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台市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的现实意义和SWOT分析*

2012-10-12黄立新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2年9期
关键词:聚集区烟台市烟台

■黄立新

产业聚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载体,而高端产业的聚集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动力。抓住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这一难得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高端产业、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是烟台谋求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效切入点和突破口。

烟台市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烟台市经济发展还是一种较为粗放的、低层次的、外延式的发展,规模很大但效益不高,投入很多但产出不高,速度很快但质量不高。因此,转方式、调结构是大势所趋。而高端产业具有较高技术含量、较高利润率、较高附加值以及资源消耗较低的特点。因此,大力发展高端产业,着力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对推进烟台市转方式、调结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是烟台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现实要求

“十一五”以来,烟台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2006年的8.99∶60.87∶30.14调整到2011年的7.37∶57.69∶34.94。但与全省的平均水平和其他周边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表现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2011年烟台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比威海 (37.92)、青岛 (47.8) 和济南 (53.1) 低2.98、12.86和18.16个百分点,比山东省平均水平 (38.3)还低3.36个百分点,并且差距有拉大的趋势。所以,产业结构调整是烟台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扩大第三产业在整个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以拉长三次产业发展的“短板”;二是三次产业各自由低端领域向高端领域升级。无论哪个层次的产业调整,都要求由低端领域向高端领域发展,大力发展高端农业、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

(二)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是烟台市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

“十一五”以来,烟台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2011年,烟台城镇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7%和39.6%,已进入相对富裕,正在向富裕阶段迈进。居民消费结构开始逐步由数量向质量、物质向精神、生存向发展和享受转型升级,消费层次不断提高,娱乐、旅游、教育、文化和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在居民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高。这就迫使我们的产业结构必须与消费结构的变化相适应,走高端路线,大力发展高端产业。一方面要用高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另一方面还要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为人们提供各种高端服务产品,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日益增长的高端服务产品的需求。

(三)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是烟台市对外开放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

烟台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对外开放是烟台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但长期以来,引入的外资多位于产业链的低端领域,从事低端技术活动,附加值低、污染大、资源消耗高,直接制约了烟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转方式、调结构目标的实现。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经济体的整体经济水平向中上等级攀升时,往往就是高端产业的加速发展期。因此,实现对外开放的转型升级,从高端领域引入外资,是持续发挥对外开放这一动力,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保证。这不仅有助于优化烟台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而且有助于增强城市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烟台市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SWOT是四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即优势 (Strength)、劣势 (Weakness)、 机会 (Opportunity)、 威胁 (Threat)。 SWOT分析法是通过对相关信息的调查分析,将与一个地区密切关联的内部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进行综合概括,运用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将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的一种方法。

(一)烟台市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的优势

1.经济基础坚实雄厚。烟台经济实力较强,产业综合素质较高。2011年实现GDP4906.83亿元,位居山东全省第2位;同比增速12.1%,高出山东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位居山东省第2位;人均GDP70339元,为山东省人均GDP的1.49倍,位居山东省第5位;地方财政收入303.19亿元,占山东省8.8%,位居山东省第3位;外贸进出口总额453.49亿美元,占山东省19.22%;其中出口266.95亿美元,占山东省21.22%,进口、出口均位居山东全省第2位。烟台市己具备了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骨干园区和重要增长极的坚实物质基础。

2.区位优势日趋明显。烟台地处胶东半岛东部,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濒临渤海、黄海,是山东省7个沿海城市中唯一地跨黄、渤两海的城市,位于出入渤海湾的门户位置。烟台还是连接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枢纽城市。在东北亚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承担着沟通中日韩、辐射朝鲜、蒙古、俄罗斯的重任,并成为连接环渤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建设中的德龙烟铁路将形成山东北部沿海大通道,为烟台港口发展、腹地拓展增添新的动力;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将使烟台融入半岛城市“一小时经济圈”;推进中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和中韩铁路轮渡项目,将确立烟台作为东北亚枢纽城市的战略地位,成为面向东北亚投资、贸易与合作的重要门户,其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3.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面对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烟台正在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高端产业品牌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企业。富士康烟台工业园2010年产值超过970亿元,出口90.8亿美元;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年产30万台轿车生产基地;LG手机年产量突破3000万部;斗山挖掘机则成为我国最大挖掘机生产商,年产挖掘机超过10000台;烟台氨纶公司,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年生产能力达2.2万吨,自主研发的芳纶年产能居全球第二;先声麦得津公司研发的抗肿瘤基因工程药物“恩度”短短几年便累计实现产值10亿元,产业化基地建成后预计年可实现产值50亿元;烟台万华集团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MDI制造技术并成为我国最大的MDI制造商,一期投资205亿元的万华工业园正在加快建设,未来将发展成为年产140万吨MDI、居世界第三的企业集团。一批新的高端产业也正在烟台加快建设,总投资4亿元的中电投烟台核电基地、投资10亿元的绿叶生物技术产业园和投资40亿元的烟台国际生物科技园、投资40亿元的清华科技园等相继开工。烟台高端产业已步入发展快车道。

4.产业集群逐步形成。近些年,烟台在高端产业集群建设方面,按照“大项目-大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不断膨胀工业主导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助推产业集群快速膨胀,形成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品牌响的高端产业集群。以通用东岳为支撑的汽车产业集群,以富士康、浪潮为代表的电子通讯产业集群,以龙大、鲁花、喜旺为龙头的食品产业集群,以张裕、威龙为引领的葡萄酒产业集群,以南山、丛林为核心的新型铝材产业集群。汽车、手机、电脑、黄金、葡萄酒、船舶、MDI、特种化纤、工业铝材以及核电装备等10大高端产业,全部实现了集群化发展。2012年1月16日召开的烟台市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从2012年开始用5年左右时间,要在全市打造起4-6个产值3000亿至5000亿元的支柱产业;8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品集群和5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企业“航母”;20个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高端产业集群将成为烟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烟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

5.科技支撑日渐坚实。高端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烟台拥有一批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目前,烟台拥有各类高校15所,国家级研究所1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部属科研所4家、市属科研院所14家;创建了7处科技企业孵化器,总面积达到27万平方米;拥有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研究中心。至2011年底,烟台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3家;万华、登海、绿叶、丛林、南山铝业5家企业进入全国创新型企业行列;烟台还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3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8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3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这些创新平台极大提升了烟台高端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

(二)烟台市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劣势

1.高端产业同质化较重。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烟台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高端产业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规模性支柱产业,并且在很多高新技术产业门类,以及在支撑此类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上,与其他城市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以青岛和威海为例: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三市都在试图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且在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产业门类相同,产业结构趋同,很难形成良好的分工和协作。

2.高端产业盈利能力偏低。烟台市的高端产业虽然已经起步,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整体发展水平偏低。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2010年该行业销售利润率仅为4.66%,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和制造业销售利润率8%分别低3.24和3.11个百分点;2010年该行业亏损率为15%,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率和制造业亏损率分别高2.09倍和2.18倍,而农副食品加工业只有3.13%。

3.高端产业研发队伍不强。高端产业作为智力、技术资源密集型产业,决定了高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必须聚集大量的技术研发人才,凝聚众多的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烟台高端产业技术研发队伍普遍不强。烟台市经济总量位居山东省第2位,但从事研发的人员数量和研发人员折合当量却位居第5位,直接影响了技术的研发能力,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依靠技术、设备的引进以及组装加工来实现其产值的扩张,导致高端产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始终处于微笑曲线的中低端。

4.高端产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是创新体系建设中最重要的主体,其结合的状况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发展。烟台各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强度还比较弱,产学研一体化程度还不高。比如,烟台职业学院的老师反映,他们所拥有的相当一部分实验设备在闲置,形成的大量具有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不具备成果转化的条件,迫切需要加强与企业的结合;而烟台高端产业集群内部主导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却有相当一部分是从集群外部获得,本土学、研机构的知识“溢出效应”难以发挥,产学研的合作协同效应无法形成。

5.高端产业配套能力不足。高端产业的集群特征反映了高端产业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任一高端产业对其他相关产业都有“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及“前瞻效应”。这就需要相关企业必须为高端产业提供足够的配套能力。烟台市中小企业发展相对滞后,为高端产业配套的能力不足。比如,烟台万华集团每年需要大量上游产品为其配套,但由于烟台缺少石化产业,不具备为万华配套供应上游产品的能力,全部需要从市外、省外乃至国外进口;在下游产品方面,由于MDI产品的主要市场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中东、欧美等国际市场,烟台地区基本没有围绕万华集团配套的社会企业,没有形成消耗MDI下游产品的市场规模,大部分都销往外地市场,这既增加了企业物流压力,又严重降低了整个产业链的规模总量和经济效益。

表1 青烟威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布局

表2 烟台市行业销售利润率及亏损率

表3 青烟济三市相关数据比较

(三)烟台市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机遇

1.高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日益优化。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一项重要抓手,烟台市委、市政府把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放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并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出台了 《关于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意见》,确定了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工作目标,明确了高端产业重点内容和发展方向;市政府、科协等部门还联合举办了以 《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与烟台发展研究》为主题的学术年会,为打造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出谋划策;专门设立了每年1000万元的“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烟台市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启动了“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借脑引智工程”和“金蓝领培训工程”,为高端产业的发展构筑起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这些战略决策和政策措施的出台,为烟台进一步加快高端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转移正在加速。目前,世界经济已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转移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自国外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空间进一步拓宽,这就为烟台高端产业的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烟台是连接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枢纽城市。在东北亚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承担着沟通中日韩、辐射朝鲜、蒙古、俄罗斯的重任,并成为连结环渤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其区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日韩等国家不断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移,不断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这为烟台经济发展和接受高端产业转移创造了良好的机遇,烟台应抓住这个机会,积极投身到世界经济发展浪潮中。

3.全球金融危机的形成正加快推进新的科技革命。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全球金融危机都会带来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提供新的增长引擎,才使得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次金融危机也不例外。在全球“救市”措施中,不少国家和地区不约而同地将新科技看作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烟台也要充分利用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新契机,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运用科技的力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烟台高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烟台市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威胁

1.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大。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慢,国际市场急剧萎缩,订单数量锐减,内需不足,这就给包括高端产业在内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稳定的市场因素。当世界各国都在谋求转方式、调结构,都在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时,高端产业产品的应用和落地就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2.技术瓶颈的制约日益加剧。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技术优势,会更加严格控制技术外溢,在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技术壁垒等方面采取更苛刻的措施加强对我国高端产业发展的约束。而我们在大量引进外资的同时,其实是为他人的技术提供了更大的应用与市场空间,我们自身的技术创新活动则被“挤出”和边缘化。在此背景下,烟台市高端产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市场空间将受到严重威胁。

3.区域内的竞争风险加大。按照山东省的规划,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要形成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三市为依托,具有不同特色的高端产业体系。但由于行政区划和政绩考核等原因,城市间的协调机制并未真正形成,各市的比较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从各城市的产业布局来看,相当一部分高端产业存在同质化竞争的问题,这既造成资源的浪费,又加大了企业规模化发展的风险;既不利于高端产业的健康发展,又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世界范围内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趋势和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历史机遇,烟台应该充分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遇,破解威胁,使高端产业加速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参考资料

1.牛勇平,肖红.高端产业相关研究述评与展望[J].经济学动态,2010,(2):84-87.

2.杜人淮.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必要性及举措[J].现代经济探讨,2007,(11):17-21.

猜你喜欢

聚集区烟台市烟台
成都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灌木丛篁图》
烟台市苹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教育中的探索——以烟台市博物馆为例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土族聚集区传统常用野生植物及相关传统知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