织物结构上更大的创新与突破。

丝织品种;发展特征;民国前期;杭州

在经历了康熙至嘉庆的辉煌后,到清代末年,杭州的丝织业已呈现出停滞和衰落之象。此现象的出现,除了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的“引丝扼绸”政策,清朝政府的苛捐杂税,封建生产关系束缚等因素外,还与绸业公会、大部分绸商只重牟取厚利,无视技术的革新直接有关[1]16。在法、日等国丝织工业迅速发展,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幅提高的状况下,历来居于优势地位的杭州丝织业开始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

民国后,杭州丝织业快速崛起,建立了一批民族资本的现代绸厂,丝织设备也逐渐完成了从传统木机到手拉机,再到电力织机的更新换代。在民国时期,特别是民国前期,杭州的丝织业不管是在丝织设备的引进、仿造、改良,新纤维材料的运用,丝织品种的开发、创新等方面,都凸显出其在中国近代丝织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1 由手工生产向机械化生产过渡的时期(1912-1918)

1912年后,机械丝织业在中国崛然兴起,在杭州的发展势头也甚为迅速,很快完成了由传统木机到手拉机,再由手拉机到电力织机的更新换代,在短短的15年就走完了欧美丝织业近百年、日本丝织业30年才得以实现的近代化历程,并引发了丝织业以厂丝取代土丝的原料革命,以及经营方式上由传统家庭分散劳动向近代集中工厂生产的转化,带来了丝织品种发展的近代巨变。

1.1 厂丝的使用与丝织品种的发展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杭州有手工织机在万台以上,其丝织品种主要为素缎、库缎、摹本宁绸、实地纱、亮地纱、摹本线绉、蟒袍、朝裙、平花宁绸、线绉、纺绸、官纱、线春等。1906年杭州虽办起了第一家工厂形式的企业——杨华绸厂,但此厂仍沿用传统的旧式木机进行生产,清末杭州的丝织生产仍停留在工场和作坊的状态。

进入民国后,传统丝织绸庄和机坊因为机械丝织业的冲击而逐渐走向衰落。但由于杭州丝织业传统上有熟货、生货及包工机户的区分[2]186-187,在民国初期它们以各自的特点在不同的阶段仍保持着一定的活力。特别是民国后期多数机户也引进了先进的电力织机,从而形成了机户与机械丝织厂共同构筑杭州丝织业及品种的发展之路[3]。民国初年,杭州有丝织机坊2 050户,各类丝织机5 012台,年生产绸缎38.83万匹。

1913年前杭州的丝织品种大都采用土丝和干经等织造(表1)[1]187-188,因为当时厂丝主要用于外销,国内厂家无法承受其昂贵的价格。1913年以后,各厂陆续采用厂丝作原料生产熟货花色绸缎,后来生货罗、纺、线春也扩大了厂丝的使用。1915年前后,杭州厂丝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初始为厂丝与土丝或棉纱交织,利用日本提花机开发织造出许多绸面光洁精细的新品种(表2)[1]188-189。随着厂丝产量增加,其使用更为广泛,经纬全用厂丝的电力纺、双绉、素乔其等新品种先后问世,此类品种虽素白无花纹,但因实用而价廉深受消费者欢迎。某些传统的交织品种全部改用厂丝后,也改变了原有的粗犷风格。

表1 1913年前后杭州丝织物的主要品种Tab.1 Principal variety of silk in Hangzhou around 1913 year

表2 1916年前后杭州创新丝绸的主要品种Tab.2 Principal variety of creative silk in Hangzhou around 1916 year

1.2 现代设备的引进与新品种的开发

在丝织业的机械化进程中,杭州振新绸厂首开使用手拉机(铁木织机)之先河。1911年,从湖北购得日本手拉机10台,成立了杭州振新绸厂,1912年正式挂牌生产,成为了杭州近代丝织工厂的开端。当年使用手拉机试织成功绒纬绮霞缎,畅销一时,引起同行竞相仿制[4]184。1915年,该厂又首先采用电力织机织造出大绸、湖绉、素纺等品种。随之,各厂也相继购置电力织机,杭州丝织业也由此开始了由半机械化向电机化生产的过渡。

1912年杭州纬成公司创办,其依靠浙江工业学校及附设机织传习所的技术力量,首先试织成功斜纹宁绸与纬成丝呢,成为了仿毛织物的最早产品,为随后开发的大伟呢、博士呢、雪花呢等提供了经验。纬成公司后以熟丝为经纬,在纬丝中夹入棉纱,开发出缎类织物——三角缎与水浪缎,深受市场欢迎。在扩充机台后,先采用200针、400针、600针乃至900针的手拉机,后改良为1 300~2 200针,织造了单色、两色、双闪的提花绒织物,均称为“纬成缎”。民初以来,受西风美雨的影响,摹本缎、宁绸、线春、湖绉等传统的单色纹织物已不能满足消费者在服饰方面的要求,西方进口的泰西缎等因价格昂贵让一般消费者望而却步,而纬成缎的出现,不但满足了消费者在近代服饰面料上的需求,使国产丝织品种在近代化的转型上迈出了一大步,也确立了纬成公司在民国丝织业中的突出地位。

1914年,虎林公司由浙江工业学校机织科副主任蔡谅友投资创立,在逐渐增置织机的同时,也不断研发出为上海各地绸商争购的新品种,如花缎、虎林三闪缎、实地纱等。

袁震和丝织厂在民国初年成功试织出丝织风景,它是用纯经丝(真丝)织成,颇为细致精美。1915年2月,在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市举办“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所织的“西湖十景”展出获得金奖[5]20-22。次年,在上海设立振大丝厂,牌号“平湖秋月”,并织成平湖秋月和雷锋塔作为丝织广告。

1915年3月,中国农商部在北平(今北京)举办了国货展览会。杭州纬成公司的纬成缎、振新绸厂的纯色绮霞缎、袁震和绸厂的三闪彩霞缎、蒋广昌绸厂的锦地国华缎等产品在评比中均获奖,亦显现了杭州丝织业的创新成果与新品种开发的实力。

2 丝织品种的锐意变革时期(1919-1937)

在此阶段中,由于杭州丝织企业数量、规模的发展,以及人造丝的大量运用,1919-1926年丝绸产量和品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929-1935年,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杭州丝织业的发展一度受到重大挫折,但由于幸存的企业仍然重视花色品种的不断更新,杭州的部分丝织厂在与洋绸的竞争及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得以生存。1935年世界经济逐渐复苏后,杭州丝织业在1937年底再次进入暂短的全盛时期。

2.1 人造丝的使用与品种的变革

1919-1926年为杭州丝绸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原有的丝织厂在规模和设备上得到较快的发展,震旦、华竞、恒义成、天丰等绸厂纷纷创立。1927年达到了杭州丝织品种创新的兴盛时期。

由于丝织企业的锐意变革,人造丝的大量输入和使用,杭州丝绸花色品种的创新获得日新月异的发展。1924年后,国外的人造丝进入浙江市场,各厂开始试用厂丝和人造丝交织,并逐渐为杭州丝织业所接受(表3)[1]190-191。以杭州为例,1924-1931年,人造丝输入的增长高达600多倍。许多企业利用厂丝和人造丝染色性能的差异,进行先织后染,产生了双色或三色的新品种。1924年,纬成公司首创人造丝与厂丝交织,在仿织国外的巴黎缎(又称玻璃缎,有花素两种,花的今称花软缎)成功后,相继开发出克利缎、罗马锦、克罗米等品种。后又设计出花香缎、双面缎、锦地绉等具有民族风格的新品种,畅销全国各地。

表3 1924年以后杭州丝绸的主要品种Tab.3 Principal variety of silk in Hangzhou after 1924 year

1924年以后的品种中,人造丝因强度较低而多被用作纬线。1926年,人造丝浆经法试制成功,以人造丝为经线的经面织物新产品纷纷问世,如真毛葛、明华葛、麻葛、线绨等,也有被称为芬芳绉、花香绫、花春绫、华春司、孔雀绸等名称。在人造丝得到广泛运用的同时,丝织提花机也得到不断改进,如棒刀的使用,将单面梭箱改装成双面四梭箱织机,同时在翻丝、并丝、捻丝、摇纡等准备工序上也进行了设备上的革新,这些举措再次促进了新品种的开发与创新,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织锦缎(厂丝经、人丝纬)、天香缎、古香缎等品种相继试制成功,并在以后相当长时间内,一直成为杭州丝织业的拳头产品。

当时,还有两大类品种在杭州十分流行,即绉和绒。这两类产品的流行既得益于丝质原料和机具的改进,也得益于练染业的进步。如留香绉、双绉、碧绉、善香绉、缎背绉等,多是通过厂丝的加捻及染练过程中的脱胶收缩而使织物起绉,还有一些如雁翎绉、美明绉、鸳鸯绉、黑白绉、幸福绉等,则是利用一些特殊的袋状组织或呢地组织去模仿相关的起绉效果;而拷花绒、烂花绒则是使用特殊的化学助剂以印花或烫花的方式使织物显示绒花[6]209。

1927年后,杭州绸业处于半停工的不景气状态。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发展良好的杭州丝织业遭受到民国以来第一次挫折,杭州大部分绸厂倒闭,只存虎林、天章等13家。生产的主要品种为绸、纺、罗、绉、绨、纱、葛等。

1929年6月,西湖博览会在杭州开幕。馆内设有丝茧、绸缎、服饰、统计4部和13个成列室,其中杭州丝绸业有纬成、震旦、虎林、天章、都锦生、袁震和、列丰等均设有专门的成列室。在杭州参展的丝绸产品中有9只获特等奖,其中包括纬成公司的花平纺,虎林公司的特别双绉,天章绸厂的花襄绸,都锦生丝织厂的五彩纺绣、恒丰绸缎局的杭纺,万源绸厂的横罗等[4]73,另有13只获优秀奖,11只获一等奖。西湖博览会的举办对杭州丝织业在困境中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1931年,东北被日军侵占,关外丝绸销路顿绝。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江浙交通受阻,丝绸产品销路受阻,加剧了绸业的危机,杭州的产能只有兴盛时期的1/3。1934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危机的阴影逐渐消退,1935年,杭州停产的绸厂重新开业,并有一批新的绸厂兴办起来。1936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丝绸内外销路全面好转,杭州这一时期的主要品种有:克利缎、花丝纶、双面缎、留香缎、雁翎缎、芬芳缎、善想缎、碧雀绉、美明绉、鸳鸯绉、黑白绉、活乐绉、缎背绉、幸福绉、和合哔叽、格子哔绉、经柳纺、华贵司、大伟呢、华绒葛、明华葛、拷花绒、烂花绒、金丝绒、梅妃锦、艳无锦、真毛葛、双面缎、孔雀绸、羽纱、真丝被面等(表4)[4]210-215。杭州大小绸厂增至141家,机坊4 000余家,各类织机14 700台,年产绸缎120.54万匹,杭州绸厂的数量、织机设备、年产量等都已恢复和超过兴盛时期的1927年[1]185。尤其在1937年的1-7月,月产绸88.6万匹,进入全盛时期。

2.2 技术改良与部分丝织企业的品种创新之路

在此期间,品种创新与变革上较有特点的企业有:都锦生丝织厂、震旦丝织厂、云裳丝织厂等。

1918年,都锦生于浙江公立甲种工业学校毕业留校工作。在借鉴传统风景织锦和欧洲、日本像景织物的基础上,开始实践使用引进的贾卡织机织造西湖风景的设想,他利用学校的设备和校长的支持,试织出国内第一幅机制黑白景象织物《九溪十八涧》。这种景象织物是利用一组白色经线与黑白两组纬线交织成的纬二重织物。1922年在西湖茅家埠创办都锦生丝织厂,开始生产丝织风景画。1926年12月间,都锦生织造的彩色丝织国画《宫妃夜游图》,在美国费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1928年,该厂五彩锦绣新产品问世。1930年又仿制成功经纬起花丝织风景。都锦生在试织西湖风景的同时,也试织了大量古代名人书画、仕女、花鸟等。其中两件清代石蓭居士刘墉的书法作品,笔触细腻,并利用抛梭工艺以红纬织成印章[7]643。都锦生景象织物的成功开发和销售,也引发启文丝织厂、西湖丝织厂和国华丝织厂等的纷纷效仿。

震旦丝织厂于1926年成立,该公司采用并、捻机将厂丝加工成有一定捻度规格的丝线,使织物表面有明显的绉效应,首创花乔其绡和素乔其绡。这一线型后来被广泛应用于花、素绉缎和花、素双绉上。而后,该公司采用两种不同原料作经线(真丝和人造丝)和一种真丝绉线为纬线,首创留香绉,开创了双经提花的先例。后又采用正反变向的方法创织出采芝绫[8]。并以夏季穿着和装饰用的绉、绫、绡、绢为擅长,主要有震旦绫、留香绉、震旦丝绒、花乔其等产品,1929年,震旦绫在首届西湖博览会上获优秀奖。1932年,企业增资扩建,又陆续添置了新式大提花机、通绒机等,生产出古香缎、织锦缎、天鹅绒等名牌产品。

云裳丝织厂建于1928年,由谢家兄弟启元、启兰、子昌、福生四人合作经营。最初属中小型规模的工厂。其开发的第一只产品是鹦鹉绉,系女用服饰提花真丝绸。主要销售给上海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四大公司,以及信大祥、宝大祥、协大祥“三大祥”绸布店。由于此产品设计新颖,生产技术水平较高,花型突出,又有绉纹感,夏季穿着凉爽舒适,深受消费者欢迎,当时售价每尺高达2.50元左右,仍然畅销,并使云裳丝织厂在市场上站住了脚跟,数年后拥有电力丝织机6台,配备了“纹花”设备,多梭箱装置。最早采用2 400针大型提花机,比普通纹针增加40 %左右,能够生产大型花型提花绸缎,一般的机器只能生产中心花型6 cm的对心花,而大型(2 400针)提花机则可生产自由中心10 cm左右的大花型或大团花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了优越竞争地位。云裳厂的稳步发展,与谢家四兄弟在厂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不无关系。谢启元主管机械工艺、新产品试样、产品销售工作,并负责联系上海、杭州各大绸缎商店,使产品设计与市场销路吻合;谢子昌负责了解市场动态,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销售;谢启兰与谢福生负责生产管理,收集产品投放市场后的反映等工作。谢启元还擅长小样绘制,意匠绘画、设计加工等,可以做到自己设计生产锦、缎、绉、绢、纱、绡类提花品种。谢启元时常进出上海四大公司,借此了解国内外的花样的发展趋势。此外,上海美亚丝织厂每隔半个月推出的新产品也成为谢启元借鉴学习的重点。同时他也出入舞厅实地观察,收集舞女们穿着服饰丝绸的花色、原料等方面的特点作为借鉴,为产品设计提供素材。后来该厂开发生产的鹦鹉绉、麒麟绉、绿云绉、英雄绉、金丝黑白绉、云裳锦等均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3 结 语

从杭州民国丝绸品种发展特征的探讨中可以发现,不管是1912-1918年的兴盛时期,还是1919-1937年的低落与鼎盛并存期,丝织品种的变革,丝织风格、织物结构的创新与突破,既受益于丝织技术的快速进步、新兴纤维材料的运用,也得益于国外产品的借鉴、服饰变革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杭州丝织业自身在传统基础上所做出的不断创新和变革。创办于1897年的蚕学馆和1910年的省立中等工业学堂,也为起步阶段的杭州丝织业输送了大量急需人才,对当时品种的创新、丝织生产的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9]。另外,民国时期,杭州规模较大的企业为了保持产品在市场上的信誉,除重视品种的更新和产品的质量外,对品种的规格要求、原料成分、花纹组织、花样大小、颜色搭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举措都成为品种发展的重要基础。

[1] 朱新予.浙江丝绸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ZHU Xinyu. Zhejiang Silk History[M]. Hangzhou: Zhejia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85.

[2] 王庄穆.民国丝绸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5.WANG Zhuangmu. Republic History of Silk[M]. Beijing:China Textile& Apparel Press, 1995.

[3] 肖爱丽,杨小明.近代沪苏杭丝织业比较研究[J].丝绸,2011(3):51-54.XIAO Aili, YANG Xiaoming. Comparative study on modern silk industry of Shanghai, Suzhou and Hangzhou[J]. Journal of Silk, 2011 (3): 51-54.

[4] 《浙江省丝绸志》编纂委员会. 浙江省丝绸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Compilation Committee of Zhejiang Silk Local Records.Zhejiang Silk Local Records[M]. Beijing: The Local Press,1999.

[5] 徐铮,袁宣萍.杭州像景[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XU Zheng, YUAN Xuanping. Hangzhou Xiang Jing [M].Suzhou: Suzhou University Press, 2009.

[6] 杭州丝绸控股(集团)公司. 杭州丝绸志[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Hangzhou Silk Holdings (group) Company. Hangzhou Silk Local Records[M]. Hangzhou: Zhe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 1999.

[7] 赵丰.中国丝绸通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ZHAO Feng. Chinese Silk History [M]. Suzhou: Suzhou University Press, 2005.

[8] 戴亮.中国近代丝绸品种史[J].浙江丝绸工学院学报,1993(3):125-127.DAI Liang.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silk variety[J].Journal of Zhejiang Silk Engineering Institute, 1993 (3):125-127.

[9] 袁宣萍.近代服装变革与丝绸品种创新[J]. 丝绸,2001(8):39-41.YUAG Xuanping. The garment changes and the variety innovation of silk in modern tmes[J]. Journal of Silk, 2001(8):39-41.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of Hangzhou silk varieties development at the early stage of Republic of China

GONG Jian-pei
(1.Design College, Nanjing Art Institute, Nanjing 210013, China; 2.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China)

The discuss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ngzhou silk varieties at the early stage of Republic of China is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two stages. At the early stage of Republic of China, Hangzhou silk industry developed the silk production and silk varieties to an unprecedented level by updating the silk weaving equipment, consulting foreign products and using new fiber materials etc. In the prosperous period from 1912 to 1918, the update of silk weaving equipment and changes of operation ways caused the modern reform of silk varieties. In the period from 1919 to 1937 when the decline and prosperity coexiste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fiber material and the technology progress of silk weaving and dyeing led to the greater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 of varieties, styles and structure for silk fabric.

Silk varieties;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The early stage of Republic of China; Hangzhou

TS941.42=6

B

1001-7003(2012)06-0063-06

2012-02-04;

2012-05-05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09SJB 760002);南京艺术学院人文社科基金项目(DGGJPL208)

龚建培(1961- ),男,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导,主要从事纺织品设计及历史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丝绸杭州品种
杭州
品种选育彩版
遥望“丝绸路”
路上丝绸
种什么品种好?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种什么品种好?
丝绸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