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2012-09-30郭艳平杨清成刘建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病因硬化

郭艳平 杨清成 刘建敏

河南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安阳 455000

脑卒中好发于老年人,但近年来研究显示<45岁的青年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且以缺血性卒中为主,诸多研究表明青年脑梗死与中老年脑梗死有相似之处外,还有其自身特点[1]。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神经内科2007—2010年收治的45岁以下脑梗死患者120例,男74例,女46例,平均年龄(33.4±5.6)岁。中老年组为同期45岁以上脑梗死1100例,男684例,女426例,平均年龄(65.8±7.5)岁,所有患者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脑梗死诊断标准。均行头颅CT或 MRI+MRA、心电图,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检查,行颈部血管彩超、心脏彩超等检查。对2组的病因及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TOAST分型,对2组各型间的发病率进行比较。

1.2统计学分析各组数据在计算机上用SPSS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2。

表1 2组患者危险因素比较

表2 2组患者TOAST分型分布比较 [n(%)]

3 讨论

3.1危险因素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已提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年轻化,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也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在机械应力影响下,脑动脉内膜损伤,使血小板易黏附聚集,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产生,并引起远端血管痉挛,导致血管缺氧、坏死及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糖尿病主要改变内皮细胞功能,促进斑块的不稳定,血液黏稠度增高,高血脂,导致血栓形成。其中有较多研究证实血脂的异常、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升高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引起的细胞功能紊乱和增生反应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氧化型LDL(ox-LDL)有抑制LDL受体调节血脂的功能,而血TG升高则是原发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3]。长期饮酒特别是酗酒,可引起血小板功能紊乱,降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促使血液在血管沉积[4]。尼古丁破坏高密度脂蛋白,加重脑动脉硬化引起脑卒中,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血管内皮的毒性作用,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激活血小板的黏附性和聚集。有研究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亚洲中青年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5]。本研究显示这些高危因素在2组患者中发病率相当高,高血压、吸烟及饮酒在中老年组尤为显著,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青年组较为显著。

3.2病因学特点2组病人病因均以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因素、血管炎常见。近年研究显示早发型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而中老年组以LAC为主,ATR、LAC在中老年组明显增加,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变性改变明显增加。心源性脑梗死是青年脑梗死仅次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病因。炎性动脉疾病导致的血栓形成和心脏瓣膜病时附壁血栓栓子脱落被认为与年轻人脑梗死关系密切。卵圆孔未闭近年来发现成为心源性脑梗死的重要栓子来源。本研究显示青年组OTH明显高于中老年组,表明青年组病因广泛,应详细研究,积极进行相关检查。

青年脑梗死病因复杂,需广泛研究。及早做出病因分析,查找危险因素,戒烟酒,控制体质量,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预防和减少脑梗死发生。

[1]张敏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1):27-30.

[2]谢淑萍,赵立杰,梁宝华,等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发病年龄等相关因素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0,21(3):217.

[3]黄华,杨彬 .青年脑卒中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5):24-26.

[4]Razzaq AA,Khan BA,Baig SM.Ischemic stroke in young adults of south Asia[J].J Pak Med Assoe,2002,52(9):417-422.

[5]Tan NC,Venketasubramanian N,Saw SM,et al.Hyperhomocy steinemia an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among young aian adults[J].Stroke,2002,33(8):1 956-1 962.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病因硬化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