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女性晚婚不婚原因探析

2012-10-14李晨媚

关键词:晚婚日本工作

李晨媚

日本女性晚婚不婚原因探析

李晨媚

日本女性晚婚不婚现象日趋严重,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思考。其原因主要是日本女性经济独立意识的增强、理想的结婚对象难找、工作和家庭不能两立等。改善的办法主要有日本女性要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政府政策的支持、地方团体的积极参与及家人的理解和大力支持等。

日本女性;晚婚不婚;原因;建议

近几年,日本女性晚婚不婚现象越来越严重,直接导致了日本高龄少子化社会的到来。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被人们认同接受,然而,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坚持单身、不生孩子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晚婚不婚不仅影响青年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还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日本出现这一社会现象呢?笔者试对日本产生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同时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

一、日本女性晚婚不婚现状

日本民法第731条规定:男性18岁,女性16岁就可以结婚。但是近几年,日本女性初婚年龄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晚婚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同时不婚族也在逐渐扩大。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人口动态统计”,日本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如图1所示。

图1 日本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

从图1可以看到,日本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由1980年的25.2岁逐年升高,截至2005年升至27.8岁。另据近年统计,2008年升至28.5岁,2009年升至28.6岁。由此,我们可以大胆预测,初婚年龄将会呈越来越大的趋势,这表明日本女性晚婚不婚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二、日本女性晚婚不婚原因

造成日本女性晚婚不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经济独立意识的增强

过去在日本有一个词叫做“结婚退职”,意思是女性一旦结婚就会辞职成为职业家庭主妇,相夫教子,打理家务,开始过着经济上依赖丈夫的生活。而现在,男女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使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女性有较好的教育背景,以及信息全球化的影响,日本女性对于家庭以外的生活愈加向往。特别是《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实施后,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工作。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①显示,2009年日本女性的工作人口达到2 771万人,男性才3 847万人,女性工作人口大概占到总工作人口的一半。2009年女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95.4%,而男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是95.9%,仅相差0.5%,这说明当代日本女性已经具备了经济自立的能力。另外,日本女性的婚恋观逐步从传统化走向多元化,家庭和婚姻不再是她们唯一的生活方式,她们开始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状态,寻求自身的生存价值。与此同时,知识赋予她们强大的力量,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精英,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因为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地位的提高,使她们摆脱了对婚姻和男人的依赖,她们能够更加自主地掌握自己的婚姻与未来,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婚姻不再是人生的必需。这种独立自主的想法是导致晚婚不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二)理想的结婚对象难找

目前,日本想结婚而无法结婚的人在不断增加,终身不婚的人越来越多。原因之一是近十年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不断裁员,削减福利,非正式职员不断增加,工作很不稳定,就算是正式社员,年收入也很难增加。经济不景气造成的社会风险增大,收入普遍降低,而物价高,生活成本高,特别是孩子的教育费用高,如果妻子是家庭主妇,只靠丈夫一个人来养家生活会很拮据。所以女性普遍对结婚对象的经济收入要求较高。特别在“雷曼冲击”之后(指2008年美国雷曼公司破产导致的金融危机),男性的年薪和女性所要求的年薪,差距不断加大。女性努力寻求“低风险的婚姻”,即尽量寻找年收入较高,工作稳定的对象,一婚定终身,希望下半生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也就是说,女性寻找有经济能力的结婚对象,虽然这种倾向原已有之,但是随着女性雇佣环境的恶化,如今女性对男性的经济能力的要求更加升级。随着雇佣非正式员工的增加,符合女性要求的男性越来越少,70%的女性对男性的要求是年薪400万日元以上(约合人民币33万元),而日本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男性占全部男性的74.9%。400万日元是女性对男性年薪设置的底线,低于这个底线的男性不会纳入自己的考虑范围。有些甚至是已经交往了几年的情侣,就是因为男性收入低,工作不稳定而迟迟下不了决心结婚,甚至有些女性一边与恋人交往,一边穿梭于各大相亲派对,宁缺毋滥是她们的原则。另外,即使现在年薪很高,但是未来有减薪风险的男性也不受欢迎,9成以上的女性都希望和公务员或大公司的职员结婚。男性高收入者比例的明显下降,和女性工作的持续不稳定,又激化了这种需求的矛盾,导致了结婚率的一再降低。

另一方面,与许多东方国家一样,长期以来,女性择偶标准中的“上升婚”志向始终占有重要位置,即女性出于通过婚姻确立地位的考虑,希望选择比自己或自己父亲学历高的对象作为配偶。那么,随着女性学历的升高,她们能够选择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小。更有甚者,有些女性既要面包又要爱情,择偶条件苛刻得近乎完美,在她们心目中,理想的伴侣是知识与情趣、经济与人品皆有的成功男人,这样一来,她们必然面临选择范围有限的困境,于是,理想的结婚对象愈加难找。

(三)工作和家庭不能两立

在日本,一般女性一毕业就会参加工作,特别是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职业女性,一般会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经过几年的积累,会有比较稳定的职业地位和经济收入,如果这时候他们选择结婚,就会因为接下来的生产而辞职,因为日本的保育制度不完善,保姆制度也不健全,父母也没有帮儿女带孩子的习惯。辞职后她们的职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会失去,即便等孩子稍大又参加工作,那么这时候的工作和刚毕业参加的工作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多为打零工。也就是说,哪怕之前的工作再好都是暂时的,一旦结婚就意味着放弃自己积累的资历,以前的所有努力都前功尽弃。实际上日本女性婚后打零工的工作时间并没有比正式工短,甚至还超过正式员工,但得到的报酬却远不如正式员工。2000年,女性零工的报酬是女性正式员工的66.9%,是男性正式员工的44%。也就是说,女性婚后、产后的再就业与之前的工作之间有着巨大的落差。即便有些女性能够忍受这种落差,那么再就业后的工作和家庭两边兼顾,付出的艰辛要远大于未婚时的工作。这就造成未婚且有工作的女性,尤其对于想兼顾家庭和事业的女性对婚姻更是望而却步。日本女性结婚生产后的再就业境遇难,也是她们对结婚对象的经济收入要求高的原因之一。另外,生儿育女以及家务劳动的压力也是女性晚婚的原因之一,在双职工家庭中,男性干家务时间远远少于女性,所以,梦想家务工作两不误的女性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甚至被认为是慢性自杀。以晚婚不婚来抗拒社会的不公,无疑是立志跻身于社会的女性的唯一出路。

三、避免日本女性晚婚不婚问题扩大化的建议

要改善日本女性晚婚不婚问题,不仅需要女性自身改变思想观念,也要靠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女性要树立正确的择偶观

从个人角度来说,女性要树立正确的择偶观念,适当放宽择偶要求,降低择偶的物质和利益标准,摒弃“上升婚”志向,摒弃“宁缺毋滥”的思想,从而尽量扩大自己的择偶范围。女性要清楚地认识到婚姻并不是简单的以物质或地位为基础的两个人的结合,而是一种基于人类善性而升华出的,超越了物质、地域、民族、风俗的,对同舟共济的另一个生命体的尊重和承诺,要多注重感情因素。同时,也要排除不必要的心理障碍和负担,勇敢走向婚姻市场,充分运用各种现代的中介手段,努力搜集婚姻市场的有关信息,争取在更大的空间范围里进行相对务实的双向选择。

(二)政府政策的支持

要改善日本女性晚婚不婚问题,光靠女性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政府给予大力支持。首先,政府要出台一些支持女性婚后、产后再就业的相关政策,确保女性婚后、产后再就业打零工时间与薪酬的平衡,并且要监督实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其次,政府要制定有利于女性育儿方面的相关政策,比如日本政府在1991年出台了 《育儿休假法》,此法律规定男子也可以请假照看子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女性因照顾孩子而失去工作现象的过多发生,确保一些女性产后能够继续工作。再次,政府要加强保育园、幼儿园的建设及其相关制度、法规的建立,确保妈妈们能够安心工作。笔者认为这点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中国的幼儿园在支持产后女性再就业方面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政府政策的支持是解决日本晚婚不婚问题扩大化的非常必要的途径。

(三)地方团体的积极参与

一些地方团体及媒体要起到一定的宣传、促进作用,提供更多的公益性婚恋平台。一是政府有公信力,可以让女性在择偶方面更有安全感;二是它们有大量的社会资源,可以在信息和场地方面为女性择偶创造条件。目前,日本的一些自治体(地方公共团体)已经开始行动,他们与企业联合,打造更适合结婚的工作环境,并且开始提倡创建“夫妻共同工作的社会”,即共同工作,共同分担家务,共同养育子女。在今天的日本,时代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只靠一个男人就能养家的情况会越来越少。所以,日本年轻人要改变几百年来固有的观念,积极营造夫妻共同工作的社会环境。这种意识的普及很有必要,笔者认为像中国一样夫妻共同工作将是日本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家人的理解和大力支持

首先要得到丈夫的理解和支持,丈夫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支持事业型的妻子出去工作,下班后要帮助妻子共同照顾孩子,分担家务,以缓解妻子的劳累。其次,双方父母退休后也尽量帮年轻夫妇承担一些照顾孩子的工作,让女性有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发挥自己的才能,更轻松地兼顾自己的家庭和工作,为想结婚却有顾虑的女性解决后顾之忧。相信这是解决日本晚婚不婚问题扩大化非常有效的途径。

注释:

①厚生労働省.厚生労働省官房統計情報部「人口動態統計」.

http://www.mhlw.go.jp/index.html,2009.

[1]大淵寛.女性のライフスタイルと就業行動[M].大蔵省印刷局,1995:59.

[2]武石恵美子.1990年代の雇用管理の変化と女性の企業内キャリア[N].ニッセイ基礎研究所所報,2001.

[3]朱以青.日本女性自立意识增强[J].国际展望,1991(8).

[4]王晓东.战后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9).

C913.13

A

1673-1999(2012)09-0063-02

李晨媚(1983-),女,吉林白城人,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广东广州 511300)助教。

2012-03-01

猜你喜欢

晚婚日本工作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青年人为何晚婚或不婚
《黄金时代》日本版
90后粗亲故事
不工作,爽飞了?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