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108例临床分析

2012-11-01杨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期
关键词:肌壁下腹浆膜

杨琳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妇女。对于有生育要求及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传统的方法是经腹行子宫肌瘤剥除术。2006年6月至2008年10月,我院应用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剥除108例,临床疗效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2006年的90例为传统组,年龄35~50岁,平均42.5天岁,其中23例合并月经过多,8例合并糖尿病,25例合并不孕,4例合并高血压。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的108例为腹腔镜手术组,年龄为32~55岁,平均43.5岁,其中10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高血压,32例合并月经过多,26例合并不孕,术前均纠正合并症后再施行手术。临床表现:大部分为下腹坠胀,白代多,痛经,小部分为月经过多、不孕,多数为妇检时发现,B超证实肌瘤位置:浆膜下肌瘤48例,肌壁间肌瘤36例,多发性肌瘤24例,术后病检报告:子宫平滑肌瘤100例,肌瘤伴变性8例(红色变性2例,襄性变6例)。

1.2 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 传统的病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采用下腹横切口,用传统方法剥除肌瘤,缝合肌瘤腔及腹壁切口。腹腔镜组手术方法:膀胱截石位,全麻、消毒铺巾,采用美国史赛克电视腹腔镜系统,于脐上,右麦氏点,耻骨上分别打孔,或根据肌瘤的大小、位置确定穿刺孔位置,如为后壁肌瘤,则在左下腹麦氏点再打一孔,建立气腹,置入腔镜器械,探查肌瘤部位,于靠近肌瘤处肌壁注射垂体后叶素6单位+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等待4~5 min后,子宫变硬变白后肌瘤与子宫界限更清楚,用单极电钩或电针在子宫肌瘤表面沿电针纵轴纵向切开子宫壁,长度以能剥除肌瘤为宜,如肌瘤较大则可作梭形切口,暴露瘤核,找准肌瘤与肌壁界限,边电凝止血边剥除肌瘤,1/0可吸收线间断“8”字缝合创面,子宫后壁肌瘤及宫颈后壁肌瘤缝合困难,可由助手于左下腹麦氏点再打一孔协助操作,将子宫尽量向膀胱方向推举便于缝合,宫颈前壁肌瘤,可由助手经阴道用举宫棒将子宫上举,剪开膀胱腹膜反折,暴露瘤核后剥除肌瘤,缝合后的创面上可覆盖防黏膜或盆腔注射防粘液,创面较大的术毕盆腔内安置引流管,术后第2天拨除。

1.3 观察内容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体温、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方法 计算资料采用χ2检验,剂量资料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观察结果比较,详见表1。

表1 两组观察结果比较

两组比较,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明显少于开腹组,术后体温正常,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开腹组,住院天数短于开腹组。由此可见,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所观察到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开腹组。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90%以上生长于子宫体部,发生于宫颈者不到10%,壁间肌瘤最为常见,占总数的60% ~70%,浆膜下肌瘤次之,占20% ~30%,黏膜下肌瘤较少,占10%左右[1],除黏膜下肌瘤外,理论上讲,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没有绝对禁忌证,各种类型的子宫肌瘤均可行腹腔镜手术,但应根据肌瘤的个数大小、部位、类型及手术者的熟练程度进行综合评价[2],我院选择的108例患者中,单个肌瘤占56%,2~3个肌瘤者占43%,多于3个者的为11%,多于3个者如浆膜下肌瘤或壁间肌瘤向浆膜下突出,又坚决要求保留子宫者,仍可选择行子宫肌瘤剥除术。

[1] 王世阆.子宫肌瘤.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

[2]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2.

猜你喜欢

肌壁下腹浆膜
64排128层螺旋CT对T3和T4a期胃癌浆膜侵犯的判断价值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养胃 “一揉二提”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三维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壁间妊娠1例
子宫肌壁间妊娠误诊滋养细胞肿瘤1例
子宫肌壁间妊娠5例报道及临床分析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辅助治疗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47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