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会语文学法 培养良好习惯

2012-10-24臧玉琴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年5期
关键词:工具书词典语感

臧玉琴

一、掌握工具书用法,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顾问,是不说话的老师。训练学生熟练的查字典、词典,养成勤于查字典、词典的习惯非常重要。现在有些教师对此重视不够,忽视工具书的使用。课堂上学生很少备用字典、词典,习惯于背记课下注释,以应付考试,书下注释没有的词,即使不懂,也不去查找,常常望文生义。长此下去,不但学生词汇量的扩展受到了限制,而且养成了懒惰习惯,不利于学生求知欲心理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师,尤其是高一的语文教师,学生一入学就应该立规矩,养习惯,要求学生每人必备字典、词典,遇到生字、生词随时查找,也可以适当的采取竞赛、奖励等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天长日久,定能养成习惯,为今后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读书”与“质疑”结合,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一个善于读书的人,也善于思考,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一定善于质疑。质疑即提问题,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学生接受语文信息的主要途径是阅读,阅读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而理解、分析、概括的过程就体现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阅读”与“质疑”是一对“孪生子”。读中见疑,以疑促读,才能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教师除了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外,还可以适当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来解答。这种方法,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激活学生思维,开阔学生思路。有些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往往会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这样,课堂上大胆“质疑”,日复一日,必然养成读书必思,思必生疑的良好的讀书习惯,而且无论是发现问题,还是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都意味着收获,收获的喜悦又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学生对学好语文有了自信,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教学生学会积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丰厚的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关键。那么,语文积累包括哪些方面呢?

1. 语感的积累。主要通过阅读来实现。如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所谓语感,主要是指读者在阅读时对语言信息获取中的非自觉因素、下意识性的体察。尤其是文学性篇章或文学性的语言之中,语感能力越强,辨别信息越快而准,体察作品的本质越深刻。这种非自觉性和下意识性心理活动必须靠多次的、反复的行为来实现。因此,形成语感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量阅读。教师有意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非常必要。在班级设立图书角、成立读书会、创办班级小报,或举办各种阅读竞赛活动,都不失为调动学生兴趣的几种好办法。

2. 笔记的积累。广泛的阅读固然重要,如果走马观花,一读了之,也达不到阅读的目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进行笔记积累至关重要,应该把阅读中发现的用得精彩的字词、名人名言以及描写优美的语段,进行分门别类的积累。日后,经常翻看识记,把这些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以丰富自己的词汇,为今后的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在所阅读的文章中做勾、划、批、注等。勾、划出那些用得恰到好处或描写独特的字、词、句,以加深印象或重点体会。批、注自己感受最深之处,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做到每读必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 写日记。阅读不仅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获取生活经验、陶冶道德情操的契机,为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生活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如果学生在阅读之后把所受到的启发和感悟,联系自身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以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既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又练了笔。同时,日记也像一面镜子,照出学生自身的缺点。特级教师魏书生称学生的日记为“道德长跑”,可见日记对提高学生素质、完善学生人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坚持写日记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好方法。日记不仅是学生修身立人的法宝,也是学生习作永不干涸的源泉。

猜你喜欢

工具书词典语感
“大力士”纸片人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词典使用与英语学习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指导学生巧用工具书
初中生语文工具书使用的问题与对策
“函数及图象”错解词典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请你发明
语言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