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预防过敏性紫癜复发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2-09-06江志贵杨翠艳

中国全科医学 2012年26期
关键词:紫癜亚群过敏性

江志贵,李 微,吴 洁,杨翠艳,刘 玲

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征 (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累及皮肤、胃肠道、关节及肾脏的全身性小血管炎综合征。该病多见于2~8岁儿童,临床上应用激素治疗,皮疹可以消退,尿蛋白可以减少,但容易反复,复发率为30% ~40%[1]。而反复发作的HSP容易发生肾损害,是儿科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2]。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3]。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大量研究表明,HSP患儿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4-6]。而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是HSP病情复发的关键因素[7]。因此,通过调节HSP患儿的免疫功能,可能对治疗和预防HSP复发有积极作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证实[8-9],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具有刺激和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应用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治疗儿童HSP,探讨其对儿童HSP的疗效和预防复发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初发病例;(2)诊断符合199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HSP诊断标准[10]; (3)检测前均未用过任何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严重感染。排除标准:(1)复发病例;(2)检测前用过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严重感染;(3)对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过敏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HSP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草分枝杆菌组38例和一般治疗组38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及尿检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另选取同期我院儿保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1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3~12岁,平均 (6.8±2.5)岁。3组儿童性别和年龄具有均衡性。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

表1 两组HSP患儿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1.3 治疗方法 两组HSP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控制感染,应用抗组胺药、钙剂和抗凝剂,有腹痛和关节痛者应用激素,其中,草分枝杆菌组有36例应用激素,一般治疗组有34例应用激素。草分枝杆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 (成都金星健康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72 μg/支)肌肉注射,<6岁患儿剂量为0.50支/次,6~9岁患儿为0.75支/次,>9岁患儿为1.00支/次,1次/周,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后6个月及1年内的复发情况。

1.4 实验室检查

1.4.1 标本采集 HSP患儿分别在治疗前及3个月后抽静脉血3 ml,对照组儿童在体检当天亦抽血3 ml,其中1 ml用于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2 ml用于测定免疫球蛋白 (Ig)G、IgA、IgM水平。

1.4.2 血清IgG、IgA、IgM水平测定 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应用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的Array 360型散射免疫比浊仪检测,试剂为该公司原装进口。

1.4.3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CD3、CD4、CD8用BD-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测定,CD3-PerCP、CD4-FITC、CD8-PE单克隆抗体购自Becton Dickinson公司,操作步骤按试剂盒说明。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F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SP患儿复发率比较 草分枝杆菌组与一般治疗组患儿6个月及1年内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2 治疗前HSP患儿及对照组血清免疫功能检测结果比较治疗前,草分枝杆菌组、一般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IgA水平及CD3、CD4、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草分枝杆菌组和一般治疗组 IgA水平及CD3、CD4、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草分枝杆菌组和一般治疗组IgG、IgA、IgM水平及CD3、CD4、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2.3 治疗后两组HSP患儿血清免疫功能检测结果比较 治疗后,草分枝杆菌组患儿IgA水平及CD3、CD4、CD4/CD8与一般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表2 两组HSP患儿复发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HSP recurrence rate between two HSP groups

表3 治疗前HSP患儿及对照组血清免疫功能检测结果比较 (±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mmune function among three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表3 治疗前HSP患儿及对照组血清免疫功能检测结果比较 (±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mmune function among three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组别 例数 IgG(g/L) IgA(g/L) IgM(g/L) CD3(%) CD4(%) CD8(%) CD4/CD8草分枝杆菌组 38 9.23±2.94 2.13±0.70 1.63±0.58 56.52±9.2929.77±8.02 29.39±6.63 1.04±0.27一般治疗组 38 9.04±2.91 2.19±0.68 1.68±0.59 55.89±8.92 29.19±8.62 28.15±6.05 1.07±0.34对照组 15 8.82±2.95 1.51±0.43 1.50±0.41 67.24±5.86 40.72±5.14 26.30±5.19 1.61±0.36 F 0.12 6.23 0.57 10.18 12.72 1.39 19.27 P值值0.891 0.003 0.567 0.000 0.000 0.255 0.000

表4 治疗后两组HSP患儿血清免疫功能检测结果比较 (±s)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mmune function between two HSP groups after treatment

表4 治疗后两组HSP患儿血清免疫功能检测结果比较 (±s)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mmune function between two HSP groups after treatment

组别 例数 IgG(g/L) IgA(g/L) IgM(g/L) CD3(%) CD4(%) CD8(%) CD4/CD8草分枝杆菌组 38 9.81±3.08 1.65±0.58 1.56±0.51 65.76±8.3138.54±7.84 25.87±6.29 1.57±0.48一般治疗组 38 9.47±3.14 1.98±0.69 1.66±0.55 58.93±8.94 32.18±9.07 27.80±6.45 1.21±0.45 t 0.48 2.14 0.80 3.45 3.27 1.32 3.47 P值值0.636 0.036 0.426 0.001 0.002 0.190 0.001

3 讨论

HSP是儿科最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之一,该病特点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11]。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抗组胺药或皮质激素等治疗有效,但容易复发。研究表明,HSP患儿存在多种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体液免疫功能上调,B细胞呈多克隆活化,IgA抗体分泌增多[12],并以复发的HSP更为显著[13]。正常情况下CD4和CD8相互诱导和制约,调节和维持正常免疫功能的稳定。而CD4细胞又可分为两个亚群即Th1和Th2,均来自于共同的早期T细胞。Th1主要活化巨噬细胞并诱导细胞免疫反应,而Th2细胞能辅助T淋巴细胞分化增殖、产生抗体,两者通过各自分泌的细胞因子互相调节,互相制约,当其平衡失调后,容易诱发免疫介导性疾病。赵刚等[14]发现HSP存在Th1细胞功能降低,很有可能由此导致Th1/Th2失衡。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急性期HSP患儿外周血CD3、CD4、CD4/CD8明显降低,表明HS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紊乱。而HSP患儿急性期IgA水平显著升高,是由于同步B细胞数量增多及多克隆B细胞活化增强,产生大量Ig所致[15]。这些免疫功能异常,致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和肾小球基底膜上,激活补体,引起免疫调节异常,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渗出性出血和水肿,从而导致皮肤紫癜、关节肿痛、消化道症状和肾损害。本研究一般治疗组在常规治疗3个月后,其免疫功能仍偏低,提示治疗后虽然临床症状缓解,但免疫功能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这可能是HSP患儿容易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患儿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在治疗HSP中有重要意义[16]。通过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可能降低其复发率。

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是多功能免疫调节剂,主要成分是灭活草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同属于分枝杆菌属,是非病原菌。草分枝杆菌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并刺激T淋巴细胞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如巨噬细胞凝集因子、移动抑制因子、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和促有丝分裂因子等,这些因子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使之向病变部位聚集活化,对病原菌进行吞噬、杀伤和清除,同时,自然杀伤细胞、B淋巴细胞也活化、增多,持久地介入人体的免疫过程,不断地调节细胞及体液免疫系统,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文献报道,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患者CD3和CD4的功能及CD4/CD8的活性[17]。刘玉霞等[18]报道,应用草分枝杆菌 F.U.36注射液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后,其血清CD3和CD4较用药前明显升高。而戴蔷蕾等[9]研究证实,经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治疗后,Th1细胞百分率和Th1/Th2值均显著升高,从而改善Thl/Th2的失衡状态。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应用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治疗HSP后,能显著降低发病后6个月及1年内的复发率,并提高CD3及CD4活性及降低IgA水平,表明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及免疫球蛋白分泌,改善HSP患儿的免疫状态,促进其免疫异常的恢复,从而发挥预防HSP复发的作用。

综上所述,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可有效预防HSP的复发,但本研究样本量小,尚待今后更大样本的深入研究进一步确定。

1 张澎,胡仪吉.现代儿科学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953.

2 吴秀萍.小儿36例复发及慢性过敏性紫癜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999.

3 于生友,于力,王丽娜,等.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9):696-698.

4 杨军,李成荣,祖莹,等.调节性T细胞在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初探[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6):411-414.

5 王蓓,曾华松,熊小燕,等.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免疫功能的变化 [J].广东医学,2006,27(7):1002-1003.

6 孙建新,毕玉娜,朱静,等.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9):665-667.

7 柏翠,宗金宝.过敏性紫癜病儿急性期免疫细胞功能变化 [J].齐鲁医学杂志,2010,25(2):137-139.

8 黄春梅,蔡昌学,都伟欣,等.分枝杆菌制剂对小鼠的免疫调节的作用的初步研究[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8,36(3):21-23.

9 戴蔷蕾,蔡勇,李晶,等.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预防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复发效果[J/CD].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电子版),2011,7(2):129-132.

10 Mills JA.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1990 criter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Henoch-Schon leion purpura[J].Arthritis Rheum,1990,33(8):1114-1121.

11 滕海麟,吴福根,杨晓卫,等.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一氧化氮水平变化及意义 [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50.

12 潘慧娟,杨魁兰.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免疫学机制[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2,29(5):249-251.

13 罗洁,邹敏,徐琴英,等.难治性过敏性紫癜25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21):1643-1645.

14 赵刚,符仁义,杨崇礼,等.西米替丁对过敏性紫癜患者T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Ⅱ活性影响[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31(1):93-94.

15 郭维,卢思广,关凤军,等.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淋巴细胞活化、凋亡及雷公藤对其作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5):457-458.

16 孙建新,毕玉娜,朱静,等.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意义 [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9):665-667.

17 孔英君,刘晓民,张一梅.乌体林斯对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0,34(1):29-30.

18 刘玉霞,李建敏,郭呈芳.乌体林斯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前后血清T细胞亚群的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7):433-435.

猜你喜欢

紫癜亚群过敏性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长蛇灸联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过敏性紫癜的诱发因素
壮尔颗粒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寿胎丸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7/Treg失衡60例
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