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戏版《赵氏孤儿》灯光设计

2012-09-19

演艺科技 2012年7期
关键词:晋灵公屠岸贾赵盾

于 睿

(重庆大学 美视电影学院,重庆 400030)

1 引言

《赵氏孤儿》是我国戏剧史上著名的悲剧,也是闻名世界的悲剧,传统戏曲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氏被权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近年来,这出戏被多次改编,演绎成话剧等不同版本,其中在戏剧舞台上产生较大影响的是金海曙编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版的《赵氏孤儿》(2007年首演),该版本改变了故事的结局:16年之后,赵氏孤儿屠勃长大成人,程婴告知其身世,但有自己价值观念的屠勃不愿认同自己的真正身世。程婴万念俱灰,屠岸贾则默默承受命运所带来的这一切。此版《赵氏孤儿》颠覆了传统主题,更强调对个人生命存在意义的追问。全剧分为若干场景,场景转化快、结构紧凑,除结局不同外,人物性格也有很大改变;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台词简单、紧凑,删减了大量被视为戏剧主要标志的独白。

中央戏剧学院编排的话剧《赵氏孤儿》采用了金海曙编剧的剧本,全体演职员均为中戏教师、学生,其中导演为表演系主任郝戎,舞台设计与灯光设计分别是舞台美术系的刘杏林教授与冯德仲教授。2009年9月,《赵氏孤儿》曾在第一届世界戏剧院校联盟(GATS)国际大学生戏剧节期间参展演出;2010年1月,应邀参加了第12届印度“婆罗多戏剧节”,并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卡玛尼剧场演出;同年4月21日至27日,应乌克兰国立戏剧学院邀请,代表中央戏剧学院参加在基辅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艺术节并公演,广获好评。

笔者作为灯光设计助理参与了本剧的创作,在此就灯光设计的特点与体会,与同行交流。

2 舞台设计与音效设计特点

本剧舞台设计独具特色且极具象征意味:一座城池悬挂在半空中,舞台三面是垂落的铁链,状如围墙。地面为铜色的台板,其中间部分可向后移动,根据不同场次调节到不同的位置,在舞台上形成凹槽。剧中人物在城池下活动,恰如被晋灵公操控的棋子。整个场景给人压抑、沉重之感。在演出中,除了台板移动和城池底部的翻板翻下,场景变化不大,使得灯光对场景空间变化和剧情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剧的形式感很强,在很多环节采用了戏曲程式化的表演形式,从头至尾的鼓点和古琴声很好地配合剧情,控制着舞台节奏。如,赵盾的母亲听说孙子赵朔被害时心头一震,伴随强烈的鼓声,震撼全场;再如程婴的儿子被屠岸贾摔死时,随着婴儿落地,一记重重的鼓声响起,配合着程婴痛不欲生又唯恐被屠岸贾等人发现的表情,着实让观众揪心。在待产的公主与程婴的妻子聊天一场戏中,开场前以古琴声铺垫,将观众带入公主寝宫;悠悠古琴声里,两人讨论着即将出生的孩子,沉浸在将为人母的喜悦之中,与之后的情节形成强烈对比。这两种乐器音效使舞台节奏时而紧张、时而舒缓,既交代岁月变迁,协助场景迁换,同时,也引导着观众的情绪。

3 具体灯光设计与实施

本剧各部分灯光的构思与呈现各具特色,与剧情相得益彰。

3.1 基本光布置

城池和铁链是舞台布景的主要部分,演员大都在此范围内活动,故而灯光设计需要围绕其做文章。城池悬挂在舞台上方,演员在城下活动时,面光因角度过高而无法投射至城下,所以,城下的演出主要靠设在铁链边缘假台口后面的脚光照明。这种布光方式能够表现出戏中人物压抑的内心,而有角度的勾勒也使得人物的轮廓更加清晰。如在晋王宫一场戏中(见图1),晋灵公上场,赵盾和屠岸贾分别站在舞台前区两边。此时,灯光设计使用顶光,晋灵公在明处,赵盾、屠岸贾处于城池的阴影中,这暗示赵、屠两人其实都在晋灵公的掌控之下,如公孙杵臼所言:不过是棋子一枚。舞台后区铁链的对穿光在演员上下场时清晰地勾勒出轮廓,还可以衬托赵、屠两人的阴影。

考虑到本剧所带有的历史沉重感以及舞台场景中金属铜的质感,灯光基本色调采用饱和度较低的色光,并使用高低两种色温的灯光对赵宅和屠宅进行区分。赵盾儒雅,相对比较正直,故赵宅的基本色调是低色温的暖色光;屠岸贾性格阴鸷、坚定,下手快狠、不留余地,因此屠宅采用高色温的冷色光,衬托屠岸贾及其门客顾侯被发配西域大漠20年压抑下的阴冷。

3.2 主要人物布光

在“搜孤”这场戏中(见图2),场景设在屠宅。此时台板向后移动1 m,赵盾和屠岸贾坐在台板豁口处;舞台前区升起一条滴血的红绳,代表都城已被包围,53个未满月的无辜婴儿即将遇害。随后,公孙杵臼、程婴的儿子及赵盾相继被杀,一派血腥之气,阴冷、残酷之极。在这段戏中,前区人物主要采用放置在台口内距地面1 m的电脑染色灯的高色温冷色光来照明;后区同样采用侧光照明,再加上顶光渲染,展现出屠宅如“人间地狱”一般的氛围,而这也是屠岸贾内心世界的外化。

赵盾和屠岸贾“比剑”一场戏(见图3),是两人从现实到内心斗争的反应。起初赵盾独自舞剑,此时可以清晰地看出是现实中的场景;随着屠岸贾加入,两人开始比剑,灯光设计只保留城池上的顶光和舞台后区金属链上的微弱侧光,两人也从现实进入内心持续了20年的斗争。在这段戏中,导演有意让演员在城池的阴影里对决,有时两人都在明处,有时一明一暗,有时又都在阴影中,明暗的交替变化预示出双方力量强弱的转变,也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剧情发展。

图1 基本光布置

图2 “搜孤”场景

在赵盾和屠岸贾“下棋”一场戏中(见图4),舞台没有变化,场景直接从上一场戏转到本场,且上一场的演员还留在舞台上,因此,空间转换要由灯光来完成。灯光从上一场的大面积照明切换为两片区域光,与本场戏无关的演员站在舞台黑暗处,等待参与下一场戏的演出。为表现两人下棋的意境,用切片成像电脑灯切出两个方块,赵盾和屠岸贾在灯光块中席地而坐,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同时,这也暗喻两人都是棋盘上的棋子。舞台后区的铁链使用电脑染色灯的高色温冷色光以侧光勾勒,用金属的冷峻感衬托出形势的紧张。

图3 “比剑”场景

图4 “下棋”场景

3.3 “打斗”灯光设计

两兵对峙及打斗一场戏(见图5),是屠岸贾回来之后,赵、屠双方初次较量的展示,也表示两方已经形成对峙之势。对赵家而言,屠岸贾的归来如同兵临城下,使其倍感压力。在打斗场景中,灯光设计仅用脚光以斜侧光的方式勾勒正在打斗及两旁站立的士兵。悬在上空的城池犹如一个巨大的黑影笼罩在众人头上,形成山雨欲来之势,也使观众的视线集中在城下的演员身上。这样的灯光处理,使得观众即使不能看清打斗两方的面目,依然可以从人物的半剪影和铁链上的人影交错中感觉出打斗场面的激烈、混乱,鼓声的缓急变化更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激烈的人物矛盾冲突。

打斗结束后,赵盾和其母上场,场景从城下切换到赵宅,由虚而实,灯光也从侧光的半剪影效果转换到正常照明。

图5 “打斗”场景

3.4 “王宫”灯光设计

赵氏孤儿被救走和韩厥“被杀”之事,让晋灵公极为愤怒。这一幕场景发生在王宫,嵌于城池中的王座降下来,晋灵公端坐在王座上,面色阴沉,其后站立的太监战战兢兢(见图6)。此时,灯光设计使用5台电脑图案灯从城池空隙中垂直照在晋灵公和王座上,象征着王权专制,硬光束则表现出王权的不可侵犯;对太监采用舞台后区微弱的侧光勾勒,反射出其充满恐惧的内心。舞台后区的铁链在轻微晃动时闪耀出金属光泽,又体现出王宫的气派和威严。晋灵公怒气冲天走下王座时,灯光渐亮。随着太后上场,两股势力开始互相冲击、压制,故事进入下一个情节。

图6 “王宫”场景

3.5 “杀孤”灯光设计

屠宅“杀孤”是本剧的一场重头戏,在这一场的末尾(见图7),舞台上的所有灯光都转化为红色光,这是全剧唯一用到的高饱和度色光,因此,红色显得尤其红,随着城池翻板翻下倾泻而出的红色深深刺激着观众的视觉;全场人物定格,灯光渐压光直至所有人成为暗红中的微弱身影。演员逐一下场,台板随着鼓声慢慢向后移动,意喻着血腥的历史渐行渐远。

图7 “杀孤”场景

3.6 结局灯光设计

为表现时间已过16年,灯光设计采用两组冷暖色温的成像灯照明城池,并交替闪烁16次。16年后,整个场景较之前明亮,一切似乎很平静,但台板的16个血色面具却表明曾经发生的血案并未结束。长大成人的赵氏孤儿屠勃不愿接受自己的真实身份,这让程婴16年的坚持变得毫无意义,也导致程婴全部的人生价值观崩溃。屠勃随晋灵公走后,程婴被杀,灯光设计第二次使用红色光渲染;屠岸贾疯癫,在舞台前区匍匐着,伸出一只手,似乎要抓到什么又像在询问谁,微弱定点光为屠岸贾的一生画出句号。最后,死去的人物站在舞台后区的金属链后,通过铁链后区的侧光勾勒,他们如符号般在铁链的微弱晃动中浮现,仿佛在质疑这个结局,又仿佛在感叹。

4 结语

总体而言,中戏版《赵氏孤儿》是一次风格化、形式感很强的实验性创作,用现代戏剧手法重新演绎了这出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悲剧。其中,灯光设计虚化了剧本中诸多细节,从人物关系、力量抗衡等方面出发,采用色块、光束、光影、光色、轮廓勾勒等手法,在营造戏剧氛围、刻画人物形象的同时,挖掘这部剧的内涵,引导观众深入思考,在光影的变化中感受历史的苍凉。

猜你喜欢

晋灵公屠岸贾赵盾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赵氏孤儿》
翳桑之报
门 客
荀息勇谏君王
举手之间的善意
武士报恩
简析电影《赵氏孤儿》体现的悲剧性
赵氏孤儿
危于累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