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窍明穴”(枕视皮质对应区)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

2012-09-14孙河赵爽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视神经视野视网膜

孙河赵爽

针刺“窍明穴”(枕视皮质对应区)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

孙河1赵爽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窍明穴”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视神经萎缩患者61例94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针刺治疗。治疗组31例48只眼选用治疗视神经萎缩的常规穴位配合“窍明穴”,对照组30例46只眼只选用治疗视神经萎缩的常规穴位,4周后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63,P<0.05)。结论针刺枕叶视中枢对应头皮部穴位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效果优于针刺常规穴位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

窍明穴;枕视皮质对应区;针刺;视神经萎缩

针刺是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的常用方法之一,其疗效已被一些研究证实,并有学者对其中的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1-7〕。传统的常规局部穴位包括攒竹、太阳、睛明、承泣、四白、球后、丝竹空等。本课题组在长期的临床研究中发现针刺枕皮质对应的头皮区域有较好疗效,即以枕骨粗隆上0.5 cm为下界,向上、左、右各2 cm的区域,并将其命名为“窍明穴”。该部位一直是我们多年来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主要穴位之一,为了系统观察针刺该穴的临床疗效,我们设计了临床对比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住院及门诊患者61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48只眼,男20例,女11例,年龄15~76岁,平均(52.4±16.1)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23.3±13.9)个月。发病原因:青光眼继发视神经萎缩14例,视网膜色素变性4例,外伤性视神经萎缩3例,视神经炎症后视神经萎缩7例,不明原因3例。视力:光感~0.5。对照组30例46只眼,男22例,女8例,年龄17~72岁,平均(51.9±14.9);病程5个月~4年,平均(24.8±13.1)个月。发病原因:青光眼继发视神经萎缩13例,视网膜色素变性5例,外伤性视神经萎缩4例,视神经炎症后视神经萎缩6例,不明原因2例。视力手动~0.6。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Y/T001.5-94):(1)单眼或双眼视力逐渐下降,直至不辨人物,甚至不分明暗,而外眼轮廓无异常。(2)眼底检查可见视盘色淡或苍白,边界清楚或模糊。(3)视野检查中心暗点或视野缺损。(4)瞳孔直接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5)色觉减退先红后绿。(6)VEP检查有助于诊断。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中4项以上,且无严重的全身系统疾病,肝功,肾功及血常规检查正常者予纳入,入选后停止影响本研究疗效观察的药物及其他治疗。除外继续治疗导致视神经萎缩的原发病者,不能坚持按疗程治疗者,以及妊娠或哺乳期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穴位:头部穴位:窍明、承泣、睛明、攒竹、球后、风池、百会、丝竹空;远端取穴:三阴交、足三里、光明等穴位。患者取舒适体位,一般为床上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行针。针灸针规格:0.25 mm× 0.25 mm,0.25 mm×0.4 mm无菌针灸针,每日针刺1次,每次留针30 min,4周为1个疗程。

1.4.2 对照组:针刺穴位去掉窍明穴,针刺方法及疗程与治疗组相同。

1.5 观察指标

针刺前1天及针刺治疗4周后1天进行视力(国际标准视力表)和视野检查(重庆泰克公司,型号TEC-3Z-型全自动电脑视野计),以视力、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平均缺损为观察指标。视野计测试用LED直径2 mm,固视用LED直径3 mm,背景光亮度31.5 asb,刺激时间0.5 s,持续时间300~1000 ms。

1.6 疗效标准〔8〕

针刺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1)显效:视力提高3行以上(含3行),视野的平均光敏感度提高5 dB或视野中心暗点缩小。(2)有效:视力提高1~2行,视野的平均光敏感度提高2 dB,或视野绝对暗点变为相对暗点。(3)无效:视力、视野无改善或退步。视力低于0.1者,每变化0.01计为1行。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视力均有提高。治疗组48只眼中,显效7只眼,有效26只眼,无效15只眼,总有效率66.67%;对照组46只眼中,显效3只眼,有效19只眼,无效24只眼,总有效率52.1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63,P<0.05)。

2.2 视野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平均缺损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的视野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表2)。

表1 2组视神经萎缩患者治疗前后视野平均光敏度比较(±s,dB)

表1 2组视神经萎缩患者治疗前后视野平均光敏度比较(±s,dB)

注:组内比较,①P<0.05(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②P<0.05(独立样本t检验)

治疗后-治疗前3.78±0.92②2.62±0.44组别眼数/只治疗前治疗组4816.26±3.27对照组4617.03±2.40治疗后20.04±2.35①19.65±1.96①

表2 2组视神经萎缩患者治疗前后视野平均缺损比较(±s,dB)

表2 2组视神经萎缩患者治疗前后视野平均缺损比较(±s,dB)

注:组内比较,①P<0.05(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②P<0.05(独立样本t检验)

组别眼数/只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治疗前治疗组48-15.27±1.77-12.61±1.40①-2.66±0.37②对照组46-15.23±1.66-13.14±1.33①-2.09±0.33

3 讨论

视神经萎缩归属于中医“青盲”的范畴,针灸治疗青盲,古籍中早有记载。《灵枢·经脉》云:“心手少阴之脉,……系目系。”《灵枢·经脉》曰:“肝足厥阴之脉,……连目系”。强调了心、肝二经和目系直接相关。这些理论为后人针刺治疗本病奠定了基础。晋代《针灸甲乙经·卷三十二》曰“青盲,远视不明,承光主之”;宋《针灸资生经·第六》言:“商阳、巨谬、上关、承光、瞳子谬、络却”主青盲无所见。《审视瑶函》、《针灸大成》、《玉龙歌》等多部文献也都为现代针刺治疗青盲提供了珍贵材料。近代,我国有诸多医家运用针刺、中药汤剂,或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视神经萎缩〔9-12〕,如于海波、靳瑞等针刺眼三针、四神针配合太溪、三阴交等穴治疗本病36例(63只眼),患者视力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均有改善,说明针刺治疗本病确有一定疗效〔13〕。陈泽秦通过观察针灸精明、攒竹、瞳子髎、丝竹空等穴位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得出中医辨证从“瘀”、“虚”入手,采用针灸疗法可有效提高视神经萎缩患者视力的结论〔14〕。周武英、于伶俏等采用中药配合针灸睛明、球后、承泣、攒竹治疗视神经萎缩28例,结果大部分患者的视力和视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5〕,等。但是无论中医古籍还是近现代的文献,均未发现有关针刺“窍明穴”区域治疗视神经萎缩的记载或报道。

“窍明穴”位于以枕骨粗隆上0.5 cm为下界,向上、左、右各2 cm的区域,内有膀胱经、胆经、督脉三条经脉从中经过。《灵枢·寒热病》曰:“足太阳有通项入脑者,正属木本,名曰眼系。”《灵枢·经脉》云:“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其支者,……至目锐眦后”。《难经·二十八难》言:“督脉者,……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这三条经脉与眼的视觉功能密切相关,针刺该区域可疏通眼部经络、调和气血,从而对目系疾病起到治疗作用。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针刺会对视皮质中枢的功能产生影响。有关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研究提示:通过针刺风池、百会、球后会对纹状旁区产生即时影响,增强视觉中枢生物电活动,长期治疗可改善视神经传导功能,促进视神经再修复,起到增加视力提高视功能的作用〔16〕。已经知道,枕叶皮质损伤可以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病变:破坏或者切除猴和猫的枕叶视皮质,能引起外侧膝状体内神经元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变性、丢失〔17-19〕,即跨神经元变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与视觉中枢处于视路的两端,视神经萎缩是视网膜节细胞及其轴突的退行性病变,结合节细胞与视皮质中枢可能存在的互动关系,我们提出以下假说:视神经萎缩可能会导致高级视觉中枢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减退,发生退行性的改变,并处于一种休眠状态,加重视功能的障碍。早有报道指出中枢神经系统纤维再生的能力要比想象中的要大,针刺枕叶视皮质区对应头皮部区域“窍明穴”能增强视觉中枢的功能,或者起到唤醒作用,促进其功能的恢复和活跃,并改善视神经的传导性,抑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发生退行性病变,使视神经电活动增加,促进视神经损伤的自我恢复。另外,针刺治疗可以改善视网膜血管微循环,为神经纤维的再生提供良好环境,使受抑制的视神经纤维恢复,发挥其传导的正常功能,从而促进本病向好的方向发展。

以上是我们对针刺“窍明穴”(枕视皮质对应区)理论说明。本研究结果证实了针刺“窍明穴”(枕视皮质对应区)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有效性,其确切的作用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1]孙河,张慧,林柏松.针刺对慢性高眼压兔视网膜Bcl-xl、BDNF表达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0,30(8):661-664.

[2]张慧,孙河.针刺对眼压已控制的慢性高眼压兔视网膜保护作用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6):53-54.

[3]孙河,张慧.针刺对慢性高眼压兔视网膜?视神经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5):52-55.

[4]孙河,王玉斌.针药并用治疗外伤性视神经萎缩13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6):11-12.

[5]孙河,樊晓瑞.针药并用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6):20-22.

[6]张慧,孙河.针刺对慢性高眼压兔视网膜NO和Glu含量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0):47-49.

[7]孙河,王弘媛.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J].黑龙江医药,2007,20(4):307-309.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3.

[9]姜心曼,夏贤闽.针刺球后穴治疗视神经萎缩的初步报告[J].浙江医学院学报,1959,(6):531-536.

[10]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协和医院眼科针刺治疗24例视神经萎缩的初步观察[J].中医杂志,1960,(1).

[11]杨树森,刘士杰,夏淑珍.针刺疗法治视神经萎缩50例临床观察初步报告[J].天津医药杂志,1960,2(7):541-545.

[12]韦玉英.中医治疗儿童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眼科,1994,4(1):126.

[13]于海波,靳瑞.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7,1(7):23-26.

[14]陈泽秦.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74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9,19(5):282-283.

[15]周武英,于伶俏.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J].2001,11(11).

[16]孙河,王影,白鹏.针刺对视神经萎缩病人视电生理的即刻效应[J].中国针灸,2003,23(12):737-738.

[17]JohnsonH,CoweyA.T ransneurona l retrograde degeneration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s fo llow ing restricted lesions o f striate cortex in themonkey[J].Exp Bra in Res,2000,132(2):269-275.

[18]IlligKR,K ing VR,Spear PD.M onocular enucleation prevents retinal gang lion cell loss following neonatal visua l cortex damage in cats[J].Vis Neurosci,1998,15(6):1097-1105.

[19]CoweyA,Stoerig P,PerryVH.T ransneurona l retrograde degeneration of retina l gang lion cells after damage to striate cortex in m acaque monkeys:selective loss of P beta cells[J].Neuroscience,1989,29(1):65-80.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cupuncturing“Qiaoming”on optic atrophy

SUN He,ZHAO Shuang.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CM,Harbin15004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needling Qiaoming(corresponding area of occipital and visual cortex)on optic atrophy.METHODSSixty-one(94 eyes)optic atroph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31 cases,48 eyes)and control group(30 cases,46 eyes).In addition to the common acupoints for optic atrophy,Qiaoming was us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only the common acupoints for optic atrophy were applied.Then,the curative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4 weeks'needling treatment.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66.67%and 52.17%respectively.CONCLUSIONSAdding Qiaoming to the common acupoints in treating optic atrophy coul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Qiaoming(corresponding area of occipital and visual cortex);occipital visual cortex;acupuncture;optic atrophy

R774.6+3;R245.3

B

1002-4379(2012)04-0257-03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15004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级研究生

孙河,E-mail:hesun2111401@sina.com

猜你喜欢

视神经视野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创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研究现状
视神经节细胞再生令小鼠复明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居· 视野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