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农业科学类目修订探析

2012-10-23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北京100193

图书馆建设 2012年3期
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图法类目

赵 勇 (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 北京 100193)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的修订是一项持续、系统的工作,每版修订都有其特点。其中,《中图法》(第5版)的修订幅度较大,新增1 631个类目,停用或直接删除约2 500个类目,修改类目约5 200多个[1]。农业科学是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因涉及农学、植物保护、林业、畜牧兽医、渔业水产等学科而具有综合性,其文献资源量较多,因此在《中图法》新旧版本的转换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据统计,《中图法》(第5版)中农业科学类(S类)新增及扩展类目43个,修订类目名称55个,修改、增补注释110个类目,停用、删除类号28个[2]。笔者系统地总结了农业科学类目修订的特点,对类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帮助农林院校图书馆顺利启用《中图法》(第5版),使新旧版本的衔接和转换更为顺畅。

1 农业科学类目修订的特点

1.1 类目编排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中图法》是等级体系分类语言,类目之间按逻辑关系层层展开。因此,上下位类目、同级类目的编排必须科学合理[3]。例如,《中图法》(第4版)将“S436.344 芥菜类病虫害”类目设置为“S436.34 白菜类病虫害”类目的下位类,而在“S6 园艺”类目下的“S634 白菜类”与“S637芥菜类”类目却属于同位类,这样显然不够合理。《中图法》(第5版)则将“芥菜类病虫害”类号修改为S436.37,这样的类目调整体现了类目编排的科学性,其他类似的类目调整还有S345、S551+.4类目。另外,《中图法》(第5版)在一些类目下增设了“理论与方法论”、“研究方法”类目,理顺了类目之间的关系,如“S14-3 肥料学研究方法、工作方法”、“S23-0 农业机械化的理论与方法论”、“S3-3 农学的研究方法”、“S6-0 园艺理论与研究方法”、“S6-3 园艺研究方法与工作方法”、“S7-0 林业理论与方法论”、“S9-0 理论与方法论”等类目。

从实用性上看,《中图法》(第5版)增强了类目复分的助记性,降低了复分难度,为一些类目下无直接复分注释而又需要复分的类目的类名增加了相应标记,并区别了8个通用附表、专类复分或其他仿分的标记,标记符分别对应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与《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主题词对应类号的复分标记一致。同时,《中图法》(第5版)也对“一般性问题”类进行了规范,对不具有此特点的类目作了类名修改,对具有此特点的“一般性问题”类目,在其类名后增加了禁用类分文献的标记,标记符为“○”,以便提示分类人员,避免误标引并造成与其上位类分类不一致问题[4]。另外,《中图法》(第5版)还增加了多处参见、注释,如“S567药用作物”、“S641.2番茄(西红柿)”、“S731国土绿化”等类目,这些参见注释对文献分类标引和文献检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减轻了编目员的工作强度,也方便了读者在这些领域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1.2 符合农业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在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推动下,当前农业科学无论在微观领域还是宏观领域内都保持着继续向前发展的态势。引人注目的是,由于许多农业生产问题的解决都要求多学科、多专业的配合,农业科学在不断细分的基础上走向综合的趋势正在加强,从而催生了不少新的研究领域,如农业信息化、农业资源学、都市农业、航天育种等,特别是农业生物学领域,其研究方向和内容不断增多。《中图法》(第4版)于1999年3月出版,迄今已有12年多的时间,其类目设置已难以反映农业科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中图法》(第5版)对“S18农业生物学”类目下的“S181农业生态”和“S188农业生物工程”类目进行了细分,共增加了9个子类目,既反映了当前农业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也较好地满足了该主题文献的管理和检索要求。此外,为反映农业科学的新研究领域而增加的类目还有“S-058 农业信息学”、“S684 观赏树木”、“S718.57 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等。

20世纪60年代,随着《寂静的春天》一书的问世,现代农业发展所带来的众多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担忧,人们开始寻找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农业”的理念随之兴起。近年来,我国农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这也使得有关“有机农业”方面的研究逐年增多,成为农业科研领域中的热点。《中图法》(第4版)将“有机农业”设置在“S34 耕作学与有机农业”类目的下位类“S345有机耕作”下,而将“高新技术农业、持续农业、生态农业” 等内容归入“S-0 一般性理论”类目中,类目关系比较混乱。为此,《中图法》(第5版)将“有机农业”从S34类目中分出,与其他农业模式(如持续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一同列入“S-0 一般性理论”类目,从而理顺了类目关系,反映了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性。

此外,《中图法》(第5版)还通过修改类名、扩充类目注释来反映农业科学新兴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例如,《中图法》(第4版)中的“S127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类目注释为“参见TP79”;《中图法》(第5版)则将其类名修改为“S127 3S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注释改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在农业上的应用,精准(确)农业入此。参见P208.2、P228.4、TP79”。这充分体现了学者对3S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研究的关注,满足了文献管理的需要。进行类似修改的还有S951.4类目,其《中图法》(第4版)的类名为“遥感装备技术在渔业上的应用”,《中图法》(第5版)将其修改为“3S技术在渔业上的应用”,注释为“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等应用入此”。同时,《中图法》(第5版)还删除了“S951.4+1/.4+9”4个类目。

1.3 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业突发事件增多,波及范围较广,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据统计,2009年我国干旱、洪涝、地震、台风、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农作物受灾面积4 721.4万公顷,绝收面积491.8万公顷,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 523.7亿元[5]。在农业突发事件中,比较典型的是动物疫情和病虫害,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较多,因此《中图法》(第5版)农业科学类重点修订了这两个领域所涉及的类目。

首先,增加了新类目,如“S433.39 同翅目害虫”(其注释为“木虱、粉虱、蚜虫、叶蝉、蚧等入此”)、“S763.16 线虫病”、“S852.65+7禽病毒”等类目。其次,增加了细目,如对“S436.67热带及亚热带果类病虫害”、“S436.68多年生草本果类病虫害”和“S436.8观赏园艺类病虫害”类目增加了9个下位类。再次,修改了类目名称,增强了类目的容纳性及准确性,如《中图法》(第4版)中的“S44 鸟兽害及其防治”类目,《中图法》(第5版)将其修订为“S44 动物危害及其防治”,同时将使用频率较高的S476+.1/+.19和S476+.2/+.9由资料分类号变为图书馆分类号。最后,增补了注释,如为S813、S815、S816等畜禽饲养方面的类目增加了注释。

2 农业科学类目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1 农产品加工相关类目设置仍需调整

《中图法》(第5版)为农产品加工相关类目设置了“S37农产品收获、加工与贮藏”、“S38农产品的综合利用”、“S39农产副业技术”等类目,这些类目主要针对有关农产品收获后的初级加工的文献分类。例如,“S372收获、打谷、脱离”类目中“打谷、脱离”只是大田粮食作物的初级加工流程,对于一些经济作物来说并不需要“打谷、脱离”,所以笔者建议将其类目名称修改为“S372收获”;同理,将“S375干燥、清除、选择、分级”类目修改为“S375选择、分级”。同时,笔者通过对2005年以来CALIS(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联合目录数据库的文献调查发现,与“S38农产品的综合利用”类目密切相关的生物质综合利用类文献仍然无合适的类目(如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因此建议在“S38农产品的综合利用”类目下增加注释“将生物质综合利用相关文献入此”。此外,有观点认为,“制造与使用、生产与加工常常是一门科学技术的两个方面,在现代图书分类法中,制造与使用、生产与加工也往往不属于同一学科,如农作物生产入农业科学,农产品加工入食品工业(即TS2)”[6]。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农产品深加工方面的文献应入“TS2食品工业”类目下。

2.2 个别类目在分类标准上缺乏一致性

“S436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类目的下位类设置应该与“S63蔬菜园艺”类目的下位类相一致(如表1)。依此逻辑,《中图法》(第5版)将“芥菜类病虫害”类号由S436.344调整到S436.37,但却忽略了“S436.418 辣椒病虫害”和“S436.421 黄瓜病虫害”类目与“S641.3辣椒”和“S642.2黄瓜”的一致性,因此应该将它们修改为“S436.413辣椒病虫害”和“S436.422黄瓜病虫害”。

表1 S436与S63类目对照

2.3 词频较高的类目应取消“+”号

词频统计是《中图法》更新的有效途径之一[7],它为新增主题、类目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由于各类类目的性质各异,对文献保证率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还很难确定一个修订方式与频次的对应标准,各类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初步拟定一个标准。例如,频次为1~3,考虑合并或删除类目;频次为5~50,为正常使用值;频次大于100,考虑细分;频次大于500,考虑多级细分,等等。笔者对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中的S类进行词频统计,结果表明“S432.4侵(传)染性病害”类目的下位类S432.4+1 /+5词频超过100,应取消“+”号,由资料分类号变为图书分类号,以适应文献管理和检索的要求。同样因使用频率较高而需修改的类目还有“S481植物化学保护理论”的下位类S481+.1/+.9及“482.2杀菌剂”的下位类S482.2+1/+99。

[1]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M].5版.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7.

[2]续玉红,孟宪学,赵颖波,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农业科学的修订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 2010(11):135-137.

[3]祝朝安,刘素颖,王春雅,等《.中图法》(第五版)军事类修订探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2):28-30.

[4]卜书庆《.中图法》第4版修订与第5版概要[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6):17-24.

[5]梅盈洁,刘 军,邱俊荣,等.农业突发事件的分类及特种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0(12):221-231.

[6]白国应.正确处理图书分类问题的十大关系[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0(2):13-15.

[7]孔晨妍,侯汉清《.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目更新途径之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1):22-25.

猜你喜欢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图法类目
本期练习题类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F经济类目修订的探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未成年人图书馆版)》(第4版)文学类目修订管见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修订与主题词对应分析
《中图法》第5版交替类目研究综述
黄三角、长三角、珠三角明、清及民国通志一级类目比较*
《中图法(儿童版)第3版》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类目修订刍议
知识图谱视角下《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研究演进与思考
DDC22与CLC5化学类目映射分析
《中图法》与《中分表》修订信息(连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