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案例在中职《Photoshop CS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2012-10-11施学兰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滤镜网络资源案例

施学兰

(铜山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徐州 221116)

案例是通过对问题的描述引入情境,再进行分析、演绎、推断、归纳,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法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案例以书面的形式被展现,是作为被剖析的对象,教师和学生要共同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等工作。案例教学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各种各样的实际情境中,学生通过完成案例掌握案例涉及的知识和技术,进而获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Photoshop CS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知识面广、内容多,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发现教材中的案例往往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比如案例的数量不足,或由于教材编写的时效性,教材中的案例显陈旧。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要新颖、典型、有代表性,要与教学内容吻合,这样,案例的开发就成为任课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网络的开放性、及时性和互动性为案例教学开辟了新的空间,网络案例不但更新及时,而且内容丰富,更能节约开发教学案例的成本,是教师开发教学资源最高效、便捷的途径。

网络案例在教学中应用的过程

利用网络案例进行教学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巩固阶段,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案例教学过程图

准备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任务设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网搜索案例,确定教学任务。任务内容包括:任务名称、活动形式、活动时间、案例。案例内容包括:案例标题、关键词、相关资源、经典分析等。学生根据教师要求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

实施阶段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操作过程,分析知识要点,创设情境,提供案例相关材料,包括教程、图片、网络链接等,提出问题,营造一个积极的案例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过程中来。学生通过网络收集资料,查看教师提供的材料,形成个人的学习分析,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完成案例的操作。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监督引导,并在学生出现经典分析时给予鼓励,最后进行综合分析。

巩固阶段 对学生的作业师生共同分析讲评,由学生撰写案例报告。

网络案例教学实践

教学内容 教材“第十四章 滤镜”。

教学分析 本章知识是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之一。教材针对不同的图像分别对滤镜的各操作命令进行了阐述,知识点相互独立,学生在运用时往往不知道该用哪个命令来实现所需要的效果。教师在讲授完书本知识后有必要使用综合实例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教学过程 (1)教师准备案例。以“百度”为搜索引擎,在文本框中输入“PS滤镜实例”,在搜索结果中选择“PS联盟”,打开“PS联盟”网站后选择“滤镜”专区中的案例,如图2所示。(2)案例与课程整合。如应用“滤镜”专区中的“制作简单格子布背景”①巩固学习滤镜中“扭曲”、“艺术效果”、“像素化”命令;应用“滤镜”专区中“制作逼真的石头”②巩固学习滤镜中“液化”、“模糊”命令;应用“滤镜”专区中的“制作漂亮的抽象艺术玫瑰”③巩固学习滤镜中的“渲染”、“像素化”、“杂色”、“锐化”等命令。将案例中用到的知识与教材知识点整合,形成教案和课件,上传到校园网相关版块。(3)课堂教学:教师展示课前应用网络资源制作好的案例效果,分析案例制作过程并演示,学生观看并进行模拟练习。(4)拓展学习。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进度快的学生给出相关网络链接,要求其自行选择案例练习,并形成“.PSD”格式的文件上交作品,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上校园网继续学习。(5)学习效果评价。学生将作业上传至校园网,师生共同分析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图2 “PS联盟”网站及其“滤镜”专区示意图

网络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呈现出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特点,这使课堂教学带有松散性、不确定性和难控制性。

学生在网络中能比较容易地获取信息,但在大量信息面前,学生容易出现不求甚解、求新、求快、求刺激的倾向,或者盲目浏览大量网络信息,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还会浪费宝贵时间。因而,教师要对网络教学进行有效的设计,对网络教学案例进行精心分析、策划,还要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一定的预见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必须自己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这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和先进的多媒体网络,许多教师出现“技术恐惧症”,在大量信息面前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尤其要有适应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开放教育观念。

同时,网络道德教育迫在眉睫。信息的丰富伴随着信息爆炸、信息污染,网络上流动的各种冗余信息成为干扰青少年选择有用信息的“噪音”。作为网络主体的青少年,由于好奇心强,处于发育不成熟阶段,容易受到不健康内容的侵蚀,更容易出现违规行为。因此,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化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要想在网络上受益就应该遵守网络规则,使学生学会分清虚拟社会和真实社会的不同,是网络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注释:

①见 http://www.68ps.com/jc/big_ps_lj.asp?id=855

②见 http://www.68ps.com/jc/big_ps_lj.asp?id=806

③见 http://www.68ps.com/jc/big_ps_lj.asp?id=926

[1]晏连富.述论中学历史教学与网络资源的应用[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8.

[2]谢芳红.网络资源知识的获取[J].科技博览,2009(6).

[3]许磊,武书彦.论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J].光盘技术,2009(3).

[4]周荻.浅谈职校专业课教学网络资源的整合与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

[5]刘晓霞.浅谈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模式[J].福建电脑,2009(3).

[6]张甲秋.“平面设计”课程改革分析[J].职教通讯,2011(4).

[7]阙清贤,费晓燕.PS课程的模块化与案例化教学方法探讨[J].计算机时代,2009(1).

猜你喜欢

滤镜网络资源案例
知识组织理论下图书馆网络资源发现服务体系优化研究
“绿瓤西瓜”横空出世 是滤镜合成还是“确有其瓜”
Algoblu发布NEV网络资源虚拟化平台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高坚Nuances系列Extreme Full中灰密度镜套装
基于SDN的分片网络资源编排系统设计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日本网络资源存档项目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