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ED在特殊道路照明条件下的适用性分析与优化

2012-10-06王鹏展

灯与照明 2012年4期
关键词:荧光灯模范交会

王鹏展

(南京市路灯管理处,南京 210013)

1 道路隧道系统的照明适用性分析

1.1 研究目的

相比隧道大量使用的荧光灯光源,LED色温与其色温接近,并便于安装。同时由于隧道比较接近室内环境,能够充分发挥LED光源优势,所以南京在2008年开始在隧道中使用LED。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试验数据,分析LED隧道照明光环境光参量与荧光灯的优势,对存在问题进行优化。

1.2 研究方法与过程

我们将LED隧道照明实验地点定于新模范马路,起点位于金川河,终点位于古平岗。该隧道按双向双洞六车道,地下段长度1147 m。单侧设计宽为11.5 m,单向三车道,按交通流量大于2400辆/h、最大车速为60 km/h标准设计,每隔50~80 m设有直通地面的采光通风井。

我们在2008年6月先行进行了挂灯试验,试验段位于隧道北侧洞,施工桩号310 m至440 m处,为该隧道的典型路段,在320 m,380 m及440 m处的南侧有三处采光通风井,每个井由2个约为7 m×5 m的通风口组成。试验共采用LED隧道灯54盏,南北两侧各27盏,按布灯间距5 m和6 m两种方式分两段设置。进行对比测试。光源标称功率60 W/盏,实测灯具功率73 W/盏,同时结合调光,每盏灯按双驱动模式配置。现场设专用表箱4回路供电,南北侧各2回路。测试中期对驱动运行的模式进行了调整,7月8日的数据为调整后数值。因为最后选定的方案为布灯间距5 m,故只列出5 m的检测数据。具体过程归纳如下:

(1)试验地点

南京快速内环北线新模范马路隧道。

(2)光源参数

LED 2×30 W,双模块独立系统,可独立开关。

(3)现场情况

①试用LED灯54盏,南北侧各27盏,视在功率72 W/盏。

②专用表箱4支路供电,南北侧各2支路。

③隧道宽12 m,高6 m。

④测量范围 k380-k410段,长30 m。

⑤测点分布横向间距5 m,纵向间距2 m,总点数49个。

⑥测量时,南侧有临时照明用小功率节能灯未拆除。

(4)测量过程

新模范马路隧道道路照明亮度测算按照4点法布点测算,沿车行纵向布置7点,横向布置7点,共49点,测量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新模范马路隧道LED照明测试图

第一次测量:2008年6月5日晚8:00。

①全开 平均照度63 lx;照度均匀度0.6;纵向照度均匀度0.745。

②半开 平均照度32.3 lx;照度均匀度0.46;纵向照度均匀度0.6。

第二次测量:2008年7月8日晚8:30。

①全开 平均照度75.66 lx;照度均匀度0.56;纵向照度均匀度0.72。

②半开 平均照度49.9 lx;照度均匀度0.45;纵向照度均匀度0.58。

第三次测量:2009年8月6日凌晨0:28。

全开 平均照度81.26 lx;照度均匀度0.49;纵向照度均匀度0.6。

1.3 达标性分析

表1 隧道夜间照明亮度表

图2 新模范马路隧道LED照明光环境测试现场

我们将测量数据与《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照度规定比较(见表1),得到该LED隧道灯符合要求。新模范马路隧道以设计时速60 km为参考,夜间平均照度达到81.26 lx,照度均匀度0.6,超过了指标要求。

因此得出结论,LED在隧道照明中光环境满足设计要求,可以推广应用。

1.4 与荧光灯隧道照明光环镜的比较分析

(1)光源功率的比较分析

在相同条件下,我们用Caculx软件模拟计算新模范马路隧道条件下,换用荧光灯测算,要达到LED测试得到的平均照度75.66 lx,以及满足其他主要光参量达标,可用某知名品牌荧光隧道灯55 W以上功率替换。

表2 玄武湖隧道照明光环境测试值

表3 玄武湖隧道/新模范马路隧道照明参数对比

(2)照明光环境效果的比较分析

我们选取了南京典型的荧光灯隧道照明工程玄武隧道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在完成了测试数据整理后,我们将玄武湖隧道荧光灯照明和新模范马路隧道LED照明作了比较分析,如表3所示。我们发现,LED隧道照明平均照度已超过荧光灯照明,而在平均照度等参数上还低于荧光灯提供的效果。因此,在两种光源照明指标都超过照明设计标准的基础上,荧光灯隧道照明提供的光环境效果具有优势。

1.5 结论与优化建议

由此我们认为:①目前LED环境效果与荧光灯相近,但个别指标仍有差距;②通过合理的照明设计,LED完全能够满足隧道照明需要;③相比在主干道、次干道使用LED,隧道LED照明优势明显,技术成熟,光环境达标,具备大面积推广条件。实际效果对比见图 3、图4。

图3 新模范马路隧道LED照明效果

图4 玄武湖隧道荧光灯照明效果

2 交会区LED大功率照明的适用性分析

2.1 研究目的

道路交会区机动车道照明标准应高于交会道路的照明标准,其照明标准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为了使交会区的照明水平和交会前路段照明水平相匹配,同样采用照度作为评价指标,也同样规定了照明标准的高档值和低档值。在交会区使用LED是否可行,我们以典型交会区为例作了进一步分析。

2.2 研究方法与过程

我们以南京312国道仙隐北路交会区为研究对象(见图5),长86.34 m,宽68.84 m,该规模的交会区是大中型城市照明中的通常情况。经DIALUX模拟软件计算,当在该交会区四个角点分别采用3×600 W高压钠灯,15 m高度的中杆灯照明时,平均照度才能达到55 lx,照度均匀度为0.416,符合表4所示的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图5 交会区Dialux软件模拟照明效果图

2.3 数据分析

从计算数据与标准参数比较易知,本设计中所采用的光源功率正好符合标准,若再降低,则难以达标。则若换成LED照明,因LED光效目前稍低于高压钠灯,其每杆安装功率应达到1800 W以上。一方面,按大功率芯片每片3 W来计算,则每杆应安装600颗芯片,热效应会非常明显,散热问题难以解决;另一方面,温升过快必然导致光效下降与芯片损坏等后果,降低了路面平均照度。交会区是交通事故易发区域,在设计标准中就已经明确了平均照度高出邻近路段50%的要求。

表4 交会区照明标准值

2.4 结论与优化建议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得出结论:LED若应用在交会区照明中,照度不稳定、不达标,不能投入使用。

因此建议,目前LED不适合交会区大功率照明使用。

3 人行道路照明适用性分析

3.1 研究目的

LED是否符合人行道路照明应用,实际应用效果的评价。

3.2 研究方法与过程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规定供行人和非机动车混合使用的商业区、居住区人行道路的照明标准值应符合表5的规定。人行道路照明对照度(亮度)均匀度无要求,因此对灯具配光要求相对较低。目前多数LED产品均能符合使用条件。为了验证这一观点,我们选取了南京产某款35 W LED庭院灯,安装于夜间人流量小的南京国画院4 m宽的街巷,并用4点法对路面照度进行了数据测量,结果见表6。

表5 人行道路照明标准值

表6 国画院LED庭院灯照度测量值

经计算,得该路平均照度为8.98 lx。该路原路灯为150 W高压钠灯,测试得平均照度达25.7 lx,严重超标。

3.3 结论与优化建议

在以上数据基础上,我们得出结论:在人行道路照明平均照度低,无均匀度要求,LED路灯适用于人行道路照明,发挥了其功率因地制宜灵活变化的优势,优化了光环境,保证了流量小的道路的基本照明需求。同时,节约了电能,属于低碳照明。

建议:在支路、街巷使用LED道路照明,发挥LED节能优势。

4 高绿化覆盖率地段LED道路照明的适用性分析

4.1 研究目的

上文中,我们不仅对LED道路照明光环境进行了分析,并且研究了LED路灯的适用场所。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发现,LED要推广应用到城市道路照明领域,另一个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是光的遮挡问题。城市覆盖于绿化中,以南京为例,总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下面从2006年我们参与的《南京城市照明专项规划》编制过程中研究绿化对道路照明的影响。

4.2 研究方法与过程

2006年,我们规划编制小组经过30天的现场测量和调查,对南京21个照明电源点、13条快速路、55条主干道、10条次干道、10条支路、8个街巷、7个交会区、3个商业片区、3个居住片区、14座立交桥、5个广场的照明状况,范围覆盖了南京主城区及近郊。获得数据包括照度、照度均匀度、亮度、亮度均匀度,纵向均匀度等主要指标,见图6。

图6 南京功能照明质量综合统计图

根据图6的数据分析发现,平均照度值达标率达79%,而相比之下,照度均匀度达标率仅为38%。调查发现,主城范围内各条道路功能照明受绿化干扰的达50%以上,相当一部分路段由于树大枝茂,以致于见树不见灯,路面照度均匀度无法满足通行的基本需要。因此,避开绿化干扰,切实提高照明效率,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南京道路绿树成荫,起到了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作用。但是由此引起的道路照明问题十分突出。如图7所示,珠江路cosmopolis灯具试验时遇到的行道树遮光问题。如图8,典型的树中灯现象。

图7 珠江路cosmopolis试验段

图8 典型的树中灯

4.3 结论与优化建议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得出结论,LED道路照明因光源功率的限制,目前不适合在绿化覆盖率高的地区使用。这一点引起了我们实验小组的重视,在LED路灯试验时,选择了近郊的泰山路、九乡河东路、市区的解放南路等行道树影响较小的路段,获得了理想的测试数据。

建议:LED路灯应用到道路照明中时,应避开树木繁茂的路段,提高光利用率,保证路面平均照度。

5 小结

LED光源在城市道路照明中的推广应用核心是道路照明光环境的控制,它是复杂的光参数控制体系,集合了灯具设计、专业照明设计、发光芯片设计多项技术,涉及了传热学、光学、电学、材料学等诸多领域。同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要将LED路灯更好地运用到道路照明中,就应充分考虑特殊条件下LED灯具的适用性。任何一项新发明在使用初期都会遇到种种问题,但LED技术正突飞猛进。随着LED芯片光效不断提高,LED灯具设计的日趋合理,LED道路照明的潜力将能被充分挖掘。

[1]陈大华.绿色照明LED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刘磊实,冀晓健.LED光源在城市道路功能照明中的试验与分析[J].照明工程学报,2008,19(4):85~89

[3]刘磊实,林卫,王鹏展.LED光源在城市隧道照明中的应用与分析[J].照明工程学报,2010,21(3):50~55

[4]CJJ45-200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S]

[5]Ackermann R. Optical approach for led headlamps.ISAL 2005

猜你喜欢

荧光灯模范交会
◆ 灯具
◆ 灯具
◆ 灯具
从平江起义走来的模范红十二团
2019年,水交会来了!
立方体星交会对接和空间飞行演示
模范邨
——给祖母
模范护工
一切以交易的名义——首届黑马创交会揭秘
2011财政补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招标工作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