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胃癌术前T分期的应用价值

2012-09-12王永锋刘红南李建伟浙江省宁波市第七医院放射科宁波315202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胃壁螺旋准确率

王永锋 刘红南 李建伟 胡 萍 浙江省宁波市第七医院放射科 宁波 315202

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胃癌术前T分期的应用价值

王永锋 刘红南 李建伟 胡 萍 浙江省宁波市第七医院放射科 宁波 315202

胃癌 肿瘤分期 多层螺旋CT

螺旋CT已是胃癌常见的检查手段之一,对胃癌的浸润程度及范围、淋巴结及腔外转移情况有较好的显示。以往多采用单次注射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本文通过多层螺旋CT(MSCT)两次注射对比剂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进行术前T分期并与病理检查对比分析,探讨其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胃癌患者52例,其中男37例,女15例,年龄42~79岁,平均61.3岁。

1.2 检查方法 患者均采用飞利浦公司Brilliance 16层螺旋CT扫描,常规胃肠道准备并空腹6h,检查前10~20min饮水800~1000mL,并肌注盐酸山莨菪碱(654-2)20mg,扫描前再饮水200~300mL。采用两次注射对比剂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方法:利用高压注射器以3~4mL/s的速度经肘前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浓度为 350mgI/mL),剂量为 60~90mL(1.5mL/kg);以第一次注射时间作为参考,第40s进行第一次扫描(动脉期),第60s进行第二次扫描(门静脉期);第二次以同样的方式注射对比剂,剂量为20~40mL(0.5mL/kg),两次注射对比剂的时间间隔为140s,第二次注射对比剂后40s进行第三次扫描(延迟期)。

1.3 图像分析及结果判定 扫描结果分三期扫描结果、前两期(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结果及延迟期扫描结果。由两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双盲法评定,采用Takao等[1]CT分期诊断标准对三种结果进行T分期诊断,与术后病理分期相对照,均采用诊断试验方法分析试验结果。

2 结 果

2.1 胃癌MSCT三期扫描术前T分期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 T1期准确率为66.7%(2/3),其中1例高估为T2期;T2期准确率为84.6%(11/13),其中2例高估为T3期;T3期准确率为87.5%(21/24),2例低估为T2期,1例高估为T4期;T4期准确率为100%(12/12)。总准确率为88.5%(46/52),见表1。

表1 胃癌MSCT三期扫描术前T分期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

2.2 胃癌MSCT前两期扫描术前T分期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 该分组总准确率78.9%(41/52),见表2。

表2 胃癌MSCT前两期扫描术前T分期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

2.3 胃癌MSCT延迟期扫描术前T分期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 该分组总准确率86.5%(45/52),见表3。

2.4 胃癌MSCT各分组术前T分期诊断准确率对比

三期扫描、前两期扫描及延迟期扫描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8.5%、78.9%及86.5%,三期扫描与延迟期扫描准确率较为接近,而单纯前两期扫描准确率偏低。

表3 胃癌MSCT延迟期扫描术前T分期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

3 讨论

3.1 正常胃壁MSCT表现 胃是空腔器官,在使用水作为阴性口服对比剂充盈胃腔,并注射低张药物(654-2)减少胃的蠕动后,在MSCT上清晰显示成为可能。正常胃壁可表现为单层或2~3层的强化结构,内层(黏膜层)强化较明显,中层(黏膜下层)表现为1~4mm的相对低密度层,外层(肌层及浆膜层)呈中等密度。

3.2 制定两次注射对比剂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依据

胃癌主要发生在腺体组织中,血供非常丰富,研究表明[2],肿瘤血供有两种方式:一类是肿瘤自身的新生血管生成,部分新生血管可以生长至间质组织内;另一类是肿瘤侵犯夺取或公用宿主血管。张晓鹏认为[3],胃癌黏膜面病灶(早期胃癌)在注射造影剂后35~45s即可出现明显强化,而侵及肌层的病变,其高峰时间则在黏膜面强化后,一般在50~60s之后出现,并较正常胃壁强化明显且时间延长。本研究采用两次注射对比剂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40s)黏膜面病灶能达到最为明显的强化;而胃癌腺体结构异常紊乱,毛细血管床的结构也非常复杂,局部血流通过时间较正常腺体组织慢,对比剂通过肿瘤组织时间延长,在门静脉期(60s)扫描时可明显显示侵及肌层的病变;而在再次注射对比剂后得到的延迟期,由于增加了对比剂剂量,胃癌组织更加强化,与周围正常胃壁组织对比更明显,并能与黏膜下层低密度带做出区分,获得可靠的影像诊断和分期。

3.3 胃癌MSCT两次注射对比剂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术前T分期的结果分析 T分期主要是观察肿瘤侵犯胃壁的深度[4]。T1期由于胃壁增厚不明显,在常规CT上往往不容易发现,在MSCT上主要表现为动脉期病变区黏膜明显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而黏膜下层结构保持完整。本研究中2例T1期均为此表现,1例T1期在各组分期中均高估为T2期,可能是大体病理类型为平坦型,难以区分黏膜下层的浸润所致。

进展期胃癌在常规增强扫描中,动脉期(28s)时间相对较早,强化程度较轻,范围较小。本研究动脉期(40s)处于胃癌的明显强化期,门静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病变强化区域逐渐扩大直至完全强化,与周围正常胃壁组织形成对比,能更好的显示胃癌的浸润程度和范围,特别是显示浆膜面受侵的不均匀强化以及表面的不规则改变和索条状影,使本研究中三期扫描及延迟期扫描的T2及T3期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在前两期扫描中有1例T2期低估为T1期,而在三期扫描及延迟期评估正确,主要是因为延迟期有时可见由黏膜层向黏膜下层呈触足状穿透、浸润的强化病灶,提示胃癌对胃壁各层组织的浸润,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可能显示不清。由于胃表面的炎性反应也可以表现为浆膜面毛糙及病变周围的索条状影,致使两者鉴别相对困难,有2例T2期高估为T3期;另外,浆膜层较薄,胃壁的固有肌层和浆膜下层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没有延迟期的条件下,前两期扫描另有1例T2期高估为T3期。T3期低估为T2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肿瘤细胞细微地浸润入胃周脂肪组织,在CT图像上识别困难。三期扫描在T4期有很高的准确率,能有效显示肿瘤与周围器官的脂肪层是否消失,在延迟期,能有效鉴别T3期肿瘤的纤维外膜[5-6]。

综上所述,延迟期对病灶的T分期有着关键的作用,能显示单纯双期扫描不能显示的细微病灶,而MSCT两次注射对比剂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更能提高T分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Takao M,Fukuda T,wanaga S,et a1.Gastric cancer:evaluation of triphasic spiral CT and 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J].J Comput Assist Tomogr,1998,22(2):288-294.

[2]Iannaccone R,Laghi A,Passariello R.Multislice CT angioraphy of mesenteric vessels[J].Abdom Imaging,2004,29(2):146-152.

[3]张晓鹏.胃肠道CT诊断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7.

[4]Hur J,Park MS,Lee JH,et a1.Diagnostic accuracy of 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and N staging of gastric cancer with histopathologic correlation[J].J Comput Assist Tomogr,2006,30(3):372.

[5]谭芳,周晓明,徐荣天.多排螺旋CT特殊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16(4):196-198.

[6]梁海毛,蔡曙耘,吴凯洪,等.16层螺旋CT胃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5):686-688.

2012-01-12

猜你喜欢

胃壁螺旋准确率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双能CT迭代重建技术联合虚拟平扫对胃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胃会被撑大饿小吗?
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