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探析

2012-11-06叶灵艳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工程造价

叶灵艳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探析

叶灵艳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文章结合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积极化、岗位多元化、地域广泛化、就业结构矛盾化与差异化等现状,探析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学生自身情况、家庭环境等因素对高职工程造价学生顺利就业的影响,从而提出促进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对策和思考。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毕业生;就业现状;对策与思考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每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以20%递增,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下,高校中的“有业不就”、“无业可就”等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焦点。尤其是近年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精度越来越高,催生出一系列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专业。作为新兴热门的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也遇到诸多问题,影响了高职工程造价毕业生顺利就业。

1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关系到国家稳定和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工程造价专业作为高职院校重点建设学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

1.1 就业态度积极化

大部分高职学生能够意识到市场机制下的就业竞争是残酷的。因此,不少学生大一开始就积极准备就业资本,如通过假期顶岗实习、担任学生干部、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技能考试、培训拿证等途径增加自身专业技能含金量。在就业过程中,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搜集招聘信息等。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为是积极的,但是准备工作针对性不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2 就业岗位多元化

图1 高职工程造价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图

从图示分析可知,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多为建筑一线施工、管理、技术人员,少量人员从事其他工作。以抽样跟踪调查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268名同学为例,初次就业中自主创业3人(开窗帘店1人、开外贸服饰店1人、劳务承包1人)、专升本4人、村官2人、参军3人、金融1人,其余255人从事建筑行业。毕业后2年中,少数同学有间歇性失业,不少同学已经成长为建筑企业技术骨干。

就业岗位多元化表明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在毕业时的选择是多元的,但又带有一定的一致性,即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统一性。这种多元性中的统一性趋势,成为工程造价专业学生顺利就业的一大因素。选择多元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就业过程中的盲目。如何转变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就业观念,形成多元的就业局面是拓展学生就业的关键。

1.3 就业地域广泛化

建筑行业是一个地域跨度很大的产业。一线工程计价人员往往跟着项目走,部分造价咨询公师、招投标公司的业务分布也呈离散式。且由于学生生源地的关系,东部发达地区的生源一般选择生源地附近就业,就业地域广泛给就业指导和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1.4 结构性矛盾化

由于部分学生在就业认知等方面的偏差,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结构性矛盾导致高职工程造价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所谓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靠加强对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1]。由于部分学生在初次就业时,就业预期过高,期望高薪酬、好环境,不愿到项目较为艰苦的单位就业。同时,由于就业认知存在偏差,就业观念狭隘,不少学生认为学了工程造价就必须从事造价岗位或从事与造价相关的工作,宁愿不就业直到找到造价相关专业。就业的狭隘观念使得有业不就、无业可就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1.5 差异化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两个方面。

1.5.1 性别差异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在就业过程中,女生的就业岗位选择范围较小,大部分女同学从事着预算员、财会、质检员及施工企业的文职工作(如资料员、办公室职员、行政助理等),极少数女生从事现场施工和测量工作(据毕业生信息反馈:从事现场施工和测量工作的女生人数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0.3%)。男生毕业后的就业范围相对大一些,就业机会较女生多。

1.5.2 城乡差异

在就业过程中,来自农村的学生更注重每次工作机会,大多数同学能够吃苦。能够吃苦已经成为大多用人单位选人标准之一。多数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更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留在大城市。实际上很多一线的岗位,如路桥、水电项目都分布在偏僻的地方,导致农村学生的心理落差较大。这种落差感深刻影响农村学生就业。如果多次面试工作单位不如己愿,容易产生倦怠和认知偏差,影响顺利就业。城市生源大多对工作环境较为挑剔,就业期望过高,同时受家庭环境影响,有业不就情况突出。

2 原因解析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就业受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学生自身情况、家庭环境等诸多原因的影响。

2.1 社会环境

伴随高校扩招、国有体制转变等诸多因素,当代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形式严峻。经济结构的转变、企业岗位的调整、国家就业政策的变化,必然给高职学生就业带来深刻影响。

2.1.1 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严峻

高校扩招致使毕业生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但是由于市场近几年的岗位需求数量基本不变,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从学历上看,高校就业难主要集中在高职和专科,高职毕业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原教育部学生司司长、表1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公布的数据

从表1可知,中国高校当代毕业生处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1.2 行业需求大,但竞争激烈

建筑业是我们国家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开始,中国投入4万亿人民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伴随高铁等基建项目的大力实施,房地产行业的兴盛及保障房、城市化进程等建设活动,建筑从业人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建筑生产的集约化进程对建筑业的产业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正顺应了这一要求。随着建筑行业整体向好,建筑企业对工程造价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趋旺,“建筑工程、建筑学、电气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暖通工程、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工程造价、道路与桥梁”在目前建筑企业招聘中居前十位。建筑企业对这十大热门专业的需求量占建筑行业对毕业生需求量的80%,近年来还以8%的速度稳步增长。

表2 造价行业主要招聘职位及人才申请职位排名对比

从表2数据可知,造价行业需求最多的是造价工程师,其次是造价员、项目经理、造价技术负责人等。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较为乐观。但是,伴随中国企业制度改革,部分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借助原有工作经验,半路出家,转岗到工程造价领域,加之部分下岗职工通过培训机构培训拿证,再就业到工程造价领域,挤占工作岗位。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竞争激烈,不仅要面对经验丰富的建筑企业职工,还要面对学历较高的本科学生。而在其学历相当的高职层面,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忽略人才培养,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大面积扩招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形成应届毕业生“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1.3 高职学生就业政策不完善,就业市场不成熟

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因素,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成熟度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机制因素。高校毕业生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在高职工程造价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就业政策和市场让毕业生不能够充分就业,具体表现在:一是人事制度改革相对落后,很多地方有用人单位、用人指标限制,单位的用人自主权没有真正到位。城乡二元结构,使部分学生更愿意留在城市工作。二是户籍管理制度不完善,如我院26名学生最初在北京某建筑公司昆明环湖南路项目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最终因北京户籍制度限制,部分同学不能够充分就业。受买方市场影响,用人单位更愿意选择高学历学生,导致人才高消费。加之造价行业要求持证上岗,部分民营企业注重对效益的追求,更青睐有工作经历的人。造价行业的体制对高职工程造价应届毕业生影响巨大。

2.2 学校教育

影响高职工程造价学生就业的学校因素主要表现在就业指导针对性不强,就业指导队伍不稳,部分就业指导教师缺乏造价行业背景知识,就业教育偏重于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对学生择业能力和职业生涯教育力度不大,就业指导不完善等。

2.3 高职工程造价毕业生自身因素

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主观因素是高职学生自身。主要表现在就业心理和就业行为上,是就业心理和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

2.3.1 就业心理期望值偏高,功利性强

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功利性和务实性普遍存在。在就业过程中追求好环境、好制度、高薪酬,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和务实性。这种务实性体现了高职工程造价学生强烈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的心理,但由于毕业生对就业形势和自我认识不清,就业观念陈旧,高不成,低不就,就业过程矛盾突出。

2.3.2 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

部分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认识过于片面,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学习成绩优秀,或者担任过学生干部,综合能力就高,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根本。高等职业教育立足于社会需求,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工程造价专业是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产生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年轻专业,造价行业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及踏实勤奋的职业素养。不少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差,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缺乏从基层干起的决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2.4 家庭因素

家庭是影响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客观因素。根据就业工作信息反馈,40%左右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初次就业岗位是通过家长和亲戚朋友的介绍。家长的期望、父母的价值观念影响着毕业生的价值取向。由于家庭经济环境的不同,父母对子女的职业期望也不一样。不少来自独身子女家庭的大学生,在家庭保姆式的教育方式下,缺乏就业竞争力;而部分贫困家庭父母对学费补偿期望职偏高,给学生的就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3 对策与思考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如何解决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问题,让毕业生理想就业、理性就业、充分就业,为社会建设提供工程技术管理人才,需要社会、学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

3.1 社会要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良好有序的就业环境是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根本。社会各系统应该充分尽到自己的职责,推动市场机制下高职毕业生的顺利就业,规范就业政策,促进造价行业市场的成熟。

3.2 要加强高职工程造价学生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于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整个学习阶段,而不应该只注重对就业信息、就业技巧的提供。学生就业心理的引导、职业生涯的设计对于高职工程造价的意义重大。

3.2.1 依托造价协会,加强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教育要与市场接轨,依托造价协会提供的信息渠道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同时,就业指导团队应该具备相关的造价行业背景,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意见。从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多个层面提高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3.2.2 加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端正就业思想。通过讲座、座谈深入了解学生就业思想动态及就业准备过程。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尽量做到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并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因素,帮助高职工程造价学生分析价值取向,注重塑造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心态,坚持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通过建立建好校友录,用事实说话,邀请已经就业毕业生与在校毕业生交流等活动,传递就业积极信息。

3.2.3 构建高效务实的就业信息、就业渠道

高校的就业工作应该立足于服务。以市场需要为前提,为毕业生提供高效、快捷的信息渠道。在开展工作时应该积极做到:

首先,就业指导教师对所带学生提前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并结合学生个性,归档分类,整理出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如:家庭安排、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需要老师提供就业信息等。对学生就业信息归纳分类,有助于就业工作的顺利实施,教师容易掌握不同类别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需求,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服务。

其次,加强同用人单位的联系,注重毕业生的追踪调查。通过用人单位信息反馈,一方面为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意见;另一方面,与用人单位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再次,调动全院教职工参与、多渠道进行就业信息收集、畅通学生就业通道。通过网络、飞信等手段及时将就业信息传递给学生

最后,高职院校应加强就业相关政策教育宣传。就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户籍、档案、人事制度等问题做积极回应。

3.3 高职工程造价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大众教育的环境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认真分析自身优势,结合市场需要,合理定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来自学历的心理自卑感,普遍认为和本科生竞争毫无优势,片面地强调学历。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应该通过教育加以引导。毕业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充分认识自己在就业中的优势和劣势,了解社会,明确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主动消除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充分认识自我,增强就业竞争力,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品质,增强就业信心。

[1]郭晋晖.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理想与现实的落差[N].第一财经日报,2005-5-31.

Employment Status of Graduates of Engineering Cos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e Lingyan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Chongqing 401331,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a positive attitude,a plurality of posts,a wide range of areas,contradictions and differences of employment structure in graduates of Engineering Cos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school education,students themselves,family environment and other factors on graduates of Engineering Cos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and puts forward to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improving graduates’employ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Engineering Cost;graduates;employment status;countermeasures

G718

A

1674-5787(2012)02-0127-04

2011-12-26

叶灵艳(1983—),女,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建筑与材料工程系,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周丁力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工程造价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工程造价之旅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