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手术时机的探讨

2012-10-17陈永绛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原位癌卡介苗浸润性

陈永绛

广东省罗定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广东罗定 527200

膀胱癌是泌尿系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分为上皮性肿瘤和非上皮性肿瘤,包括原位癌、腺癌、鳞状细胞癌以及平滑肌肉瘤等。目前,临床上对膀胱癌的治疗方法有许多种,但均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方式。2011年1~3月我科共治疗66例膀胱癌患者,并对其中52例患者施行了全膀胱切除术。本文通过对患者资料及治疗后效果分析,探讨全膀胱切除术的手术时机。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1年1~3月我科收治的膀胱癌患者66例,其中,女29例,男37例;年龄33~68岁,平均52.8岁;病程5个月~3年,其中,病程1年以内的患者7例;临床症状主要为间歇性血尿33例,无痛性全程持续血尿21例,排尿困难10例(其中5例出现尿潴留),膀胱刺激征2例;本组病例中伴恶心、发热、消瘦20例,贫血10例,曾行卡介苗膀胱灌注者5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3例,其余病例无全身症状或经特殊处理。本组66例患者经病理检查显示:腺癌5例、原位癌17例,移行细胞癌40例(处于T3期G3的膀胱癌5例),鳞状细胞癌4例。

1.2 治疗方法

本研究患者单纯施行卡介苗膀胱灌注4例,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7例,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施行全膀胱切除术和尿流改道术52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访1~5年,平均4.5年,现生存59例,死亡7例,其中,4例死亡于癌细胞扩散(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及全切术患者各2例),2例死于心脏疾病(为行全膀胱切除术患者),1例死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为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施行全膀胱切除术和尿流改道术的52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癌细胞转移和扩散到其他部位的发生率较低,现今死亡4例(2例死于心脏疾病,2例死于癌细胞扩散),但运用卡介苗膀胱灌注、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以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中,发现2例复发,2例出现癌症转移,其癌细胞转移、复发和扩散的发生率明显较行全膀胱切除术和尿流改道术高,共死亡3例。本组病例治疗方法及治疗前情况见表1。不同治疗方法术后癌细胞转移、扩散及患者生存状况见表2。

表1 膀胱癌治疗方法及治疗前情况(例)

从表1中可以看出,选择施行全膀胱切除术的主要时机为:①有癌症复发情况时,②癌细胞浸润到肌层,③有癌细胞扩散现象的,④发病于膀胱三角区,⑤卡介苗灌注无效的,⑥T3期 G3伴有Ti8。

表2 不同治疗方法的膀胱癌细胞转移、复发、扩散及患者生存的随访观察情况[n(%)]

从表2可以看出,施行全膀胱切除术后5年内癌细胞转移、复发、扩散等症状的发生率为7.7%,患者5年生存率为92.3%,死亡率为7.8%;而用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卡介苗膀胱灌注、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部分切除术等)的5年内癌细胞转移、复发、扩散等症状的发生率为28.6%,生存率为78.6%,死亡率为21.4%,显著高于全膀胱切除术及尿道改道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移行细胞癌

移行细胞癌是膀胱癌中最为常见的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组有40例患者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对其症状较轻的患者施行了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31例发现有癌细胞浸润肌层或有转移和扩散现象出现,其中,处于T3期G3的膀胱癌5例,且有1例患者伴有Ti8症状出现,1例曾做过内窥镜切除术,其余3例行膀胱灌注治疗后复查发现有肿瘤复发,由于上述患者症状较严重,对其进行了全膀胱切除术,治疗后均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根据该部分患者的资料、手术效果及经验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在发现有以下症状时应考虑进行全膀胱切除术:①第2次进行内视镜切除后,仍有癌细胞残留的患者;②多发性T3期G3型膀胱癌或合并原位癌的患者,经内视镜切除和膀胱内灌注治疗1个疗程后,肿瘤复发或不能控制的患者[4]。

3.2 原发性膀胱鳞状细胞癌

原发性膀胱鳞状细胞癌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早期时症状亦不明显,不易诊断,且具有恶性度高、浸润性强、生长速度快、预后差等特点[1],根据本组4例原发性膀胱鳞状细胞癌的治疗疗效分析,笔者认为以下情况应进行全膀胱切除术和尿流改道术:①膀胱三角区发病、蒂部较大的浸润膀胱癌;②反复复发的浸润膀胱癌。

3.3 原发性原位癌

原位癌属于表浅膀胱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位癌,具有较强的浸润性及复发性[2]。目前治疗原位膀胱癌的方法主要是用卡介苗在膀胱内灌注,此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较好的疗效。本组17例原位癌患者,我院曾对6例进行了卡介苗灌注,随访6个月~2年,其中,4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1例无效,1例复发;随后对经卡介苗灌注无效的1例患者及癌细胞浸润到肌层的11例患者施行了全膀胱切除术,随访2~3年无复发、转移等情况出现。提示适时行全膀胱切除术避免了肿瘤扩散及转移,降低了患者死亡的风险,得到了良好的治疗结果[3]。

3.4 膀胱腺癌

膀胱腺癌在临床也不多见,主要发生在膀胱上皮组织[4],可分为黏液性或者是腺性等,具有明显的转移性和弥散性,且浸润性强,在初期并无明显的症状出现,诊断较困难,且预后效果较差[5]。本组有5例患者被诊断为膀胱腺癌,其中,1例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另4例由于浸润性症状较为严重,对其施行了全膀胱切除术,术后效果明显,且回访并无并发症出现,患者现今仍健康存活。

3.5 小结

本组66例膀胱癌患者,52例行全膀胱切除术,通过其治疗效果和随访1~5年的结果显示,52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其癌细胞转移和扩散到其他部位的发生率较低,现今死亡4例,因癌细胞扩散死亡仅2例;另14例患者采用卡介苗膀胱灌注、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以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后,发现复发2例,出现癌症转移2例,死亡3例,其癌细胞转移、复发和扩散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笔者认为在患者出现下述情况而患者自身可以接受全膀胱切除术时,应提早对其进行全膀胱切除手术:①有癌症复发情况或经两次以上电切仍有癌细胞残留的患者[6];②癌细胞浸润到肌层的患者,尤其是患有浸润性强的膀胱腺癌、原发性膀胱鳞状细胞癌等;③有癌细胞扩散现象的患者。通过对本组66例膀胱癌的患者治疗结果分析,笔者认为全膀胱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膀胱癌的最有效治疗方法,掌握好全膀胱切除术的时机,可以避免或减少肿瘤转移、扩散、复发等现象的出现。

综上所述,准确掌握全膀胱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对膀胱癌的治疗能够起到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1]施文振,许恩赐.膀胱鳞状细胞癌治疗的现状及进展[J].海南医学,2006,4(17):125-126.

[2]赵小磊,徐文超,侯俊清,等.手术治疗高龄浸润性膀胱癌1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0):210.

[3]王章才.全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手术时机的探讨临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0,6(15):283.

[4]Wang ZC.A study of the opportunity to cure bladder cancer by radical cystectomy[J].J Clin Urol,2000,15(6):283-286.

[5]无.《关于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手术指证的讨论》的评论[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0,6(2):376.

[6]巩全华,钱晨,钱增喜,等.膀胱全切原位W 形回肠代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22):36-37.

猜你喜欢

原位癌卡介苗浸润性
同侧乳腺嗜酸细胞癌伴导管原位癌1例并文献复习
术前粗针活检低估的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超声、钼靶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原位癌是“不动的癌”吗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原位癌是癌吗
为何要对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研究进展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β-catenin、cyclinD1、CDK4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皮内注射灭活卡介苗对哮喘大鼠CD4+CD25+Treg细胞数量和CTLA-4 mRNA表达的影响
卡介苗感染人B细胞诱导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