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贵州区域合作新亮点
——“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观察

2012-09-06霍庆涛

当代贵州 2012年11期
关键词:六盘水贵州能源

文Ⅰ本刊记者 霍庆涛

打造贵州区域合作新亮点
——“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观察

文Ⅰ本刊记者 霍庆涛

“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地处川滇黔桂四省结合部,境内煤炭、铅锌、水能、电能等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是全省乃至南方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同时也是“黔煤外运”和“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六盘水市委书记王晓光在致辞时说:把国家政策落到规划上,落实到项目上,实现大发展。(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如何抢抓重大历性机遇,实现跨越发展?如何将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变成真金白银,惠及民生?

国发2号文件明确提出,“积极推动贵州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可持续发展,以毕节、六盘水、兴义为节点城市,充分发挥能源矿产资源优势,建设我国南方重要的战略资源支撑基地”。

“贵州要实现跨越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哪?新的经济增长极在哪?我认为最大的潜力就在毕水兴这个区域。”国家发改委西开司综合处处长于合军如是说。

“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地处川滇黔桂四省结合部,境内煤炭、铅锌、水能、电能等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是全省乃至南方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同时也是“黔煤外运”和“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2011年“毕水兴”三地的GDP总量占贵州省的30.8%,是我省经济总量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经济板块之一。于合军说:“可以说,没有毕水兴的腾飞,就没有贵州的经济跨越。”

“这是贵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六盘水市委书记王晓光表示,“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将加强合作,大力推动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重点产业的优化布局、体制机制的无缝对接,共同撬动贵州经济新支点,打造区域合作新亮点,把“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打造成贵州发展的重要一翼和最具活力的增长极。

抓黄金机遇推动跨越发展的“大动作”

春季的凉都,催生着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2012年3月29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毕节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三市(州)人民政府在六盘水市召开“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发展研讨会,体现了贵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的“大气魄”;这更是六盘水抢抓历史机遇,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大动作”。

与会专家认为,贵州是南方重要的能源资源富集区,资源主要集中在“毕水兴”三地。因此,推动“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可持续发展,是保障国家能源资源战略安全的需要,对维护南方经济发展和平稳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

虽然同为能源资源富集区,经济形态有着相似性和相通性,但多年以来,毕节、六盘水和黔西南三地的合作面窄,层次也不高,在许多大方向和重大项目建设方面没有形成共识,并没有形成发展的组合优势。

“毕水兴”三地煤、磷、风能、水能等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保有储量总和占全省的85%以上,原煤产量占全省的75%,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圈二区一带”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 “毕(节)水(城)兴(义)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寻求大合作、谋求大发展、推动大转型、实现大跨域,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王晓光建议,“毕水兴”三地要在产业规划布局上实现科学、合理布局,根据各自的区位优势形成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要抢抓机遇,做到自觉、自信、自醒,高起点的规划区域经济的布局,坚持把规划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来推动规划开展,把规划上升到省级、国家级层面。在落实规划中要实现三地互动,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促使2号文件的政策在三地得到落实,真正把国家政策落到规划上,落实到项目上,实现大发展。

国发2号文件已经明确了“毕水兴”的战略地位,就是资源深加工区域,建设我国南方重要的战略资源支撑基地,重点发展煤电煤化工、钢铁有色、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六盘水市发改委主任邹家进认为,要实现三地的跨越发展,就一定要抢抓机遇,找准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方式,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现在,三地在煤炭产业的发展上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以煤炭为主的产业链上还处于传统阶段。所以,要在打造循环经济上下工夫,按照“立足煤、依托煤、超越煤、跳出煤”的思路,把煤炭产业链做长、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富集区“破茧”谋“蝶变”

“毕水兴”三地同处我省西部,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约占全省人口三分之一,资源都比较丰富,又有许多共同点,比如地缘相连、人文相近、经济联系密切,总体经济实力相当。是“抱团发展”还是“单拳出击”?是“各自为政”还是“资源整合”?

面对新时期贵州奋力冲出“经济洼地”的爬高态势,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毕水兴”三地同为能源资源富集的地区站在了转型发展的“同一条船”上,“携手”布局,打出 “组合拳”,推动“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贵州的经济流向相对分散,有点发散型。但毕水兴是最有条件实现经济跨越的。”于合军建议“毕水兴”三地应该加强合作,打造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区域性战略新高地、资源开发强区富民创新发展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煤炭、煤电综合利用及配套产业发展示范区。

虽然同为能源资源富集区,经济形态有着相似性和相通性。但多年以来,毕节、六盘水和黔西南三地的合作面窄,层次也不高,在许多大方向和重大项目建设方面没有形成共识,并没有形成发展的组合优势。

六盘水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刚说,北边有成渝经济区,西边面对东南亚的桥头堡,南边有北部湾的经济区,东边有黔中经济区,“毕水兴”三地要在现有的政策上,资源开发要为当地群众负责,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富民新路子。毕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吉勇建议,对已进入“毕水兴”区域发展规划属于国家支持且急需建设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三市(州)采取集中打捆上报的方式共同争取国家支持建设;推进能源互享,巩固区域合作,把“毕水兴”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重要特色资源深加工基地。三地如何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黔西南州委副书记、州长龙长春建议,一要同心,共同谋划毕水兴的发展,找准“毕水兴”战略定位、发展空间、重点任务,共同合力推进。二要同向,发挥“毕水兴”的比较优势,尤其是资源优势,共同谋划“毕水兴”发展大计。三要同步,发挥比较优势的长处,推动“毕水兴”的发展。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龙如银介绍,我国不少能源大省的产业结构特征,大多是以采掘和原料工业为主的工业比重过大,各类产品的加工链很短,中间产品比例高,最终消费品比例低,挤占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最终产品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龙如银建议,今后一个时期,“毕水兴”要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工作重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促进毕水兴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毕水兴要依托能源资源,但不能依赖能源资源。”于合军提出忠告,“毕水兴”要避免陷入资源魔咒,要打破资源魔咒的怪圈。据相关研究,地区的资源充裕程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相关。也就是说,资源富集不但不成为促进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反而会成为该地区发展的一个拖累,人们将这种统计上的现象称为“资源魔咒”。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没有“毕水兴”的腾飞,就没有贵州的经济跨越。(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处长梁仰椿认为,“毕水兴”三地要实现工业强市(州),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将城镇化空间布局相衔接,充分发挥各经济区域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要充分发挥能源优势,建设成为西南重要能源基地。

打造品牌战略支持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的发展战略,是解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慢的一个重要战略,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重要载体和支撑。“毕水兴”资源富集区选择什么模式发展城镇化?

在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明生看来,可以用以下三种模式,首先是依托煤炭产业,新建小城镇,发展资源开发带动模式;其次结合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小城镇,发展旅游文化推动模式;最后结合园区建设,发展产业园区推动模式,要根据国发2号文件,出台有针对性的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政策。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毕水兴资源富集区的城镇化有了较快发展,但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其发展进程仍然落后。省政府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安勇认为,首先就要在做强煤炭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业;其次,全力做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在“毕水兴”资源富集区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有资源富集、资源型工业基础良好、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等多种优势,同时也存在科学规划跟不上,生态环境脆弱,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人口素质低,城市建设无特色等问题。

按照资源富集区资源不可再生、城镇化紧迫性突出的特点,“毕水兴”就应大力实施城镇化,实现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这样不仅可以缓解生态环境的压力,同时也支撑了工业化。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秀峰建议,要科学规划好城镇化的实施方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和改革户籍制度,重视人口素质的教育,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城乡统筹发展,解决城乡一体化问题;要围绕工业、农业,突出发展生产性现代服务业;要结合自身优势,打造品牌战略,支持城镇化发展。

在旅游业方面,“毕水兴”资源富集区景点少,但并非旅游资源少,而是欠开发。要结合自身实际和优势,大力开发牂牁江,南、北盘江等旅游景点,同时要邀请相关专家做好旅游的规划,让更多的外来游客了解毕水兴品牌。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毕水兴”区位独特,整个区域是在贵州、云南、四川的交点上,处于成都、昆明、重庆等特大城市的中间点,区位优势明显,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做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样不仅在产业上有更大、更多的选择,而且也能让“毕水兴”的影响力更大。

随着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产业园区正成为实现工业化的主战场和重要平台。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毕业认为,当前,在推动产业园区发展中,“毕水兴”三地要做到:规划引领,制定产业发展“路线图”;多元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生态保障;彰显特色,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大招商,重点突出主导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招商,实现政府主导招商到龙头企业主导招商的转变;突出重点,推进产业加快集聚发展;完善体制,强化产业园区管理效能;联动互助,加快“三化同步”建设步伐。

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吴晓军认为,“毕水兴”属于贵州西部“金三角”,就进一步开发旅游经济效益这一点来看,这三个地区大有所为,但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难以支撑工业经济的深度开发,应加快以交通、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交通建设,为逐步形成区域一体化的格局创造条件。

“毕水兴”下一步将重点共同拓展合作领域,共同研究煤炭、电力、煤化工产品等生产力合理布局,共同研究建设工业园区和物流基地布局,共同谋划和组织实施一批能源、产业、基础设施、文化旅游等项目,为提升“毕水兴”经济区综合实力、转变发展方式、改善发展条件奠定坚实基础。(责任编辑/彭 微)

猜你喜欢

六盘水贵州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贵州,有多美
诗书画苑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艺术风味-我的人生
六盘水:盘县1月份税收实现高增长
风情·六盘水
贵州古驿道