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2012-09-12浙江省衢州市第三医院药剂科衢州324000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注射剂注射液中药

谢 小 浙江省衢州市第三医院药剂科 衢州 324000

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谢 小 浙江省衢州市第三医院药剂科 衢州 324000

中药注射剂 药物不良反应 原因

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TCMI)的定义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注射剂”,通常由1~3种药物制成,具有绕过皮肤或黏膜等保护人体的天然屏障和肝脏首过作用,最大限度发挥生物利用功能,最终达到治疗目的[1]。但是,TCMI成分复杂,其所含的动植物蛋白、多肽、鞣质、多糖等物质极易导致过敏反应;TCMI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或药物变质产生的杂质亦可形成过敏原[2]。因此,TCMI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TCMI使用安全亟需关注。本文就临床使用TCMI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ADR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报告1695份,其中中药注射剂所致286份,占ADR总数的16.87%。286例中药ADR均符合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ADR判断标准[3]。其中男158例,女128例,男女比例为1.23:1;年龄1~87岁,平均(53.5±12.0)岁。

1.2 方 法 根据ADR报告内容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发生ADR的年龄段分布情况、导致ADR发生的8个常见中药注射剂品种、TCMI所致的常见ADR类型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2 结 果

2.1 ADR患者年龄分布 中老年患者临床应用TCMI治疗易发生ADR,其中55岁以上患者的ADR发生率最高(28.32%);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发生ADR的概率略高。见表1。

2.2 致ADR的前8种中药注射剂 清开灵注射液导致ADR发生所占的百分比最大(19.58%),其次为双黄连注射液(17.48%),见表2。

2.3 常见ADR类型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中药注射剂诱发的常见ADR类型有发热、皮肤及其附件反应、呼吸系统反应等,见表3。

表1 中药注射剂导致ADR的患者年龄分布 例/%

表2 导致ADR的前8种中药注射剂

表3 中药注射剂导致ADR的常见类型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3 讨论

中药注射剂所致ADR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患者因素。由于患者的遗传基因、体内代谢酶、免疫系统功能存在个体差异,故其对中药注射剂的反应也有所不同,过敏性体质患者更容易发生ADR,约占总体的25%[4]。本组资料显示,≥55岁ADR发生率最高(28.32%),其次是1~15岁的婴幼儿童(15.03%),其他年龄段人群的ADR发生几率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和婴幼儿童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健全,对药物的耐受性差,故易发生ADR[5]。②药物因素。中药注射剂一般由几种动植物药材提取配伍而成,其成分复杂,通常含有多种蛋白、鞣质、多肽、多糖、色素、黏液、挥发油等致敏物质,注射给药进入血液后易诱发变态反应致使ADR发生[6]。同时,由于中药注射剂的制备流程差异和生产工艺欠成熟,导致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参差不齐,难以避免ADR发生[7]。本组资料显示,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是最常见的易诱发ADR的中药注射剂。③临床使用因素。配伍方面: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与西药注射剂联用易发生配伍禁忌,导致pH值发生变化,继而发生变色、浑浊、沉淀、产生气泡等现象[8]。用法用量方面:肌肉注射用的中药注射剂和静脉滴注用的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存在明显差异,切忌相互替代使用,且切忌随意加大治疗剂量,以降低ADR发生机会[9]。用药操作方面:医护人员未完全按照药品说明书稀释或溶解药物、未即配即用注射剂、未根据患者个体因素选择给药速率等不规范的用药操作,更容易导致ADR发生[10]。因此,制药行业应当改进中药注射剂的制备流程和生产工艺、完善药品说明书的表述,医护人员应当注意个体差异、了解患者过敏史、注意禁忌症、合理选择用药、规范用药操作、监测用药过程、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时刻掌握治疗状态,若出现ADR必须立即停药并及时给予脱敏治疗。

[1]蒋建章,陈志高.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30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2):3091-3092.

[2]扈福.从中药注射剂说明书思考用药安全性问题[J].中国药房,2009,20(36):2880.

[3]Yang WX,Wu LJ,Guo HL.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mmon unreasonable combination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J].Practical Clinic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09,9(2):92-94.

[4]陈佩瑶,蔡德,庄旭心.药物不良反应429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306-1307.

[5]卞兆祥,商洪才,吴泰相.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反思[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2):116-121.

[6]Shen JL,Peng X.Discussion on safety affai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basis of management angle[J].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Nanjing(Social Science),2009,36(3):177-180.

[7]王英姿,张兆旺,孙秀梅.浅谈中药注射剂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5):717-721.

[8]宋晓勇,王云香,张永州,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58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6):784-785.

[9]Zhao W,Lu J,Lin T.Aggregate analysis on literature of ADRs Induced by Chinese Materia Medica during 2000-2008[J].China Pharmacy,2009,20(6):461-463.

[10]潘木善.正确认识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J].中国药房,2010,21(16):1524-1525.

2012-01-18

猜你喜欢

注射剂注射液中药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中药师干预对医院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某院门诊注射剂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我院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中药零食”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