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情况调查与分析

2012-11-08丁海燕吴志勇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网吧网民动机

丁海燕 胡 昆 吴志勇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工作系 心理学教研室,湖南 长沙 410004)

湖南省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情况调查与分析

丁海燕 胡 昆 吴志勇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工作系 心理学教研室,湖南 长沙 410004)

未成年人网民规模扩大,存在一定比例不健康上网情况,上网呈低龄化趋势,以及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中的新特点、上网对未成年人的不利影响等情况值得关注,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文明上网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点。

湖南;未成年人;使用网络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和手机网络发展迅速,根据《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庞大,增长迅猛,已经达到3.84亿,成为全球第一。其中,未成年人网民数占到35.6%。相对其他年龄群体,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成熟,鉴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比较薄弱,网络不良信息对这一群体危害最大,在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走上了网络沉迷乃至违法犯罪的歧途。为探析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情况以及不健康上网行为特点,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湖南省妇联组建调研组于2010年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访问等方式对湖南省未成年人的上网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一 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在全省14个市州范围内开展,问卷调查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样本涵盖初一到高三共6个年级的未成年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者。座谈会访谈地点选择依据经济发展状况,在全省14个市州中按照发达、中等、落后等级抽取长沙市、常德市、湘西自治州3个市州作为重点调研点,分别在长沙望城县、常德武陵区和湘西永顺县召开了3场座谈会,参与人员包括未成年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者(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共54人。

为保证调查的客观性,我们要求各市州妇联认真组织,做好宣传,并派专人认真学习调研活动指导手册,明确调研目的,按要求进行样本抽取和问卷施测与回收,统一标准,统一认识,以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本次调查共回收未成年学生有效问卷3951份,家长有效问卷508份,教育管理者有效问卷403份,调查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问卷由调研组在参考国内外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基础上编制,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了解未成年人上网规模与群体特征(包括性别和年龄分布);了解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特征,包括上网时间、上网方式、上网目的和上网内容等;了解上网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影响等。

二 结果与分析

(一)未成年人上网规模及群体特征

1.未成年人网民规模。根据2008-2009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一《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和《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得知,从2008年12月到2009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数从1.67亿增加到1.95亿,新增2800万,从年龄看,95.3%的青少年网民在12岁以上,12-18岁之间的网民最为集中,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比例达到5成以上。根据以上数据统计,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的网民数达到 0.91亿以上。在座谈会上了解到,城镇以上的中学生均接触过网络,未接触网络的多集中在农村学校的中小学生,为数不多。

为了把握我省未成年人不健康上网行为状况,本研究将“平均每次上网时间为3小时以上”和“平时上网主要是玩网络游戏”作为界定未成年人不健康上网行为的筛选指标,共选取学生样本269人,占总样本的6.81%,另将符合“平均每次上网时间为3小时以下”且“平时上网主要不是玩网络游戏”条件的学生样本作为参照群体,称为健康上网行为群体,共选取学生1734人,占总样本的43.9%。

2.未成年网民群体特征。(1)年龄特点。据调查,95.3%的青少年网民在12岁以上,这部分群体主要是在校的中学生、大学生以及刚工作的80后职场新人。其中,12-18岁之间的网民最为集中,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比例达五成以上。此外,近年来,网络使用出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本次家长问卷调查发现,从 5—10岁就开始接触网络的人数有33.3%,5岁以下开始接触网络的也有一定的比例(6.9%)。[1](2)性别分布。问卷结果显示,总体上网行为性别差异不明显,健康上网行为群体中,未成年女性(56.2%)的上网占比高于男性(43.8%)13个百分点,但不健康上网行为群体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即男性未成年人更容易出现不健康上网行为,占 83.8%,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吻合。“我国城市男性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比例比女性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比例高出5.6个百分点。”[2]

(二)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特征

1.上网方式。本次调查发现,85.4%的未成年人网民主要是使用电脑上网,但使用手机上网的未成年人网民数量在不断增长。经访谈了解到,有近5成的未成年人学生使用过手机上网,手机作为网络终端工具使上网更加便利,已经成为第二位的上网设备。在学生群体中,中学生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要高于其他学生群体,占比达36.2%。[1]

2.上网地点。家里和网吧是目前未成年人最主要的上网地点。总体上,未成年人主要选择在家里上网的比例为39.5%,主要在网吧上网的比例为 38.8%,主要在学校上网的比例仅为9.8%。2008年,尽管各地加强了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的执行力度,但仍有38.8%的未成年学生在网吧上网。但网吧上网环境增加了更多不可控和不安全的因素,导致未成年人不健康上网行为增多,如不健康上网群体主要是在网吧上网,占比达到61.7%。

3.上网时间。在未成年人网民规模扩大的同时,未成年人上网的深度也逐渐增加。据调查,2008年,青少年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4.6小时,比2007年增加了1.9小时,中小学生群体因课业负担较重、受到学校和家庭的管理等原因,平均每周上网时间都在10小时内,相比大学生群体的平均上网时长(18.4小时)要短。本次调查显示,未成年学生每周上网次数在5次以下的占比为87.5%,上网次数在每周5次以上的占比为9.7%。每次上网控制在3小时以下的比例为59.5%,每次上网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比例为7.4%。[1]

4.上网动机。关于未成年人上网动机的调查,调研组分别抽取了学生样本和教师样本,发现有较大的差异。总体上,未成年学生认为选择上网的主要动机依次排列为:交友(27.8%)、学习(23.5%)、排解不良情绪(18.8%),但教师认为未成年学生上网的主要动机依次排列比例为:排解不良情绪(34.8%)、好奇(27.0%)、交友(12.7%)。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其主要原因应该是教师更多倾向于关注那些不健康使用网络的学生群体的上网行为。如下表所见,不健康上网群体的上网动机依次为:排解不良情绪(34.7%)、交友(19.0%)、好奇(10.4%),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动机与教师的认识是一致的。另外,值得欣慰的是,健康上网群体上网行为的主要动机是学习,其次是交友,共占到比例44.3%。

未成年人上网动机

5.上网内容。关于未成年人上网内容的调查,调研组获取了学生样本和教师样本。结果见下表,两个样本的认识基本一致,均认为未成年人上网的活动内容主要是网络娱乐(包括玩网络游戏和看动漫、电影、听音乐等)和网络社交(聊天或交友),排在第三的才是学习、查阅资料、浏览新闻。但他们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更倾向于认为未成年学生主要的网络娱乐是玩网络游戏(31.7%),其次是网络社交(聊天或交友 25.1%);而未成年学生认为他们主要的网络娱乐是看动漫、电影、听音乐等(32.2%),玩网络游戏(23.4%)排第二,再次是网络社交(聊天或交友 18.0%)。此外,从未成年人浏览色情、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站的情况调查看,大多数未成年人网民没有此类行为(76.4%),但也有23.6%的未成年学生浏览过不良网站,9.0%的未成年学生还有较多的此类行为。在不健康上网群体中,有45.0%的未成年学生浏览过色情、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站,这种比例应引起广泛关注。

(三)上网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1.未成年人对网络使用的自我控制。调查显示,总体上,80.1%的未成年人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上网行为,14.5%的未成年人需要在家人的帮助下才可以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5.4%的未成年人不能很好地自我控制上网行为。在不健康上网群体中,35.2%的未成年人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甚至有 17.0%的未成年人基本不能自控。在健康上网群体中,只有14.2%的未成年人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他们之间的差异很明显。

2.未成年人因为上网最可能出现的问题。从班主任老师的问卷回馈,未成年学生因为“不当使用互联网络”而出现问题的占比25.68%,而最可能造成的问题是过度沉迷网络,其次是影响学业,第三是接触不健康的信息。座谈会上,三方代表谈的最多的是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的情况,学生代表告诉我们,同学们最爱玩的从最初的益智类游戏到角色扮演类游戏以及挑战类游戏,从单人游戏发展到大型的多人游戏,如CS,地下城堡游戏等等,因为从中可以得到适时的奖励和不断体验到的成就感,许多同学乐此不疲,流连于网吧,通宵达旦,劲头不减。有些玩游戏入迷的同学还常常翻阅学校围墙,在网吧三天三夜不眠不休。

3.上网对未成年人造成的不良影响。从学生问卷了解到,未成年人上网行为对自己没有造成不良影响的占比为63.7%,也即 36.3%的未成年人因为上网或多或少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最主要的不良影响是使身体健康受到伤害(23.3%)和学习下降(19.4%)、无心学习(16.3%)。其中不健康上网群体中,有55.3%的未成年学生认为因为上网而给自己造成了不良影响,比如学习下降(34.4%)、无心学习、使身体健康受到伤害(20.4%)、与家人关系紧张(20.0%).在访谈中,学生和教师均反映部分学生因为晚上和中午过度上网而导致睡眠不足、精力体力不济、精神萎靡、上课打瞌睡,影响听课效率,或者逃课,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此外,也造成与家长交流减少或出现困难,且视力下降较快。因此过长上网和玩网络游戏让不健康上网的未成年人体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家庭关系等各方面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 讨 论

(一)未成年人网民规模扩大,存在一定比例不健康上网情况和呈现上网低龄化趋势

本研究调查发现,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湖南省未成年人网民规模也不断扩大,城镇以上的中学生均接触过网络,未接触网络的多集中在农村学校的中小学生,为数不多。同时,未成年人中有不健康上网行为的学生占总样本的6.81%,其中男性未成年人更容易出现不健康上网行为,占83.8%,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吻合。“我国城市男性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比例比女性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比例高出5.6个百分点。”[2]由此指明,男性未成年人更需要进行健康上网的监督和指导。此外,未成年人网民初次接触网络的年龄越来越偏低,从5-10岁就开始接触网络的人数达33.3%,5岁以下开始接触网络的也有一定的比例(6.9%)。这表明,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享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资源优势,但是,由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还未成熟,鉴别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网络不良信息对这一群体危害更大,出现不良使用网络的行为也会更多,这对我们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提出了更大的要求。

(二)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中的新特点引起的启示

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手机成为上网的第二大工具。其次,选择在家庭上网和在网吧上网的比例相当,但具有不健康上网的未成年网民更多地是在网吧上网。可见,一方面,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另一方面,学校还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上网资源,以致网吧仍是获取网络信息的主要场所。在关于未成人上网动机和上网内容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他们上网主要是用于社交、娱乐(玩网络游戏和看动漫、电影、听音乐等)、学习和查阅资料、排解不良情绪,这些都是青少年学生正常健康的心理需要。不过,我们发现一个现象,未成年人学生和教师样本之间的认识会出现一些差异,比如,教师倾向于认为未成年学生主要的网络娱乐是玩网络游戏,认为他们上网的主要动机是排解不良情绪。但未成年学生则认为自己上网主要的网络娱乐是看动漫、电影和听音乐,其动机是交友。这其中的差异主要是因为教师更倾向于关注那些不健康使用网络的学生群体的上网行为。因为这些不健康上网的未成年人其上网动机和上网娱乐内容与教师认知的相符。提醒广大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加强与未成年人的沟通与交流,不要一味打击未成人的上网行为,认识到网络对未成年人的积极影响,同时注意甄别出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进行更有效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帮助。

(三)上网对未成年人的不利影响值得关注

本研究发现,总体上,八成未成年人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上网行为,但在不健康上网群体中,35.2%的未成年人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甚至有17.0%的未成年人基本不能自控。其次,有 36.3%的未成年人、55.3%的不健康上网未成年人,承认自己因为上网或多或少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最主要的不良影响是使身体健康受到伤害和学习下降、无心学习。未成年人正处在心智不成熟的阶段,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薄弱,时间管理和行为控制还不完善,而网络本身的娱乐性强、便利而富有刺激性的特点将诱使这些本身自控力较差的未成年人沉迷其中,越沉迷越不利于未成年人自控力的发展,甚至导致网络成瘾,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和家长以及未成年人自身要特别加强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在上网时间和次数方面加以控制,这将是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文明上网、防止网络成瘾的重要方面。

[1]中国互联网.2008-2009研究报告系列之一: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03.

[2]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9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R].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2010-01.

G416

A

1673-2219(2012)01-0143-03

2011-10-21

丁海燕(1977-),女,湖南衡阳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胡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心理学教研室讲师。吴志勇,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心理学教研室助教。

(责任编校:张京华)

猜你喜欢

网吧网民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动机不纯
发挥“五老”作用 创建“四好四无”网吧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
锦旗献给查网吧的“五老”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