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动态

2012-11-05

中国农村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农牧业科技农业

科技部与河南省签订《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共同推进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协议书》

近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科技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郭向远带队与河南省政府举办了部省会商活动,万钢副主席和郭庚茂省长签署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共同推进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协议书》和《科学技术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十二五”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

河南省政府与科学技术部签署的《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共同推进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协议书》,主题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共同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中原经济区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主要从七个方面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一是推进具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郑州、洛阳等国家高新区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创建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安阳、南阳国家高新区建设,示范带动新乡、平顶山、济源等全省高新区发展。二是推进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围绕先导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示范应用工程,促进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依靠技术创新推动河南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实施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三是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打造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支持河南省建设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以科技创新支撑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推进河南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以信息化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开展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研究,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支持河南省粮食“百千万”工程,推进国家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四是发展民生科技,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医疗信息化技术试点工作,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应用及示范。加强对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整治的科技支撑。支持河南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强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化布局规划,增强城镇承载能力,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五是加强协同创新,形成科技创新支撑中原经济区的合力。推动河南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有效激发各方面的创新活力,促进中原经济区协同创新。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六是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配置完善、运行高效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河南省科技体制改革的统筹规划和系统推进,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进一步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和科技奖励制度。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支持转制科研机构转化科技成果、领办或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七是加强科技合作与开放,努力实现科技创新合作共赢等科技资源。加强与国内外创新资源的合作,促进与省外资源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科学技术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十二五”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围绕《协议书》的框架内容,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双方共同加快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及具体的科技项目。

首届农业领域创新方法培训班在京举行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2月27~28日,由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协办的“全国农业领域创新方法培训班”在北京中土大厦举行。会议开幕式由科技部农村中心主任贾敬敦主持,贾敬敦主任在致词中说,创新方法的推广与应用是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基础性工作,尤其对科技工作者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先导作用。本次培训班的召开是为了贯彻落实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中国科协等四部门《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相关精神,配合“十二五”农业领域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实施而举行的,希望本次培训班能够推动创新方法在农业科研领域中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业领域的科研管理水平,培养一批掌握创新理论和具有创新意识的农业科研骨干,不断提升我国农业领域科研绩效和综合竞争力,提高科技对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科技部条财司马晋并副处长应邀出席并介绍了科技部创新方法的工作部署及动态,创新方法专家、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檀润华做了技术创新原理的报告;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指出,创新方法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的重大措施。通过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的创新工作,可以更好的发现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工具,从而更好的促进科技创新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开幕式结束后,创新方法培训班授课正式展开,来自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20余名学员在此后的三天时间里,集中学习了系统创新方法论(TRIZ)的有关内容。本次培训还结合国内外创新方法应用推广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从创新性科研人才培养、创新方法理论及应用等角度展开了深入的培训,这对于创新方法在农业领域的推广、落实于应用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刊编辑部)

四川省谋划“南繁”工作支撑种业发展

近日,受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委托,省政府副秘书长赵学谦、省科技厅副厅长韩忠成等专程赴海南调研省农作物育种南繁工作,并慰问科研单位及科研人员。调研慰问组一行先后现场考察了省农科院、四川农大和内江市农科院等单位南繁基地,深入田间地头察看突破性农作物优良新品种选育情况,实地了解一线科技人员工作生活情况,并召开了南繁工作座谈会。

会上,赵学谦代表钟勉副省长,向远离亲人、家乡到海南南繁的科技人员致以亲切问候,对他们为四川种业、四川农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育种水平决定种业核心竞争力。四川历来十分重视农作物育种工作,自“六五”以来就设立了农作物育种攻关,并逐年加大育种经费投入力度。2011年中央8号文件对种业科技、种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四川省对种业及其科技发展进行了系统安排。希望科技人员抢抓历史机遇,加强品种选育工作,不断创新育种方法,多出突破性新品种,为做大做强“川种”种业、保障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南繁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条件。

韩忠成充分肯定了各单位南繁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以推动种业科技持续创新为核心,进一步突出优势特色,加快突破性优良新品种选育,加强产学研紧密结合,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加速新品种转化推广,为全省现代种业和农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撑。

(四川省科技厅)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安徽省今年将大力增加支农支出预算安排,积极整合和统筹安排财政支农资金114.2亿元,实施一批重大农业科技攻关与推广运用项目,支持农业科技创新。

安徽省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增加财政支农投入,确保财政支农投入增量和比例均有大幅提高。2012年省级安排“三农”方面的项目支出占省级项目支出的31.5%,比上年增长23.2%;省级财政新增安排现代农作物种子发展项目资金500万元,省级种子储备项目资金500万元,支持实施新一轮种子工程。同时还将完善市、县政府农业投入考核体系,促进形成各级政府“三农”投入整体合力。

此外,安徽省还将在优质林木良种培育推广、农业物联网工程建设方面给予资金倾斜。2012年省级财政将安排优质林木良种培育推广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全

安徽省今年投入114亿元支持农业科技创新

省油茶良种采穗圃建设、重点杨树良种苗木培育基地建设等给予扶持;在2011年专项安排2000万元基础上,从2012年起新增农业物联网工程项目资金500万元支持农业物联网建设。

与此同时,安徽省还将统筹资金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围绕优势主导特色产业,以项目为平台,集中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各级财政将基层农技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加大基础建设投入。

(安徽省科技厅)

美国杜邦先锋分子育种技术中心落户北京

日前,全球最大农业生物技术公司美国杜邦先锋(Pioneer)分子育种技术中心落户顺义国际鲜花港“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种业孵化器”(以下简称“种业孵化器”)。该中心将研发新型高产玉米杂交品种,为北京市高端农业提升技术支撑,计划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种业孵化器”是北京市科委建设的高科技种业专业孵化器,是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打造首都现代农业产业链的重要内容。由北京鲜花港投资发展中心和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共同建设,旨在为国内外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生物技术品种应用试验研究集成服务。目前已吸引了杜邦先锋、先正达等国际领先种籽企业,中国农科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等中央院所进驻。

2007年,在北京市科委推动下,杜邦集团与北京未名凯拓农业生物公司成立北京研发中心——北京凯拓迪恩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科委)

湖北省科技厅举办2012年度首次科技援疆对接活动

近日,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周爱清接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科技局王盛局长一行7人,拉开本年度科技援疆对接活动序幕。

对接会上,王盛局长代表农五师科技局汇报了上年度科技援疆项目进展、应用情况,并就农五师2012年度科技需求提出了对接意见。

周爱清副厅长对科技援疆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还就农五师科技需求与农五师交换了意见。对接活动期间,省科技厅先后组织王盛局长一行参观了黄陂农业园、精武鸭脖等优秀企业,并就“鲜食有机红地球葡萄物联网开发与应用”等项目组织农五师对接人员与襄阳物资流通技术研究所、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进行多次座谈;组织王盛局长一行参观考察援疆项目承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

(湖北省科技厅)

海南省科技厅启动实施“膜法”农村饮水安康工程

近日,海南省科技厅联合琼海市政府选定在琼海市中原镇新华村、沙坡村和九曲江中学作为示范点,实施“膜法”农村饮水安康工程。海南省科技厅高度重视此项工程实施,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

“膜法”农村饮水安康工程是今年海南省政府确定的“十大”惠民工程之一。该工程应用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海南立昇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超滤膜技术,工程实施将有效改善全省农村饮水质量,提升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品位。琼海市“二村一校”饮水安康工程首批示范点的实施,可以改善520多家农户,3000多名农民和师生的安全饮水问题,这将促进超滤膜净水技术在全省的推广起到示范作用。

该工程近日动工实施,将于今年博鳌论坛召开前竣工,投入使用。

(海南省科技厅)

西藏首次开展藏药材GAP基地建设论证与培训

西藏自治区具有复杂而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也是藏医药的发源地,为更好的弘扬藏药文化,全面气高藏药材生产质量,进一步加强藏药材规范化种植,促进全区藏药产业发展,建立藏药材GAP基地势在必行。

近期,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在林芝召开了西藏藏药材GAP基地建设研讨会,会议邀请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所、中国食品药品鉴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鉴定研究所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的专家对本区藏药材GAP基地开展专题调研,并为相关企业进行了培训。

研讨会上,各位专家为西藏首次确定GAP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为十五家企事业单位的30多名人员就“中药材GAP及认定检查评定标准解读”“中药材质量控制要点”和“丹参GAP基地建设与认证”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培训。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将积极促进全区藏药材规范化进程,进一步增强本区藏药材的利用水平。

(西藏自治区科技厅)

新疆兵团科技局研究加强基层科技工作

为更好地推进基层科技工作,3月6日,兵团科技局召集处级以上干部专门会议。在认真学习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全国基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做好基层科技工作,扎实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兵团实际,经座谈讨论与研究决定,将从四个方面强化基层科技工作。

一是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各师农科所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出台《关于加强师农科所创新能力建设的意见》,夯实基层农业科技创新基础,增强兵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功能,为兵团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二是启动实施“兴边富民科技行动”,积极动员和鼓励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及援疆省市与四、五、九、十、十三师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尽快帮助改变边境师科技投入不足、科技人才缺乏、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薄弱的问题。

三是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牵头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大力支持中、小微型企业技术创新,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规模,促进科研机构、高校向中、小企业转移技术并加强服务。

四是切实转变科技局机关工作作风,落实各处室对口帮扶各师科技局的责任、义务,认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反馈基层科技发展的第一手信息,帮助基层解决制约科技发展的迫切问题。

兵团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田笑明强调,基层科技工作是兵团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始终坚持转变作风、关爱基层、重心下移,统筹兵团和各师科技资源,合力推动基层科技发展,这是“十二五”兵团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

内蒙古努力开创农牧业科技工作新局面

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农牧业科技工作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文件精神,以加快转变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大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打造创新平台载体,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引进和培养农牧业科技人才,不断提升农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实现新跨越,支撑引领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将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农业科技项目经费资源的整合

一是加大对农牧业科技投入。深化农牧业科技计划管理,突出产业导向,凝练重大需求,加强资源集成,整合国家和自治区各类科技计划,切实加大农牧业领域支持力度,确保现有科技经费向农牧业科技项目的倾斜和投入比例的不断提高。二是积极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进一步调动金融、企业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牧业科技创新创业。三是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围绕全区农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启动实施好现代农牧业、生物技术、中低产田改造、农田节水、生态和环境领域的科技重大专项,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农牧业高新技术产品,形成3~5个产业链完整、占据行业制高点的高新技术产业。

二、重点抓好农牧业创新平台载体建设

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是农牧业科技创新活动必须的基础条件。一是打造创新平台。依托自治区现有的大学、科研院所,建设1~2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3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中心;进一步提升现有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水平。二是在继续完善2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在每个盟市建设1个高水平的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使其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转化示范、农牧业科技企业孵化、农牧业科技服务、农牧民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培训、促进地方优势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创业基地。三是探索建立平台基地、开发基地的共享机制。采取项目与平台基地整合推进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实现项目由基地来到基地去。加强产学研合作,围绕优势产业建设2~3个农牧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启动实施两大工程、两大行动

一是实施良种培育工程。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创新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创制改良育种材料,在主要粮食作物和优势畜种的新品种选育和改良扩繁方面,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配合自治区政府做好南繁基地建设工作;鼓励引导本区2~3个有条件的种业企业,向育繁推一体化方向发展。

二是继续实施好粮食丰产工程。在对已有的玉米、小麦、马铃薯进行专项支持的基础上,对大豆、油料、特色杂粮等优势作物加大科技专项的支持力度。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提高全区的粮食技术创新能力。

三是继续实施富民强区专项行动。创新专项运作机制,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合理布局实施区域,着力提升实施效果,择优选取2~3个国家级旗县开展后续工作,新上4~5个国家专项计划项目,为优化县域经济结构,促进农牧民致富、财政增收提供科技支撑。

四是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以法人和团队科特派为重点,以产业链培育为方向,以服务机制和模式创新为抓手,在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地区建成并培育一批农村科技创业示范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创业型人才和科技创业实训基地,构建社会化创业体系。

四、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一要鼓励支持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开展大学推广模式试点,重点支持农牧业科技服务模式创新和产业服务体系创新示范,推行推广专家大院、农技110等多种服务模式,构建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二要深入实施星火计划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对农牧业企业的支持,促进科技创新与农村创业紧密结合。三要加强农牧业信息化服务网络建设,依托12396信息服务平台,搭建以农村牧区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重点的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

五、加快培育农牧业科技创新人才

一是大力实施“草原英才”子工程,在积极引进区外、国外优秀人才的同时,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和10个左右优秀创新团队。支持一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科技人员承担科技任务。二是以星火计划和科技特派员行动为依托,加快培育一批农牧业技能型实用人才和农牧业创新创业人才。重点加强农村技术人员、农村基层技术服务人员和农民致富科技带头人的培训。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

猜你喜欢

农牧业科技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黑龙江绿友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黑龙江绿友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