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以何种方式呈现
——广义设计观下的多维求解

2012-10-20董雅夏缘缘

关键词:解决问题设计

董雅,夏缘缘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

设计以何种方式呈现
——广义设计观下的多维求解

董雅,夏缘缘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

人们往往只关注设计的结果,关心设计品的最终形态和功能,却对设计思考的过程和设计求解的途径漠不关心。事实上,形态和功能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设计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除了可以用“硬件”解决问题,还可以用“软件”解决问题。所以,只有从广义设计的视野,抬高看问题的视角,放大思考问题的格局,才能获得整体优化的解决策略。并且,也只有如此,才能避免片面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应立足于整体和本质,对现实问题谋求改善。

广义设计;问题求解;设计思考

崇尚“物质享受”的观念导致了人们价值观的偏离,使人们所见、所想的只有物质,面对问题也都试图通过物质的途径解决。当然,物质可以满足我们的基本生存条件,可以体现我们的社会身份,还可以构成我们的文化景观,但物质永远不能满足我们的欲望。尽管设计的强大力量可以把人们的各种欲望和观念以有形之物呈现,但是随着环境危机和世界金融海啸的出现,设计已经不能继续扮演刺激人们眼球和消费欲望的“魔法师”,而要直面更重要的现实问题。设计大师菲利普·斯塔克宣称:“奢侈的设计已经死了。”(Philippe Patrick Starck,2008)如果奢侈的设计真的死了,设计还可以有什么样的新思维和新生命么?如果告别了“美容师”和“商业推手”的角色,设计还能做什么呢?

一、作为解决问题的设计

1.设计问题的原点

回望历史就会发现,人类的设计史即是一部反思史。随着对设计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设计”只是我们对人类某些活动所帖上的标签而已,而真正重要的是标签背后隐藏的真实问题。尽管,人们一直在不断地追问设计的表达形式和设计的意义,而其基点多半是围绕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设计是为了人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形式创造”[1];另一方面,“设计是任何为改进现有状况而进行的规划活动”[2]。因而,设计通过问题的解决将不同的人、事、物、地连结起来,设计既连结了“需求”和“形式的创造”,又连结了“现实”与“改造的目标”。所以,从广义设计观[3]的角度看,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从形式到形式,从主义到主义,而是寻找什么是“设计问题的本质”,什么是“真实的需求”,什么是“问题的真实状况”,什么是智慧的“改造策略”。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不应该仍然和维多利亚时期的设计师一样,从历史中寻找设计应该长成什么样子。一个好的设计,一个用心的设计师,应该抬高视线,应该放远目光,去寻求更广泛的解决方法,对新的世界和新的生活通过设计给予回应。

2.设计问题求解的历史与求解方式的转移

人们将设计理解为一种问题求解的活动,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即“设计方法运动”(design methods movement);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即现代的“设计研究”(design research)。学界通过对设计问题求解的探讨,发现设计不会成为一门完全的科学,设计的本体也并不等同于自然科学本体,设计是一个“不良结构”(illstructure problem),它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唯一性和矛盾性,而自然科学只能处理“良好问题”。所以设计不能用某种公式计算,“不能依靠已有的知识简单地提取出来解决实际问题,只能根据具体的情境,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建构用于指导问题解决的图示(scheam),而且往往不是单以一个概念为基础,而是要通过多个概念原理以及大量的经验背景的共同作用而实现。因此,设计是一个情境驱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知识提取和应用的过程,设计根本就不可能纳入某一单一知识逻辑框架”[4]。

由此可见,设计问题求解的方式已经发生了转变,我们不能指望按照某一制度性的僵化程序去找到好的设计答案,也不能指望只从自己既有的知识经验中搜索解决类似问题的信息。所以,面对设计问题需要“链条式”的设计思考,不但要考虑设计问题的属性,设计问题提出的原因,解决问题的目标,解决问题的范围,解决问题的着重点,还要考虑最终的效果评价等等。但是,国内的某些设计师连基本的设计知识都缺乏扎实的积累,更不要说以“情境驱动”的方式建构,就连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提取都觉得大脑空空,思想苍白,所以他们只能靠抄袭画册以低水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尤其是随着设计行业的恶性竞争,这种缺乏自律和社会责任的做法,尽管短期内可以完成项目,但是整个社会对设计能力和设计价值的低水平认知,只能使中国设计长期停滞于一种低水平的操作层面。长此以往,很难发挥设计的真正价值,就更不用说让设计为改变现实中的种种危机和问题而冷静地思考了。

二、设计可以如何呈现

事实上,如果从解决问题的本质出发,同样一个问题可以从完全不同的切入点来解决,而设计最终呈现出的形式只是作为一种思考的结果,一种实现目的的手段,具体表现方式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5]。并且在设计问题的求解过程中,不论是对问题的认知与分析,还是对问题解决的策略,往往都是一个对问题本身“再定义”的过程。设计问题所处的社会氛围、文化背景都成为设计问题的某种“限定”,于是设计成为了面对现实问题的一种发言,面对问题设计需要以智慧的方式予以回应。通过以下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到我们习以为常的“设计教育”、“绿色出行”和“产品容器”还可以用不一样的视角来理解并实现其更大的价值,见图1、图2。它们让我们反思,设计不仅无处不在,而且是可以通过多种维度呈现的。

1.设计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设计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如何应用这种力量就成为更为重要的事情。在后工业社会中,设计师不再是唯一的专业顾问和决策者,设计活动需要更多人的智慧,而更多的人也能学会设计,用设计的智慧服务社会。

设计师艾米丽(Emily Pilloton)坚信“设计可以改变世界”,所以一手创办了非营利性组织“H计划”(Project H),该组织的行动的目标是为人道(Humanity)、生境(Habitats)、健康(Health)和幸福(Happiness)而设计。“H计划”的设计哲学是设计并非是一种美丽的产品和空间,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创造性的、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技能。在伯蒂县K-12公立学校的项目中,艾米丽团队不但教授青少年学生设计思考能力,还通过手工艺课堂让学生了解建造技术和设计制作的相关技艺,而设计课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去做田野考察,观察社区需要什么,然后回到工作室,像设计师一样确定真实的需求,脑力激荡设计策略,将初步设计视觉化,到工作坊试做并确定样本,最后测试设计的实用性并进行更加精细的修改。而课程的结课作业就是他们亲手协助完成的社区改造,比如一些学生参与了工作室为社区营建露天式农夫市场的项目,当市场开业的时刻,就说明他们已经完成了暑期作业。通过积极的参与,他们不但能眼手并用,主动应用从核心科目所学习到的知识,而且面对亲手建成的项目还非常具有成就感[6]。

更重要的是,艾米丽团队在为这些青少年提供的设计教育的目标还远远不止于传授一种解决问题的技能,而是要通过设计改变他们头脑的思维,让他们以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的身份,去承担起事关全球未来发展的设计议题。艾米丽团队经过不懈的努力改变了小镇的未来,很多青少年不再以没受过教育为荣耀,而是立志要通过自己所学为社区服务,并且决定即使大学毕业也要回到小镇,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这使得教育回归到更古老的意义,今天播撒下智慧的种子,明天收获的是满山的森林。

2.设计一种绿色的出行模式

“为了避免气候变化即将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我们需要在未来的15年内使CO2的排放量减少80%。很多政界、商界人士会认为,只要我们转而使用高效能的汽车就行了。但事实上,即使我们今天所有车主都这么做,十年后,通过这种途径减少的CO2排放仅仅为4%,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热心于环保的罗宾·蔡斯(Robin Chase)女士创办了Zipcar汽车租赁公司。面对原有的汽车租赁模式和潜在的汽车租赁用户,罗宾·蔡斯将服务人群锁定在个人、商业用户和学校,并提出了“你身边的轮子”的口号,强调无论你在哪里,只要7分钟就可以开上车子。对于并非每时每刻都需要开车并且为养车而头疼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Zipcar提供的车型有甲壳虫、速腾、宝马、迷你和普瑞斯等不同类型,以此来适应不同场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使用者。基于“汽车共享”理念的Zipcar,正在不断地壮大“拼车”一族的队伍,他们拼车上班,拼车上学,拼车购物。这种做法不但节省了能源,减少了碳排放,缓解了城市拥堵,此外,还是非常好的社交方式和绿色的生活方式[7]。

在“汽车围城”成为今日城市顽疾的时候,国内很多企业同样立足于节能汽车的发明和新型交通工具的研发,但是从解决交通问题的角度看,从交通资源的再分配的角度看,要解决交通问题不一定要立足于汽车能耗的改良上。汽车早已有之,汽车租赁公司早已有之,罗宾·蔡斯面对旧有元素重新组合,她以企业家独有的创意头脑,实现了企业、社会、环境均衡永续发展的共生共赢。

3.设计一种精神的容器

现代都市生活的负面作用导致了忙碌于工作的人们精神压力巨大,信仰真空和价值虚无。SOHU在2008年8月发布了一项消费者调查显示,72%的白领感觉承受巨大压力,但忙碌的工作往往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寻求解决方法。那么,除了阅读“心灵鸡汤”,除了去发泄室摔东西,除了去KTV宣泄,是否存在一种“无用”的,但是针对精神的容器呢?

丹麦设计师马斯·哈格斯琼(Mads Hagstrom)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心灵超市”的构想(见图3)。马斯·哈格斯琼的设计哲学是:“好的设计应该要对你、对别人、对未来都有好处。”“心灵超市”的设计商品主要分三个方面:个人、社会及环境。在“心灵超市”中,他把风格低调、形式简洁、做工精致却内部空空的瓶瓶罐罐放在陈列架上,上面标有一些词汇,比如:“中庸”、“内心平静”、“逃离办公桌”、“让你没压力”、“睡眠8小时”等等。在追求高科技及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关于个人、社会及环境的价值观正逐渐失衡或萎靡,“心灵超市”希望慰籍这些商品,让人们重新审视并找回这些东西[8]。

图3 心灵超市中的商品

此外,“心灵超市”的产品都采用了环保材料,将永续性、设计性与商业性整合在一起,在欧美和亚洲地区成功地跨越文化的界线,获得了大家的肯定。在崇尚物质享受的今日世界,马斯·哈格斯琼用一种既没有花俏的外壳,也没有实用功能的容器试图唤起一种精神的回应,正如他所言,“心灵超市”是要不断改变人们的思考方式和心灵需求。如果说“无印良品”倡导了一种“物有所值”、自然、简约、质朴的生活方式,那么“心灵超市”又是否是从精神层面对回归质朴的一种发言呢?当我们开始关注资源、环境的永续发展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关心人类精神的生态性,避免人被“异化”呢?

世界著名设计师泰伦斯·康蓝(Terence Conran)说:“真正的好设计,是看得见的智慧,是蕴涵智慧的解决方案。”以上案例却让我们反思,面对同一个问题,面对同一样事物,其实存在太多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的眼睛,没有深入问题本质的洞察力。我们头脑中先验的概念体系反而成为了一种惰性的思维并扼杀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的专业知识和以往的经验反而成为一种创意的负担,我们甚至丧失了主动驾驭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勇气。

三、结语

赫伯特·西蒙认为,设计具有的强大潜力至今还没有被我们所认识。而实际上,从设计“人工物”的角度看待设计仅仅是设计能力的冰山一角。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进步,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升,人类的设计活动应该着眼于设计一个系统,或者对问题所在的系统提出改善策略,而不仅仅是被动地设计一个物体,然后“入侵”到自然和现实生活的复杂系统之中。当下设计的扁平化和匀质化,正是因为缺乏对设计的深度思考,就急于操作实现,这无疑是“用建设去破坏”。面对复杂多样的设计问题,我们需要针对基本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并且只有以更广阔的求解视野,才能发现新的解决方法。尤其在复杂问题和复杂系统面前,从不同的方向求解,往往可以达到“以小解大”的效果。

[1]许平,周博.设计真言: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经典文选[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983.

[2]赫伯特·A·西蒙.人工科学[M].武夷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董雅,赵伟.以敞开的视界设计:论广义设计学的必要性与实在性[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129-132.

[4]赵江洪.设计和设计方法研究四十年[J].装饰,2008,185(9):44-47.

[5]初冬,董雅.集成通变:从艺术和设计的同构性看广义设计观[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425-428.

[6]Pilloton E.Teaching design for change[EB/OL].http://

[7]Chase R.On Zipcar and her next big idea[EB/OL].

[8]Jackson Tan.无用设计,32位顶尖设计师的永续创意[M].罗雅瑄,李文绮,译.中国台北:商周出版,2008.

How Should Designs Be Presented—Multidimensional Solution Under the Concept of General Design

DONG Ya,XIA Yuan-yuan
(School of Architecture,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We ten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sult of design,the final form and the function,whereas we have neglected the design process and the path a designer went through to find the solution.In fact,form and function only serve as the means to solve the problems.Design,as a tool,could solve the problem with the“software”as well as with the“hardware”.Therefore,we can get a holistic and optimal problem-solving strategy from the general design perspective,which could broaden our horizon and think help us to about the solution with an open mind.Only in this way can we avert one sided views and seek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while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overall situation and the nature of the problem.

general design;problem solving;design thinking

TUO2

A

1008-4339(2012)02-0140-04

2011-02-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BF45).

董雅(1957—),男,教授.

董雅,tjdxdongya@163.com.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设计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用推理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
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