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德载物宁静致远——访我国著名舞台机械专家段慧文

2012-09-19

演艺科技 2012年7期
关键词:国家大剧院有色舞台

文/本刊记者 潘 浪

段慧文是我国舞台机械行业的耆宿,从1982年主持设计我国第一套真正意义上的舞台机械设备开始,他参与的舞台机械设计、研发、审核、顾问、咨询、评标、培训、专著编写、标准编制等相关项目难以计数,历经了我国舞台机械技术与行业发展的全过程。接到专访段慧文老师的任务,记者既感荣耀又觉压力重大。如何在短短的专访文章中向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段慧文、展现他对我国舞台机械行业的杰出贡献,即使对段老师进行了5个小时的采访且收集了大量资料后,记者仍感觉力有不逮、迟迟无法落笔,只能力争从几个侧面来展示他那低调而厚重的人生。

青葱岁月

1938年,段慧文出生在河南卫辉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所教会医院的院长,母亲是该院的护士。段慧文从小被教育要老老实实做人且要有一门手艺,因此,有些早慧的他学习很刻苦。踊跃参与集体劳动和体育活动,蕴育了段慧文的集体主义精神、独立自强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

初中毕业后,段慧文以出色的成绩升入高中继续学业。1953年,抗美援朝志愿军的部分伤员回国后集中在卫辉进行救治疗养,学校号召献血,年仅15岁的段慧文第一个站出来献出自己青春的热血,在当地一时传为美谈。高中毕业时,国家正处“一五”计划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深入人心的时期,在老师的推荐下,段慧文报考了北京钢铁学院的冶金机械专业并被顺利录取,从此开始了与“机械”的一生之缘。

段慧文入学时北京钢铁学院刚刚成立3年,云集了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大学的著名理工、矿冶科教授,在老师的悉心教授下,段慧文充分汲取着知识,对数学、化学、物理、画法几何等基础课程,以及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炼铁机械、炼钢机械、轧钢机械等专业课程有了较为深入的掌握。

回首大学生涯,段慧文认为最大的收获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时代和学校给了他很多学以致用的机会。1958年下半年,全国掀起“大炼钢铁”运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段慧文与同学们也加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他被分到湖南省黔阳地区沅陵县发电厂,在技术科参加管理与技术革新工作。发电厂里有一位技术员是县劳动模范,没上过大学,但在实践中做出了成绩。在段慧文实习工作的半年时间里,这位技术员进行的数项技术革新,将厂子的生产能力和总效率提高了很多。段慧文被这位技术员的事迹和技术水平深深震撼了,他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光靠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实践方出真知。

在大学最后半年里,段慧文全身心地投入到毕业设计中,设计课题为当时国内比较先进的行星轧机的设计与制造。这项课题在国外已有相关技术,但国内没有资料。段慧文负责课题的整体构思、设计。经过近6个月的刻苦钻研,在导师的指导下,段慧文和同学们完成了这项课题设计,为他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涯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他之后从事的设计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百炼成钢

大学毕业后,段慧文被分配到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以下简称有色院)设备科,从事有色冶炼设备设计研究工作。当时正值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撕毁与中国的科技合作项目,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导致全国各地的苏联技术援助工程纷纷陷入停顿。段慧文敏锐地意识到,对于他这样的应届毕业生而言,这未尝不是一个充实自己、勇挑重担的机遇。于是,同事们发现,在白天的正常工作之外,这个新来的勤奋小伙子经常自己加班到深夜,案头总是放着三样东西:苏联专家未带走的图纸、俄语辞典以及心得笔记。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从1963年起,各地方设计院停顿的冶炼工程再上马。这一时期,段慧文将全部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1964年,全国开展设计革命,他更是常年奔波在外,先后参与了湖南株洲冶炼厂、甘肃白银冶炼厂和金川冶炼厂的复建和冶金机械研发工程的设计工作,这不仅为他积极了大量的工作经验,也对他技术能力的成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大量的工作实践中,段慧文养成了良好工作习惯。他特别崇尚奋斗精神,认为干工作“考虑问题要细,决心要大,干起来要自己追求完美。” 在甘肃白银厂工作时,他曾接手一项任务,负责加料起重机的课题设计,从开始调研到完成设计的两个月时间内,完成了100多张甲1图纸(折合)。当时有色院对图纸设计要求非常严,一张甲1图只有不超过8个错误(1个错别字也算1个错误)才算合格。而他的这100多张甲1图纸,在审核中没有被挑出一个错误,这让当时负责审核的领导大为惊讶,也非常满意。段慧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颇受时任有色院设备科科长朱学文的欣赏,他评价段慧文:基础好、理论扎实,勤奋好学,研究问题能到点子上,对自己要求非常高。

与国外专家交流

段慧文中学和大学时学习的外语是俄语,后来在工作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却苦于没有时间学习。“文革”开始后,院里的各项工作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段慧文没有参与辩论与批斗,而是利用这段时间充实自己,购买培训教材,跟着广播学习英语。1971年,院里恢复了部分工作,院教育处开办英语培训中级班,段慧文积极报名。一开始跟不上进度,在班里成绩最差,于是他奋起直追,下班后在办公室大声朗读,向读初中的女儿学发音。结业的时候,他的笔试成绩已经不错,听读成绩更是全班第一,这让当初劝他暂缓报名的英语老师刮目相看。

段慧文平时就注重技术理念和专业素材的积累,学好英语后,他更是整理留存了大量英文专业资料,不断充实自己的机械设计理论。他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工作方法,那就是:大量占有资料、缜密思考、果断行动。占有资料是为了继承和发展,接到一个设计项目后,他会比较各种已有技术和解决方法的优缺点,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充分地比较论证,确定解决方案;最后在实施阶段,果断按照已定方案行动,从不瞻前顾后、拖泥带水。1974年,有色院的各项工作相继恢复,同事们发现,段慧文的专业知识不但没有丢下,反而更强了。1978年,院里开展职称评定工作,他因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出色的工作能力,成为设备科“文革”后晋升的首批工程师之一。

结缘舞台

1980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提出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有色院成为企业化试点单位。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有色院经研究设立了3项试点多种经营项目,一是游乐园载人游艺机的设计开发,二是立体车库,三是载人索道。段慧文全程参与了游艺机项目,在对日本等国外游艺机市场调研后,段慧文和同事们自主研发设计了“自控飞机”、“魔术屋”、“勇敢者转盘”等大型游艺机,成为我国最早的游乐园载人游艺机开发者之一。但当时国内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虽然他们的设计是成功的,但只能在厂家制造完成卖出后得到10%的“图纸费”,很难实现有色院开发多种经营项目的初衷。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一次尝试并带有帮忙性质的机械项目使段慧文接触到舞台机械并成功将其打造成有色院多种经营项目之一。1978年,中央戏剧学院剧场要进行舞台改建,他们委托北京舞台艺术研究所的负责人张秉仁寻找舞台机械的设计单位,张秉仁联系有色院寻问合作的可行性。由于没有舞台机械的设计经验,时任代理专业组长的段慧文和同事们只能通过冶金机械的理论来讨论舞台机械的设计,至于这种机械是干什么用的、怎么用的,则完全不了解。在张秉仁等同志的指导下,他们先后完成了该项目一个转台、一个乐池升降台和一个防火幕的设计工作。当设计安装完成后,他们应邀去剧场观看试演,才对舞台机械的应用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1982年底,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90周年和迎接国庆35周年而准备演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中国剧院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因为已经了解到有色院具备舞台机械的设计能力,当时剧院建设项目技术负责人之一的张秉仁、许宏庄教授再次找到有色院寻求合作,院里成立了设计小组,段慧文受命担任组长。张秉仁同志拿出一份《莫斯科歌剧院设计规范》的影印件,希望能按照上面的要求进行设计。这是段慧文第一次接触专业的舞台机械设计规范,看过之后感觉收获颇多。经过3个月的封闭式课题攻关,由段慧文主持的8人设计小组成功设计出包括乐池升降台、主舞台5块升降台、车台、台上灯光渡桥、灯光吊笼在内的舞台机械系统。这套舞台机械不但在当时得到全面认可,通过了《中国革命之歌》演出的检验,而且一直沿用至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主研发建成的第一套真正意义上的舞台机械系统,对段慧文而言,正是在这一项目中全面了解了演出对舞台机械的要求,有色院也经过这次设计开始积累设计舞台机械的经验。

1984年,有色院承接了深圳大剧院的台上舞台机械设计,香港(英国)TT公司则承接了台下舞台机械设计。通过这一项目的合作,段慧文对国际舞台机械安全方面的设计理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随后,有色院又陆续承接合肥、南昌、乌鲁木齐等地剧院、会堂的舞台机械设计,这些项目均由段慧文主持设计。

1990年国家大剧院筹建组成立,委托有色院参加大剧院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舞台工艺和设备部分的起草工作,此项重任毫无意外地落到了段慧文的肩上。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参考了国外多家有代表性剧场的设计方案后,由段慧文主笔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出炉。后因资金等原因,国家大剧院建设项目延期至1998年才得以重新启动,有色院参加了国家大剧院建筑方案竞赛,段慧文主持了舞台工艺与设备方案的制定。现在国家大剧院除音乐厅外的3个剧场,特别是歌剧院的舞台设备工艺配置、设备选型、设备数量、设备技术参数乃至基坑深度等,都是以1990版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色院参与竞赛的方案为基础,综合各文艺团体、专家和教授的建议最终确定的。

国家大剧院建设项目重启后,刚刚退休的段慧文被聘为大剧院建设领导小组专家二组(剧场设备技术组)成员,参加了国家大剧院建设的各剧场舞台工艺设备技术方案、招标文件制定、评标等工作。在招标文件制定过程中,作为主要起草人的段慧文一方面借鉴国外招标经验,同时也根据在有色院的工作经验加入了设计联络会等元素。在国家大剧院舞台工艺设计、安装、验收、投入使用过程中,设计联络会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很多关键问题。他在国家大剧院奠定的舞台机械招标文件技术文本,成为后来国内新建改建剧场舞台机械招标的范本。 2000年~ 2009年,段慧文受聘加入国家大剧院工程建设业主委员会舞台设备部,经历了国家大剧院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虽然在这一阶段之前段慧文就已经成为国内公认的剧场工艺和舞台机械专家,但他谦虚地表示,在国家大剧院这10年的工作后,他才真正了解了国外剧场工艺和舞台机械的先进,加深了对舞台机械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他说,能够成为国家大剧院建设的一份子并发挥作用,是他一辈子难得的机遇。

学者风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得意事”,在他人看来,段慧文的“闪光时刻”有很多,或许是设计出全国第一台载人游艺机,或许是被任命为有色院副总工程师,或许是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或许是成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而他本人认为到目前为止最有意义的事,则是参与了三部技术专著的编写——担任《机械设计手册》、《机械设计图册》、《有色冶炼设备》的撰稿、审稿。段慧文坦言年轻时在工作上走过不少“冤枉路”,“当时没有技术标准,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一个配件,它的尺寸多少,规格怎样,可用在哪些地方,能承受多少压强,都要靠自己摸索”,他回忆起当时情景,仍抱有遗憾,“没有标准,我们就自己做,还要联合行业同仁一起做,为什么我说这三部专著意义重大,往小了说,它能让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有标准可依,有资料可查,可以少走弯路;往大了说,它为我国机械设备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标准,其实是中国工业得以腾飞的基础。”

虽然记者无法估算多少人会从这三部机械专著中受益,但却能从十年来段慧文在《演艺科技》杂志发表的近30篇文章中,一窥其思想和学识在行业内产生的影响。这些文章,或介绍分析国际先进舞台机械设计理念,或论述舞台机械的热点、难点技术,或传输舞台机械安全设计经验,或解读文化行业标准。每篇文章刊出后无一例外会引起热烈反响,甚至引发全行业对相关技术的交流研讨。有读者评价他的文章“深入浅出、条理清晰、论点明确、阐述透彻,可读性强,参考价值高”,更有读者来电要求购买刊有他文章的所有杂志。

在国家大剧院建设施工现场

在欧洲考察

每年,段慧文都要受邀参加多场剧场建设管理领域、舞台工艺设计范畴以及演艺设备行业的相关论坛、讲座、培训,担任主讲人或授课老师。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举办的演艺设备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班,每年都要邀请段慧文进行一到两次集中授课。“近水楼台”,只要时间允许,记者总是要去班上蹭课,当面聆听他的教诲。听段慧文授课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他的演讲既重点突出、系统性强,又风趣幽默、寓教于乐。即使在课间,他也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学员答疑解惑,深受学员爱戴。

段慧文对我国舞台机械行业的贡献是全领域和全方位的。进入舞台机械行业后,段慧文发现文化领域制定的相关行业标准基础薄弱,仅有的几项标准内容与层次较浅,其中有关安全规范的规定较为宽松,也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于是,他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在各个场合倡导严格规范标准内容,建立舞台机械标准体系。2005年,他被聘为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演出场馆设备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协会的组织下参与文化行业舞台机械标准的制定。截至目前,在已颁布实施的5项舞台机械文化部行业标准中,他主笔制定了WH/T 27-2007《舞台机械 验收检测程序》和WH/T 35-2009《演出场馆设备技术术语 舞台机械》,并参与了其他3项舞台机械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审查。这几项标准的制定初步建立了我国舞台机械行业的标准体系。与段慧文一起进行标准制定工作的舞台机械专家魏发孔是这样表述同他共事感受的:“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我亲身体会了段老师严谨的科学态度、豁达的民主学风、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强劲的工作能力。跟段老师学习、共事受益匪浅,他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进入21世纪,我国舞台机械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准有了较大提升,越来越多的新建场馆和大型文艺演出的舞台机械由国内厂家设计、制造、安装。这些进步固然令段慧文感到欣慰,但他认为中国舞台机械水平要真正赶超欧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国内对舞台机械安全功能的认识和理解要提高,要真正建立以人为本的设计和管理理念;国内旅游剧场演出和新出现的“秀”场演出等,其舞台机械的技术指标有了较大提高,但对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提出很大挑战,尽快建立相关安全标准也是一个新的课题;应用于舞台机械的电机、减速机、变频器、行程开关等设备的工艺水平亟待提高,要让国产部件也变成世界名牌,等等。为了引起更多人重视这些问题,段慧文不遗余力地在各个场合发出呼吁。

宣贯文化行业标准

不谈段慧文对我国有色冶炼和舞台机械行业的贡献,每一个和他共过事,甚至只是接触过的人,都能根据自身体会说出他的诸多优点:他认真、敬业、学识渊博,他风度不凡、睿智幽默、乐于提携后辈,和他交流,总令人如沐春风、甘之若饴。对记者而言,则认为“清正无私、品格高贵”八个字他足以当得。

猜你喜欢

国家大剧院有色舞台
2023 年“美育芳草”国家大剧院青少年艺术节开幕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凉爽有色
颜荷:跳上国家大剧院的女舞者
三十载风华正茂 永不朽有色情怀
写出有色又有声的文字
《骆驼祥子》被国家大剧院搬上歌剧舞台
国家大剧院 北京音乐厅 中山音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