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职化学实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新认识

2012-11-06陈翠平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化学生活化中职

陈翠平

(江门中医药学校 广东 江门 529000)

对中职化学实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新认识

陈翠平

(江门中医药学校 广东 江门 529000)

要改变目前中职生不喜欢学化学的现状,生活化教学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文章阐述了生活化教学模式该如何实施,并总结了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几点经验。

中职;化学实验;生活化教学模式

问题提出

物质世界姿态万千,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宇宙和地球的神奇变化,化学实验中焰色反应的缤纷、指示剂的色变、可燃物的燃烧、溶液的澄清、实验现象的精彩,给我们以视觉之美;仪器的洁净与晶莹、实验装置的美观与和谐,给我们以艺术之美……无处不充满了化学的魅力。但是,近些年来,化学的“名声”实在是不大好,无论是中国,还是全世界,化学品几乎成了“毒品”的代名词。一届又一届的中职学生毕业了,尽管他们不一定优秀,也可能毕业后不一定从事化学方面的职业,但是,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有,因此,他们对化学的观念与态度,对化学在日常生活中重要性的认识与了解却非常重要。

现今,环境污染严重,能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我们都在呼唤绿色地球,绿色食品。如果学生接受了绿色化学教育,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就会自觉以绿色化学的理念来要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他们的行为在有意无意中又会对周围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如果他们能把本职工作置于社会环境中综合考虑,那么,对我国的未来发展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然而,化学教师,特别是中职化学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感到困惑。在基础教育阶段,化学教学多为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学生到中职学校后,又潜意识地认为化学不是专业课,思想上不太重视,学习起来,效果大打折扣。近年来,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起点低,个体差异大,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缺乏兴趣,普遍认为化学难学,学习畏难情绪重,再加上意志薄弱,基本不太愿意学化学。一般来说,中职化学是基础课,仅个别学校算专业基础课,学生仅有一年时间学化学,化学教师要在一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十分困难。当前的中职学生全是“90后”,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在家可以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能手脑并用把事情做好的少之又少。所以,在化学实验方面,他们既怕麻烦,又怕累,能应付则应付,令化学教师十分无奈。三是教学内容抽象,内容的更新十分缓慢,统一的教材,千篇一律,无个性,无突破,导致学生完全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四是男女生感兴趣的问题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感兴趣的是人和社会的问题。比如,化妆品中的化学、医药中的化学知识,如何治疗癌症,性疾病的预防,如何科学食用添加剂、防腐剂,但教材缺乏相关的阅读材料,有也只是某个问题的结论,难以满足女生的需要。她们希望了解得出结果的科学过程以及相应的思维方法。

追根溯源,回归本质,马克思认为,人就是他的生活,没有离开生活的人,当然也不会有离开人的生活。教育不能以某种教条空洞的道理,以及抽象的理论为出发点,而要遵循生活规律和教育规律,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于自然而然中感召和触动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教育、提升境界、升华人生的理想。教育的最后落脚点应该是社会生活,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因此,要改变中职生不喜欢学化学的现状,开展生活化教学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我们有必要改变观念,因材施教,在化学教学中,多宣传化学的美,以树立学生对化学正确的观念与态度为出发点和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性健康地生活。

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从实验环境着手,对学生进行生活化启蒙教育

近些年来,笔者观察到一些现象,就是刚入校的学生基本上不会“动手”。比如,打扫卫生,实验完成后仪器的洗涤,实验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实验中笨手笨脚以及不会与同学合作等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这其中有多种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缺乏生活锻炼和实验课开展过少的缘故。

鉴于化学实验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而且与日后的专业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关系,因此,一般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先重点强调基本的动手能力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渗透化学理念,进行启蒙教育。

比如,实验室的整齐有序是实验课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第一节课,一开始,笔者先让学生观察实验室,简单记忆,并提示下课前老师会提问。接下来是化学基本操作,做完演示后,让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我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记录下学生操作的困难和错误。到预定的时间后,宣布实验停止,有的学生操作还没完成,实验台面普遍凌乱不堪。于是,我说:“为什么有的同学做得快,有的做得慢?”同学们说:“有的同学学得较好,操作比别人熟练。”继续问:“那些同学为什么会比别人熟练?”同学们不好意思起来,笑答:“也许是那些同学聪明一些,也可能是认真一些,还有可能是在家经常做家务或者是初中接触实验多一些,更可能是三者都有吧。”然后,我又提问:“实验前和实验后,实验室有何变化?”有同学答:“实验前很整齐,实验后较凌乱。”我接着问:“整齐的实验室给人什么感觉?”学生答:“让人觉得舒适,做实验觉得方便。”我问:“那该怎么办?”同学们说:“实验室也要像教室一样,轮流安排值日生打扫卫生,保证实验室整齐和干净。”我满意地点头说:“有值日生还不够,因为值日的同学时间也不多,再说自己使用过的仪器、药品、废物是否应该让别人来收拾,我们换位思考,每个人做完实验就甩手不管,那自己值日感觉会怎么样?”同学们马上意识到:做完实验要做好个人卫生,这不仅是培养好的习惯,也是关系到公德心和品德的问题,环境美也是一种美。在下课前不多的时间里,我又举了个例子:有家外企招聘,面试的时候,面试官给每个面试者一杯茶和一份文件,就有关问题交谈后,面试官宣布结束,可以离开。有的面试者事后感觉自己表现很好,但是没被录用。有资深人士在解答他们的疑惑时说:“面试结束时,你们有把一次杯子带走了吗?你们有把文件掉头递交给面试官了吗?”各位落选的面试者无言以对。这个例子让学生知道了这就是细节和习惯的美,让人觉得优雅,有教养,有文化。平时没养成习惯,到重要的场合来时,注意就会被忽略掉。

(二)结合教学内容,利用课外知识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中职学校里,学生本人主动对化学感兴趣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对他们来说,化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虽然比起理论教学,学生更愿意做实验,但是实验次数多了,新鲜感没有了,也会表现出懒散和倦怠。

针对上述教学困境,在做某些实验时,教师最好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比如,学《有机化学》有关油脂一节的内容时,可以介绍植物油与动物脂肪的区别,还有压榨式植物油比浸出式植物油好在哪里,以及如何检验油脂的不饱和度。在实验室还可以用最简便的方法来做相关的实验。这些实验在《化学教育》2009年第12期徐焱著述的《油脂演示实验优化及学生探究实验活动的设计》一文中有很详细的报道。至于压榨式植物油,不需要借用任何化学手段和试剂,而浸出式植物油利用的是萃取的原理,需要用到有机溶剂,成品油难以完全排除溶剂的影响。但是由于浸出式的出油率高过压榨式,导致商家偏爱采用浸出式生产植物油。这也是为什么“鲁花”牌花生油广告中重点推介“压榨”式的原因。

(三)重视参与,不刻意注重规范,强调积累生活中的化学经验

人们习惯于将学生知识掌握的系统与完整定义为基本功是否扎实的标准,教师也惯于追求传授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师讲100个知识点,学生只需要用30个,他要从一个庞大的逻辑系统中寻找自己需要的点,再将这些点结合起来,这是事倍功半。这种教法,对大多数教师而言,是系统的,可以一年备课十年用,但对学生而言反而是不系统的,因为中职学生本身分析、疏理的能力就不够强,教师讲的知识如果不是教完就能学会,学会就能运用,运用就能加深体会,便失去了职业教育的意义。但目前教学大纲仍旧是各校实施教学的 “尚方宝剑”,按大纲办,是各职业学校的惯性思维。

比如,分析化学实验中的滴定操作,如果要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再做实验,由于课时的限制,根本就不可能做到。而且要学生每做一个实验,就能熟练掌握其操作的规范,事实上也不可能实现。一般人要掌握一项操作技术,都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和琢磨,况且化学目前仍是一门实验科学,所以重视实验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以及改进仍是化学学科的主要任务。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着重点应当从中得到启示。简单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的训练仍然必要,但是更应该着重于科学精神和科学习惯的培养,没有必要过分追求操作技术的娴熟,何况大多数学生将来并不从事与化学实验室有关的职业。

因此,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有必要联系生活实际,开设一些生活实验。比如表1中的两个实验。

表1 两个生活化的分析化学实验描述表

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几点经验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生活化模式教学,笔者结合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美化实验环境 教育是需要情境的。“孟母三迁”、“断织教子”、“易子为徒”、“子承父业”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丰富实验内容 各校有各校的特点,各地有各地的民情,社会在发展,人才的需求在变化,招收的生源在变化,学生的心理也在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课程设置模式,改变课程内容几十年不变的结构单一且学科体系相对封闭的状况,根据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需求,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使职业教育的课程因时、因地、因生、因情而变化。比如,除了开设基础化学实验外,还可开设一些有关食品、药品检验、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检测、生活日用品、化妆品检测与开发等方面的基础实验,提高实验的生活实用性,增强趣味性。

开发适合学生的新教材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源。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引进的、由McGrawHill出版集团出版、在美国使用广泛的高中教科书《化学:概念与应用》与我国高中或中职化学教科书相比,有许多精彩、独到之处,值得借鉴。它的栏目有 “化学工作者”、“职业链接”、“跨学科链接”、“工作原理”、“化学与社会”、“化学与技术”、“科学史实”、“起步实验、迷你实验、家庭实验”等,而且每次实验都有安全警示:穿好实验服,戴好护目镜,实验结束后彻底清洗双手……表现了化学生动、有趣的特点。

实验污染应有合适的处理途径和方法 查阅资料,除了实验污染应该引起重视,以及对实验室污染进行各种各样的预防和消除外,其实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在实验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教育学生实验污染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不知如何处理实验废物。笔者认为,仅靠学校或者教师自己想办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有专门解决此问题的课题研究专家和研究开发机构,开发出小型实验室污水废物处理系统,方便教师教学使用。

利用外援,使课程实验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 教师队伍按职能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完成常规教学和管理任务的教师,另一部分是规划专业发展、课程体系与实训体系的教师,即专业带头人,由相关企事业单位选任。这样,学校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固的沟通渠道,就能有效地解决中职学校面临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专业带头人来自于科研、生产一线,能把最新成果带进学校,使学校的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实验实训体系与实际生产过程紧密结合。

[1]朱士华.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的职教专业课程再造[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1-12.

[2]宋心琦.对中学化学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启示[J].化学教学,2009,(11):1.

[3]谷海军.面粉中增白剂含量的简易测定[J].化学教学,2009,(10):17.

[4]姜建文.试论化学教学情境创设中人文精神的渗透[J].化学教育,2009,(11):8.

[5]赵丽.快乐化学伴你成长[J].化学教育,2009,(11):9.

[6]杨德荣.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拖驳式”结构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59.

G712

A

1672-5727(2012)04-0058-02

陈翠平(1971—),女,湖南长沙人,化工工程师,江门中医药学校化学实验师,主要从事化学实验室管理和化学实验教学。

(本栏责任编辑:谢良才)

猜你喜欢

化学生活化中职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