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例胃肠道类癌的内镜特点及临床分析

2012-10-17吴利娟董彩红赵勇洁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类癌消化道溃疡

吴利娟 董彩红 李 敏 赵勇洁

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河南洛阳 471003;2.河南科技大学一附院眼科,河南洛阳 471003

类癌是少见的特殊类型肿瘤,起源于胚胎时期的神经嵴,归属于神经分泌肿瘤范畴。消化道是类癌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为提高对消化道类癌的认识及正确选择治疗措施,本研究对我院2004年1月~2011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19例消化道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11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消化道类癌患者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男女比例为1.37∶1;年龄 27~69 岁,平均(45.9±18.3)岁;胃类癌 9 例,十二指肠类癌2例,结直肠类癌8例。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上腹胀痛不适、贫血、恶心、呕吐9例,结肠类癌中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3例,便血1例,无明显症状因体检或其他疾病发现类癌者5例,有类癌综合征(发作性面色潮红、心悸、腹泻)表现1例。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19例消化道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结果、病理结果、治疗及随访情况。

2 结果

2.1 内镜下特点

19例患者均行内镜检查,5例行2次以上内镜检查。4例胃镜下表现为大小不等多发息肉,直径 0.4~1.0 cm,表面黏膜充血水肿及糜烂(图1),4例胃镜下表现为单发息肉,3例直肠类癌内镜下首诊被误诊为息肉;病变部位:胃底3例,胃体4例,胃窦2例,十二指肠球部及乳头附近各1例,直肠5例,结肠2例,阑尾类癌侵及阑尾开口1例,其中胃溃疡浸润型1例,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单发大溃疡,直径为2 cm以上,底部覆污秽苔,周边呈堤坝样隆起,与溃疡浸润型胃癌不易鉴别。

2.2 病理结果

19例病理均诊断为类癌,活检质地多硬或脆,显微镜下表现为成团较小的细胞聚积,体积较小,大小一致,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柱状(图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抗人突触素多克隆抗体Syn(+),抗人嗜铬素A多克隆抗体Chr(+),CD56(+)。

2.3 治疗及随访

8例肿瘤直径<1 cm的患者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圈套器紧套在瘤体根部后,尽量向上提拉,使其根部呈天幕状再行电凝切除,以防局部电灼过深而致穿孔,术后密切随访。7例肿瘤直径1~2 cm患者由于我院未开展超声内镜转由上一级医院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后回我院随访。2例十二指肠类癌、1例阑尾类癌及1例胃不典型溃疡浸润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纳入内镜随访计划,其中,1例失访,2例死于其他疾病,首次随访为术后3个月,未见异常者以后每12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为1~6年,其中,1例2年后局部出现复发,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术切除。

3 讨论

类癌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为生长缓慢、自然病程长,但有局部浸润生长,偶能经淋巴和血运转移的嗜银细胞瘤,属于内分泌性的产肽胺激素细胞瘤范畴,占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4%~1.8%,常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可无症状存在数月或数年,常因其他疾病就诊发现[1]。普通内镜下类癌呈多发性胃息肉样病变,大小不等,表面黏膜充血水肿,凸凹不平,有蒂或亚蒂,常与息肉相混,不典型类癌的特点是生长更具浸润性,表现为局限性肿块、不规则溃疡,细胞异型性明显,也可与小细胞癌及普通腺癌共存。内镜结合病理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及确定肿瘤的性质。超声内镜高频探头有助于鉴别类癌与其他类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其能通过观察消化道管壁各层次的组织学影像特征、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影像以及周围肿大淋巴结的超声影像,从而较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1]。

消化道类癌好发年龄为30~60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可发生于消化道各个部位,直径以<2.0 cm者多见。类癌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胀痛不适、贫血、恶心、呕吐9例,结肠类癌中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3例,便血1例,无明显症状因体检或其他疾病发现类癌者5例,有类癌综合征(发作性面色潮红、心悸、腹泻)表现1例。不典型类癌术前常被误诊为溃疡浸润型胃癌,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单发大溃疡,底部覆污秽苔,周边呈堤坝样隆起,病理也易误诊为中、低分化腺癌,其确诊须依赖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临床医师对高度可疑为类癌的病灶,可提示病理科行免疫组化染色,有可能提高术前确诊率[2-4]。

消化道类癌的治疗主要取决于其生长行为以及内分泌功能活性,手术方式应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部位、浸润程度、淋巴结受累及有无肝脏等远处转移进行选择。对于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的病灶直径<1 cm几乎无转移及肌层浸润的肿瘤,可行局部切除;对直径1~2 cm经超声内镜检查确定病灶没有侵及肌层的肿瘤,行局部扩大切除内镜黏膜下挖除术;直径>2 cm时其转移趋势明显增加,应行根治性切除术,伴淋巴结转移者应行彻底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应密切随访内镜检查,一旦发现内镜切除部位复发立即采取追加手术,从而保证患者预后[5-7]。

[1]王吉甫.胃肠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44-646.

[2]胡益群,钱家鸣,周旭东.不同类型胃肠类癌的临床分析与比较[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2):900-902.

[3]寇学斌,李俊江.消化道类癌的诊断与治疗及其预后分析(附30例报告)[J].中国医药,2007,2(4):209-210.

[4]程天明,郭文,陈雅华.胃肠道类癌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J].中华消化内镜,2010,27(3):138-139.

[5]Ichikawa J,Tanabe S,Kida Y,et al.Endoscpic mucosal resec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gastric carcinod tumor[J].Endoscopy,2003,35:203-206.

[6]Woodside KJ,Townsend CM,Evers BM.Current manag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carcinoid tumors[J].J Gastrointest Smg,2004,8:742-756.

[7]朱军,王秋枫,丁健华,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七例临床总结[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8):84-86.

猜你喜欢

类癌消化道溃疡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都是“溃疡”惹的祸
猪的消化道营养
食管、贲门类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敛疮散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20例
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
手术治疗5例阑尾类癌临床报道
胃肠道类癌的诊断现状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