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医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对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2-09-20刘炳石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3期
关键词:偏头痛通络头痛

刘炳石

(江西省瑞金市人民医院内二科,江西 瑞金 342500)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周期性或者无规律的搏动性头痛,患者在发作前常有事物模糊、闪光以及肢体麻木等先兆,发作时患者常常头痛难忍,而且发病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偏头痛是众多头痛中最常见的种类之一,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现代社会中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西药对偏头痛的治疗疗效明显但是其不良反应多,中医药在治疗偏头痛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作用效果慢,治疗时间长。本研究通过对偏头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在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00例偏头痛患者,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为17-58岁,平均年龄为(33.2±8.3)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0年,平均病程为(5.3±3.2)年,发作时间最短40min,最长7h,平均时间为(3.5±1.2)h。所有病例偏头痛诊断标准均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颁布的“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ICHD—Ⅱ)[2]。排除标准:所有病例在入院前均经过CT、MRI或者MRA等影像学诊断排除有颅内肿瘤、颅内血管瘤、颅内血管畸形、等颅内不良病变患者,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脏疾病以及严重内分泌疾病患者、排除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将其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33.5±8.4)岁;治疗组患者共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32.3±8.2)岁。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发作时间、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服用西药止痛药西比灵胶囊(西安扬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30003)口服,5mg/次,2次/d。加用乙酰氨基酚(山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524 )、口服,0.5g/次,4次/日1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

1.2.2 在实验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中医学上认为偏头痛因气血逆乱、瘀阻脑络、脑失所养,药方可选用养血祛瘀、息风通络方法,并根据患者的头痛类型辨证论治酌量加减其他药物。养血祛瘀、息风通络方:当归12g,川芎20~30g,白芍15g,赤芍15g,蔓荆予12g,僵蚕12g,白蒺藜12g,蝉蜕6~9g,全蝎3~5g。

以下根据患者头痛类型辨证加减:①肝郁气滞型:治疗原则为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可加用郁金、香附等,心火旺盛者加用黄连、焦栀子,有恶心欲呕者加用法夏、竹茹等药。②痰浊上扰型,,治疗原则为降逆止痛,健脾化痰,可加用姜半夏、白术。③肝肾阳虚型:治疗原则为滋阴补肾,可加用熟地、枸杞、山药。④气血亏虚型:治疗原则为滋阴养气补血,加用药物为熟地黄、太子参、生黄芪等中药。⑤风刚上扰型:治疗原则为平肝潜阳、熄风通络,有便秘者加用龙胆草;有痰浊者加用胆南星、石菖蒲、白芥子;肝火旺盛者加加用栀子、龙黄芩等。并在以上辨证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偏头痛的位置,根据患者经脉循行部位加用引经药。每日1剂, 水煎分早晚 2次服,1周为1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所有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偏头痛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显效:疼痛程度减轻2级,伴随症状明显减轻,患者偏头痛疼痛持续时间或者发作次数减少2/3以上,随访基本没有复发;有效:疼痛程度减轻1级,伴随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持续时间或者发作次数减少1/3~2/3;无效:患者头痛症状以及伴随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患者治疗后复发率高。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随访

对本临床研究患者进行为期为2个月~1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7个月,随访方式采用电话随访方式,如有必要通知患者来院复查,每月随访次数为3~5次,随访中患者头痛的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复发情况等进行记录,并积极的治疗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1.5 统计学分析

对本临床研究的患者的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的形式来表示,并对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将检验水准设定为a=0.05,当P<0.05时,认为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疗效评价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疗效评价结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治疗组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头晕2例,嗜睡2例,口干1例,恶心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头晕1例,嗜睡2例,口干1例,恶心1例。两组患者其不良反应均不经过特殊处理后症状改善,两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偏头痛是头痛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主要是慢性神经血管紊乱性疾病,患者常常单侧或者弥漫性头痛发作,发作时头痛剧烈,难以忍受,而且常反复发作。在中医中归属于“头痛”、“头风”范围,中医认为,风寒外袭,血虚不荣是偏头痛的基本病机,偏头痛患者常有气血逆乱、瘀阻脑络、脑失所养,与脾、肝、肾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风、火、痰、瘀、虚相兼为病[3]。本研究药方选用养血祛瘀、息风通络方,其可归祛风止痛,活血养血,并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辨证治疗患者头痛,偏头痛患者有痰浊上扰型、肝肾阳虚型、气血亏虚型、风刚上扰型等分型,根据其特点分别对患者加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西比灵即盐酸氟桂利嗪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4],其可以特异性的结合钙通道受体,防止过量的钙离子进入患者脑部血管平滑肌细胞,预防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作,并可拮抗组胺和5-HT的作用,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其是一种解热镇痛抗炎药,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阻断痛觉神经末梢的冲动,从而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本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有效率为72.0%,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联合西药西比灵和乙酰氨基酚可以明显提高疗效,改善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但是偏头痛患者常虚实难分,射击多处脏腑失调,因而在治疗过程中要分清虚实,辨证治疗,偏头痛缓解后注意调节气血,以防头痛复发。

[1]黎凯雯.盐酸氟桂利嗪与对乙酰氨基酚合用治疗偏头痛45例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6):108-11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2-23.

[3]王宁,朱莉莉,谈友芬.气活血通络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偏头痛疗效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8(4):19-20.

[4]郎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偏头痛5O例[J].国医论坛,2010,25(5):31.

猜你喜欢

偏头痛通络头痛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头痛怎样保健
HPLC法同时测定六经头痛片中4种成分
注意!头痛可能预示着甲状腺问题
镇脑宁神胶囊治疗血瘀质型偏头痛80例
益温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0例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会变身的烦恼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
蛭龙通络胶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