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照明规划中的人文体现

2012-10-06张海滨

灯与照明 2012年4期
关键词:夜景人文景观

张海滨

(1.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45;2.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5)

0 引言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演变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现代城市规划是社会改良运动、政府行为和工程技术的结合体,是“城市发展的一种预期和实现这种预期的行动纲领”,它以未来为价值取向,预测城市发展趋向,营造个性城市文化,突出城市的人文关怀。

而城市照明规划作为一门新兴的专项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大系统中,从属于整体,作为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应随着满足整体发展的要求。随着城市规划中人文主义的要求日益强烈,如何在城市照明规划中体现人文精神,将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 人文的涵义

世界对于人的意义取决于人对世界的感受。在人的感受与被感受的世界之间存在着一个中介,那就是人文。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具体到城市,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方面,城市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这就要求在发展经济、文化、城市特色、环境保护等方面均要重视人的主体性,规划建设宜人、宜居的“和谐”社会。通过科学精神的建设,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奠定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动力;通过人文精神建设,矫正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负效应,减少代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 城市照明规划的涵义

城市夜景观已逐渐发展成为城市景观组成的重要部分,城市照明被提升到了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城市照明规划成为控制城市夜景的有效方法。

众所周知,城市照明规划是为了营造更好的城市夜间景观,结合现代的科技手法,对城市现有的夜景资源进行整合,合理配置,并对城市的夜景观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城市照明规划实质是形成城市的物质实体空间,是通过人对存在物的感知,升华成为对景观的认识,而后有自己的逻辑推理过程,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所以,城市照明规划必须考虑人的因素,以人为本,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引导人们的感知,形成最好的夜景效果。

3 城市照明规划中的人文体现

3.1 经济方面

如图1所示,这是国际暗天空协会(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n)拍摄的一张全球夜景的照片。它可以明确地反映出现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地方的夜景建设情况,也可以反映出城市夜景与其经济发达程度的密切关系。由此可推断,城市夜景状况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正确体现。同时,城市夜景又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它们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图1 世界夜景全貌

进行城市夜景照明规划,可以带动城市旅游发展、促进城市夜间消费、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其中人是中间的纽带,通过人对城市夜景观的感知,而影响到人的心理状态,从而促动人的行为。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通过合理的照明规划、精心的设计,这就要求在技术层面必须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首先在照明的亮度方面,必须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抓住人在夜间具有趋光性的特征,带动夜间经济的发展。譬如商业区应规划为高亮度区,以求吸引人们进行商业消费。其次,在照明光色方面,须进行合理的规划,针对人们对光色的不同认知、感触,应运用黄色、红色、暖白色等能营造热烈气氛的光色来刺激人们进行经济活动。最后,在照明方式的选择上,应选用新型的、高科技的照明方式,在营造良好城市夜间景观的同时,针对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来聚集人群。同时可采用动态的照明方式,来吸引消费者。

3.2 文化特色

城市夜景是城市品位的展示,也是城市魅力的体现,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城市照明规划必须紧密结合城市特征,以灯光来体现城市的人文气息,并形成一定的光文化氛围。在进行城市照明规划时,必须根据城市的文化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避免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地域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来源于城市的文化资源和历史底蕴,来源于市民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

在进行城市照明规划时,需要对城市的历史文化区域进行专门规划设计,必须以保护历史、突显文化为基本出发点。在历史文化风貌区中遴选出极具代表性的、足够数量的景观照明对象,对其进行的景观照明要与载体风格、所在的街区形态相适应,从而弘扬、突显出历史沧桑感、文化厚重感,体现出历史文化风貌区传统的文化品味。对于重点的照明载体,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并且分别进行详细规划和概念设计。另外,根据各历史文化风貌区以及其中包括的各照明对象的地位和性质,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不同等级的保护措施。

此外,一个城市的现代文化主要通过城市中的现代建筑、景观等物质实体来表达,其反映的就是城市中人们具有的精神风貌、道德风尚。城市照明规划中,应把反映城市现代文化的重要建筑纳入照明架构中,区域亮度平均值应设置在中高水平,光色以白色为主基调,色温控制在4000~6500 K,可以点缀彩色光,同时采用先进的照明方式,如LED动态照明,以突显城市的现代文化风貌。同时设置具有寓意的景观灯、景观小品,表达城市居民的精神风貌,反映城市的活力与生机。

3.3 环境保护,以人为本

城市中多余、不科学的景观照明和随意的照明方式将导致光污染的产生,对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都可能产生影响,对城市环境存在着生态负面影响,也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能源。另一方面,照明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暗背景的衬托,若城市照明不加控制、随意设置,将导致天空亮度过高,不仅影响城市夜景观的效果,同时对夜间生态环境更是极大的破坏。

所以,无论从形成良好的城市夜景观的角度,还是从保护环境及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在城市照明规划中需制定具体的策略,防止上述现象出现,实现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小结

城市形象与特色的塑造并不仅仅限于对城市景观的塑造,因为作为观赏主体的人对观赏客体城市夜景的感知不是孤立的,必然同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实际上进行城市照明规划,设计城市夜景,就是在组织人们的夜生活,使生活在夜环境中的人们都能获得精神与物质的满足。为了形成美好的城市夜间景观,就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照明规划,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依据人们的心理、物质、精神需求,创造出舒适宜人、丰富多彩、充满生机的夜环境。

城市照明既是科学性的技术手段,又是人类文化的艺术表现,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是感官满足与心理需求的交融。城市照明环境就是要将人、物、光的不同特性相协调,将社会普遍规律与个体审美情趣相统一,来营造和谐、整体的城市照明环境。

城市照明规划是具体实施的手段,在规划中需要用合理的规划方法、先进的照明理念、先进的照明技术对照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制定不同区域的亮度等级,制定不同的光色方案以及选用恰当的照明方式,对夜间景观进行合理的归类、梳理,以人为本,重视表达城市的人文气息,以形成“和谐”城市。

[1]王中.城市规划中人文关怀的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2):64~68

[2]李阎魁.城市发展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J].现代城市研究,2005(6):52~56

[3]欧阳胜,吴越.“和谐社会”背景下城市规划的人文内涵[J].中外建筑,2007(04):68 ~70

[4]张建栋 ,林瑾.城市人文与规划建设[J].浙江建筑,2008(8):5~8

[5]高路.城市夜景经济——景观性照明对城市夜间经济的影响[D].天津:天津大学,2007

[6]胡华.夜态城市——基于夜晚行为活动的城市空间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7]王莉.城市形象与特色的再塑造——浅析城市夜景照明设计[J].美与时代,2007,12:86~89

[8]阙涛,宁宝乾,曹东.城市夜景照明规划初探[J].照明工程学报,2004,3(15):58 ~61

[9]霍小平.城市照明规划浅思[J].城市问题,2006,5(133):28~31

[10]刘锡城.城市照明设计方法探讨[J].南方建筑,2006(9):95~96

[11]吕传庭,曹小曙,闫小培.文化认同与城市规划的终极关怀,2005(3):77~79

猜你喜欢

夜景人文景观
不妨写夜景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Lightroom让夜景照片更通透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城市夜景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