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靠科技,促进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青海省互助县畜牧业发展纪实

2012-08-15青海省互助县畜牧兽医工作站赵玉莲

中国农村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互助县兽药畜牧业

◆文│青海省互助县畜牧兽医工作站 赵玉莲

青海省互助县是一个土族自治县,作为全省猪、牛、羊、蛋、禽生产大县之一,互助县畜牧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较好的基础条件。畜牧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地农业工作会议和县委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省四区两带一线、全区河湟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和全县经济发展战略,按照“优化结构,注重特色,提升规模养殖水平,重点发展生猪产业”的思路,优化畜牧业结构,扶持特色畜牧业发展,以生猪生产和仔猪繁育为重点,做大做强八眉猪产业,以集约化、品牌化、标准化、生态化为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推进养殖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草场保护和饲草料建设,全面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强化和规范行业执法,落实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提高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使全县畜牧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形成了区域明显、优势突出的农区畜牧业生产格局,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畜牧业发展良好开端。

优化区域布局,调整畜牧业结构

充分发挥互助县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建设生猪生产、仔猪繁育、肉奶牛养殖、肉羊养殖、特色养殖和雏鸡贩育基地村为抓手,积极发展壮大六大产业:一是在塘川、威远、台子、东沟等乡镇87个村主要发展高原瘦肉型生猪养殖产业;二是以八眉猪保种场和原种育繁场为龙头,在塘川、台子、东沟等乡镇87个村主要发展良种仔猪繁育产业;三是在台子、林川等川浅、脑山地区、威远镇、塘川、高寨等城郊、公路沿线乡镇37个村发展肉奶牛养殖产业;四是在南门峡、沿山乡镇建成25个基地村发展肉羊养殖产业;五是在松多、北山、东沟等乡镇发展华热藏鸡、獭兔、白牦牛等特色养殖;六是在红崖子沟等乡镇发展雏鸡贩育产业。通过基地村建设,全县畜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优势产区进一步集中,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为发展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畜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大扶持力度,注重发展规模养殖

按照高标准建设、规模化经营的总体思路,通过规模养殖项目扶持,适度规模贷款贴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并取得显著成效,扩建万头猪场1个,建成千头猪场3个、百头猪场20个、獭兔养殖场2个,使全县规模养殖场数量达到166个,规模养殖户达到2.31万户,规模养殖总投资达8723万元,拉动民间资本投资5993万元,落实养殖业专项贴息金500万元,发放养殖业贴息贷款5000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有力推动了全县规模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另外,积极探索以牧补农救灾新模式,将救灾工作与基地村建设相结合,投资300万元,为全县旱灾严重的7个乡镇91个村调运仔猪1万头,受益农户达9465户。为进一步提高互助县畜禽规模养殖水平,引导养殖场(小区)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积极开展了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认定工作,2011年全县10家规模养殖场通过省级认定,累积认定29家。

狠抓项目建设,改善畜牧业基础设施

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实施和贴息贷款等方式,加大投入力度,几年来,主要实施了投资1260万元的农区畜用暖棚建设项目、投资150万元的互助县肉羊标准化养殖扶持项目、投资6500万元的杨光良种猪养殖有限公司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投资220万元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投资100万元的生猪奶牛标准化建设项目、投资500万元的肉羊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投资125万元的互助县华热藏鸡示范点建设项目、投资5000万元规模养殖示范点建设项目(养殖贷款)、投资366万元的互助县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等。通过实施项目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推进养殖业由散养向规模化养殖发展。

加大品牌推介,着力发展特种养殖,特色养殖效益凸显

一是注重特色品牌优势,重点发展生猪产业。几年来,互助县生猪产业以八眉猪保种场和八眉猪原种育繁场为龙头、效益为中心,注重八眉猪保种、开发和利用推广工作。截至2011年年底,两场存栏八眉猪原种母猪895头,为养殖户提供八眉猪二元母猪8220头,全县存栏二元母猪4.02万头,三元商品仔猪生产达64万头。进一步加大八眉猪品牌推介力度,在威远、西宁等地区共建立了15处八眉猪肉定点销售点,为八眉猪肉的优质优价营销奠定了基础。

二是提升獭兔养殖规模。充分利用高原气候冷凉的特点,以互助县鑫源獭兔养殖合作社和互助兴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建成獭兔养殖场3个,全县獭兔养殖规模达到13万只。

三是华热藏鸡养殖初显成效。在互助北山原生态畜禽养殖合作社和松多乡葱花土鸡养殖合作社的带动下,实行“机械孵化、生态放养、科学管理、统一经营”的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华热藏鸡生态养殖,并成功注册了“葱花土鸡”商标和获得了无公害产品认证,饲养量达到3万只,出栏2万只。

四是白牦牛、野猪等珍稀动物养殖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存栏分别达到6800头和500头。

五是“三品一标”认定工作扎实推进。2011年“互助八眉猪”、“互助八眉猪肉”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授予“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准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为互助八眉猪实现优质优价,互助八眉猪肉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奠定了基础。

加强疫病防检工作,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检结合”原则,狠抓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加大动物检疫和防疫监督力度,加强疫情普查和疫病监测预警,保障了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肉食品卫生安全。在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同时,狠抓动物疫病普查及消毒灭源工作。二是加快实验基地建设,促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投资10多万元对实验室水电进行了重新改造,购置了必要的仪器设备,实验室设施设备功能进一步得到加强。建立完善了兽医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了业务人员的培训,为促进互助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自主开展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检测等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加大饲草建设力度,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一是认真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年内开展了基本草原划定、草原承包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完成全县253.47万亩基本草原核定,绘制1∶5万全县草原地形图,调查核实农牧户基本情况,完成草原承包工作,建立了补奖机制电子信息档案,为全县285个村8.1136万户农牧户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380.25万元。二是大力推进饲草料生产。年内完成饲草料种植10.62万亩,其中农田种草6.75万亩、套复种3.3万亩、种植饲用甜菜0.57万亩。

充分利用农牧民阳光工程、科技入户项目科技培训、科技三下乡、二月二等有利时机,采取举办培训班、开展咨询服务等多种方式,将培训工作与畜牧业生产、群众需求相结合,创新技术推广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培训活动。

强化行业执法监管,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深入开展动物防疫、草原监理、兽药药政、饲料监测等畜牧行业执法管理工作,有效保证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保障了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一是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检疫。开展动监执法检查,及时查处经营、运输未经检疫动物及其产品违法案件,进一步加强对规模养殖场(小区)的监管,采取日常监督与专项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辖区40个规模养殖场(小区)、动物屠宰加工等生产经营场所防疫条件审查监督工作,对达不到动物防疫条件的场所全部纳入了整改范围。进一步健全了规模养殖场(小区)动物免疫、消毒、用药等各项制度。二是加强动物诊疗和兽药管理,依法推行兽药GSP。严格按照《兽药管理条例》,对辖区动物诊疗及兽药经营单位和个体全面进行监督,对不符合条件的兽药经营户进行了限期整改;加大违禁投入品查处力度,组织专项检查,查处并收缴假劣兽药、过期兽药;积极推行兽药GSP,确定县、乡兽药GSP联络员,统一建立兽药采购、验收、入库、陈列、储存、运输、销售、出库等管理制度,有效强化了兽药管理。三是深入开展饲料安全专项整治,强化饲料生产经营监管。组织人员对辖区内饲料生产企业、饲料销售门店、养殖场(户)的饲料生产、添加物种类等进行了监督检查,通过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了互助县饲料市场秩序,保证了畜产品安全。四是加强草原监理执法,有效保护草场资源,为互助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互助县兽药畜牧业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按新规执行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兽药GSP目录
互助县杨树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关于互助县农村苗木基地建设的思考
互助县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