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种鸡鸡败血支原体感染药物预防与疫苗免疫对比试验

2012-10-26徐建义杨明彩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潍坊261061

山东畜牧兽医 2012年4期
关键词:泰乐种鸡菌素

徐建义 杨明彩 孙 霞 徐 斌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潍坊 261061)

鸡败血支原体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种鸡带菌率高,不但造成种鸡的生产性能下降,而且因垂直传播给商品代带来了慢性呼吸道病(CRD)的高发病率,特别是在高密度饲养的肉鸡,CRD已是威胁肉鸡生产的一个重要疾病。虽然国内外在防治措施上都进行了某些研究,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难以克服的弊端,使本病的预防工作困难重重,因而探索适合肉种鸡规模化饲养的预防MG感染的有效措施已摆在人们的面前。本研究在鸡败血支原体感染血清学调查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疫苗免疫试验和药物预防的对比试验,为肉种鸡支原体感染的有效预防提供了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鸡毒支原体平板凝集试验抗原: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生产;(2)鸡毒支原体灭活疫苗(R株):英特威公司生产;(3)改良MG培养基:自配;(4)药敏片: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5)泰乐菌素和支原净均购于GMP生产厂;(6)供试鸡:AA肉鸡父母代种鸡由山东某种禽公司提供。

1.2 方法

1.2.1 种鸡群MG感染血清学调查 选择不同地区4个规模化肉种鸡场,按0.5%抽样翅静脉采血1356份,备用。待释出血清后分别取被检血清0.05ml和MG平板凝集抗原1滴,于瓷板上用牙签混合,2分钟后判定结果,并设生理盐水对照,出现明显颗粒者判为阳性。

1.2.2 鸡毒支原体药物敏感筛选试验 按常规方法对四个不同的种鸡场进行采样分离和鉴定病原,并作药物敏感筛选试验。

1.2.3 种鸡疫苗免疫和预防用药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比较试验 将1日龄AA父母代肉种鸡42000套随机分为6舍,每舍7000套,并要求鸡舍环境基本一致,将其中2个舍为药物预防组,2个舍为疫苗接种组,其他2舍为对照。除了MG药物预防和MG疫苗免疫试验外,其他疫苗接种和饲养管理完全同对照组。统计MG感染情况、合格蛋数、出雏率和健雏数。肉种鸡药物预防组用药程序为1~3日龄泰乐菌素500mg/kg水饮水;鸡群接种新城疫或传染性支气管炎活苗时泰乐菌素500mg/kg水饮水1d;22周龄支原净125mg/kg水饮水2d。

2 结果与分析

2.1 肉种鸡MG感染阳性率

通过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环境条件的抽样调查,肉种鸡感染MG还是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严重、通风条件差的场感染率更高,如YH4、YH5属老鸡场感染率达80%以上,而XC2属新建鸡场,感染率为29.88%,结果见表1。

表1 肉种鸡父母代MG感染阳性率统计 (%)

由表1可见,鸡群最高阳性率达85.42%,各场平均为51.47%。

在调查中,对其中一接种疫苗的鸡群(祖代)所产后代(父母代)进行跟踪抽样调查,发现该雏鸡群MG母源抗体1日龄阳性率达82.3%,35日龄前降为0,95日龄MG感染阳性率达23.3%。雏鸡母源抗体消失后,间隔一定的时间鸡群又逐渐出现血清抗体阳性,说明在其生活过程中又有支原体的感染。

2.2 MG疫苗免疫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通过分组试验,在管理都相同的情况下,虽然死淘率和鸡群情况没有明显差异,但在产蛋结束,其生产性能确有明显不同,结果见表2。

表2 每只入舍母鸡生产性能统计 (%)

由表2可见,种鸡接种MG疫苗在健雏数上有明显提高,至60周龄淘汰每套种鸡多出健雏达8.3只。

2.3 药物预防对MG感染的影响

2.3.1 MG的药物敏感试验

选择市面上常用的药物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不同地区分离的菌株对不同的药物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但大多数菌株对泰乐菌素和泰妙菌素(支原净)敏感,而喹诺酮类由于最近几年的应用敏感性降低,结果见表3。

表3 分离的5株MG对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mm)

由表3看出,泰乐菌素和泰妙菌素是多数菌株敏感药物,是本地区防治MG的首选药物。

2.3.2 父母代肉种鸡早期用药对预防MG感染 通过42000套肉种鸡分组试验,早期药物预防对MG的感染有明显效果,早期用药能阻断MG的垂直传播,并配合后期药物预防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结果见表4。

表4 父母代肉种鸡早期用药MG阳性率结果统计 (%)

由表4可见,到24周龄产蛋开始,试验组MG阳性率为0,对照组阳性率为55.9%,差异显著。MG的净化使种鸡的产蛋率有了明显提高,见表5。

表5 肉种鸡早期用药和疫苗接种与对照组产蛋率情况比较 (%)

由表5可见,药物预防组和疫苗接种组在产蛋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药物预防组好于疫苗接种组,特别提出的是疫苗接种可能由于接种时应激,开产稍晚。同时,在健雏率和健雏数比对照组也有显著提高,特别是药物预防组在各项指标均优于其它两组,可能与药物不但能杀灭MG,而且对其它细菌也有作用有关,见表6。

表6 肉种鸡药物预防和疫苗免疫试验与对照组健雏率的比较(每只入舍母鸡) (%)

由表6可见,药物预防组和疫苗接种组比对照组分别多出健雏12.0和8.3只,以药物预防组最为理想。

3 讨论及结论

3.1 讨论

(1)早期用药强调的一是用药要早(1~3日龄);二是在没出现症状前有目的(抗活苗应激)的用药。效果好的原因可能是与MG感染的规律有关,MG早期是在上呼吸道附着,药物可直接到达病原存在的部位,一旦感染到气囊,因气囊特殊的结构(无血管),则药物很难达到该部位,起不到有效杀灭作用;再是早期用药是阻断垂直传播的最佳时机,能将病原消灭在萌芽之中,并且用药少,成本低,起到时半功倍的作用。(2)种鸡的免疫接种从理论上讲,因清除了母体内的病原体,应该对其后代有作用。调查看没有明显效果,可能的原因是种鸡群的免疫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只要其后代有带菌,在育雏时通过水平传播很快感染全群。(3)从疫苗接种和药物控制结果来看,只要正确使用药物(敏感、吸收、用药的时间),完全可以控制和减少MG的感染,药物控制比疫苗接种有方便、应激少和劳动强度小等优点。并且药物预防可给MG感染血清学调查提供了可行性,避免了疫苗接种后带来的检测困难。

3.2 结论

(1)肉种鸡父母代MG感染较为严重,平均感染率达51.47%,最高达85.42%,种鸡带菌垂直传播是造成商品代肉鸡CRD发病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2)种鸡接种MG灭活苗对其生产性能有显著提高,孵化率尤为明显,出雏率提高1.8%,健雏率提高1%,至60周龄产蛋结束,每只入舍母鸡多产健雏8.3只。(3)从分离的5株MG药敏试验和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看,泰乐菌素和泰妙菌素(支原净)是山东地区防治MG的首选药物,对某些喹诺酮类药物有耐药性。(4)早期和平时预防用药控制MG传播有明显效果。肉种鸡父母代用药后可减少或杜绝MG感染,并且肉种鸡生产性能有明显提高,至60周龄试验结束,比对照组多产健雏12只,药物预防组和疫苗免疫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药物预防组好于疫苗免疫组。

猜你喜欢

泰乐种鸡菌素
泰乐菌素纯化工艺优化研究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产酸克雷伯氏菌胞内粗酶液降解泰乐菌素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伊维菌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硫酸黏菌素促生长作用将被禁
多黏菌素E和多黏菌素B:一模一样,还是截然不同?
种鸡防疫措施分析
维生素E拮抗绿脓菌素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