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2-10-21周长英

中国设备工程 2012年12期
关键词:车间工厂单位

周长英

(吐哈油田公司机械厂,新疆 哈密 839009)

吐哈油田公司机械厂是集生产线及单机作业为一体的综合性石油机械产品加工制造企业。现有生产线5条,主要生产设备300多台套,种类杂、数量多,“数控化”、“机电一体化”的特点明显,生产连续性较强。部分设备面临着老化严重、故障频发、应急抢修的状态,工厂设备维修处于被动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工厂生产的正常进行。

一、设备维修存在问题

(1)在设备维修过程中,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设备故障维修进度缓慢,严重影响了生产计划的完成。

(2)设备使用单位为了完成当月的生产任务,设备经常“带病“运行,导致“小病不治成大病”。

(3)设备使用单位维修意识淡薄,认为设备维修是维修工的事,从不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设备维修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4)操作人员的技能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不强,导致设备日常保养不到位,存在设备超保、漏保或“以修代养”的现象。

(5)设备维修力量薄弱,面临新老交替,无“机电一体化”复合型维修人员,设备维修积极性不高,致使没时间、没能力对设备进行系统的维修,只能做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设备维修总是处于“救火”状态。

(6)不能从根本上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与总结,导致同一故障反复发生,既增加了维修工作量,又打乱了正常的生产节奏。

二、原因分析

(1)设备维修流程不畅,工作主线不清晰,管理职责不明确,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

(2)部分领导对设备维修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领导的推动作用在设备维修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3)设备维修管理人员不足,维修技术研究基础差,没能很好运用科学的理论技术来指导设备维修的全过程。

(4)岗位员工维修技能差,部分岗位员工流动性大,缺乏必要的故障判断和设备维护保养的基本知识,致使设备故障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现后不能及时修理。

三、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施

为了将被动依赖专业设备维修人员的应急维修向生产车间岗位员工主动及时地维护保养设备转变,工厂设备管理委员会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有效实施“现场设备的问题管理”条例,提高了设备完好率和运行时率,确保生产正常稳定运行。

1.从管理源头入手,修订及完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结合工厂设备维修管理实际,修订及完善了《设备维修管理办法》和《设备外委维修管理细则》,明确各相关单位、部门的维修管理职责,用制度来约束人、管理人,提高认识和责任心,如处罚违章操作、控制维修成本、实施设备故障问责制等,为工厂设备维修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和管理依据。

2.实施流程管理,化繁为简,改善维修工作质量,提高维修效率

(1)根据工厂设备维修现状,理顺设备维修管理流程,按照车间自主维修、厂内专业维修、厂外委托维修相结合的维修流程进行条件选择和闭环控制。即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各生产单位要求操作人员积极转变观念,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实施车间自主维修,经初步维修不能排除故障时,立即通知维修车间进行维修。当厂内专业维修不能解决或不具备维修资质时,由厂内维修人员填报外委维修申请单并经维修车间负责人确认,报厂设备管理部门和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委托有资质有能力的外部维修队伍进行维修。维修流程控制图如图1所示。

图1

(2)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全方位实施设备维修管理

①加强监督,强制执行设备保养计划。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是搞好设备维修工作的基础,是消除设备故障隐患、预防设备磨损的重要手段。为此,各车间需要组织做好设备的每班维护和周末例保,设备管理部门在月底编制及下达下月设备保养计划,由设备维修车间全面负责设备保养计划的监督、指导和实施。维修车间首先同各生产单位沟通,根据生产任务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设备保养日期,做到监督设备的一级保养,指导设备的二级保养,实施设备的三级保养,确保当月设备保养计划的全面落实。

②积极倡导,力主实施设备自主维修。各生产单位要求操作人员积极转变观念,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当设备发生故障时主动实施自主保全维修,这样既可以排除小故障,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又可以降低专业维修费用,确保年度维修费用指标得到有效控制。对设备自主维修方面表现突出的,车间采用一定的奖励措施进行奖励。

③协调组织,有效实施厂内专业维修。在设备出现故障,车间自主维修不能解决的情况下,由车间通知维修单位负责人安排维修工进行专业维修,车间设备管理员和操作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及配合。设备正常运行后,车间给维修工开具维修工时单据,车间执行付费维修制,提高了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解决了工厂设备维修中的大部分问题。

④强化控制,补充实施设备外委维修。当设备故障需外委修理时,对于关键设备的三保及大修理作业,需要工厂通过招标优选外部维修队伍完成;对于零星小故障的外委维修,选择信誉较好的有维修资质的外部队伍,采取每月确认工作量的方式进行定期结算。在外委维修过程中,车间相关人员负责现场全程监督和配合,修复或更换的关键部件需经设备管理部门确认;维修结束后,应经岗位操作人员试用,正常后方可验收。2011年,通过组织外委修理,较好地完成了工厂4台关键设备的大修理工作。并且对全厂其他设备进行过数十次抢险及维修,很好地完成了工厂下达的修理任务,此维修方式解决了工厂维修工作中的急、难、险、无资质等问题,是工厂设备维修的一种良好的补充方式。

3.加强考核,下达维修费用指标

(1)厂部对各单位的维修费用进行了调研和预算,对各生产单位下达维修费用控制指标,对维修车间下达维修费完成指标,年底进行考核。即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各生产单位不能排除故障,通知专业人员维修,要对维修工时(定额)进行合理控制;维修车间接到通知,安排专职维修人员排查故障;设备修复运行后,各生产车间给维修人员按维修工作量和维修时间核算工时,维修车间通过维修作业获得维修费。

(2)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对于日常出现的消极等待、设备保养不到位、维修质量不合格等现象,加大考核力度,做到奖罚分明,使设备维修保养积极性得到较大提高。

4.补充维修人员数量,加强培训工作

目前工厂有丰富经验的维修人员不多。为了提高操作和维修人员的业务技能,各单位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维修或操作培训活动,使他们的业务素质逐步得到提升。

5.建立设备故障维修案例,分享设备使用和维修经验

组织维修车间和设备使用单位对已经修复的设备建立故障维修案例记录,用以指导今后的设备使用和维修工作。并要求各车间组织员工对设备故障案例进行学习和交流,从而强化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正确操作和维护,也使维修人员的业务技能得到提高,避免了同类设备故障的重复发生。

四、效果

经过前期的总结、探索和实践,工厂设备维修工作逐步形成了制度化管理、流程化运行、注重过程控制和质量验收的维修格局。新设备维修管理体制实施两年以来,各单位积极落实维修责任,全面落实各类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提高了设备维修质量和维修效率,使设备故障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了生产经营工作的正常进行。

[1]胡先荣.现代企业设备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2]徐扬光.设备工程与管理[M].南京: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3]张蜀红.浅析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J].内江科技,2010(6):9-10.

[4]赵叫回.试论工程机械管理与维修策略[J].机电技术,2010(12):153-155.

[5]刘福义,赵树俭.设备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设备管理,2010,(6):4-5.

[6]赵艳萍.企业设备管理模式构建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2):58-64.

[7]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车间工厂单位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山间采茶忙 车间制茶香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招工啦
“扶贫车间”拔穷根
协办单位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奶酪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