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不完美和解

2012-09-25刘晓梅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身心丈夫时代

刘晓梅

徐老师和丈夫发生了激烈争吵,丈夫冲她怒吼:“我受够了!你什么都不满意!对孩子不满意!对我也不满意!永远是抱怨!抱怨!干脆散伙!”

徐老师一直觉得是自己在忍耐丈夫,然而丈夫的摔门而去,使她惊愕地发觉,原来丈夫也一直在忍受自己。

做班主任工作十几年了,徐老师一直对自己严格要求,凡事力求完美。可徐老师总是感到不满意,变得越来越爱抱怨了:学生越来越难教育,经常制造突发事件,打乱她的计划;工作量不断地增加;孩子开始进入叛逆期;丈夫工作忙、应酬多,夫妻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身体发胖、皮肤黯淡无光,体质下降,总是病怏怏的……

现在很多女老师都有跟徐老师同样的感觉,为什么工作压力这么大?为什么事情总是不如自己预想的完美,甚至跟预想的大相径庭?

无可否认,这是一个要求好而更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接受欣喜变化的时代,同样,这也是一个容易让人产生许多欲望的时代,是一个让我们总是因欲望无法满足而焦虑的时代。我们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无论是物质方面的,还是精神世界的,我们都希望极致圆满。当工作和生活都以普通的模样平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失落的心如何面对这样的不完美呢?

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

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就看他能否欣然接受自己身体上的不完美。因为没有人真正拥有完美的身体,既使是神话中的美神,依然有某些瑕疵。同样,想要了解自己是否具备良好的心态,就要看自己能否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以豁达、释然的心态对待我们必须面对的“不够好”,就能够保持身心的平衡,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完成任务的美好过程,而不是只关注结果是否完美。

不要从开始就一定要“最好”。

近20年的中国教育过度追求分数,缺少对孩子内在品质的关注,这就像一种比较顽固的病疾在学校里漫延。教师在这样的“病态”环境中,或多或少地“感染”了某些“病症”。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学生在“比较”中度过中学生活。比较成绩、比较家庭,父母的官职、收入、家里房子的大小、车子的品牌都成了比较的内容。而我们的教师也生活在比较的压力之下:所教学生的优劣、教学成绩的好坏、收入的多少、待遇的高低,还有人际关系、职称级别……比较的结果一定会有差异,而差异带来的纠结会引起心理感觉的不平衡。他是良好,我就要争优秀;他是优秀,我就要争取比他更优秀。如果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愤懑之情便在心中悄然埋下种子。

理性行为疗法创始人艾伯特将这类行为称为“不能忍耐症”。即所有事情的发展不应该妨碍我达成我期望的目标,必须符合我自己想好的方式,必须如我预期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不应该影响我享受生活的快乐,如果这些条件不能达成,就会使我有自我挫败感。

我们必须明白,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应先学会接受“比较好”或者“不太好”,不要从开始就一定要“最好”。循序渐进是所有事物发展的规律。

还要记住,对于困境,一定会有比愤怒和抱怨更好的解决方式。面对挫折,是选择从沮丧中解脱出来,重新振奋,还是更加沮丧,从此选择消极逃避。这决定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接受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对于学生,我们常常忽视同龄人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我们用习惯的认知态度对待这些不够优秀的孩子,这是很多教师在多年的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式。我们习惯的思维模式是:学生之间的所谓差异是“不应该”存在的,学生的不优秀都是他们自身造成的。我们忽视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忽视了现代儿童身心发展与时代的密切关联,他们的身心已经追上了时代的步伐,而我们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很多年前。这种思维定式让我们把学生之间简单的差异变成了复杂的差异,在没有解决已經存在的问题(学生品行散漫、学习的怠惰等)的情况下,又制造出了新的问题。

接受温暖舒适的简单生活。

以身体为代价换来的物质享受,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中国有句古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命只有存在,才可以享受世间的美好。目前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患癌症和肿瘤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很多中年教师的身心都处于极度亚健康状态,很多教师白天的工作强度已经很大了,还要牺牲休息时间办班补课,而多出来的收入大多是为了买房子、买车子,为孩子准备教育基金……追求适当的物质享受无可厚非,但过分追求,或为了满足和别人攀比的虚荣心,以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代价,就得不偿失了。

感觉好时要感激,感觉不好时要保持风度。

我们必须知道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你的特质是什么,在别人没有发现你的优势时,你自己要知道。同样的道理,当别人没有发现你的不足时,你也要明确自己的弱势在哪里。

如果你无法确定自己的弱势,那么请客观地写出5种你最突出的固执态度,看看能不能有点弹性,能不能朝灵活的方面改变。

把你的难题当成潜在的老师,这样你就会发现,你放弃了许多抱怨,获得了更多提升技能的时间和精力。

我们难免遇见不公平、不如意的人和事,但我们必须记住,人生很短暂,任何事都不如我们的健康重要,而好心态是健康的前提。所以,不要让不重要的事影响了我们重要的心情。面对这个世界,感觉好时要心存感激,感觉不好时要保持风度。这才是完美的人生态度。

E-mail:51213148@qq.com

编辑/王一鸣

猜你喜欢

身心丈夫时代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身心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