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制

2012-08-15

云南畜牧兽医 2012年2期
关键词:宣威市出血点猪只

聂 卉

(宣威市务德镇畜牧兽医站,云南 宣威 655419)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附着于猪的红细胞或血浆中,引起猪发生黄疸性贫血等症状的一种传染病,又称红皮病。除猪外,附红细胞体还可以附着牛、羊等动物和人的红细胞及血浆中,是一种人畜共患病。随着活畜流通渠道的增多,该病已在散养户及部分规模化猪场陆续出现,加之,目前该病无疫苗进行预防,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控制较难,因此,该病是当前影响养猪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2010年10月,宣威市务德镇某猪场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与传染性胸膜肺炎并发感染,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猪场生猪存栏309头,其中母猪60头,种公猪2头,仔猪41头,育肥猪206头。2010年9月16日接种口蹄疫疫苗,第2天有部分母猪开始发病,后来其它猪只陆续发病,至10月11日止,全场猪只全部发病,母猪死亡57头,公猪1头,仔猪33头。到11月20日止得到了有效控制。

2 临床症状

小猪表现为皮肤和黏膜苍白,黄疸、发热、精神沉郁、扎堆、食欲不振,发病后1日至数日死亡。其它猪表现为可视黏膜苍白、黄染、皮肤发红、精神沉郁、体温39.5~41.0℃,肌肉颤抖、眼角有红褐色脓性分泌物和黄色泪痕,眼帘周围有针尖样出血点,在眼睫毛根形成一道红圈,呼吸加快,呕吐,呕吐物为黄色呈酸臭味。耳、尾、四肢末端发绀或呈暗红色,后期全身发绀,后躯无力,站立不稳,喜卧,便秘。部分慢性病例全身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血斑,体表淋巴结肿大,明显可见。

3 剖检变化

病死猪体表、四肢末端、腹下、耳尖发紫,有的鼻腔流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心包积液,心肌散在出血点,心内膜有散在的出血斑,肺萎缩,出血部分与胸膜相连,肝肿大,质地变硬,表面有散在灰白色坏死点,胆汁呈墨绿色,脾脏瘀血肿大,肾盂有少量出血点,膀胱黏膜出血,小肠黏膜有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胃内容物呈黄色酸臭味,胃黏膜出血、溃疡,全身淋巴结肿大,血液稀薄,凝固不良等。

4 实验室检验

(1)血液涂片。用姬姆萨染色,镜检,镜下可见红细胞呈多形状,如星状、芒状、菠萝状,有的呈不规则形状,胞浆内有紫红色折光的虫体,数量多少不等,有的1粒,有的6~7粒。

(2)组织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未检出细菌。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初步诊断,通过实验室血液涂片和组织触片可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6 防制措施

6.1 发生疫病时的防制措施

加强对猪群的观察,发现病猪及时隔离和治疗,及时淘汰体弱、无治疗和饲养价值的猪。一是可减少污染,净化猪场,有利于其它猪的饲养;二是减少经济损失,病死猪要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防止病原扩散。

(1)加强猪舍及周围环境的消毒,疫点每天消毒1次。消毒药物要尽量选择对猪呼吸道无刺激的。对饲养过病死猪的猪舍,必需按照每3~5 d清洗消毒1次,连续3~5次后,再用液化气喷灯,对整个猪舍进行1~2次喷烧后再进猪饲养,确保病原完全灭活。

(2)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时,要坚持早发现,早确诊,早隔离,早治疗,注射药物可采用尼尔(血虫净)+安痛定+地塞米松+病毒一号注射,间隔2 d重复注射,间隔期间可肌肉注射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每10 kg体重2mL,连用3~5次。

治疗中首先要防止病原扩散,减少猪只应激,改善饲养环境,增强机体抵抗力,控制其它病原继发感染。待临床症状消除,可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对氨基砷酸钠(阿散酸),用量按每吨饲料180 g加入,连用5~7 d。健康猪只也可按每吨饲料90 g用量进行预防,可控制本病。

(3)发病期间尽量减少断奶、转群、免疫接种的应激。即对将要断奶的仔猪,适当延长哺乳期,保育期仔猪严禁转群,注意通风和保暖、清洁卫生和营养,做好灭蚊蝇和灭鼠等预防性工作。

6.2 平时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防制该病特别要重视环境卫生,一旦进入夏季就必须做好吸血昆虫的消灭工作。由于该病目前还没有商品疫苗供免疫预防。因此,可用阿散酸按每吨饲料90 g用量拌料进行预防,每月投药1~2次,同时做好体内外寄生虫的驱除。

(2)根据地方流行病史做好各种可能发生疫病病种的免疫工作,防止继发和并发感染。

(3)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并让仔猪吃到足够的初乳,以提高仔猪自身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

(4)尽可能减少和消除应激因素。如各种猪舍的温度要适宜,防止过冷过热,通风良好,产房和保育室要实行全进全出,分群饲养。要把断奶、转群、换料、防疫等应激减小到最小范围。严禁不同日龄的猪混养。

(5)保证猪有充足的清洁水源。

(6)坚持有效的消毒,防止病原传入和传出。

7 小结与讨论

(1)该病在宣威市务德镇属首次发生,由于及时采取上述措施,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死亡率较高,同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猪附红细胞体病防制要坚持早发现,早确诊,早隔离,早治疗;采用个体和群体治疗,口服和肌肉注射给药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同时采取及时淘汰病重、无治疗价值的猪等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该病。

(3)该病主要发生在饲养管理条件差的猪场。因此,加强饲养管理,严禁不同猪群,不同日龄猪混养,加强猪只营养,做好基础免疫,消除和减少一切应激因素,提高猪体的自身免疫防御功能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最好良方,也是健康养殖的关键所在。

致谢:在诊断和撰文过程中得到浦绍惺老师和宣威市畜牧兽医局化验室张烨芬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猜你喜欢

宣威市出血点猪只
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姿态与时序特征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宣威市扎实做好四类学生认定工作
县域城市行道树树种选择及季相景观探析
宣威市百名优秀骨干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Mutually Beneficial
宣威市少儿体育舞蹈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