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网络环境下职校任务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

2012-10-11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法评价设计

林 玲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 广东 广州 510370)

任务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并被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方法。20世纪90年代任务教学法被引入我国,此后我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包括职校开始了任务教学法的尝试和探索。随着任务型大纲及相应教材越来越多地问世,任务教学法正在快速发展。

职校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被动和依赖教师的现象,学习能力较低,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对职校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职校教学中,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任务教学法的优势和作用?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尝试利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在资源共享、协商交流和学习评价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市场对网页设计的实际要求以及网页设计相关知识和技巧开展教学,让学生带着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从而更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任务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教学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任务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任务教学法的特征

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确定任务是核心,怎样驱动是关键,信息素养是目的。

以任务为主线 任务教学法的核心是任务的设计,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整个课堂教学以任务为主线,师生围绕任务互动,学习以任务完成为标志。

以教师为主导 任务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师的作用将发生改变。在任务教学法中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任务情境的创设者、学习平台的提供者、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者、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以及课堂教学的监控者,发挥着主导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务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学生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任务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学到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并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还包括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体现了任务教学法的教育理念,对于任务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给予了充分的理论支持与指导。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应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即不仅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同时也要全面地培养人格。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为:(1)学生自身具有学习能力。(2)学习符合学生自身的目的时才会有意义。(3)当学生负责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4)学习者对学习具有浓厚兴趣时,所学到的知识对学习者记忆来说,是最持久、最深刻的。(5)同伴教学和小组学习均可促进学习。由上述观点可以看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知识和权力的拥有者,而是知识学习的促进者和主导者。教师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并营造促进学习的气氛。这种观点与任务教学法所蕴含的教育理念相符合,为任务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把智能界定为“个体用以解决或生产出为一种或多种文化或环境所珍视的问题和产品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对任务教学法的指导意义在于:(1)在教学中,要把教学问题分成一个个真实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和提高技能。(2)由于人的智能是多维的,所以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就要考虑任务是否能够促使人全面发展,从而全方位提高能力。(3)由于智能是可以发展的,所以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基本任务使一些成绩差、表现不好的学生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同样的教学内容,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教学,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任务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

任务教学法符合职校《网页设计》课程的层次性和实用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网页设计知识和技能。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应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主要担任以下角色。

(一)教师是资源搜集者和任务的设计者

网络资源浩如烟海,包罗万象。我们想要的图片、文本、动画等,很多都可以在网上找到。但是网络垃圾也很多。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为任务教学法服务,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相关的教学主题,设计适合学生的任务,搜集、加工和制作相关的资源,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过程,自然而然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目的性原则 学习任务必须与教学主题相关,并且有明确的目的,如在学习《网页设计》“表格设计”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为学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自选的内容主题,用表格定位的方法制作主页。同时,告诉学生相应的要求细目及评价标准。这个目的非常明确,由于了解了评价标准,要完成任务,就必须会用表格。这样,学生都非常积极主动地学习表格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创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内心的表现欲和好胜心,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任务适当原则 任务教学法的启动就是任务的建立和下达。任务的难度关系到教学的成败。这个任务应该是学生通过适当努力能够完成的。所以,任务设置要适当。

学用互相促进原则 任务教学法中,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用然后知不足,先用后学,学以致用,从而达到学和用相互促进。

(二)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引领者和学生互动的合作者

任务教学法,就是设定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任务教学法重视的是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能力和策略的培养,重视知识和技能训练活动。当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的时候,他们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将得到不断的训练和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做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与学生互动的合作者。

教师是任务的呈现者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 教学目标也就是教学任务以及完成任务后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任务呈现是任务教学法特有的教学环节,而教师则是这一环节的主导者。任务教学设计应一开始就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相关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教师要制定好策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激励每一位学生。如在《网页设计》“页面过渡”教学过程中,在提出任务要求时,不仅要给出参考样品,还要给出学生之间的竞赛要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是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 教师一要参与讨论,在众多问题中筛选提炼出最适合某个或某类学生探究、积极思考的问题。二要在学生争论时能恰当地梳理,进行必要的引导。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与组织者 教师除了要设计教学任务,还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教师有时是示范引导者,有时是活动的参与者,有时则是释疑者。如在《网页设计》“图像查看器”这节课中,笔者在呈现教学任务后,让学生观察了参考样品,然后抛出要学生思考和讨论的问题:怎样实现这个效果。这样的思考类似头脑风暴,可以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只是释疑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三)教师是评价的设计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学习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手段是否成功要靠评价机制做出判断和反馈。为了有高质量的教学,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评价的设计要重在增值评价 有什么性质的教学评价,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因此,不能只注重评价结果,应把评价当所一个探索教学增值的过程,充分发挥评价的调节机制,通过评价推动学生朝学习目标不断前进。学生完成了一定数目的子任务,就应得到相应的鼓励性语言评价。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只完成了一两个子任务感到沮丧,教师的鼓励性语言是学生继续学习的最好动力。

采用多角度评价的方法评价学生 评价一个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如在《网页设计》“表格综合”这部分的评价中,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应从选题立意、技术含量、制作水平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例如,对如图1和图2所示学生作品的评价。对图1所示学生作品进行简要评析。(1)选题立意方面:网站的主题、中心明确,首页采用了Flash动画引导出整个主题,颇有新意。(2)技术含量方面:网站的首页使用Flash技术,能够切合主题,效果也很好;主菜单上使用了交换图像行为;二级页面使用了框架技术,并使用CSS技术处理了链接文本的显示问题;整个网站不仅有文本,还有声音、图像、Flash动画,内容比较丰富。(3)制作水平方面:网站的页面数量和层次均达到了要求,整个网站没有出现链接出错的地方,字体格式、大小和文本链接均经过了排版或修饰,但在细节方面处理得不够,存在如菜单文本颜色不够突出,框架的间隙太大等问题。对图2所示学生作品进行简要评析。(1)选题立意方面:网站主题没有用文字明确标识出来,但在栏目设计以及所选材料上还是能体现出游戏网站这一主题。(2)技术含量方面:采用表格结合框架技术进行网页布局,页面里有文字、图片,使用Photoshop自行设计并制作了网站的Logo。(3)制作水平方面:网站结构相对完整,网站的链接能正常使用。不足之处是网站结构单一,首页和二级页面采用了相同的结构;内容单一;在配色上选择不当,采用了黑色的背景,以至于上面蓝色的字看不清楚。这名学生提到,做Logo时用黑色背景会让字体燃烧的效果表现得比较好,Logo用了黑色的背景,而为了不让这个Logo在网页上显得太过突兀,就让网页使用了黑色的背景。从设计思路来看,本末倒置了。

图1 学生作品——“海贼王”网站截图(首页及二级页面)

图2 学生作品——“帝兰”游戏网截图(首页及二级页面)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评价就是让不同的主体都参与到评价中来,包括教师、学生和学生小组。学生评价由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组评)构成。设置学生自评是为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成果的认可度,学生自评可以使学生主动去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对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利的。设置学生互评可以防止学生在他人的帮助下,或完全由别人代为完成任务获得不真实的成绩,还可以使被肯定方产生强烈的进取心,而使评价方产生超越对方的动力。为此,下课前须由学生填写课后自评及互评表,如表1所示。

表1 课后自评及互评表

教师评价是在课后根据学生的课后自评及互评表和学生的作业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总之,通过教学评价,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各项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发展;也应使教师从中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虽然在教学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但任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真正落到实处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二者并不矛盾,它们完全可以统一起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是靠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来检验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体现得越充分。这正是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追求的理想境界。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55.

[2]朱云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2(5).

[3]艾奉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1(9).

[4]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22.

[5]孙朝晖.“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的几个环节[J].中国西部科技,2007(5).

[6]段丽霞.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7]方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11(7).

[8]陈芳.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与误区[J].教学与管理,2009(18).

猜你喜欢

教学法评价设计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