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理州加强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促进生猪产业发展

2012-11-14赵思聪杨伟义陈嘉奇

云南畜牧兽医 2012年2期
关键词:输精公猪精液

熊 跃,赵 燕,赵思聪,杨伟义,陈嘉奇

(1.大理州畜牧工作站,云南 大理 671000;2.宾川县畜牧工作站,云南 宾川 671600;3.祥云县畜牧工作站,云南 祥云 672100)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具有河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等特点。年均气温12.2~18.9℃,年极端气温最高30.4℃,最低-7.8℃,有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冬干夏雨,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干季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5% ~15%,夏半年(5~10月)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 ~95%。大理州下辖12个县(市),110多个乡(镇)。国土面积29 459 km2,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3.4%,坝区面积占6.6%。耕地总面积37.47万hm2,2010年末人口35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0.7万人,属典型的农业州。大理州是云南省最早开展猪人工授精技术的州(市),20世纪70年代开始试点建设统一猪人工授精站,最好的县每年猪人工授精改良达1万多窝,80年代全州各县基本都建成统一猪人工授精站及相关改良网络,随后由于农村体制转变、投入不足、设备相对落后、人们认识不足等原因,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普及效果不理想。进入2000年后,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仪器设备的更新,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普及较快,开始在种猪场应用,并向社会商品生产猪群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2007年后国家生猪良种补贴惠民政策的实施,弥渡、祥云2个县被列入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在项目的辐射带动下,全州的猪人工授精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人工授精技术水平和良种覆盖率明显提高。2009年举办全州猪人工授精技能大赛,第一名获奖金1万元和摩托车1辆,并评出改良能手10名。

1 猪人工授精改良情况

2010年,全州猪改良52.28万窝,其中人工授精19.57万窝,分别比2005年增加 17.6万窝、12.19万窝,增长50.75%、165.18%,极大地促进了生猪产业的发展。2010年全州生猪存栏261.7万头,出栏363.9万头,猪肉产量32.1万t,实现猪业产值42.5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54.1%,生猪产业已成为畜牧业中的支柱产业。

1.1 人工授精站(点)建设情况

目前,建成猪人工授精站(点)93个,其中国营(集体)62个,分布于12个县(市),基本覆盖到每个乡(镇)。在生产一线从事人工授精工作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200多人,对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有一定基础。站(点)按照云南省《猪人工授精站(点)建设规范》的要求进行建设,以解决人工授精站设施简陋、设备陈旧、配置不齐的问题为重点,提升全州生猪人工授精工作的技术装备水平,为生产大量优质种公猪精液产品奠定坚实的基础,达到相关规定的方能运行。

1.2 种猪及杂交模式选择

根据省内外市场对商品猪的需求,从州情出发,充分考虑坝区与山区的特点,发挥区域优势,采取以推广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种公猪作父本,母本以二元杂交母猪为主,主推“杜×长×大”三元杂交组合模式;2010年末,全州存栏能繁母猪37.2万头,其中“二元杂交母猪”占48%;生猪良种覆盖率总体达80%以上。对引进的种公猪要求种用性能良好、体格健壮、四肢有力、性欲旺盛、精液量多,并且3代以内系谱清楚,档案资料齐全,现有可利用良种公猪4 600多头。并在适合条件的规模养殖场推广PIC、托佩克、斯格等优良配套系品种。在山区由于交通条件差、养殖分散,实行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重点是加大淘汰劣杂公猪力度,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

1.3 乡、村配种点建设

选择生猪饲养相对集中的乡(镇),特别是在坝区,设置人工授精点,每个点配备1~2名经培训获得上岗证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配置17℃恒温冰箱、显微镜(640倍以上)、37℃恒温板、短程运输保温箱、配套易耗品等必要的仪器设备。县、乡、村三级人工授精网络体系工作人员通力协作,与养猪户紧密联系,负责精液生产、配送、输精等任务,实行定点配种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确保人工授精的推广。

1.4 杂交改良情况

对全州母猪受胎及产仔情况进行调查,在生猪生产条件较好的5个县,人工授精水平明显高于另外条件一般的7个县。2010年全州总受胎率92.42%,情期受胎率85.36%;母猪胎均产仔10.75头,产活仔9.27头;仔猪平均44 d断奶,断奶窝重105.8 kg,双月龄窝重155.58 kg(见表1)。

表1 2010年大理州猪杂交改良及生产情况调查

1.5 种猪精液质量抽检

2010年12月,大理州畜牧工作站根据云南省家畜改良工作站的要求,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织祥云、弥渡2县进行种公猪精液质量随机抽检。经抽查杜洛克、长白、大约克3个品种48头种公猪的原精液,其中采精量最大的是长白,精子活力最高的是杜洛克,密度最大的是杜洛克。另外,对祥云、弥渡2个项目县辖区内的2个供精单位的种公猪精液质量进行了随机抽检,每县抽检5头,共抽检10头,每头取样3份,其中原精液1份,稀释后精液2份,共30份样品,实行现场抽检。经检测,10头种公猪的原精液及稀释后精液(产品)的指标均达到《种猪常温精液国家标准GB23238—2009》规定项目的指标要求(见表2)。

表2 3个品种猪原精液质量检测情况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公猪饲养管理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条件差,有的种公猪圈舍年代久,条件简陋,没有足够的运动场,因环境、运动不足等因素导致猪精液质量差。二是种公猪饲养管理粗放,人、猪“亲和”做得不够。三是个别站(点)没有严格执行种公猪饲养标准,随便配制饲料,引起公猪精液品质的不稳定,进而严重影响人工授精的效果。

2.2 采精环节的问题

一是没有真正固定专人采精或未严格按程序采精,造成个别公猪采精困难。采精时有些采精员不戴一次性手套,易使精液受到污染。二是采精室条件较差、不规范。猪人工授精站(点)建设规范(试行)要求“在猪舍一端建采精室和精液处理室,建筑面积在30m2以上,内设可升降的假猪台…”。而现实中有些地方由于财力不足,采精室是通过旧房改造,不符合生产要求,面积小、没有精液传递窗口等。三是一次性采精用品应用不到位。有些地方的集精容器仍然使用传统的有500mL刻度的普通杯(保温效果差);过滤用品使用两层纱布过滤,用前需高温消毒,纱布用前需用稀释液冲洗;由于容器用品多次重复利用,不仅麻烦费时,而且操作人员稍不注意,都会导致精液质量受到影响。

2.3 制精过程质量控制不严

一是稀释液配制不规范:没有现配现用,稀释液配制随意,在配方上沿用5%葡萄糖、0.3%柠檬酸三钠、0.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青、链霉素时加时不加,不使用磁力搅拌器充分搅拌,稀释使用单蒸水或者是使用250mL 5%的葡萄糖来稀释以节省成本等。二是猪精液的保存处理欠妥:精液在运输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是温度的控制。温度过高、过低或急剧变化都会给精子以致命的打击。少部分输精员把精液瓶装在随身携带的包内或者上衣口袋内,从而降低了精液的质量。

2.4 输精环节的问题

一是适时输精难以把握,尤其是外来品种母猪发情特征不明显,不易观察。有些输精员仅凭养猪户叙述,简单的把母猪不吃食、嚎叫、外阴红肿、排出黏液等行为作为母猪发情的标志是不准确的,尤其不利于配种时机的判断。极个别输精员在输精前不认真判断母猪发情表现和输精时机导致输精后母猪返情,增加了工作量。二是输精方式以及持续输精时间不当,主要有3种情况:其一,使用橡胶管和注射器直接输精使得时间很难控制,输精速度过快,引起精液倒流,输精量达不到要求,导致母猪出现返情,即使受胎,产仔数也比较少;其二,输精操作人员没有耐心,很难控制输精时间在3min以上;其三,养殖户自己给母猪输精,部分养殖户的输精方法不正确,致使输精持续时间不够和精液流失。

3 加强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措施

3.1 继续加强和完善县、乡、村人工授精站(点)建设

通过实践,要在现有人工授精站(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和调整,使其更加实用。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保证使用优良种公猪,生产合格、质量好的精液,提高种公猪精液生产和供应能力。

3.2 科学饲养、合理利用种公猪

一是饲料营养要合理:按照各品种猪的营养要求配制饲料,以满足种猪营养需求,自由饮水或自动饮水器供水。二是适度运动:除恶劣天气,最好坚持每天上、下午各运动1次,每次1.5~2.0 h,行程2 km。三是避免刺激:主要指母猪的异性刺激。平时应防止混群、混养,公、母猪圈应有一定距离。四是合理使用:一般8~9月龄、体重达100 kg时采精(配种)为好。采精频率青年猪1次/周,成年猪2次/周。五是严格淘汰,降低饲养成本。

3.3 规范采精操作

采精时应尽量做到无菌操作;采精杯应避开阳光,可使用棕色的采精杯;采精过程中不能抽烟,必须戴上一次性采精塑料手套;不能碰伤公猪的阴茎;收集精液过程中防止包皮积液或尿液等进入采精杯;采精后的精液要立即送化验室检查,其余的废弃物收集在垃圾桶内;固定采精人员,不能经常换人。

3.4 严格精液处理过程的质量控制

原精液合格的应及时处理,尽量缩短采精到稀释精液的时间间隔,避免污染,避免温度、渗透压和pH值的急剧变化;稀释液与精液必须等温,稀释过程必须动作轻缓,严防稀释打击;稀释用水必须严格使用2次蒸馏水,不能使用纯净水、矿泉水、5%的葡萄糖溶液代替,否则,严重影响精液的保存和精液活力,最终使受胎率降低。稀释完成检查合格的马上分装,室温1~2 h或纱布包裹应缓慢降温至17℃ ,再转入恒温冰箱保存。

3.5 合理保存及运输

生产上采用17℃恒温箱内保存。要求每天翻转精液2~4次,防止沉淀、粘连;减少保温箱开合次数和时间,避免温度的急剧变化,以减少对精子的影响;使用前检查活力,活力<0.6精液应弃之;常温精液,应尽快用完,有效期≥72 h。精液运输的关键是保温、防震、避光,运输过程中最好用车载恒温箱。

3.6 正确输精

3.6.1 把握最佳输精时机

实践中,母猪年龄配种时期为①老龄母猪出现发情后当天24 h内配种;②中年或经产母猪发情开始后第二天24~48 h内配种1~2次;③小母猪或初产母猪发情开始后第二、三天48~72 h配种1~2次;④按品种配种时期为:母猪发情开始后纯种24 h内配种1次、间隔12 h再配种1次,二元杂母猪24~36 h内配种1~2次 。

3.6.2 规范输精操作

清洗母猪外阴、尾根及臀部周围,再用消毒纸巾擦干;输精人员清洁消毒双手,从密封袋中取出输精管,手不能接触输精管前2/3部分,在橡皮头上涂上润滑剂,将输精管45°角向上插入母猪生殖道内,当感觉有阻力时,缓慢逆时针旋转同时向前移动,直到感觉输精管前端被锁定(轻轻回拉不动),并且确认被子宫颈锁定;从精液贮存箱取出品质合格的精液,缓慢颠倒摇匀精液,用剪刀剪去输精瓶瓶嘴,接到输精管上,轻轻压输精瓶,确保精液能够流出输精瓶,控制输精瓶的高低(或进入空气的量)来调节输精时间,输精时间要求5~10min。

3.6.3 选择最适输精量

每次输精为40 mL,每毫升含1亿个精子,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地品种和改良品种的输精量虽然能够达到要求,但每毫升含有效精子数偏低,最适精子数量应在每毫升1.5亿以上;而经验表明,体重在150~250 kg范围内的长大母猪,母猪情期内输精2次,每次的输精量60mL,每毫升含1.5亿以上精子数量比较合适[1]。因此在输精数量上应区别对待,采用最适合的输精量。

3.7 加强人工授精技术宣传培训

要加强对供精站(点)人员进行种公猪饲养、精液采集、品质检查、稀释、保存技术的培训与技术指导工作,保证精液质量;针对良种母猪的发情特点,对输精员和母猪户进行母猪发情鉴定与适时输精技术的培训,解决良种母猪配种难的问题;采取录像、电视、广播、报纸、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人工授精技术,促进猪人工授精技术的全面普及推广。

人工授精技术是生猪改良过程中最有效的实用技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种猪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扩大改良面和加快改良进度。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也将日益广泛和深入。坚定不移地加强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不仅有助于完善养猪生产体系,提高种猪资源利用效率,而且能够促进养猪业社会化分工、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生产效率的提升,进而促进现代养猪业的发展。

[1]候大卫编著.胡维真译.猪人工授精操作技术[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46-49.

猜你喜欢

输精公猪精液
猪子宫内深部输精技术与应用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可视输精枪在广西母水牛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母猪低剂量精液深部输精技术研究
如何调教种公猪
种公猪使用年限缩短的原因及延长方法
精液不液化,就一定怀不上孩子吗?
关于肉牛冻精改良异地输精的解冻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