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艺装备劳动定额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2012-09-18任国栋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2012年2期
关键词:劳动定额定额管理定额

任国栋

(西飞国际,陕西 西安 710089)

劳动定额管理作为企业基础工作之一,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合理的定额水平有利于企业的计划管理、生产组织、薪酬分配和成本核算,对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中航工业西飞公司(以下简称“西飞”)是多机型、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类型的企业,个性产品多元结构使得定额管理处于多功能多条件的状况。飞机结构复杂,采用的专用工艺装备不仅品种繁多,规格复杂,而且多为单件生产、重复概率小,劳动定额管理难度大,若要实现劳动定额的科学化管理,必须走标准化道路。

经过多年研究与探索,应用系统控制论、工业工程工效分析等理论,西飞建立了工艺装备劳动定额标准体系,采用标准来调控工艺装备定额制定与管理的活动,提高了定额管理的科学性、平衡性和先进性。

1 工艺装备劳动定额的标准化管理

1.1 劳动定额管理

劳动定额管理贯穿于企业产品制造的全过程,为产品对外报价、对内产品定价、生产组织、生产计划、成本核算、劳动报酬分配等提供可靠依据。劳动定额管理属于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之一,涉及面广,业务交叉程度高(业务简图见图1),不仅是企业计划经济时期的需要,而且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必须强化的工作。

在航空制造业,飞机工艺装备是飞机制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飞机生产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工艺装备劳动定额研究对企业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属于劳动定额管理领域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1.2 工艺装备劳动定额的标准化管理

飞机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专用工艺装备的种类繁多,规格复杂,飞机生产的特性决定了工艺装备多为单件生产,随着飞机不断改进改型,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采用,工艺装备的结构和品种也要相应发生变化。以某产品为例,全机工艺装备2万多项,100多个型别,对于劳动定额管理而言,集中反映在制定工作量极大、检查考核困难、定额水平难以把握,因而必须寻找有针对性的管理手段。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显示,若想使定额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走标准化道路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以航空业为例,国标、国军标、航标、企标、地方标准等起到积极、主导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研究与探索,终于找到具有“西飞特色”的定额管理模式,那就是实施劳动定额标准化管理。

2 工艺装备劳动定额标准体系的建立

2.1 劳动定额标准化管理制度

结合公司的生产特点,根据价值论、系统控制论,运用标准化、熟练曲线原理、工业工程工效分析等理论,西飞创建了劳动定额标准化管理系统工程,形成了以贯标达标为动力,实现标准化、科学化、高效率、外向型、创效益的现代定额管理制度。标准化管理制度化的管理理念在西飞已深入人心,这种良好的氛围为工艺装备劳动定额标准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体系的建立符合系统性、统一性、系列化、专业化要求。

2.2 根据工艺装备特性确定标准化对象

编标工作难度大、工作量大,是一项大型复杂的系统工程,前苏联专家柯斯津的著作《劳动经济学》中指出:“定额的方法决定于定额标准的用途、生产的规模和类型”,“技术定额标准不仅是某企业或某工业部门已经获得的生产经验的反映,同时也是在各类同类企业中推广先进生产经验的一种手段”。围绕工艺装备的固有特性,在编制方法上注重技术分析,综合应用归纳法、演绎法,寻求技术难点方面有所突破。根据工艺装备的结构特点、技术条件、几何形状、轮廓尺寸、材料性质和工艺用途,合理地分类分型,是编标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通过对工艺装备系列性深入研究,合理界定、划分标准的应用范围,从而保证了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实用性。

2.3 标准编制原则

在编制标准时,吸取片面采用一些制定方法(如:“经验估工法”易造成定额水平的失衡)的教训,采用多种方法对标准水平进行平衡整理,平衡原则是“立足于现实着眼于促进,有利于企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综合评价工艺装备经济效益”。主要采用了典型代表件分析法、数据分析法等,尤其注重沿用现有通用工种专业标准水平,使标准的精度与标准的综合程度、作业特点相适应,以满足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要求。

2.4 标准编制流程的规范化

科学规划,明确研究方向,确定项目;

搜集资料,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信息(如:工艺技术信息、 生产组织管理信息、相关定额标准信息等);

统筹安排,确定实施方案与措施;

技术分析,影响因素归类,典型事项归类;标准结构、表格设计,广泛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

数据采集、分析、优化、平衡;

数据填充,完成标准初稿;

标准数据验证,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

特发性鼻出血组来源于我院计算机系统病案数据库,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以特发性鼻出血为主要诊断,并具有血型报告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标准预审、审定、批准;

标准颁布实施。

2.5 建全劳动定额标准体系

自1993年起,经过8年的努力与实践,西飞先后编制修订完成了《工艺装备典型模线样板时间定额标准》、《工艺装备典型型架标工铆接夹具时间定额标准》、《工艺装备典型模具时间定额标准》、《工艺装备故障返修时间定额标准》等9套企业标准,形成了工艺装备劳动定额标准体系,内容涵盖了飞机装配夹具、机床夹具、金属模具、非金属模具、地试设备、模线样板、铸造工艺装备等各类工艺装备,满足了生产经营需求。该体系应用过程中突出“服务于科研生产经营”的宗旨,在公司广泛实践、验证,并不断地完善。如:《工艺装备故障返修时间定额标准》等2项标准已修订3次,满足企业生产,起到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2.6 以信息化为助推器,深入推进劳动定额标准化

我国飞机制造信息化应用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已成为一种新的核心竞争力,西飞结合信息技术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工艺装备定额标准体系的研究、分析,将纸质媒介标准进行移植,创新以标准体系为平台的劳动定额信息系统,变手工查表套标的传统模式为通过计算机条件式查询、录入、计算的现代化方式(劳动定额信息系统原理简图见图2),实现了网上办公、“无纸化”办公。

3 劳动定额标准体系促进了管理水平提升

西飞主要从事飞机产品制造、尤其以军品为“纲”,特点为多品种、小批量、工艺复杂,涉及工艺装备的类型广、数量大、任务紧、典型结构复杂,造成劳动定额管理难度大,通过工艺装备劳动定额标准体系的应用,公司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由于该体系具有基本思路清晰、管理方法务实、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公司通过全面推行,取得了显著效果。

3.1 管理模式改变

企业形成制定有标准、管理有规范的管理体系,采用标准来调控定额制定与管理的活动,提高了定额的准确性、平衡性、权威性。

3.2 服务质量提升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合理的定额水平提高了企业生产组织计划管理水平,能够科学合理地确定工艺装备扩散订货基础价格,为公司新机研制提供有力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西飞对生产单位薪酬分配采用“计时工资制”,这对定额管理科学性、合理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多年以来薪酬政策的顺利实施与工艺装备劳动定额标准体系的优质服务密不可分。

3.3 标准应用范围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公司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转包产品已形成一定规模,这使劳动定额管理从一种封闭式管理机制向以社会平均劳动量为目标转变、发展,定额管理适应外向型能力不断增强。如2010年在与波音公司转包合同谈判过程中,在非重复费用项目谈判阶段,我方以某工艺装备定额标准为依据的报价得到对方认可。

3.4 管理手段进步

摒弃手工贯标模式,使定额日常工作从传统的查表、笔录、计算、登记台帐、填写卡片、统计汇总等大量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工作效率、准确程度大大提高,能够及时、准确、可靠地提供数据,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做好“参谋”。

3.5 经济效益提高

通过主动地、持之以恒地开展标准化工作,实现了定额管理的优化。标准化在公司的经济效益提高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自该体系全面推广应用以来,仅节约工资性支出一项,平均每年达到230余万元(统计至2009年)。

图2 劳动定额信息系统原理简图

4 标准应动态发展

4.1 标准的覆盖率仍有待提高

由于标准类型为典型标准,以典型件、典型工作内容为依据来划分类型、确定工时,但生产现场情况是复杂多变的,标准覆盖率仍有待提高;大型飞机、国际合作项目采用的大型工艺装备及结构形式变化对标准的精确程度产生较大影响,这是今后要研究、完善的重要内容之一。

4.2 紧跟数字化技术步伐

航空制造业技术进步在工艺装备体现较为明显,工艺装备的趋势是逐步向数字化发展,向具有综合功能的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为适应公司长远发展,工艺装备劳动定额标准体系需不断优化、拓展。

5 结论

发达国家早已自觉或不自觉地逐步把标准化渗透到各个管理领域,作为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年应用实践,西飞的工艺装备劳动定额标准体系由于技术依据可靠,技术指标先进合理,典型性强,适用范围广,能够与飞机生产相适应,大大提高了劳动定额管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在同行业,尤其在主机厂属于独一无二的。该体系满足了飞机科研生产经营的需求,充分体现了标准促进航空器研制更快捷的 “硬道理”。

猜你喜欢

劳动定额定额管理定额
天然岩沥青混合料路面补充预算定额编制分析
企业定额管理全过程分析
基于LUBA模型的煤炭矿山企业定额编制研究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烟草企业预算定额管理建设的问题与改善措施
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下定额的再认识与建议
有关劳动定额在林业企业工资分配中应用的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烟草企业定额管理的探讨
经济运行新常态下烟草企业定额管理的实践研究
劳动定额管理在企业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