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藏族民居建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12-09-11杨旭明YangXumingZhongYi

住宅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藏区民居藏族

■ 杨旭明 Yang Xuming 钟 熠 Zhong Yi

0 引言

藏族聚居区地域广袤,域内人文和自然的特异性使藏族民居鲜明而独特,共性与个性兼具。相融于青藏高原的淳朴民居,千百年来抵御着非常的气候环境。藏族民居富含就地取材、传统生态、地域适应、建造经济的建造技术和理念,是一笔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如今,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化和推进,在城镇化、生态移民、牧民定居行动等一系列加快西部发展战略部署的同时,可能会因未得到及时的研究与保护,而在不知不觉中消融。

1 地域适应性下多姿多彩的藏族民居

1.1 藏区地域广袤包含二种气候带

我国藏区地域广袤,地域范围包括西藏全境及相邻四省的青海大部、甘肃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甘孜及阿坝全境(图1)。从宏观看藏族聚居区基本都是地处海拔较高的高原区,几乎全境气候寒冷和异常寒冷,域内包含了二种气候带即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自然条件特殊。藏区大部分以游牧文明为主,也兼农耕文明或二者文化交叉的地带。从版图看,包括五省的藏区面积共占我国西部国土的1/3之多。

图1 中国藏区范围

1.2 特殊地域环境造就多姿的建筑

自然与人文条件的特殊性使藏族民居形成了鲜明而独特、共性与个性兼具的风格体系。除了游牧帐篷等非定居式居住建筑外,还有藏区的牧、农及半牧半农定居建筑,按广义建筑类型来讲就有五种——兑巴(阿里)、藏巴(日喀则)、卫吧(拉萨)、康巴(云南四川西部)、安多(青海、甘南、川西北)。局部地理气候资源的相异又更使形式的多样化。多姿多彩的藏族民居像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原。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和积淀,民居凝聚了当地人们高超的环境适应能力。其中所蕴含的宝贵历史文化价值相对于官式建筑,以更具相对的稳定性而被誉为社会历史的活化石。

2 藏区将迎来大发展

2.1 我国西部各省发展将加速

改革开放以来,从点到面,我国中东部沿海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巨变,相对来说,我国西部由于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条件以及历史等诸多方面原因发展缓慢,可以说,我国西部大部分还处于“待开发的处女地”。藏区及相邻的周边各省发展都还比较滞后,为实现国家的发展和繁荣,我国在稳步中东部发展的的同时加快对西部建设的战略调整。最近,党中央又提出进一步加快对西部的建设,又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战役打响,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下,城镇化、现代化的大规模建设将在西部展开,我国西部会得到较快速的发展。

2.2 藏族民居建筑要保护

作为占据西部1/3面积的藏族聚居区,其发展情况看比相邻周边发展更为缓慢。藏区大部由于地处高山高原,地理气候环境相对较差,至今多数地区交通、通讯仍不发达,很多地方还是处于较为原始的农耕游牧状况。发展缓慢和落后、交通、通讯的不便,使得藏族聚居区大都还呈现出较为传统和原始地方特征,其居住形态和居住方式仍然保持原生态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可以说,建筑文化保护和研究方面特别要注意的问题。

3 藏族民居的传承何去何从值得研究

3.1 西部大发展势必大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西部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西部大发展势必大建设。但“城镇化建设”、“生态移民建设”、“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以及随着经济提升和现代生活转变的“翻建改造”,“风貌改造”等等,以势不可挡的发展潮流将很快触及整个藏区。藏族民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怎样来构建,如何把握现代科技、现代材料的应用,适合于地域环境的建造技艺怎样来传承与发展,全球化的环保节能共识怎样来贯彻和实现,怎样与西部大开发及城镇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协调等等?这需要我们把控和思考,深入探索。

3.2 民居建造技艺亟待研究

藏族民居建筑用材的使用和建造技艺的方法如同其他民居一样,包含着一定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不同的地域气候环境和地方材料造就不同的建筑形式,同样是藏族民居,由于地理、气候等的因素不同,其实从建造方法和材料上看差异很大。不同的建造方式的背后会有许多方面的复杂因素,流传千百年的民居建造技艺需要我们去收集、归类和研究,并且梳理其中的影响因素和实质性内涵,对藏民族建筑文化的传承、对今天同样用传统建筑材料或现代材料技法去适应当时当地的环境气候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4 国内外对传统建筑研究的启示

4.1 经验与教训值得总结和警示

欧洲等国家在传统城镇、村寨的保护研究上起步较早、水平较高,成果也显著,在旧建筑的改造上已有不少的经验。如英国、西班牙、日本、印度、埃及等国家的建筑师等都对传统的建构方式和自然环境保护方面有很多不同建树,如生物气候学、生态和适宜技术研究、乡村地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功能的转换、经济及低技术条件的沿用。通过研究和发掘,最终实现传统技术的当代转化,在不同的地域发掘自己的资源优势、通过建造的艺术重塑民族文化自豪感等等,这些都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传统建筑的何去何从提供了一些启发的途径。国内学界对藏族民居虽有所关注,但在现阶段以前对藏族建筑的研究更多的是着重对藏族宗教及官式建筑的类似考察、测绘的研究较多,而对藏族民居的探索和调研还处于一种初级的认知阶段,深入的研究还不多。我国较发达地区的民居建筑破坏较严重是沉重的教训。

4.2 社会责任呼吁去探索和研究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建筑之间,融汇在生活里,对城市的营造和居民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的灵魂”。吴良镛先生的这个观点对于今天广大藏族农牧区及城镇民居建筑一样适用。就是说,文化的积淀在建筑中的体现是占有相当比重的,人类的文明和文化可以赋予建筑的灵魂,同样建筑的灵魂体现其文化和历史。藏族建筑的各种建造技艺现象值得我们去挖掘。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建筑专业人员的责任感呼吁我们去探索和研究、发展和传承,本着一种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责无旁贷。

5 藏族民居建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5.1 以调查促进探索,以现状进行分析

藏族建筑形态及特征形形色色,究竟是什么因素使藏族民居最终成为具有稳定地域特点及各具风格的建筑形式?藏族民居是集设计、投资、营建、使用与维护于一体的民间行为,因此应从设计到使用与维护等全方位进行调研。获得有关形态、尺度、材料、构造、装饰等方面的传统技艺实质性之内涵,如拟用某些调查方法去获取真实的数据和获得科学性的一手资料。采用与之相适宜的多种分析方法,对所收集的调查资料进行现状分析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地域分析”是对传统建筑分析的方法之一,也是对建筑研究的的前提。我国藏区跨越寒冷、严寒2个气候区,属高寒地带。气候环境对建筑的影响最大。尤其是藏区冬天空气稀薄,各自有着不同的气候特点,应对当地气候有直观和清醒的认识。进行地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有:气候、地貌、水资源、能源资源、建材资源、生产性质、生态系统、其他条件等,通过收集与汇总案例样本,进行实测对比与多方面分析。

5.2 以比较进行研究,以研究寻找途径

“科学识别”是研究地域适应性之精髓的关键问题。将收集与汇总案例通过识别和对比,从中找出不同建造技艺的因素。关注的问题是在不同的自然地域、人文环境条件下的各类藏族民居的地域适应性之传统技艺。从包括温湿度、日照、功能、降水量、气流、地貌、水体流域、人文等方面研究藏族民居的这些不同而适宜的建造技术。用多种研究方法去全面分析比较研究,协调好民族传统与现代科技的关系问题非常必要。我们认为研究传统的适宜建造技术,就是要提炼出结合现代的用材,传统的和现代相结合的当今当地的适宜建造技术。对于特殊地域环境的藏区,应从本地资源和气候出发,用更贴近普通藏族民众的环保、节能、尽可能降低成本的技术,则才是藏族民居发展的未来之路。用“采纳沿用”、“改善性采用”,“创新适宜技术”或“提出新的创想”等的策略与思路。使这一地区符合现代生态文明的传统民居建造技艺,与自然环境一起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传承和创新。

6 结语

藏族民居千百年以来适应着严酷的气候和地域环境条件,藏族传统民居满足着藏族人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其中很多富有价值的、经济适用、利用便捷可取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是民居地域文化实质之内涵。在西部大发展进程中,在传承借鉴的同时,也要抛弃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提取适时适地的建筑文化元素。好的、精典的、值得保留与借鉴的或可以发展改善和提高价值的建造文化,是藏族民居传承和发展的文化源泉。“研究创新”也是探索适宜技术、未来之路应达到的目标,也是关键的一点。通过上述的分析,将生态、环保、节能等意识的议题结合起来。探索传统建造文化与和现代居住功能、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才是民族建造文化的传承之路。

猜你喜欢

藏区民居藏族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