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易》卦爻辞象征物特点

2012-04-07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爻辞周易物象

俞 巧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周易》卦爻辞象征物特点

俞 巧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易》以象明义,研究《周易》首先要从易象着手,易象概括来说包括以下二类:一是卦、爻以及其征象,二是物象。历代研究“易象”者甚多,然多综合二“象”言之,该文欲专就卦爻辞所取之象征物的选取及其特点,也就是物象的特点,作一个梳理。

周易;爻辞;观物取象;象;卦

《周易》的“象”,就今天的概念来表达,便是“象征”。《系辞传》云:“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1]P548这和我们今天的象征,意义是十分相似,以小见大,以显释微。细细读之,我们不难发现,《周易》哲理的表现,许多都是通过“形象”来说明的。朱熹就曾言:“《周易》难读,它说一物并非真是一物,它是用卦象来喻示人生道理。”[2]P1“观物取象”是《周易》最初形成的源泉,《系辞下传》有言“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1]P533《左传》昭公二年:“春,晋侯使韩宣子来,且告为政而来见,礼也。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公享之。”[3]P932可想而知,在当时《周易》就有《易象》之称了,象之重要不难看出。《周易》据象得义,象是因,义理是果,脱离了象来谈义理,就是无本之木了。

“观物取象”应该分为两个阶段,先是“观物”,也就观察自然界、生活中的具体实物,次是“取象”,也就通过模拟、象征、比喻等方式,以这些具体实物为本体,而形成具有象征意义的“易象”。《系辞传》解释象时说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1]P508可见象与后世文学中的象征实为类似,象可以说是“物”的象征意义。研究象时,“物”应该是第一步,《周易》所取之象征物有哪些呢?它们有怎样的特点呢?

《周易》中所取之“物”,大致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些类别:一是人物,如君子(《乾·九三》)、大人(《乾·九二》)、王(《比·九五》)、小人(《泰·彖》)等;二是器物,如舆(《大壮·九四》)、车(《贲·九六》)、鼎(《鼎·九三》)等;三是动物,如鸟(《旅·上九》)、马(《屯·六二》)、豕(《大畜·六五》)等;四是植物,如茅(《泰·初九》)、杨(《大过·九二》)、杞(《姤·九五》)等;五是建筑物,如城(《泰·上六》)、户(《丰·上六》)、门(《节·九二》)等;六是地理形态,如大川(《未济·六三》)、陵(《渐·九三》、田(《乾·九二》)等;七是气候现象,如霜(《坤·初九》)、冰(《坤·初九》)、云雨(《小过·六五》);八是人体,如拇(《咸·初六》)、首(《离·上九》)、肱(《丰·九三》)等。具体还有哪些象征物,以及各象征物具体所在的卦爻辞,可参见张善文先生《<周易>与文学》一书中《<周易>卦爻辞象征物例表》[4]P161-167一篇,其概说已详细、全面,此处不加赘笔。

通过分类总结,笔者认为《周易》所取的象征物至少有以下特点:

第一,取“物”面广。上文大致将《周易》中的象征物归纳为八大类,即人物、人体、器物、动物、植物、建筑物、地理形态、气候现象,虽仅八类,却包括了自然、社会的方方面面。且每一类中所涉也十分广,以人物类为例,除上文所提及的王、君子、小人外,还有天子、帝乙、高宗、箕子、王侯、大君、公、臣、邻、邑人、寇、客、童、童仆、父、母、长子、夫、妇、妻、妾、女等,可以说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下里巴人,无所不包,其它各类亦然。

第二,《周易》所取之“物”为自然界、生活中常见,人们所熟知的实物。在总共348段简约的卦爻辞中,创《易》者可谓尽“仰观俯察”之能事,选取了人们生活环境中习见熟闻的事物或现象作为象征的客体,人物、人体、动物、植物、器物、建筑物、地理形态以及气候现象,可谓无所不包,然却又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极为朴实常见的,马、牛、羊、鸿、华、杨、葛、华,无一不是日常生活常见,人们孰知者。如《大壮·九二》“羝羊触藩,羸其角。”以公羊以角触篱笆却反被篱笆缠住角这一形象,象征不自量力而逞强的危害。《渐·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用大雁飞行渐进于小山丘喻夫君远征,然妻子不忠,受孕生育,示有凶险。《革·九五》“大人虎变”暗示革故、出新的征兆。《大过·九二》“枯杨生,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用枯槁的杨树生出嫩芽新枝来类比老夫娶年少的娇妻,预示可带来吉利,等等。都是用最简单、最平常的实物或者是现象来作象征物,然其所象征所阐释的义理却是非常博大而深奥的,故“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1]P548

第三,《周易》中的象征物,都通过“象征”或者是“模仿”的方式形成特定的含义。《周易》中的许多象征物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像是水是男子的象征,龙是权威的象征,等等。以《周易》中的虎为例,《周易》中的虎,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种象征意义,一是凶猛,二是威慑。“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语出自《乾·文言》,“风从虎”即谷风随从虎啸的意思,有“猛虎欲来风满谷”的意思,以释“同气相求”。“履虎尾”一词在《履》卦中多次被提及,其卦辞:履虎尾,不咥人,亨;六三:履虎尾,咥人,凶;九四爻辞:履虎尾,愬愬,终吉。履虎尾,是踩在虎尾巴上的意思。踩在虎尾巴上,虎会回头咬人,如果虎没有咬人,当然是亨通之事,虎如果咬人了,就是凶兆,所以踩在虎尾巴上,要保持恐惧谨慎,就终会获得吉祥,以此释善于处世。以上提及之虎无不为凶猛、威慑之象征。除虎之外,还有鸟,马等等物象,均有其一定的象征意义。

第四,以自然象征人事,是《周易》基本思维模式,“凡《易》者,象也。以物象而明人事,如《诗》之比喻也。”[5]P18(孔颖达《周易正义》)。《周易》中所取之物均为自然、生活中的平常事物,然其中所蕴含之哲理却是深奥绵远的,从自然现象或事物中得到触动和感发,然后总结处人事至理,然而在表现过程又自然而然地回归到所选择的自然物象中,这样便形成了《易》自成一格的自然意象系统。雨是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自然意象了,雨就其性质而言应为阴柔的象征。《小畜》卦辞:“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浓云密布,却依旧未能成雨,示有所畜聚之意,以阴畜阳,所畜不能盛大。《小畜·上九》:“既雨即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象传》说:“‘既雨即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此时密云已经降雨,阳刚已经被畜止,说明此时至高极的阳德被阴气载满,君子若前往进发则必有凶。由此,自然中的再平常不过的雨现象,成了暗示人事吉凶的社会征兆。同样像是上文提到过的《渐·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用大雁飞行渐进于小山丘喻夫君远征一去不返,然其妻不忠,失贞受孕生育,示有凶险;《革·九五》“大人虎变”,大人像猛虎一样推行变革,暗示革故、出新的征兆。均是以自然象征人事,这样的事例在《易》中还有很多。

第五,象征意义和象征物本身的特点是相关的,是易被受者接受的。《周易》中所取的象征物与其代表的象征意义之间关联是不限于时空维度的,凡是形、声、色、味、嗅等各种因素均可能诱发卜筮者的联想,表现成为独特而特定的思维符号。这之后,人们再对丰富的记忆表象进行简单的分类、整理、概括、抽象,便出现了《周易》之爻象和卦象,《周易》宏大象征体系便由此建立。然象征物与象征意义之间的联系并不是随意臆想的,它们之间是有本质联系的,是先民们在长期生存和生活中积累下来的观念。像是上文中提到“风从虎”,为何风会从虎呢?这与古人对虎的认知是有关的,虎啸会威震山谷,令山谷生风,古人认为山谷之风是虎啸、虎奔而生成的,故“风从虎”。《渐》卦之初六、六二、九三、六四、九五、上九皆取“鸿”为象征物,“鸿渐于干”、“鸿渐于磐”、“鸿渐于陆”、“鸿渐于木”、“鸿渐于陵”,以鸿鸟飞集设喻,用以暗示阴柔或归或离的状况,《渐》“女归吉,利贞”是女子当归之意,女子为阴柔的表征,故鸿是阴柔的象征。鸿为一种水鸟,依水而居,以捕食鱼类为生,所以其性与水有关,因此将其与水作为同性物象是十分自然的事,在古人观念中水性阴柔,故鸿之内蕴为阴柔,可见《周易》中象征意义与象征物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是先人从常见现象中总结、概括出来的,是约定俗成的。

第六,《周易》中象征物所象征的意义,并非仅为《周易》所用,同时代、后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同样的用法,且有很多在后世成为约定俗成的意义。以《诗经》为例,上文提及到的很多物象,其象征意义在《诗经》中也同样有所表现。

以“雨”为例,《周易》中雨为阴柔的象征,《诗经》中以雨为兴之处亦颇多,《诗经》中雨的意象多出现在以男女情爱为主题的篇章里,表现男女相爱相思的感情,《卫风·伯兮》:“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疾首。”[6]P116写妻子怀念出征的丈夫,以雨的弥漫起兴,妻子苦苦盼望丈夫回家,寄寓了女主人公的期待与思念。有时,《诗》中雨象又成为忧郁、哀怨的情感载体,《邺风》和《小雅》都有以《谷风》命名的文本,开头极为相似,都以天象暗示人事出现变故。《邺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6]P60《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6]P403以阴以雨的意象,渲染出凄清、迷茫、压抑、冷峻的氛围,写男子能够同患难,不能共享乐的薄情,隐喻着弃妇的心灵遭遇。此外,《诗》中雨的意象也有作为恩泽的象征的, 这是由于雨有 润 物的功能,如《曹 风 · 下 泉》:“ 芃 芃黍 苗,阴雨膏之;四 国 有 王, 郇 伯 劳 之 。”;[6]P264《小雅·黍苗》:“芃芃黍苗, 阴 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 劳 之 。”[6]P463这两段 诗都是以雨水滋 润 禾苗象征周王朝 贵 族 的恩 泽 。 前者 赞 扬郇伯 为周王朝出力,后者 写 召 伯的 将 士 完成任 务 时的高歌,二者所传达 的 情感都是仁爱、 温 和 的。无论是男女之 间 温馨浪漫的爱情,还 是忧 郁 哀怨被抛弃的怨妇 情 感体验 , 或是施予恩泽的仁 爱 、博雅,都是 倾 向 于 阴 柔 的。由此我 们 可 以 说 ,尽 管雨 这 一物象在《 诗 》 中表 现 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但其基本色 调 却都是柔情,和《易》将 雨 作 为 阴柔 的象征是不 谋 而合的,《易》的雨象和《 诗 》的雨象的底 蕴 异曲而同工。

由上可 见 ,《周易》象征物所具有的象征意 义 是具有普遍意 义 的。如今,我 们 谈及 某些物象 时 也 还 会用到《周易》中 它 所象征的意 义 ,许 多 《周易》中的短 语 在 后世 为 成 语 就是明 证 , 像是 风 龙在 天,大人虎 变 等 。《周易》卦爻 辞 的象征物,是《周易》象思维的起源,是解读《易》的重要密码,正是因 为 “ 物”的 这 些 特征,才使得“易象”有了其 独 特的魅力。

[1]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张善文.周易入门[M].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出 版社,2004.

[3]李梦生.左传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张善文.周易与文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5]孔颖达.周易正义[M].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6]程俊英.诗 经译注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B221

A

1673-2219(2012)01-0004-02

2011-09-30

俞巧(1988-),女,湖南岳阳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易学。

(责任编校:王晚霞)

猜你喜欢

爻辞周易物象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周易》卦爻辞的空间性言说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临卦的文化意涵与生命关怀
甜甜的“蝴蝶茧”
《周易》与《孙子兵法》
试论《周易》卦体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