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特征的生态英语教学效率评价方法探究*

2012-10-23

外语学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效率特征

杜 鹃 于 洋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 150025)

基于特征的生态英语教学效率评价方法探究*

杜 鹃 于 洋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 150025)

为了改善英语教学效率的评价手段,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本文从生态课堂理论出发,分析英语教学效率的基本特性,提出生态英语教学效率衡量公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从基本特征和总体结构两个层次分别进行生态英语教学效率评价的新方法,通过实例说明该方法的直观性和可行性,增强其应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英语教学; 生态课堂; 效率评价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evaluation methods in the field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increase its veracity and availability, the basic natures of English teaching efficiency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classroom theory, and a formula of English tea-ching efficiency is proposed. Moreover, the new hierarchical evaluation method of ecological English classroom efficiency is pre-sented, including the level of basic features and the level of integration, making the case to prove its immediacy, feasibility and application reference value.

1 引言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教学之本并可以进行生存、发展和扩张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氛围。”(周士勤 2007)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本目的都是学生的发展,其运行的基本方式是课堂教学的优化。而具有生态含义的英语课堂教学,是由教学主体(教师)和教学受体(学生)共建的具有发展潜能的和谐英语课堂。它应该综合考虑主体和受体两方面的特点,加以充分利用,使其成为在可操作性和可优化性两方面均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生态化英语教学实体。本文首先回顾生态教学概念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然后在生态英语教学范畴内分析教学效率的基本特性和衡量方法,提出一个基于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的生态英语教学效率评价公式;而且面向英语教学场景,结合生态英语教学特征,提出利用量化思想构建课堂教学效率体系的新方法,详细论述生态英语课堂基本特征和总体结构两个层次的评价方法,进行实例化分析。

2 生态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现代英语教学十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各领域的课堂英语教学中,这两项能力所体现出来的价值都在不断增加。而在生态课堂理论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知识的运用能力成为课堂教学方法的基本导向和教学目标的有效延伸。因此,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态课堂的概念,对教学环境的完善、教学手段的改进以及教学效率的提高产生着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然而,在设计并实践了基于生态课堂理论的英语教学方法之后,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即如何对其教学方案、实践过程和最终效果3方面进行精确评价,且该评价应能够反映教学思想的实现细节,并作为后续教学提高和改进的量化依据。由于上述3方面的优劣集中体现在教学效率上,因此,我们需要对生态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行深入分析。

2.1 生态英语

1932年,W. Waller提出微观教育生态学概念“课堂生态学”(Waller 1932: 219-223)。其中,“生”指可育生物体的生存与发展,“态”指该生物体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形状或外在表现,而“生态”即为生物体生存发展过程中呈现其外在表现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 E. Ashby在其地域大学比较研究中提出“高等教育生态学” (eco-logy of higher education)概念(Ashby 1966: 302-304)。70年代,Lawrence Cremin在《公共教育》中提出“教育生态学”(ecology of education)概念(Lawrence 1976:52-53)。80年代,John I. Goodlad定义基于生态因子理论的“文化生态系统”(cultural ecosystem)(Goodlad 1987:68),以期构建一个健康的教育生态环境。我国学者罗志定分析生态课堂在新都教学理念下的存在意义和发展目标,论述生态课堂构建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为动态性、生成性、真实性、可持续性是生态课堂的基本特点(罗志定 2005)。由此,结合英语课堂实际教学特征,我们把对生态英语课堂的理解延伸为具有整体性、协变性、平衡性与开放性4个主要特征的教学场所。在生态课堂中进行的可达性、可塑性和可发展性较强的英语教学活动,我们简称为“生态英语”。

2.2 衡量特性

教学效率指学生在既定教学背景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所得的有效收益与学生、教师付出的时间及精力之比。生态英语教学效率指在具有明确教学目标和授课内容基础上,通过生态英语教学方法的运用,达到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好的近期和远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从时空特性角度看,生态英语教学效率具有两个主要特性:(1)时间特性,指学生在接受英语教学的特定时间内掌握全部教学内容所需的时间与基准时间的比值较低。基准时间是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平均时间。可见,具有较低时间特性的教学实践的效果优于较高者。(2)空间特性,指在某一特定时间范围内,学生完成并掌握教学内容的范围较大、领域较宽,涉及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并且在英语课堂外的环境中进行自主英语学习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如果综合考虑学生的潜力和创新性,那么生态英语教学的空间特性在某种程度上不设定上边界,即学生的创新思想已经超越应该掌握的实际空间范围之后,教学将进入向外界拓展的新阶段。

2.3 评价方式

为了更直观的理解高效英语教学,便于量化效率分析,沈德立总结出课堂教学的4个基本特征:高速记忆、教学策略、学习质量和愉悦学习,提出教学效率和知识、能力、非智因素“成正比”,而和学习时间与脑力负担“成反比”的经验公式(沈德立 2006: 145-148)。如果将英语教学置于生态课堂背景下,基于前文对生态英语教学效率中两个基本特性的论述,评价其教学效率,得出的结果将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际价值。因此,结合基础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和生态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时空特性,我们提出生态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评价公式(简称教学效率评价公式):

其中,E代表接受型教育教学效率,H(Harvest)代表学生掌握的英语知识,A(Ability)代表学生形成的英语实用能力,T1(Time1)代表学生投入的课内学习时间,T2(Time2)代表学生投入的课外学习时间。由此可见,学生在生态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与掌握知识和获得能力的总值成正比,与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学习时间和课外主动学习时间成反比。此教学效率评价公式把生态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切入点放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上,用以体现英语教师的教学效率,在这种逆向反应达成的同时也体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以学生掌握知识及提高能力为终极目标。但是由于教学过程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所以教师的教学准备时间也应该是衡量教学效率的一部分。对此,将另文专论。

3 生态英语课堂的特征评价

对生态英语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内容、师生双方和环境氛围而言,能否充分利用生态课堂的教学特点,发挥3者的潜在优势,对于教学效果的产出具有巨大影响。因此,我们将分析其在参与生态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的4个基本特征:生态英语的整体性、开放性、协变性和平衡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每种特征的评价方法。

3.1 整体特征评价

生态英语教学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其内部要素包括教学主体、教学受体、教学环境和教学工具等。即便是其中之一的英语教学工具所包含的各个元素,如规则、方法、参考书目等,也相互作用并形成一个完整实体。在整体性特征上,生态英语教学与其他生态教学系统的不同在于教学要素在英语课堂中结合得更加紧密,这由英语学科的情感特征、认知特征和社会特征决定。其中,情感特征在生态英语课堂中具有的整体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体现在英语教学中的元素是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个体性格等主观因素。这些主观因素本身具有明显的生态特性,可以在循序渐进的英语学习中不断发展和优化。如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是一项非决定性但极具实践意义的主观因素,它能够在学习开始阶段对学习者进入学习状态的速度产生影响,在学习期间对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发挥作用,并且在学习完成阶段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具有隐性参考价值。

因此,教学整体性特征的增强会从根本上加快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进程,不断提高其英语运用能力。同时,构建具有整体性的生态英语课堂,有助于缩短学生的课内学习时间,即在有效提高H值和A值的同时,使T1值降低,从而提高教学效率E.

3.2 协变特征评价

协变性指教学主体和受体双方均具有的一种心理、情感和行为变化的相关特征,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的协同变化和连动反应等现象。协变性特征实质上可以补充整体性特征。整体性特征所列举的学生主观学习态度在课堂上会对教师和学生双方产生协变性影响。这样一个贯穿英语学习始终的生态特性将从双向角度影响生态体系的两个重要角色(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教学进展,例如学生的内在学习态度将会外在表现在其课堂英语学习中,而这种外在表现又将影响教师的心理变化,最终在生态课堂学习效率和结果产出方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英语教师的外表、气质、肢体语言和精神表象也都将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里产生心理暗示,例如干练、丰富、高昂的正面表征将产生正向能量辐射,学生会被该场力激励,潜移默化间接受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师生在生态英语课堂中的这种相互适应、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关系叫作协同进化。

协变性特征的增强对教学整体性特征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具有良好协变性特征的生态英语教学也会影响学生的课外英语学习时间T2. 显然,简单有效的课堂教学将会减轻学生课外学习负担,减少课外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3 平衡特征评价

生态英语课堂是具有平衡性特征的教学背景。这种平衡表现在教师与学生、教学需求与资源配置以及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之间的平衡。其中,最主要的是师生之间的平衡,具体是指生态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和受体在教与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和谐关系。假设在师生之间存在一个信息流,其源头池是教师,汇入池为学生,该信息流普遍存在于所有英语教学场景中。例如,在生态英语教学的听力课堂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听力素材池持续通过口语、音频、视频等方式发送听力信息流,学生实时接收。课堂教学的理想情况是教师发出的信息流不间断且有效汇入学生的听力理解池,不存在被学生主动或被动排除的无效信息。如果在生态英语课堂教学的时间范围内,该听力信息流的流动畅通、稳定和有效,那么可以确定该生态课堂教学具有的平衡性特征达到最优。

生态英语教学的平衡性特征增强对教学效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时间T1上。良好的平衡性使课堂教学信息流动更加通畅,有效降低课堂教学时间,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因此,如果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调整基于信息流的教学主体和受体之间的关系,优化其平衡性,可以有效降低T1值,使效率E得到提升。

3.4 开放特征评价

开放性特征在生态英语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必须强调,生态体系中英语教育的开放性是生态课堂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在生态英语教学中,还要在其准备、执行和完成过程中不断与存在于生态课堂体系中但剥离于教室之外的环境进行信息、物质与能量交换,生态英语课堂领域也将会跟随开放性特征的触角延伸到相关的范围和领域。

开放性衍生于生态教学理论本身具有的可再生和可发展理念。同时,它对生态英语教学本身的运作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可以把这种开放性特征延伸到课堂教学外的日常交际中,尤其当英语学习者面对仅能用英语才能完成有效沟通的特定对象或群体时,开放性带给他们的应用价值和成就感是其他教学特性无法比拟的。

开放性特征的增强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A值)。同时,有一部分课外学习时间发生转换,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还可以有效降低课外学习时间(T2)。这种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也会体现教学效率。因此,营造具有良好开放性的生态英语教育氛围,对师生的均衡发展具有双重意义。

4 生态英语课堂的总体评价

在总体评价生态英语课堂之前,必须分析生态英语教学的整体性、协变性、平衡性和开放性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生态英语课堂量化的总体评价。

4.1 特征关系

在生态英语课堂的4个基本特征中,整体性特征表现最为突出且最具识别性,是生态英语教学的核心和基础。生态英语课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产生、发展和进化过程都伴随着整体性特征。由整体性特征可以派生或演绎出协变性特征和平衡性特征,这两项特征均是在全局基础上描述生态英语课堂动态结构及其内部元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体性特征的有效成分或必要补充。而开放性特征同二者相比,则是较为独立的部分,在生态英语课堂的边界描述上发挥作用。

4.2 总体评价

生态英语课堂教学的总体效率不仅取决于其各项基本特征的实现情况,而且包括教学背景、师资力量和区域差异等因素。因此,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价分析不同教学实践,我们需要引入一个评价因子来描述生态英语课堂的特征权度。该评价因子可以根据教学实践测量和设定。评价因子β(k1,k2,k3,k4)是各项特征在生态英语课堂中占据总体的比值。其中,k1代表整体性特征度量(Integrity,I)在生态英语课堂总体中所占比值,k2代表协变性特征度量(Change,C)所占比值,k3代表平衡性特征度量(Balance,B)所占比值,k4代表开放性特征度量(Open,O)所占比值,且k1+k2+k3+k4=1。因此,生态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整体性、协变性、平衡性和开放性4个基本特征在加权下的和值,即总体效率EC的公式如下:

EC=k1I+k2C+k3B+k4O

在依据总体效率公式评价生态英语教学效率之前,首先要综合考虑评价对象的教学背景、师资力量和区域差异等因素,对评价因子4维数组β(k1,k2,k3,k4)中各变量分别赋值,然后根据实际课堂教学情况分别评估4项生态英语教学特征并给出相应分值I,C,B和O,然后通过总体效率公式计算得到评价对象的教学效率。例如,通过评估某时期某地区所有普通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生态化特征,确定其评价因子为β(0.4,0.3,0.2,0.1);通过总体评估特定英语教学单位的生态教学,确定其整体性、协变性、平衡性和开放性4个基本特征的分值分别为I=80,C=60,B=50,O=90;根据总体效率公式评价,该生态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分值为:80×0.4+60×0.3+50×0.2+90×0.1=69。该分值可以用于比较不同生态英语教学单位,结果作为英语教学质量评价的参考;也可以在多次评价特定英语教学单位后,分析得到教学效率的变化情况,以此预测长期发展趋势。

5 结束语

生态英语课堂的本质是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使师生共同发展,目标是构建并利用具有整体性、协变性、平衡性和开放性特征的生态系统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我们分析生态英语课堂的构建特征,提出用量化思想进行生态英语教学效率评价的新方法,从生态课堂基本特征和总体表现两个层次分别论述教学效率评价方法,通过评价实例证明该分层次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直观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罗志定.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态课堂[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5(1)

金建生 王黑毅. 构建生命彰显生态课堂[J]. 教育科学论坛, 2005(12).

于夕真. 英语教学模式的整合式研究[J]. 外语学刊, 2007(2).

周士勤.“生态课堂”的基本涵义、特征及认识[J]. 教育科学论坛, 2007(1).

欧阳苹果. 结构-功能关照下的外语教学[J]. 外语学刊, 2008(5).

陈冰冰. 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 外语学刊, 2010(2)

沈德立. 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范国存. 教育生态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李 森. 现代教学论纲要[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Waller, W.TheSociologyofTeaching[M]. New York: J. Wiley & sons, inc., 1932.

Ashby, E. & M. Anderson.AStudyintheEcologyofHigherEducation[M].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6.

Lawrence, A. C.PublicEducation[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6.

Goodlad, J. I.SchoolReformandImprovementDatabase—SearchResults[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Star, S. L.EcologiesofKnowledge[M]. Albany: SUNY Press, 1995.

Suchman, L.APlansandSituatedActions:TheProblemofHuman-MachineCommunication[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Genevieve M. J.AnEcologicalFrameworkforConceptualizingEducationalRisk[M]. Alberta: University of Alberta Press, 2004.

【责任编辑孙 颖】

ANovelEfficiencyEvaluationMethodBasedonFeaturesforEcologicalEnglishTeaching

Du Juan Yu Yang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China)

English teaching; ecological classroom; efficiency evaluation

H319.1

A

1000-0100(2012)05-0125-4

*本文系黑龙江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英语课堂生态化研究”(12512102)的阶段性成果。

2011-07-29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效率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