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吗丁啉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45例

2012-11-06郦江英

中国药业 2012年7期
关键词:奶量胃动素红霉素

郦江英

(浙江省诸暨市红十字医院儿科,浙江 绍兴 311800)

早产儿由于身体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和免疫功能低下、适应性和抵抗力差,且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完善、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弱,故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常表现为溢乳、呕吐、呛奶、腹胀、腹泻。随着早产儿抢救成功率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生后喂养不耐受问题日益突出,合理解决早产儿喂养问题是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关键[1]。为此,我院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应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吗丁啉,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90例,均符合以下标准:频繁呕吐(不少于3次/d)、奶量不增或减少(大于3 d)、胃潴留(胃潴留量大于前次喂养量的1/3)、腹胀(经脐上缘绕腹部1周测量,喂奶前、呼气末准确读数,24 h增加1.5 mm)。其中男 46 例,女 44 例;年龄 1~28 d,平均(17.23±7.45)d;出生体重 2 150~3 350 g,平均(2 758.23±327.45)g。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早产儿性别、年龄、出生体重、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输液、静脉营养等)。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治疗(河南新乡华星药厂),剂量3~5 mg/(kg·d),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中(1 mg∶1 mL)缓慢静脉滴注;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或鼻饲给药,0.3 mg/kg,每8 h给药1次,疗程7~10 d。观察患儿日体重增长情况和住院时间[2]。

1.3 疗效判定

治愈:用药3~5 d患儿无呕吐,奶量每日增加10~20 mL,胃潴留量小于前次喂奶量的1/3;有效:用药3~5 d患儿呕吐次数减少,奶量每日增加5~10 mL,胃潴留量小于前次喂奶量的1/3;无效:用药3~5 d呕吐次数未见减少,奶量不增或减少,胃潴留量大于前次喂奶量的1/3。以治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方差齐者采用成组 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校正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结果见表1。

3 讨论

早产儿特别是极低体重儿需摄入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才能保证正常生长发育,尤其脑发育,静脉高营养的应用可满足上述需要,但易出现胆汁淤积、代谢性骨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4]。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早期经胃肠道喂养。早期经胃肠道喂养可促进胃泌素的分泌,加速肠黏膜生长和胆汁分泌,促进肠蠕动,减少肠肝循环,因此日益受到关注。但早产儿在喂养及增加乳量的过程中,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表现为消化不良、呕吐、腹胀、胃食管反流、食欲下降、胃潴留等症状。目前,适用于早产儿的促胃动力药物较少,西沙比利可通过节前神经元的5-羟色胺受体促进内源性乙酰胆碱释放,是全消化道促动力药物。但近年来报道,西沙比利服用后易出现心脏方面的副作用,如Q-T间期延长等,在低出生体重儿、胎龄小的新生儿更易发生,因此临床应用受限[5]。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日体质量增长情况、住院时间比较

吗丁啉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可增加食管下部括约肌收缩力,防止胃食管反流,增加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与十二指肠运动,抑制恶心、呕吐,并能有效防止胆汁返流,不影响胃液分泌,且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故无明显锥体外系毒副反应,故可有效缓解胃肠症状[6-7]。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规剂量可产生明显的消化道副作用,临床使用受限。近年来通过对其消化道毒副作用的研究[8-10],认识了红霉素的其他作用特点,如小剂量使用不仅可避免明显毒副作用且具有促胃动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红霉素能有效刺激胃窦、十二指肠和结肠的运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刺激神经丛中乙酰胆碱释放,促进神经丛P物质合成,刺激胃肠道胃动素细胞释放,使血浆中胃动素水平升高。胃动素是启动消化期综合肌电和造成消化期综合肌相的激素,能使胃肠运动加快。红霉素与胃肠动力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小剂量可诱发消化期综合肌相,大剂量可导致胃肠平滑肌产生强烈收缩,引起恶心、呕吐。另外,红霉素可静脉使用,从而避免在新生儿胃排空延迟时对口服制剂的影响。本试验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应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吗丁啉进行干预,结果显示,两者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良好效果。红霉素经过肝脏代谢,可引起肝脏损伤,本试验应用小剂量治疗,用药前后检查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未出现腹泻、呕吐及异常哭闹等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

综上所述,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吗丁啉干预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促进胃肠动力,提高喂养耐受性,疗效显著,未发现副作用,经济实惠,可临床推广[8-10]。

[1]王丹华.早产儿喂养[J].中国新生儿杂志,2006,21(5):317-318.

[2]黄晓梅,眭玉霞,陈宇星.红霉素在治疗胃肠运动障碍疾病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2008,20(9):103-104.

[3]李 彬.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治[J].临床儿科杂志,2005,21(6):418-419.

[4]常艳美,刘惠丽,葛美茹,等.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5):268-269.

[5]邵肖梅.极低出生体重儿全静脉营养的支持治疗[J].小儿急救医学,2002,9(1):7-8.

[6]洪丽君,程春华,闫焕文.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46,148.

[7]陈 超.早产儿的临床问题与处理[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4):253-256.

[8]王 萍,任榕娜.红霉素促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及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2004,16(1):90-91.

[9]邵伟丽.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2):90.

[10]姚 云.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09,21(l1):141-142.

猜你喜欢

奶量胃动素红霉素
红霉素眼膏 用途知多少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宝宝饱不饱,衡量有四招
抚触护理对新生儿排便、奶量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Should a colonoscopy be offered routinely to patients with CT proven acute diverticuliti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of best available evidence
降逆理气汤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慢性肾衰竭与血浆胃泌素胃动素的相关性分析
柔红霉素致幼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建立与评价
宝宝饱不饱 衡量有四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